旋轉吹絮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旋轉吹絮裝置,設置有基座組、旋轉座組、驅動組、上桿組、下桿組、多個電扇以及導線組,基座組具有固定于圓編織機的紗架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環設有導電軌,旋轉座組設置有旋轉臺,旋轉臺內設置有導電碳刷,且旋轉臺樞設于基座組的固定座上,并使導電碳刷與基座組的導電軌呈電性連接,驅動組設置有驅動器,驅動器與旋轉座組的被動齒相連接,以驅動旋轉臺旋轉,上桿組連接于旋轉座組的旋轉臺上方側,下桿組連接于旋轉座組的旋轉臺下方側,多個電扇分別連接于上桿組與下桿組側方,使旋轉座組同步帶動上桿組與下桿組旋轉,讓電扇可均勻的對圓編織機的零件及紗線進行吹風,使零件及紗線可受不同方向的均勻風量,以提高除絮效果。
【專利說明】
旋轉吹絮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吹絮裝置,尤指使用于圓編織機,并以旋轉方式持續的吹除圓編織機零件上所卡止的棉絮。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提高圓編織機編織作業的順暢度,棉紗的供給是必須被拉緊的,如此,棉紗即會與圓編織機的零件產生摩擦造成棉絮脫落,若不對棉絮進行清除,堆積在零件上的棉絮即會造成紗線移動的阻礙,造成棉紗斷裂,嚴重時,棉絮會被棉紗帶入而織入布匹中,影響布匹織成的品質。因此,圓編織機通常在機臺內設置多個風扇朝向不同方向吹風,以將零件上的棉絮吹落,但由于風扇的方向固定,無法讓所有零件受到一定風量的吹風,而導致部分零件上的棉絮無法有效的吹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旋轉吹絮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旋轉吹絮裝置以旋轉方式朝向圓編織機,以對于棉紗供給過程中的上方以及下方的零件及紗線同步進行吹氣或吹風,讓零件及紗線可接受不同方向的均勻風量,以提高除絮效果,并可降低吹絮裝置的成本。
[0004]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旋轉吹絮裝置,設置有基座組、旋轉座組、驅動組、上桿組、下桿組、多個電扇以及導線組,基座組具有固定于圓編織機的紗架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環設有導電軌;旋轉座組設置有旋轉臺,旋轉臺內設置有導電碳刷,旋轉臺周緣設置有被動齒,且旋轉臺樞設于基座組的固定座上,并使導電碳刷與基座組的導電軌呈電性連接;驅動組設置有驅動器,驅動器固定于圓編織機的紗架座,且驅動器與旋轉座組的被動齒相連接,以驅動旋轉臺旋轉;上桿組連接于旋轉座組的旋轉臺上方側,并隨旋轉臺轉動;下桿組連接于旋轉座組的旋轉臺下方側,并隨旋轉臺轉動;多個電扇分別連接于上桿組與下桿組側方;導線組具有電源連接線、上導線以及下導線,電源連接線連接于外部電源,且電源連接線電性連接于基座組的導電軌,上導線連接于旋轉座組的導電碳刷,且上導線電性連接于上桿組所連接的電扇,下導線連接于旋轉座組的導電碳刷,且下導線電性連接于下桿組所連接的電扇。
[0005]前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中該驅動組的驅動器連接有驅動齒輪,驅動齒輪嚙合有傳動齒輪,且傳動齒輪嚙合于旋轉座組的被動齒。
[0006]前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中該上桿組具有上主桿、側桿座以及多個側桿,上主桿呈中空狀,其一端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旋轉臺上方側,各側桿呈中空狀,各側桿一端分別連接于側桿座側方,上主桿與多個側桿通過側桿座形成連通狀,且電扇連接于各側桿遠離側桿座的另端,并使導線組的上導線依序由上主桿、側桿座與側桿內穿過,以電性連接于電扇。
[0007]前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中該旋轉座組的旋轉臺內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轉臺,連接桿下端穿過基座組的固定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而下桿組具有連接套管、下主桿、多個下套管以及多個支撐桿,連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桿下段,下主桿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套管,多個下套管分別連接于下主桿側方,各支撐桿分別連接于下套管,且電扇連接于各支撐桿遠離下套管的另端。
