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針織面料結構及制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針織物面料中的瑋平針織物,也就是俗稱的汗布,因其具有良好的延彈性、舒適性,而廣泛應用于內衣、外衣和襪品的生產中。但該面料普遍存在一種缺陷,在現有技術中,仍未得到很好地解決。
[0003]上述面料在穿著、使用或洗滌過程中,如果有一處紗線斷裂或線圈失去串套聯系時,線圈在自身內力和外力作用下,就會沿著一個或多個縱行從斷裂紗線處蔓延脫散下來,最終分離解體,使面料的外觀質量和內在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特別是絲襪產品,用料纖細,面料結構簡單輕薄,更易脫散分離。
[0004]因此,在不損壞其外觀或結構延伸性和回縮性的情況下,研究避免斷紗而不脫散是非常必要的,防脫散、隨心裁剪的彈性針織面料及制備方法的成功必將有巨大的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
【發明內容】
[0005]為了解決目前瑋平針織物面料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的具有防脫散、隨心裁剪、彈性高的舒適面料結構及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適合于開發全毛彈性面料、真絲絹絲面料、絲光棉面料、隨心裁內衣面料及不脫散襪品等。其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其是由相互穿套的線圈形成的瑋平針網狀結構面料,其中,所述線圈是由聚烯烴彈性絲地紗和短纖維紗/長絲的添紗重疊而成,使面料的正面為短纖維紗/長絲,反面為聚烯烴彈性絲。
[0006]進一步,所述的相互穿套的線圈的接觸點熔融后相互粘結。
[0007]—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的步驟:
步驟一:原料選擇,其原料包括:
地紗:聚烯烴彈性絲;
添紗:短纖維紗/長絲;
步驟二:面料編織:
配制好的地紗、添紗經針織圓機成圈、連圈編織成半成品面料;
步驟三:面料熱定型:
對半成品面料進行熱熔及定型處理,熱熔溫度為110°C,時間控制在20?40S,線圈相互穿套的接觸部分因受熱熔融粘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無轉移的網狀結構。
[0008]作為優選方案,步驟二中,采用條帶式輪狀導紗器的送紗機構,對聚烯烴彈性絲和短纖維紗/長絲進行喂紗和添紗,聚烯烴彈性絲喂紗張力控制在6?8CN,短纖維紗/長絲的添紗的張力在3?5CN,喂紗和添紗的送紗量比小于1:2。
[0009]進一步,步驟二中,編織時,控制導紗器位置,使短纖維紗/長絲的墊紗縱角大于聚烯烴纖維的墊紗縱角,而墊紗橫角小于聚烯烴纖維的墊紗橫角。
[0010]進一步,步驟三中,采用針板拉幅定型機進行面料熱定型,在定形幅寬參數選擇時,定形幅寬參數比最終產品的幅寬大5?15%。
[0011]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及其制備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由聚烯烴彈性絲及短纖維紗/長絲材料編織而成,編織時,紗線彎曲形成線圈并相互穿套,線圈相互穿套的接觸部分經熱熔融粘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無轉移的網狀結構,當某處紗線斷裂時,紗斷線圈失去形態,但脫套不會再發生,只是產生一個不會脫散的小洞,所以產品的尺寸穩定、縮率降低、脫散卷邊現象減少。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粘結前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粘結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及其制備方法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4]傳統的瑋平針織物由紗線彎曲形成的線圈相互穿套而構成的。依靠線圈彎曲的彈性變形保持其形狀,如果織物中某處紗線斷裂,線圈失去形態脫套,沿著縱行從斷紗處分解脫散。如果將線圈穿套的接觸處粘接在一起,紗斷線圈失去形態,但脫套不會再發生,只是產生一個不會脫散的小洞。
[0015]本發明的設計思路基于此,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其是由相互穿套的線圈形成的瑋平針網狀結構面料,其中,所述線圈是由聚烯烴彈性絲地紗和短纖維紗/長絲的添紗重疊而成,使面料的正面為短纖維紗/長絲,反面為聚烯烴彈性絲。所述的相互穿套的線圈的接觸點熔融后相互粘結。
[0016]聚烯烴彈性纖維是由兩種不同熔點的烯烴共聚物混合而成的高彈長絲,在300%定伸長拉伸后,彈性回復率達到90%以上,經DSC熱性能分析發現該材料具有兩個熔點峰值,分別是110°C和160°C。因此熱定型溫度維持在110°C左右時,纖維部分熔融,相互接觸處粘接在一起,并且熱定型率達到100%的保型性。所以利用熱塑性聚烯烴彈性纖維相互穿套形成的瑋平針織物,經110°C熱定型處理后,固定線圈穿套的連接點,形成無纖維轉移、有彈性的網狀結構。
