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式吹線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鞋帽、服飾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調式吹線機。
【背景技術】
[0002]吹線機,又名熱風機,其主要原理為:利用自身攜帶的電熱絲通電發熱,通過內裝風機將熱量由噴口快速吹出,使縫制過程中產品上殘留的線頭燒斷,達到美化產品外觀,保持產品外觀干凈、整潔的目的。
[0003]目前,申請號為201220494703.0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改進型吹線機,它包括機座、風機、電熱絲和傳送風管,所述機座上設有控制按鈕,所述風機和電熱絲分別與控制按鈕連通,風機固定在機座上,傳送風管連接在風機的輸出口上,傳送風管外端的噴口位于機座上方,所述電熱絲位于傳送風管內靠近噴口的傳送通道上,吹線機噴口及傳送通道都為金屬材料制成,不斷送出的熱量會使噴口及傳送通道的溫度快速上升,使得金屬外殼表面溫度較高。
[0004]這種吹線機雖然能將鞋帽、服飾產品上殘留的線頭燒斷,操作簡便但傳送通道固定連接在傳送風管遠離風機的端部,在出廠時已經鑄造成型,固定不能翻折,在加工過程中,傳送通道經過電熱絲加熱而滾燙;在加工完成后,傳送通道在短時間內無法冷卻到人們可觸摸的溫度,并且傾斜設置的傳送通道占用較大的空間,從而在人們經過時,沒有完全冷卻降溫的傳送通道易燙傷人們的手臂。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式吹線機,具有第一風管和第二風管之間角度可調的特性。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可調式吹線機,包括機座、固定在機座上的風機、連接在風機的出風口上且安裝有電熱絲的傳送風管,所述傳送風管包括第一風管以及與第一風管內部相通的第二風管,所述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相互鉸接。
[000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機座上設有與外界電源相接用于控制電熱絲和風機啟動的按鈕,啟動控制按鈕,電熱絲和風機同時開始工作,風機吹出的風經過電熱絲加熱從傳送風管中吹出,在加工過程中,可根據加工物件的大小,將第二風管翻折到需要角度,增加了吹線機的實用性,在加工完成后,第二風管經過電熱絲的加熱,在短時間內無法冷卻到人們可觸摸的溫度,并且傾斜設置的第二風管占用了較大的空間,通過將第二風管翻折,實現第二風管相對于第一風管180°設置或者縮小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的傾斜角度,從而減小了整個吹線機的橫向寬度大小,當人們經過吹線機旁邊時,由于第二風管的可彎折收納功能,能大幅度減少人們手臂與第二風管的接觸幾率,避免燙傷。
[0008]優選的,所述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設有用于調節兩者之間傾斜角度大小的調節件。
[000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加工過程中,電熱絲持續工作使傳送風管發燙難以用手觸摸,通過調節結構調節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的傾斜角度大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簡單、方便。
[0010]優選的,所述調節件包括鉸接在第一風管外側壁上的旋轉凸輪,所述旋轉凸輪的弧形外輪廓面與第二風管外側壁抵觸。
[0011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扭轉旋轉凸輪的鉸接軸,實現旋轉凸輪向上旋轉,通過旋轉凸輪的弧形外輪廓面與第二風管外側壁抵觸,從而增加第二風管與第一風管之間的傾斜角度;旋轉凸輪向下旋轉,第二風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從而減小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的傾斜角度;
[0012]優選的,所述旋轉凸輪的鉸接軸上固定有旋鈕。
[0013]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旋轉凸輪長時間抵觸在傳送通道上后,傳送風管的電熱絲加熱將溫度傳導給旋轉凸輪,使旋轉凸輪的溫度升高難以用手觸摸;并且旋轉鉸接軸時,鉸接軸比較細,用手擰轉時容易脫手,通過旋鈕的設置,增加了旋轉時手部的接觸面積,方便了旋轉凸輪的旋轉,并且避免了直接與旋轉凸輪接觸,避免造成手部的燙傷。
[0014]優選的,所述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連接有用于提供第二風管向第一風管一側牽引力的彈力彈簧。
[001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彈力彈簧的作用下,第一風管始終向第二風管傾斜靠攏,避免絲線等異物將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鉸接處纏繞,避免旋轉凸輪在向下旋轉,第二風管無法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第一風管靠攏。
[0016]優選的,所述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
[001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第二風管長時間翻折后,第二風管與第一風管連接處長時間旋轉摩擦后,勢必導致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的縫隙增加,從而出現漏氣的現象,導致吹線機的風力減小,通過密封圈使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脹緊,增加了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的氣密性,也增加了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連接的緊固性,在平放狀態下,避免第一風管在重力作用下對旋轉凸輪造成壓迫而自然下落傾斜。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