[0008]前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中該旋轉座組的連接桿內設置有中空狀的內桿,內桿下方設置有用以封閉內桿的封塊,封塊上設置有穿孔,穿孔連通于內桿,而下主桿側表面設置有出線孔,從而使導線組的下導線由內桿內穿過封塊的穿孔,再由下主桿的出線孔穿出并電性連接于電扇。
[0009]前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中該基座組的固定座內設置有基座,且固定座內具有氣道,氣道連通于基座內,并于固定座上設置有連通氣道的氣嘴,而旋轉座組的旋轉臺內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轉臺,連接桿下端穿過基座組的固定座與基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連接桿內設置有中空狀的內桿,內桿下方設置有用以封閉內桿的封塊,使內桿與連接桿之間形成有氣環道,封塊與連接桿之間形成有出氣孔,且連接桿側表面設置有進氣孔,進氣孔位于基座內,而下桿組具有連接套管、下主桿、多個下連接管、多個導氣管以及多個氣嘴,連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桿下段,下主桿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套管,且下主桿呈中空狀,并使出氣孔位于下主桿內,多個下連接管分別連接于下主桿側方,各導氣管分別連接于下連接管,且各氣嘴分別連接于導氣管末端。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旋轉座組帶動上桿組與下桿組旋轉,而讓電扇可均勻的對圓編織機的零件及紗線同步進行吹風,使零件及紗線可接受不同方向的均勻的風量,以提尚除絮效果。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于圓編織機的側視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主要構件與圓編織機連接的立體外觀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基座組、旋轉座組與驅動組的立體外觀圖。
[0015]圖5為本實用新型基座組與旋轉座組的剖面分解圖。
[0016]圖6為本實用新型上桿組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0017]圖7為本實用新型上桿組的立體外觀圖。
[0018]圖8為本實用新型下桿組局部構件的立體外觀圖。
[0019]圖9為本實用新型基座組、旋轉座組與下桿組的剖面圖。
[0020]圖10為本實用新型旋轉座組與下桿組局部構件的剖面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1、基座組
[0023]11、固定座
[0024]111、氣道
[0025]112、定位孔
[0026]12、導電軌
[0027]13、基座
[0028]131、油封
[0029]132、軸承
[0030]14、氣嘴
[0031]2、旋轉座組
[0032]21、旋轉臺
[0033]211、被動齒
[0034]212、固定孔
[0035]22、導電碳刷
[0036]23、連接桿
[0037]231、進氣孔
[0038]232、定位孔
[0039]24、內桿
[0040]25、封塊
[0041]251、穿孔
[0042]26、氣環道
[0043]27、出氣孔
[0044]3、驅動組
[0045]31、驅動器
[0046]32、驅動齒輪
[0047]33、傳動齒輪
[0048]4、上桿組
[0049]41、上主桿
[0050]411、定位孔[0051 ] 42、側桿座
[0052]421、定位孔
[0053]422、通道
[0054]43、側桿
[0055]5、下桿組
[0056]51、連接套管
[0057]511、定位孔
[0058]52、下主桿
[0059]521、出線孔
[0060]522、定位孔
[0061]53、下套管
[0062]54、支撐桿
[0063]55、下連接管
[0064]56、導氣管
[0065]57、58、氣嘴
[0066]6、電扇
[0067]7、導線組
[0068]71、電源連接線
[0069]72、上導線
[0070]73、下導線
[0071]8、固定元件
[0072]9、圓編織機
[0073]91、紗架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74]請參閱圖1至圖10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基座組1、旋轉座組
