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紡布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的有些無紡布的主要原料為滌綸纖維,這種滌綸纖維材料應用廣泛,但是存在著布料光滑、擦拭效果不好,而且吸水性差,回潮率低的缺點,限制了無紡布在衛生用品領域的應用,例如由于吸水性差、不便直接用來制作濕巾,或者制作的濕巾效果不理想,制作濕巾需要吸水性好的材料制作,利用本實用新型處理過的滌綸纖維無紡布吸水性好,能夠用來制作濕巾等衛生用品,擴大了滌綸纖維無紡布在衛生用品領域的應用范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強度和剛性好,便于裝配和拆卸、調整,通過噴灑親水劑,保證無紡布后續吸水處理工序的效果,提高后續處理的效率,拓寬了無紡布在制作濕巾等衛生用品中的應用范圍。
[0004]一種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包括加藥泵、加藥噴管、噴管的固定機構,所述加藥泵與噴管的一端通過管道連接,噴管另一端設有密封堵頭,管道上設有開關閥門,噴管上設有多個噴嘴,噴嘴垂直向下,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與水刺機的無紡布纖維纏繞結構、脫水結構之間的兩側墻板連接,兩側墻板之間的機體設有托網,無紡布在噴管下方的托網上從纏繞結構一側向脫水結構一側移動,所述噴管設于托網上部的空間位置,與托網保持設定的高度距離,所述噴管的軸向與無紡布的移動方向垂直。
[0005]在靠近纏繞結構的位置設有第一張緊輥,靠近脫水結構的位置設有第二張緊輥,所述第一張緊輥、第二張緊輥與無紡布的上表面配合,將無紡布在纏繞結構與脫水結構之間張緊。
[0006]在靠近脫水結構一側的托網上部設有擋水板,擋水板的下端面與托網的上表面之間設有預定高度的小間隙。
[0007]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不銹鋼鋼絲繩、掛鉤,所述掛鉤與墻板連接,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掛鉤連接,鋼絲繩通過張緊機構調整其張緊度。
[0008]所述噴管通過拉環與上部的鋼絲繩連接。
[0009]所述堵頭為可拆卸的結構。
[0010]所述噴嘴為霧化噴嘴,噴嘴在噴管上按間距25-30cm均布,所述噴管的藥液壓力為 0.5-0.6Pa。
[0011]加藥泵設于水刺機一側的墻板上。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強度和剛性好,便于裝配和拆卸、調整,通過噴灑親水劑,保證無紡布后續吸水處理工序的效果,提高后續處理的效率,拓寬了無紡布在制作濕巾等衛生用品中的應用范圍。通過本實用新型處理后的無紡布,改善了其物理性能指標,改變了現有技術的滌綸布材料吸水性差的問題,當滌綸布經過該設備的藥液噴淋后,轉到下面的加藥液工序作業時,能夠根據工藝標準要求吸收所需要量的藥液水分。本實用新型設于無紡布滌綸纖維纏結成布之后、脫水之前的工序位置,成布后的布能夠均勻地吸收親水劑,不影響布纖維的纏結效果,也不破壞纖維網面,脫水之前能夠將布面的水分充分吸收,不增加后續烘干工序的能耗,節能效果好。
[0014]2.通過設有第一張緊輥、第二張緊輥,第一張緊輥、第二張緊輥與無紡布的上表面配合,將無紡布在纏繞結構與脫水結構之間張緊,噴嘴為霧化噴嘴,噴嘴在噴管上按間距25-30cm均布,所述噴管的藥液壓力為0.5-0.6Pa,保證無紡布均勻張緊后親水劑噴灑的均勻性,避免局部親水劑噴灑過多或者過少,從而保證后續工藝的濕度要求。
[0015]3.在靠近脫水結構一側的托網上部設有擋水板,擋水板的下端面與托網的上表面之間設有預定高度的小間隙,保證無紡布能夠順利通過,又能夠防止親水劑的水霧氣體擴散區域過大,避免無紡布上親水劑噴灑過多引起的不良效果,保證后續工序的產品質量。
[0016]4.固定機構包括不銹鋼鋼絲繩、掛鉤,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掛鉤連接,鋼絲繩的松緊度能夠調節保證始終處于水平狀態,鋼絲繩通過緊固螺釘及加緊板組成的張緊機構調整其張緊度,使得鋼絲繩張緊保持水平位置狀態,噴管通過拉環與上部的鋼絲繩連接。
[0017]5.加藥泵放在車間或者水刺機設備合適的位置,充分利用車間或者設備的空間,結構緊湊。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0021]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包括加藥泵10、加藥噴管3、噴管的固定機構,所述加藥泵10與噴管3的一端通過管道9連接,噴管另一端設有可拆卸的堵頭11。在管道9上設有開關閥門8,噴管上設有多個銅材噴嘴4,噴嘴垂直向下,噴嘴在噴管上的間距為25-30cm均布,所述噴管的藥液壓力為0.5-0.6Pa,所述固定機構與水刺機的無紡布纖維纏繞結構18、脫水結構19之間的兩側墻板6連接,兩側墻板6之間的機體12設有托網16,托網16的前后位于纏繞結構18與脫水結構19之間,無紡布16在噴管下方的托網17上從纏繞結構一側向脫水結構一側移動,所述噴管設于托網上部的空間位置,與托網保持設定的高度距離,所述噴管的軸向與無紡布的移動方向垂直,及噴管的軸向與兩側的墻板垂直布置。所述噴嘴采用高壓扇形噴嘴、精細霧化噴嘴等結構。