[0017]但是,實驗證明,單獨用聚烯烴彈性纖維編織產品是不可行的,必須與傳統的短纖維紗或長絲共同編織方可。因此面料的組織結構為全添紗組織。織物中的所有線圈由短纖維紗或長絲的添紗和聚烯烴彈性絲地紗兩根紗重疊而成,且具有覆蓋關系,短纖維紗或長絲處在織物正面,而聚烯烴彈性絲處在織物反面。
[0018]具體的制備工藝如下:聚烯烴彈性絲因具有較大的延彈性和摩擦特性,因此采用條帶式輪狀導紗器的的送紗機構,喂紗張力控制在6?8CN,添紗的張力在3?5CN,喂紗和添紗的送紗量比控制在1:2范圍內。編織時選擇好導紗器的位置,使添紗的墊紗縱角大于聚烯烴纖維,而橫角小于聚烯烴纖維,從而保證了兩紗的配置關系。配制好的地紗、添紗經針織圓機成圈、連圈編織成半成品面料。
[0019]半成品面料在充分松弛消除織物內部剩余應力后進行熱定型處理,可使織物尺寸穩定,降低縮水率,同時也能消除折皺、繩狀皺痕以及稀路等疵病。通過試驗確定如下熱定型工藝,采用針板拉幅定型機,熱定形溫度設定在熱塑性聚烯烴彈性纖維第一個熔點110°C左右,時間控制在20?40S左右。同時要考慮定形后面料會有少量收縮,所以定形幅寬應比最終產品幅寬大5?15%左右。經熱熔及定型處理后,線圈相互穿套的接觸部分因受熱熔融粘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無轉移的網狀結構,所以產品的尺寸穩定提高、縮率降低、脫散卷邊現象減少。如圖2所示。
[0020]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原料采用9.72tex麻灰紗(98%棉/2%滌)、4.44tex聚烯烴彈性絲;
針織機采用24針/英寸單面針織圓機、條帶式輪狀導紗器的的送紗機構;
根據原料的特性,調整聚烯烴彈性絲的送紗張力7 CN、麻灰紗的添紗張力4CN,聚烯烴彈性絲和麻灰紗和的送紗量比為350:160,調節好兩紗的墊紗位置,確保配置關系;在后整理的熱定型過程中,考慮聚烯烴絲對定型溫度的控制要求,控制好溫度、幅度和車數等參數:溫度110°C,車速18?20m/min。
[0021 ] 最終產品的性能:克重145g/ m2,橫向縮水率0.8%,縱向縮水率5%,定伸長80%拉伸的彈性回復率95%以上,面料抗卷邊性提高,沿著橫列、縱行的脫散幾乎不存在,發生斷紗,只是在織物中產生一個小洞,無脫套現象發生。用該面料制作內衣產品,其領口采用激光切割不需滾邊、包邊,提高生產效率和服用性能。
[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其特征在于:其是由相互穿套的線圈形成的瑋平針網狀結構面料,其中,所述線圈是由聚烯烴彈性絲地紗和短纖維紗/長絲的添紗重疊而成,使面料的正面為短纖維紗/長絲,反面為聚烯烴彈性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互穿套的線圈的接觸點熔融后相互粘結。3.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的步驟: 步驟一:原料選擇,其原料包括: 地紗:聚烯烴彈性絲; 添紗:短纖維紗/長絲; 步驟二:面料編織: 配制好的地紗、添紗經針織圓機成圈、連圈編織成半成品面料; 步驟三:面料熱定型: 對半成品面料進行熱熔及定型處理,熱熔溫度為110°c,時間控制在20?40S,線圈相互穿套的接觸部分因受熱熔融粘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無轉移的網狀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采用條帶式輪狀導紗器的送紗機構,對聚烯烴彈性絲和短纖維紗/長絲進行喂紗和添紗,聚烯烴彈性絲喂紗張力控制在6?8CN,短纖維紗/長絲的添紗的張力在3?5CN,喂紗和添紗的送紗量比小于1:2。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編織時,控制導紗器位置,使短纖維紗/長絲的墊紗縱角大于聚烯烴纖維的墊紗縱角,而墊紗橫角小于聚烯烴纖維的墊紗橫角。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中,采用針板拉幅定型機進行面料熱定型,在定形幅寬參數選擇時,定形幅寬參數比最終產品的幅寬大5?15%。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其是由相互穿套的線圈形成的緯平針網狀結構面料,其中,所述線圈是由聚烯烴彈性絲地紗和短纖維紗/長絲的添紗重疊而成,使面料的正面為短纖維紗/長絲,反面為聚烯烴彈性絲。本發明的一種防脫散針織面料,編織時,紗線彎曲形成線圈并相互穿套,線圈相互穿套的接觸部分經熱熔融粘接在一起,形成固定的無轉移的網狀結構,當某處紗線斷裂時,紗斷線圈失去形態,但脫套不會再發生,只是產生一個不會脫散的小洞,所以產品的尺寸穩定、縮率降低、脫散卷邊現象減少。
【IPC分類】D06C7/02, D04B1/16, D04B1/18
【公開號】CN105624902
【申請號】CN201610081004
【發明人】李顯波, 韓光亭
【申請人】青島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