2、驅動組3、上桿組4、下桿組5、多個電扇6以及導線組7,而基座組I固定于圓編織機9的紗架座91,使上桿組4位于紗架座91上方,下桿組5則位于紗架座91下方,其中:
[0075]該基座組I如圖3至圖5所示,基座組I設置有固定座11,以及連接于固定座11內側的基座13,固定座11表面環設有導電軌12以及定位孔112,定位孔112通過固定元件8定位于紗架座91,且固定座11內具有氣道111,氣道111連通于基座13內,基座13于氣道111的上下側方設置有油封131以及軸承132,并于固定座11上設置有連通氣道111的氣嘴14。
[0076]該旋轉座組2如圖4、圖5、圖9與圖10所示,旋轉座組2設置有旋轉臺21、導電碳刷22、連接桿23、內桿24與封塊25,旋轉臺21表面設置有固定孔212,導電碳刷22定位于固定孔212內,且導電碳刷22與基座組I的導電軌12呈電性連接,而旋轉臺21周緣設置有被動齒211,在連接桿23側表面設置有進氣孔231,上表面設置有定位孔232(參閱圖4),定位孔232通過固定元件8定位于旋轉臺21,連接桿23下端穿過基座組I的固定座11與基座13,且露出于固定座11下方,并使連接桿23連接于基座組I的軸承132,讓旋轉臺21于基座組I的固定座11上形成樞設狀,使進氣孔231位于基座13內的兩油封131之間,而內桿24呈中空狀并設置于連接桿23內,封塊25設置于內桿24下方并封閉內桿24下方側,使內桿24與連接桿23形成有氣環道26,封塊25與連接桿23形成有出氣孔27,且封塊25上設置有穿孔251,穿孔251連通于內桿24。
[0077]該驅動組3如圖3與圖4所示,驅動組3設置有馬達型式驅動器31、驅動齒輪32以及傳動齒輪33,驅動器31固定于圓編織機紗架座91,驅動齒輪32連接于驅動器31,傳動齒輪33樞設于紗架座91,并使驅動齒輪32嚙合傳動齒輪33,傳動齒輪33嚙合于旋轉座組2的被動齒211。
[0078]該上桿組4如圖2、圖3、圖6與圖7所示,上桿組4連接于旋轉座組2的旋轉臺21上方偵U,上桿組4具有上主桿41、側桿座42以及多側桿43,上主桿41呈中空狀,其上下二端分別設置有定位孔411(參閱圖3及圖6),上主桿41下端的定位孔411利用固定元件8鎖固于旋轉臺21上方側,側桿座42上設置有多個定位孔421,側桿座42內設置有通道422,側桿座42的定位孔421利用固定元件8鎖固于上主桿41上端的定位孔411,而側桿43呈中空狀,各側桿43—端分別連接于側桿座42側方,且上主桿41與多個側桿43通過側桿座42的通道422形成連通狀,而電扇6連接于各側桿43遠離側桿座42的另端。
[0079 ]該下桿組5如圖2、圖8、圖9及圖1O所示,下桿組5連接于旋轉座組2的旋轉臺21下方偵U,下桿組5具有連接套管51、下主桿52、多個下套管53、多個支撐桿54、多個下連接管55、多個導氣管56以及多個氣嘴57、58,連接套管51側表面設置有定位孔511,定位孔511利用固定元件8鎖固于連接桿23下段,下主桿52側表面設置有出線孔521與定位孔522(參閱圖8、圖9及圖10),定位孔522利用固定元件8鎖固于連接套管51,出線孔521正對于封塊25的穿孔251,下主桿52呈中空狀,使旋轉座組2的出氣孔27位于下主桿52內,而多個下套管53分別連接于下主桿52側方,各支撐桿54分別連接于下套管53,而電扇6連接于各支撐桿54遠離下套管53的另端;再者,多個下連接管55(參閱圖8)分別連接于下主桿52側方,各導氣管56分別連接于下連接管55,且各氣嘴57、58分別連接于導氣管56末端。
[0080]該導線組7如圖2、圖6與圖9所示,導線組7具有電源連接線71、上導線72以及下導線73,電源連接線71連接于外部電源,且電源連接線71電性連接于基座組I的導電軌12,上導線72連接于旋轉座組2的導電碳刷21,且上導線72依序由上主桿41、側桿座42與側桿43內穿過,以電性連接于上桿組4所連接的電扇6,而下導線73也連接于旋轉座組2的導電碳刷21,且下導線73由內桿24內朝下穿過封塊25的穿孔251,再由下主桿52的出線孔521穿出,以電性連接于下桿組5所連接的電扇6。
[0081]由此,當本實用新型于使用時,旋轉座組2的旋轉臺21受驅動組3的驅動器31驅動旋轉,進而帶動上桿組4與下桿組5同步轉動,因此,上桿組4與下桿組5所連接的電扇6與氣嘴57、58,可平均的持續對圓編織機9的零件進行吹氣,以吹除零件上所堆積的棉絮,再者,由于電源連接線71、上導線72以及下導線73,是通過基座組I的導電軌12與旋轉座組2的導電碳刷22成電性連接,讓旋轉臺21于旋轉時導電軌12與導電碳刷22持續電性連接,而避免上導線72以及下導線73產生旋繞而斷裂,而且,風扇6是對圓編織機9的零件及紗線進行大面積的吹風,氣嘴57、58是針對圓編織機9中會因摩擦產生熱量的零件就近以集中風量進行吹絮及降溫,更可穩定圓編織機9編織作業的順暢,并且維持圓編織機9的壽命以及確保編織物的品質。
