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將上線及下線切斷的切線裝置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0002]已知一種縫紉機,其利用縫針上下移動機構和釜機構之間的協同動作,通過上線和下線的打結而形成線跡。上述縫紉機具備切線裝置,該切線裝置在針板的下側進行了分開成下線及上線的布料側部分、和上線的縫針側部分的分線后,進行規定的縫線切斷。并且,作為上述切線裝置,已知轉動式和水平式,該轉動式是切刀在釜的周圍進行轉動動作的方式,該水平式是切刀沿水平面進行動作的方式。
[0003]上述水平式的切線裝置具備:切線用可動切刀,其以通過落針位置的方式沿水平面在前后進行往復轉動動作;以及切線用固定切刀,其設置在落針位置附近,切線用可動切刀在移出轉動時進行分線,在移回轉動時與切線用固定切刀協同動作,將下線及上線的布料側部分切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 - 029437號公報
[0005]但是,對于上述縫紉機的切線裝置,由于在針板的下側進行切線,因此存在下述課題,即,即使將切線用固定切刀接近針板而進行配置,以使得切斷位置位于落針位置附近,在線切斷后的布料上也會殘留有殘留端(殘留線)。因此,在希望盡可能縮短殘留端的情況下,必須通過手動作業進行切除。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縫紉機的目的在于,進一步縮短上線及下線的殘留端,其具備以下的
(I)?(3)的任意特征。
[0007](I)
[0008]在縫紉機中,具備:
[0009]針板,其貫通形成有供縫針插入的針孔;
[0010]移動機構,其使被縫制物沿所述針板的上表面移動;
[0011]縫針上下移動機構,其進行所述縫針的上下移動動作;
[0012]釜機構,其在所述針板的下側,從所述縫針捕捉上線,并纏繞下線;
[0013]切線裝置,其設置在所述針板和所述釜機構之間,將下線和上線切斷;以及
[0014]挑線器機構,其將由所述切線裝置切斷的上線的縫針側部分向所述被縫制物的上側拉出,
[0015]該縫紉機的特征在于,具備:
[0016]殘留端切除機構,其與所述針板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與所述切線裝置相比配置在上方;以及
[0017]控制裝置,其在由所述切線裝置將下線和上線切斷后,利用所述殘留端切除機構將與所述被縫制物相連的下線及上線的殘留端切除,
[0018]所述控制裝置在所述切線裝置進行切線之前,對所述移動機構進行控制而執行第一空進給控制,在所述第一空進給控制中,使所述被縫制物移動,以使得最后一針或者最后一針的前一針的落針位置、與針孔的內側的所述切線裝置的可動切刀的線切斷部的移動路徑接近,
[0019]所述控制裝置在由所述殘留端切除機構進行的殘留端切除之前,對所述移動機構進行控制而執行第二空進給控制,在所述第二空進給控制中,使所述被縫制物移動,以使得最后一針或者最后一針的前一針的落針位置、與針孔的內側的利用所述殘留端切除機構的線切除位置接近。
[0020]在縫紉機中,具備:
[0021]針板,其貫通形成有供縫針插入的針孔;
[0022]移動機構,其使被縫制物沿所述針板的上表面移動;
[0023]縫針上下移動機構,其進行所述縫針的上下移動動作;
[0024]釜機構,其在所述針板的下側,從所述縫針捕捉上線,并纏繞下線;
[0025]切線裝置,其設置在所述針板和所述釜機構之間,將下線和上線切斷;以及
[0026]挑線器機構,其將由所述切線裝置切斷的上線的縫針側部分向所述被縫制物的上側拉出,
[0027]該縫紉機的特征在于,
[0028]所述縫紉機是向被縫制物進行紐扣的縫合的紐扣縫制縫紉機,
[0029]該縫紉機具備:
[0030]殘留端切除機構,其與所述針板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與所述切線裝置相比配置在上方;
[0031]控制裝置,其在由所述切線裝置將下線和上線切斷后,進行下述控制,S卩,利用所述殘留端切除機構將與所述被縫制物相連的下線及上線的殘留端切除;以及
[0032]上線保持裝置,其與所述針板及所述殘留端切除機構相比位于下方,與所述釜機構相比配置在上方,對所述上線的縫制開始的端部進行保持,
[0033]所述控制裝置進行線保持控制以及縫制開始控制,
[0034]在所述線保持控制中,在所述紐扣縫合的第一針落針后,將所述夾持單元從所述放開狀態切換至所述夾持狀態,在所述紐扣縫合的最后一針落針后由所述切線裝置進行切線,在利用所述切線裝置執行切線后,將所述夾持單元切換至所述放開狀態,
[0035]在所述縫制開始控制中,在使用跨越線將具有四個穿線孔的四孔紐扣縫合的情況下,從相對于處于所述夾持狀態時的所述夾持單元而位于更遠方的兩個穿線孔中的某一個穿線孔起,開始縫制。
[0036](3)
[0037]在縫紉機中,具備:
[0038]針板,其貫通形成有供縫針插入的針孔;
[0039]移動機構,其使被縫制物沿所述針板的上表面移動;
