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手套機編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緯編針織機械,涉及手套機編織裝置。
傳統的手套機編織手套的順序依次為編織手套的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手掌上半部、大拇指和手掌下半部。手套機的起針三角和起針三角調節板設置在機頭前側,即靠操作者一側。使用這種手套機編織手套,由于手套機的起針三角靠操作者一側,當編織手套的小指時,編織手套的起針位置在小指的指尖部位的內側,即在手套的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手套編織到小指的根部時,小指就編織結束,收針位置也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在開始編織手套的無名指時,無名指的起針位置同樣位于無名指指尖的靠中指側,這樣,無名指的起針紗線與小指編織結束的收針紗線相聯,并且它們之間間隔著無名指,當無名指起針時,這段紗線下垂到針板下面,且為了能使無名指起針后能繼續進行編織,還要將無名指指尖與小指指根之間的紗線拉出一段后再起針。在編織手套的過程中,由于這段紗線垂到了針板的下面,所以不能對這段紗線進行剪斷等處理。當無名指編織結束后,無名指的指尖與小指的指根之間有較長的一段紗線相聯。如此這樣,依次地進行手套中指、食指、手掌上半部、大拇指和手掌下半部的編織。手套編織結束后,在手套的小指指尖部位有一段起針時留下的紗線端頭,在無名指指尖和小指指根之間、中指指尖和無名指指根之間、食指指尖和中指指根之間以及大拇指指尖和手掌上半部之間均有一段較長的紗線相聯,由于在手套內有這些紗線相聯,手套在使用之前還需進行手工處理,要將這些相聯的紗線剪斷,并要將各指指尖處的紗線端頭另外用鉤針勾入手套內,以利于手套的穿戴,并防止手套使用時損壞。這種手套機編織的手套,在手套編織結束后,由于還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對手套手指部位進行后加工,所以大大影響了手套的生產速度,提高了手套的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套機編織裝置,該裝置在編織手套過程中,能使編織的手套各手指指尖與前一相鄰手指指根處相聯的紗線在手指指根處被切斷,各指尖處的紗線端頭能加入手套手指指尖的編織,從而使手套編織結束后,手套各指指尖處的紗線均被織入手套中,無需再對手套手指部位進行后加工。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手套機編織裝置,包括機頭、針板,針板上開有若干針槽,嵌設在針板針槽內的鉤針,針板的前側設有前導軌,針板的后側設有后導軌和上導軌,上導軌固定在后導軌的上方,機頭設置在前、后導軌上,并位于針板的上面,機頭的基座為馬頭,組成馬頭的兩塊面板通過馬鼻在端部相聯,在馬頭上設置有起針三角和起針三角調節裝置,在馬頭的底部設置各種用于編織的三角,馬頭的后面板上靠后導軌處設置有梭塔,梭塔上設置有可伸縮的上排摟芯子,上導軌上設置有上梭箱,上梭箱的前側有兩凸塊,上排摟芯子與上梭箱上的兩凸塊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起針三角設置在梭塔后側的馬頭后面板底部,起針三角調節裝置設置在馬頭的后面板上,與起針三角上下對應,馬頭開口方向向右。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該裝置在編織手套時,能將手套各指指尖的紗線端頭織入手套內,從而提高手套的編織質量,減少了手套手指的后加工,提高了手套的生產速度,降低了手套的制造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手套機編織裝置機頭與針板的俯視展開圖;圖2是
圖1的左視圖;圖3是余紗剪切裝置的仰視圖;圖4是余紗剪切裝置的主視圖;圖5是圖4的俯視圖;圖6是圖4的后視圖。
如
圖1、2所示,手套機編織裝置,包括針板1和機頭2,針板1上開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針槽3,鉤針嵌設在針板1的針槽3內,針板1的前側設置前導軌4,后側設置后導軌5和上導軌6,上導軌6固定在后導軌5的上方,機頭2設置在前導軌5和后導軌6上,并位于針板1的上面。
機頭1由馬頭7、安裝在馬頭7底部用于編織的三角及設置在馬頭7上用于調節各種三角動作的聯動裝置組成。馬頭7由前后兩塊板通過馬鼻8相聯而組成。