[0082]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范疇內,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可作的各種簡易變化與修飾,均仍應含括于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旋轉吹絮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設置有: 一基座組,該基座組具有固定于圓編織機的紗架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環設有導電軌; 一旋轉座組,該旋轉座組設置有旋轉臺,旋轉臺內設置有導電碳刷,旋轉臺周緣設置有被動齒,且旋轉臺樞設于基座組的固定座上,并使導電碳刷與基座組的導電軌呈電性連接; 一驅動組,該驅動組設置有驅動器,驅動器固定于圓編織機的紗架座,且驅動器與旋轉座組的被動齒相連接,以驅動旋轉臺旋轉; 一上桿組,該上桿組連接于旋轉座組的旋轉臺上方側,并隨旋轉臺轉動; 一下桿組,該下桿組連接于旋轉座組的旋轉臺下方側,并隨旋轉臺轉動; 多個電扇,各電扇分別連接于上桿組與下桿組側方; 一導線組,該導線組具有電源連接線、上導線以及下導線,電源連接線連接于外部電源,且電源連接線電性連接于基座組的導電軌,上導線連接于旋轉座組的導電碳刷,且上導線電性連接于上桿組所連接的電扇,下導線連接于旋轉座組的導電碳刷,且下導線電性連接于下桿組所連接的電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驅動組的驅動器連接有驅動齒輪,驅動齒輪嚙合有傳動齒輪,且傳動齒輪嚙合于旋轉座組的被動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上桿組具有上主桿、側桿座以及多個側桿,上主桿呈中空狀,其一端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旋轉臺上方側,各側桿呈中空狀,各側桿一端分別連接于側桿座側方,上主桿與多個側桿通過側桿座形成連通狀,且電扇連接于各側桿遠離側桿座的另一端,并使導線組的上導線依序由上主桿、側桿座與側桿內穿過,以電性連接于電扇。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旋轉座組的旋轉臺內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轉臺,連接桿下端穿過基座組的固定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而下桿組具有連接套管、下主桿、多個下套管以及多個支撐桿,連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桿下段,下主桿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套管,多個下套管分別連接于下主桿側方,各支撐桿分別連接于下套管,且電扇連接于各支撐桿遠離下套管的另一端。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旋轉座組的連接桿內設置有中空狀的內桿,內桿下方設置有用以封閉內桿的封塊,封塊上設置有穿孔,穿孔連通于內桿,而下主桿側表面設置有出線孔,從而使導線組的下導線由內桿內穿過封塊的穿孔,再由下主桿的出線孔穿出并電性連接于電扇。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吹絮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組的固定座內設置有基座,且固定座內具有氣道,氣道連通于基座內,并于固定座上設置有連通于氣道的氣嘴,而旋轉座組的旋轉臺內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利用固定元件固定于旋轉臺,連接桿下端穿過基座組的固定座與基座,且露出于固定座下方,連接桿內設置有中空狀的內桿,內桿下方設置有用以封閉內桿的封塊,使內桿與連接桿之間形成有氣環道,封塊與連接桿之間形成有出氣孔,且連接桿側表面設置有進氣孔,進氣孔位于基座內,而下桿組具有連接套管、下主桿、多個下連接管、多個導氣管以及多個氣嘴,連接套管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桿下段,下主桿利用固定元件鎖固于連接套管,且下主桿呈中空狀,并使出氣孔位于下主桿內,多個下連接管分別連接于下主桿側方,各導氣管分別連接于下連接管,且各氣嘴分別連接于導氣管末端。
【文檔編號】D04B35/32GK205590897SQ201620193840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4日
【發明人】江進益
【申請人】江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