[0022]在靠近纏繞結構18的位置設有第一張緊輥14,靠近脫水結構19的位置設有第二張緊輥13,所述第一張緊輥14、第二張緊輥13與無紡布的上表面配合,將無紡布在纏繞結構18與脫水結構19之間張緊,保證無紡布均勻張緊后親水劑噴灑的均勻性,避免局部親水劑噴灑過多或者過少,從而保證后續工藝的濕度要求。
[0023]在靠近脫水結構19 一側的托網上部設有擋水板15,擋水板15的下端面與托網16的上表面之間設有預定高度的小間隙。防止親水劑的水霧氣體擴散區域過大,以及在無紡布上親水劑噴灑過多。
[0024]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不銹鋼鋼絲繩1、掛鉤7,所述掛鉤7與墻板6連接,所述鋼絲繩I的兩端分別與掛鉤7連接,鋼絲繩的松緊度能夠調節保證始終處于水平狀態,鋼絲繩I通過緊固螺釘及加緊板組成的張緊機構5調整其張緊度,使得鋼絲繩張緊保持水平位置狀態,噴管3通過拉環2與上部的鋼絲繩I連接。
[0025]加藥泵10放在車間或者水刺機設備合適的位置,加藥管為耐高壓的塑料管。
[0026]本實用新型處理后的無紡布物理性能指標,改變了現有技術的滌綸布材料吸水性差的問題,當滌綸布經過該設備的藥液噴淋后,轉到下面的加藥液工序作業時,能夠根據工藝標準要求吸收所需要量的藥液水分。所述噴管上設有十個噴嘴,所述噴嘴藥液的噴淋壓力為0.5-0.6Pa,噴嘴噴口垂直向下。本實用新型設于無紡布滌綸纖維纏結成布之后、脫水之前的工序位置,成布后的布能夠均勻地吸收親水劑,不影響布纖維的纏結效果,也不破壞纖維網面,脫水之前能夠將布面的水分充分吸收,不增加后續烘干工序的能耗,節能效果好。
[0027]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主權項】
1.一種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加藥泵、加藥噴管、噴管的固定機構,所述加藥泵與噴管的一端通過管道連接,噴管另一端設有密封堵頭,管道上設有開關閥門,噴管上設有多個噴嘴,噴嘴垂直向下,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與水刺機的無紡布纖維纏繞結構、脫水結構之間的兩側墻板連接,兩側墻板之間的機體設有托網,無紡布在噴管下方的托網上從纏繞結構一側向脫水結構一側移動,所述噴管設于托網上部的空間位置,與托網保持設定的高度距離,所述噴管的軸向與無紡布的移動方向垂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在靠近纏繞結構的位置設有第一張緊輥,靠近脫水結構的位置設有第二張緊輥,所述第一張緊輥、第二張緊輥與無紡布的上表面配合,將無紡布在纏繞結構與脫水結構之間張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在靠近脫水結構一側的托網上部設有擋水板,擋水板的下端面與托網的上表面之間設有預定高度的小間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不銹鋼鋼絲繩、掛鉤,所述掛鉤與墻板連接,所述鋼絲繩的兩端分別與掛鉤連接,鋼絲繩通過張緊機構調整其張緊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噴管通過拉環與上部的鋼絲繩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堵頭為可拆卸的結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噴嘴為霧化噴嘴,噴嘴在噴管上按間距25-30cm均布,所述噴管的藥液壓力為0.5-0.6Pa。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其特征是,加藥泵設于水刺機一側的墻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刺機親水劑噴霧裝置,包括加藥泵、加藥噴管、噴管的固定機構,加藥泵與噴管的一端通過管道連接,噴管另一端設有密封堵頭,管道上設有開關閥門,噴管上設有多個噴嘴,噴嘴垂直向下,固定機構分別與水刺機的無紡布纖維纏繞結構、脫水結構之間的兩側墻板連接,兩側墻板之間的機體設有托網,無紡布在噴管下方的托網上從纏繞結構一側向脫水結構一側移動,噴管設于托網上部的空間位置,與托網保持設定的高度距離,噴管的軸向與無紡布的移動方向垂直。本實用新型不影響布纖維的纏結效果,不破壞纖維網面,不增加后續烘干工序的能耗,節能效果好,保證無紡布后續吸水處理效果,拓寬了無紡布在制作濕巾等衛生用品中的應用范圍。
【IPC分類】D04H18-04
【公開號】CN204608336
【申請號】CN201520265662
【發明人】劉雙營, 商延航
【申請人】山東省永信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