在馬頭7的前面板上設置有前分度板9,與前分度板9相對應的馬頭7底部設置有可調節手套編織密度的成圈三角,成圈三角與設置在前分度板9孔內的調節旋鈕10相聯,前密度挑桿11用銷子12安裝在馬頭7的前面板上,前密度挑桿11可以繞著銷子12轉動,前密度牽桿板13上開有兩長形孔,通過兩銷子14、15安裝在馬頭7前側的面板上,前密度牽桿板13上的長槽可沿兩銷子14、15左右移動,前密度牽板13上安裝有前密度板一檔16和前密度板二檔17,前密度挑桿11的前端與調節旋鈕10相抵,尾端分別可與前密度板一檔16和前密度板二檔17相抵。
在馬頭7的后面板上設置有后分度板18,在后分度板18對應的馬頭7底部也設置有可調節手套密度的成圈三角,成圈三角與設置在后分度板18孔內的調節旋鈕19相聯,后密度挑桿20用銷子21安裝在馬頭7的后面板上,后密度挑桿20可繞銷子21轉動,后密度牽桿板22上開有長形孔,通過兩銷子23、24安裝在馬頭7的后面板上,后密度牽桿板22上開設的長槽可沿兩銷子23、24左右移動,后密度牽桿板22上安裝有后密度板25,后密度板25的左側有一段斜邊,后密度挑桿20的前端與調節旋鈕19相抵,尾端可與后密度板25的斜邊或直邊相抵。
起針三角調節板26上開有一長槽,通過兩銷子27、28安裝在馬頭7的后面板上,起針三角調節板26可沿兩銷子27、28左右移動,在起針三角調節板26的端面上有一斜面,在該斜面處的馬頭7上安裝有起針三角調節塊29,在馬頭7的底部設置有起針三角,與起針三角調節塊29相聯。當起針三角調節板26左右移動時,起針三角調節板26端部的斜面可使起針三角調節塊29上下運動,從而調節起針三角上下運動。
前密度牽桿板13、后密度牽桿板22和起針三角調節板26的端部分別開有長形孔,每個孔內分別有銷子30、31、32穿過,使它們與連桿牽板33相聯接。連桿牽板33通過螺釘34安裝在馬鼻8上,連桿牽板33可在馬鼻8上轉動。
梭塔35固定安裝在馬頭7的后面板上,梭塔35上設有可伸縮的上排摟芯子36,上梭箱37安裝在上導軌6上,可在上導軌6上左右移動,上梭箱37的前側有兩凸塊,梭塔35上的上排摟芯子36與上梭箱35上的兩凸塊在運動中可相互接觸。當上排摟芯子36位于上梭箱37兩凸塊之間時,機頭2作左右運動時,可通過梭塔35帶動上梭箱37沿上導軌6上運動。
在馬頭7中間偏前側的針板1上方,與上導軌6平行的方向上,設置有余紗剪切裝置38,該裝置固定安裝在針板1的兩側。
如圖3、4、5、6所示,余紗剪切裝置38的手柄39通過銷子40安裝在手柄支架41上,手柄39固定在主桿42上,主桿42的底部開有一長槽,在長槽內設置有拖桿43,手柄39的尾端與拖桿43的端部鉸聯接,主桿42的中段向上開有一長凹槽,在凹槽相對應的主桿42的底部設置有拖板44,拖板44與拖桿43相聯,拖板44上開有兩長形孔,通過兩螺釘45、46將拖板44安裝在主桿42的底部,上蓋板47通過螺釘安裝在主桿42的凹槽上面。
在主桿42凹槽內一端安裝有剪切裝置,下剪刀48固定安裝在主桿42上,上剪刀49通過銷軸50安裝在主桿42上,上剪刀49的銷軸50上固定有一轉動銷51,轉動銷51伸出處的拖板44上開有一長孔52,該長孔52與轉動銷51相配合。當拉動手柄39時,拖桿43帶動拖板44左右移動,拖板44上的長孔52能帶動轉動銷51轉動,并使上剪刀49與銷軸50一起轉動,從而使上、下剪刀49、48相配合剪斷紗線。在安裝剪刀裝置的主桿42后面設置有彈簧片53,彈簧片53通過螺釘固定安裝在主桿42上,彈簧片53的彈力作用能使上、下剪刀49、48緊密貼合,便于一起剪切紗線。
在主桿42凹槽內的另一端,余紗鉤54和壓板55通過銷子56安裝在主桿42的凹槽與上蓋板47之間,壓板55壓在余紗鉤54上,余紗鉤54的端部有一彎鉤,在余紗鉤54底部的主桿42上開有與主桿42長度方向相互垂直的長形槽,拖板44在其運動行程范圍內及與主桿42相對應的位置上,開有與主桿42長槽相互配合的斜長槽57,在余紗鉤54的后部固定有一銷子58,穿過主桿42長槽及拖板44上的斜長槽57。在主桿42與上蓋板47之間設置有壓簧銷子59,壓簧銷子59上設置有壓簧60,壓簧60對壓板55的尾部作用,使得壓板55的前端向外彈出。當拉動手柄39時,拖桿43帶動拖板44,通過拖板44上的斜長槽57作用,余紗鉤54可向外伸出或向內收攏。當余紗鉤54向內收攏時,余紗鉤54與受壓簧60作用向外伸出的壓板55一起作用,可將紗線鉤住;當余紗鉤54向外伸出時,余紗鉤54與壓板55可將鉤住的紗線松開。
余紗剪切裝置38的上、下剪刀49、48與余紗鉤54、壓板55是一起配合使用。工作時,余紗鉤54與壓板55先鉤住紗線,并將紗線鉤入主桿42的槽內后,上剪刀49與下剪刀48對紗線進行剪切。因此,拖板44上斜長槽57沿主桿42方向的長度必須大于長孔52的長度。
