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品的整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防水、阻燃等多功能紡織品已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生活用布(傘布、帳篷、 廚房用布、餐桌用布、裝飾用布)、產業用布、勞動防護用布和軍隊用布等多種領域。在眾多 的防水整理中以含氟整理劑的應用效果最好,而歐盟法規關于全氟辛烷磺酸鹽(PFOS)和全 氟辛酸(銨)(PFOA)的限制銷售和使用的法令對含氟整理劑的應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國 內外相繼開發了以C6為基礎的含氟整理劑,且已在國內市場形成銷售,但與PFOS或PFOA 的產品相比,C6含氟整理劑處理后的紡織品防水防油效果差,且從長遠來看,含氟整理劑必 將會被禁用。
[0003] 通常情況下,消費者根據產品最終用途的需要,要求防水面料同時具有阻燃、透 濕、透氣等功能。盡管有機氟樹脂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類防水劑,但經它整理后織物的接觸 角只有120°左右,若防水和阻燃均采用常規的后整理方法,因為防水整理與阻燃整理相互 影響較大,很難使織物同時具有較好的防水與阻燃效果。近年來,紡織領域推出了"超疏水 紡織品","超疏水"是指水滴在紡織品表面穩定接觸角要大于150°。超疏水紡織品的加工 方法,一般是模仿荷葉的表面結構形態,在織物上創造一個納米或微米級凹凸不平的表面 和覆蓋一層疏水材料,使紡織品具有類似荷葉的超疏水性能。
[0004] 紡織品多功能整理關鍵的技術就是整理劑的制備與應用工藝;現有整理方法具有 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不少不足,這是因為化學整理劑很難與纖維發生反應,化學整理劑僅覆 蓋在纖維表面,加入交聯劑雖能改善化學整理劑與纖維的結合牢度,提高一定的性能,但會 引起紡織品透氣透濕的功能下降,會帶來紡織品附加值的下降。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方法,由此制備的多功能紡織品具 有超疏水性能,同時也具有阻燃、透氣、透濕等功能,且賦予織物的這些功能具有較好的耐 洗性,織物也不含氟及游離甲醛。
[0006] 本發明具體的思路是:先以對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XDI)、聚乙二醇、引發劑、 封端劑為原料制得一種封端型的低溫交聯劑,然后將該低溫交聯劑和納米二氧化硅的溶 膠、分散劑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在超聲波條件下充分分散,得到一種低溫交聯型的納米二氧 化硅溶膠的復配物,再利用阻燃劑對該復配物進行修飾,最后采用修飾后的多功能溶膠對 織物進行整理,賦予織物類似荷葉表面的凹凸結構,使織物具有超疏水性能,同時也具有阻 燃、透氣、透濕等功能。
[0007]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低溫交聯劑的制備,在有機錫引發劑、鈉鹽封端劑的存在下,將對苯二亞甲基二異 氰酸酯與聚乙二醇反應,得到低溫交聯劑;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為3100?3800 ; (2)多功能整理劑的制備,將上述低溫交聯劑、納米二氧化硅溶膠以及分散劑加入去離 子水中,超聲分散,得到溶膠復配物;然后用阻燃劑和季戊四醇修飾溶膠復配物得到多功能 整理劑; (3)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將紡織品浸軋多功能整理劑水溶液后于100?IKTC預定 型;最后經過焙烘處理即得到所述的多功能紡織品。
[0008]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引發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所述封端劑為亞硫酸氫鈉; 所述分散劑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所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平均分子量為4?16萬,比如 PVP-K30、PVP-K60。
[0009]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納米二氧化硅溶膠的粒徑為50?80nm ;可以根據以下方法 制備: 將去離子水、無水乙醇投入反應容器中,升溫至30?35°C,開啟攪拌和冷凝回流裝置, 投入正硅酸乙酯、氨水,恒溫攪拌10?12小時,得到半透明帶藍光的二氧化硅溶膠,陳化12 小時。其中,去離子水、無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的質量比為1 : (1.5?2) : (0.3?0.5); 氨水占離子水、無水乙醇、正硅酸乙酯總質量的3?5%。
[0010]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1)中,將聚乙二醇、引發劑混合后,于40?50°C下,加入對 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然后在氮氣保護下,于70?80°C反應2?3小時,降至室溫;然后 于冰水浴條件下,加入封端劑,反應2?2. 5小時;最后乳化處理得到低溫交聯劑。乳化處 理時采用高速攪拌,之前加入適量去離子水,根據需要控制目標產物的固含量。
[0011] 上述技術方案中,聚乙二醇、對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封端劑的摩爾比為 1 : (2.0?2.5) : (2.0?2. 5);引發劑占四種物質總質量的0.02?0.05%。本發明采 用少量的引發劑可以高效的引發反應發生,得到交聯反應溫度低的低溫交聯劑。