[0040]縫針上下移動機構,其進行所述縫針的上下移動動作;
[0041]釜機構,其在所述針板的下側,從所述縫針捕捉上線,并纏繞下線;
[0042]切線裝置,其設置在所述針板和所述釜機構之間,將下線和上線切斷;以及
[0043]挑線器機構,其將由所述切線裝置切斷的上線的縫針側部分向所述被縫制物的上側拉出,
[0044]該縫紉機的特征在于,
[0045]所述縫紉機是向被縫制物進行紐扣的縫合的紐扣縫制縫紉機,
[0046]該縫紉機具備:
[0047]殘留端切除機構,其與所述針板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與所述切線裝置相比配置在上方;以及
[0048]控制裝置,其在由所述切線裝置將下線和上線切斷后,進行下述控制,S卩,利用所述殘留端切除機構將與所述被縫制物相連的下線及上線的殘留端切除,
[0049]所述控制裝置進行固緊縫制控制以及下線縫制開始端部處理控制,
[0050]在所述固緊縫制控制中,通過對開始所述紐扣的縫制的一個穿線孔,從縫制開始起進行大于或等于三針的落針,從而進行固緊縫制,
[0051]在所述下線縫制開始端部處理控制中,對所述移動機構進行控制,以使得在所述固緊縫制后,在與進行了該固緊縫制的穿線孔不同的另一個穿線孔、和進行了所述固緊縫制的穿線孔之間,進行交替往復的多針的落針,并且,使得所述固緊縫制的第二針的落針位于將由所述固緊縫制的最后的落針和此后進行的兩針的落針形成的三個點的落針位置作為頂點的三角形的外形線上或內側區域中的某一處。
[0052]發明的效果
[0053]在本發明的縫紉機中,殘留端切除機構與針板的上表面相比位于下方,與切線裝置相比配置在上方,在通過切線裝置執行切線后執行殘留端處理,因此能夠進一步縮短下線及上線的殘留端。
[0054]另外,在具備上述(I)的特征的縫紉機中,控制裝置通過執行上述的第一空進給控制和第二空進給控制,從而能夠更可靠地通過切線裝置進行上線或者下線的切斷動作,并且,能夠使上線或者下線的殘留端靠近殘留端切除機構的線切除位置,進行進一步縮短上線或者下線的殘留端的處理。
[0055]另外,在具備上述(2)的特征的縫紉機中,控制裝置通過執行線保持控制和縫制開始控制,從而能夠使進行線保持的上線的縫制開始端部縫入下線,因此,能夠抑制切除后的上線的殘留端從布料的下側露出。由此,提尚縫制的品質。
[0056]另外,在具備上述(3)的特征的縫紉機中,控制裝置通過執行固緊縫制控制和下線縫制開始端部處理控制,從而能夠抑制下線的打結的分解,使下線的縫制開始端部縫入至在包含固緊縫制的最后的落針在內的三針的落針位置之間跨越的下線中,因此,能夠抑制切除后的下線的殘留端從布料的下側露出。由此,提尚縫制的品質。
【附圖說明】
[0057]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縫紉機的概略結構圖。
[0058]圖2是圖1的紐扣縫制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框圖。
[0059]圖3是表示上線保持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0060]圖4是從下方觀察上線保持裝置的斜視圖。
[0061]圖5是用于說明構成夾持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的各部件的“初始位置”的圖,(A)為俯視圖,(B)為側視圖。
[0062]圖6是用于說明夾持單元的“初始位置”的斜視圖。
[0063]圖7是用于說明構成夾持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的各部件的“中間保持位置”的圖,(A)為俯視圖,(B)為側視圖。
[0064]圖8是用于說明構成夾持單元、驅動單元、檢測單元的各部件的“待機位置”的圖,(A)為俯視圖,(B)為側視圖。
[0065]圖9是用于說明夾持單元的“待機位置”的斜視圖。
[0066]圖10是表示切線裝置的例子的仰視圖。
[0067]圖11是表示殘留端切除機構的例子的斜視圖。
[0068]圖12(A)是表示由殘留端切除機構進行殘留端切除前的狀態的說明圖,圖12(B)是表不由殘留端切除機構進彳丁殘留端切除后的狀態的說明圖。
[0069]圖13是表示殘留端切除機構及吸引機構的例子的、省略了針板的俯視圖,示出了殘留端切除前且吸引開始前的狀態。
[0070]圖14是表示殘留端切除機構及吸引機構的例子的、省略了針板的俯視圖,示出了殘留端切除前且吸引開始后的狀態。
[0071]圖15是表示殘留端切除機構及吸引機構的例子的、省略了針板的俯視圖,示出了殘留端切除后且吸引開始后的狀態。
[0072]圖16是圖1的紐扣縫制縫紉機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流程圖。