[0019]圖2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為實施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圖4中A的放大圖;
[0023]圖6為圖5中B的放大圖。
[0024]附圖標記:1、機座;2、風機;3、傳送風管;31、第一風管;32、第二風管;4、電熱絲;5、調節件;51、旋轉凸輪;52、旋鈕;6、彈力彈簧;7、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6]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27]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可調式吹線機,包括方形的機座I,利用機座I自身的重力,使吹線機穩固的立在地面上,包括固定在機座I上的風機2,風機2的輸出口朝向設置,風機2沿機座I長度放下設置,包括連接在風機2的輸出口上的圓柱形的傳送風管3以及位于傳送風管3端部安裝有電熱絲4的傳送通道,傳送通道中間部分的空腔較大,用于安裝電熱絲4,并且傳送通道遠離傳送風管3的一端設有噴口,傳送通道經過傾斜邊的過度,使噴口較小,噴口位于機座I的上方,經過傳送通道中間部分空腔中的空氣經過電熱絲4加熱,并且在空腔中加壓,從噴口吹出的風風力較大,風束比較集中,風的溫度也較高。
[0028]其中,機座I上在噴口下方的側面設有控制按鈕,風機2和電熱絲4分別與控制按鈕連通,從而在機座I上形成控制風機2和電熱絲4啟動的工作面板,傳送風管3包括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第一風管31與風機2相連,第二風管32靠近第一風管31的端部設有平置的側面,第二風管32的上焊接有通風導管,連接處邊沿通過焊接保證通風導管與第二風管32之間密閉,不透風,其中,第一風管31遠離風機2的端部設有平面,通風導管另一端插接在第一風管31的平面上,并且可在第一風管31上轉動,通風導管兩端分別與第一風管31和第二風管32內部連通設置。
[0029]如圖2所示,旋轉凸輪51的圓心設置在靠近凸輪邊沿處,從而形成短徑邊和長徑邊,圓心上垂直固定有連接桿,連接桿轉動連接在傳送風管3的外管壁上,連接桿從而形成旋轉凸輪51的鉸接軸,在鉸接軸的端部設有方形的旋鈕52,其中,旋轉凸輪51的長徑邊始終抵觸在第二風管32的外側壁上,隨著旋轉凸輪51的旋轉,長徑邊抵觸支撐著第二風管32向上翻折,從而增加第一風管31和第二風管32之間的傾斜角度。
[0030]其中,在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之間設有彈力彈簧6,彈力彈簧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風管32的外側壁上,且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風管31的外管壁上,彈力彈簧6相比旋轉凸輪51更加靠近第一風管31和第二風管32的連接處。
[0031]如圖4和圖5和圖6所示,密封圈7采用橡膠材質,具有耐高溫、耐磨,并且具有彈性,在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連接時,保證了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連接處的密封性、氣密性、緊固性。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
【主權項】
1.一種可調式吹線機,包括機座(I)、固定在機座(I)上的風機(2)、連接在風機(2)的出風口上的傳送風管(3)、位于傳送風管(3)內的電熱絲(4),其特征是:所述傳送風管(3)包括第一風管(31)以及與第一風管(31)內部相通的第二風管(32),所述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之間相互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式吹線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之間設有用于調節兩者之間傾斜角度大小的調節件(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式吹線機,其特征是:所述調節件(5)包括鉸接在第一風管(31)外側壁上的旋轉凸輪(51),所述旋轉凸輪(51)的弧形外輪廓面與第二風管(32)外側壁抵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調式吹線機,其特征是:所述旋轉凸輪(51)的鉸接軸上固定有旋鈕(52)。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調式吹線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之間連接有用于提供第二風管(32)向第一風管(31)—側牽引力的彈力彈簧(6)。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式吹線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風管(31)與第二風管(32)的連接處設有密封圈(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式吹線機,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機座、固定在機座上的風機、連接在風機的出風口上的傳送風管、位于傳送風管內的電熱絲,所述傳送風管包括第一風管以及與第一風管內部相通的第二風管,所述第一風管與第二風管之間相互鉸接。通過翻折第二風管,從而減小了第二風管占用的空間,避免在人們經過時,沒有完全冷卻降溫的第二風管燙傷人們的手臂。
【IPC分類】D06H7/00
【公開號】CN205276027
【申請號】CN201620011186
【發明人】季光武, 王小輝, 夏忠新, 陳云民, 戴遠威
【申請人】溫州百利多鞋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