[0012]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⑵中,低溫交聯劑、納米二氧化硅溶膠以及分散劑的質量 比為(10 ?15) : (30 ?40) : (1 ?3)。
[0013]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2)中,將阻燃劑、季戊四醇和溶膠復配物混合均勻,得到 多功能整理劑;其中溶膠復配物、阻燃劑以及季戊四醇的質量比為(70?80) : (17? 25) : (3 ?5)。
[0014] 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3)中,多功能整理劑水溶液的濃度為80?150g/L,浸軋為 兩浸兩軋,乳液率為70?80% ;所述焙烘溫度為140?160°C,焙烘時間為2?5分鐘。
[0015] 本發明所述紡織品為棉織物、滌綸織物或者錦綸織物。
[0016] 紡織品經過上述制備方法整理后可以得到多功能紡織品。
[0017] 本發明制備的低溫交聯劑的結構式為:
【主權項】
1. 一種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低溫交聯劑的制備,在有機錫引發劑、鈉鹽封端劑的存在下,將對苯二亞甲基二異 氰酸酯與聚乙二醇反應,得到低溫交聯劑;所述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為3100?3800 ; (2) 多功能整理劑的制備,將上述低溫交聯劑、納米二氧化硅溶膠以及分散劑加入去離 子水中,超聲分散,得到溶膠復配物;然后用阻燃劑和季戊四醇修飾溶膠復配物得到多功能 整理劑; (3)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將紡織品浸軋多功能整理劑水溶液后于100?110°C預定 型;最后經過焙烘處理即得到所述的多功能紡織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發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所 述封端劑為亞硫酸氫鈉;所述分散劑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二氧化硅溶膠的粒徑為 50 ?80nm。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將聚乙二醇、引發劑混 合后,于40?50°C下,加入對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然后在氮氣保護下,于70?80°C反 應2?3小時,降至室溫;然后于冰水浴條件下,加入封端劑,反應2?2. 5小時;最后乳化 處理得到低溫交聯劑。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聚乙二醇、對苯二亞甲 基二異氰酸酯、鈉鹽封端劑的摩爾比為1 : (2.0?2.5) : (2.0?2. 5);引發劑占四種物 質總質量的〇. 02?0. 05%。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阻燃劑的制備為, 將1份羥基硅油和占羥基硅油質量的1?3%的無水氯化鋁加入反應容器中,開啟攪拌器, 室溫下緩慢滴入2份氧氯化磷,在2?3小時內滴加完后,升溫到60?70°C,反應至無氯化 氫氣體放出為止,得到中間產物(I );取4份二脂肪醇胺、二氫吡喃、占二脂肪醇胺質量1? 3%的無水氯化銅和二氯甲烷加入到反應容器中,攪拌條件下,在0°C下反應20?30min,得 到二脂肪醇胺二(四氫吡喃)醚;將中間產物(I )加入到反應容器中,開啟攪拌,往反應容器 中滴加二脂肪醇胺二(四氫吡喃)醚,升溫到90?110°C,反應至無氯化氫氣體放出為止,得 到中間產物(II);將中間產物(II )和占中間產物(II )質量3%的三氟甲基磺酸硅烷酯溶于 二氯甲烷,加入到反應容器中,開啟攪拌器,在室溫條件下反應2?3小時后蒸出二氯甲烷, 得到阻燃劑。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將阻燃劑、季戊四醇和溶 膠復配物混合均勻,得到多功能整理劑;所述溶膠復配物、阻燃劑以及季戊四醇的質量比為 (70?80) : (17?25) : (3?5);所述低溫交聯劑、納米二氧化硅溶膠以及分散劑的質 量比為(10 ?15) : (30 ?40) : (1 ?3)。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多功能整理劑水溶液的 濃度為80?150g/L,浸軋為兩浸兩軋,乳液率為70?80% ;所述焙烘溫度為140?160°C, 焙烘時間為2?5分鐘。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紡織品為棉織物、滌綸織物或 者錦綸織物。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的多功能紡織品。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紡織品的制備方法,先以對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XDI)、聚乙二醇、引發劑、封端劑為原料制得一種封端型的低溫交聯劑,然后將該低溫交聯劑和納米二氧化硅的溶膠、分散劑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在超聲波條件下充分分散,得到一種低溫交聯型的納米二氧化硅溶膠的復配物,再利用阻燃劑對該復配物進行修飾,最后采用修飾后的多功能溶膠對織物進行整理,賦予織物類似荷葉表面的凹凸結構,使織物具有超疏水性能,同時也具有阻燃、透氣、透濕等功能。
【IPC分類】D06M13-148, D06M11-79, C08G18-76, D06M13-50, D06M15-356, D06M15-63, D06M101-34, D06M101-32, D06M101-06, C08G18-83, D06M15-673, C08G18-48
【公開號】CN104611915
【申請號】CN201510081759
【發明人】周向東, 易輝, 李福泉, 林江, 黃斌
【申請人】蘇州依司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