[0073]圖17是圖1的紐扣縫制縫紉機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0074]圖18是圖17之后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0075]圖19是圖18之后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0076]圖20是圖19之后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0077]圖21是圖20之后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動作說明圖。
[0078]圖22是表示從上方觀察的紐扣縫制縫紉機中的針孔、切線裝置的切線用可動切刀及切線用固定切刀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
[0079]圖23是加入了空進給控制的紐扣縫合縫制動作的流程圖。
[0080]圖24(A)是表示加入了縫制開始控制的第一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圖24(B)是表示第一縫制圖案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和夾持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24(C)是表示未加入縫制開始控制的第一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圖24(D)是表示第一縫制圖案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和夾持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
[0081]圖25(A)是表示加入了縫制開始控制的第二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圖25(B)是表示第二縫制圖案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和夾持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25(C)是表示未加入縫制開始控制的第二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圖25(D)是表示第二縫制圖案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和夾持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
[0082]圖26(A)是表示加入了縫制開始控制的第三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圖26(B)是表示第三縫制圖案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和夾持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26(C)是表示未加入縫制開始控制的第三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圖26(D)是表示第三縫制圖案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和夾持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
[0083]圖27是加入了固緊縫制控制及下線縫制開始端部處理控制的縫制圖案的運針順序的說明圖。
[0084]標號的說明
[0085]10縫紉機
[0086]11 縫針
[0087]12 針棒
[0088]20縫紉機架
[0089]30縫針上下移動機構
[0090]31縫紉機電動機
[0091]32 主軸
[0092]37編碼器
[0093]40A 針板
[0094]4IA上板(上層的針板)
[0095]42A下板(下層的針板)
[0096]50B釜機構
[0097]60B移動機構
[0098]80A切線裝置
[0099]8IA切線用可動切刀
[0100]82A切線用固定切刀
[0101]90挑線器機構
[0102]91挑線器
[0103]100A殘留端切除機構(線切除機構)
[0104]1lA切除用固定切刀(切除用切刀)
[0105]1lAb 貫通孔
[0106]102A切除用可動切刀(切除用切刀)
[0107]102Ab 貫通孔
[0108]103A線切除用氣缸
[0109]IlOA吸引機構
[0110]IllA吸引吸嘴
[0111]113A吸嘴移動用氣缸(吸嘴驅動單元)
[0112]114吸引用電磁閥
[0113]120控制裝置(吸引控制裝置)
[0114]130上線保持裝置
[0115]134保持用電動機(致動器)
[0116]43IA 針孔
[0117]B紐扣、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