手套機編織手套時,先將連桿牽板33逆時針轉動調節到底,使前密度牽桿板13位于最右端,后密度牽桿板22與起針三角調節板26位于最左端,此時,起針三角隨起針三角調節塊29一起落下,前密度挑桿11尾端與前密度板一檔16相抵,后密度挑桿20尾端與后密度板25的直邊相抵。前、后密度挑桿11、20的前端分別將馬頭7上的調節旋鈕10、19推到最高位置,同時,馬頭底部的成圈三角也將鉤針的位置推高。這樣,手套手指起針時的密度就被調節到最密。首先是編織手套的小指,起針時,將機頭2置于針板1的最右側,并將編織用的紗線向右拉住,由于起針三角及起針三角調節塊29設置在馬頭7的后面板上,所以起針的位置在手套機的最右側,即小指的外側。當機頭2從右往左第一次移動后,小指的起頭結束。此時,順時針方向調節一擋連桿牽板33,起針三角隨起針三角調節塊29就被起針三角調節板26的斜面抬起,起針三角不參加編織;而前密度挑桿11則與前密度板二擋17相抵,后密度挑桿20與后密度板26的斜邊相抵,使得手套手指編織時的密度逐漸降低。繼續編織手套的手指,通常編織兩到三圈后,即機頭2運動兩到三個來回,這時,使用余紗剪切裝置38,即拉動余紗剪切裝置38的手柄39,使余紗鉤54和壓板55鉤住紗線,同時,上剪刀49與下剪刀48對多余的紗線進行剪切。在余紗被剪切以后,再順時針調節連桿牽板33到底,使前密度挑桿11與前密度板二檔17脫開,后密度挑桿20由與后密度板25的斜邊也脫開,這時手套編織時的密度最小。繼續移動機頭2,對小指進行常規的編織,此時,小指指尖的余紗便會被自動織入手套手指內,從而使小指指尖沒有余紗露出來。
小指編織結束后,小指的收針位置在小指的外側指根處。當編織無名指時,同編織小指時一樣,同樣,調節連桿牽板33,使起針三角先放下,開始無名指的起針,無名指的起針在無名指與小指之間,由于小指已編織好,與小指指根處相聯的紗線要作為無名指的起針紗線,必然要從編織好的小指上拉過來。當無名指起針結束后,同前面一樣調節連桿牽板33,并進行編織。當無名指編織完兩到三圈后,操作余紗剪切裝置38,余紗鉤54與壓板55便一起伸出主桿42,鉤住小指根部與無名指起針之間的紗線,當手柄39拉到底,余紗剪切裝置38上的上、下剪刀49、48就在小指的指根處切斷紗線。這樣,在無名指指尖起針處的這一段紗線,在手套無名指編織過程中可以一起參加編織,從而使無名指上的紗線頭也被織入手套的手指內。
依次同樣地進行操作,可編織中指、食指和大拇指。當手套編織結束后,所有手指指尖和指根處都沒有紗線頭露出,從而可減少手套編織后對手指部位的再加工。
在實際生產和操作使用中,也可省略余紗剪切裝置38,即在編織手套的過程中,直接用剪刀手工剪切紗線代替余紗剪切裝置38對紗線的剪切。當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剪切方法。
這種編織裝置可用于編織平指手套或圓指手套,也可用于編織帶有橡筋的直下羅口手套,編織時只要增加編織橡筋的裝置和工藝。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針織手套的編織。
權利要求1.手套機編織裝置,包括機頭、針板,針板上開有若干針槽,嵌設在針板針槽內的鉤針,針板的前側設有前導軌,針板的后側設有后導軌和上導軌,上導軌固定在后導軌的上方,機頭設置在前、后導軌上,并位于針板的上面,機頭的基座為馬頭,組成馬頭的兩塊面板通過馬鼻在端部相聯,在馬頭上設置有起針三角和起針三角調節裝置,在馬頭的底部設置各種用于編織的三角,馬頭的后面板上靠后導軌處設置有梭塔,梭塔上設置有可伸縮的上排摟芯子,上導軌上設置有上梭箱,上梭箱的前側有兩凸塊,上排摟芯子與上梭箱上的兩凸塊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起針三角設置在梭塔后側的馬頭后面板底部,起針三角調節裝置設置在馬頭的后面板上,與起針三角上下對應,馬頭開口方向向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機編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板中間位置的前部設置有紗線剪切裝置,該裝置固定安裝在針板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機編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紗線剪切裝置由剪切裝置和鉤紗裝置組成,手柄鉸聯接在手柄支架上,手柄固定在主桿上,主桿的底部開有一長槽,在長槽內設置有拖桿,手柄的尾端與拖桿一端鉸聯接,主桿的中段向上開有一長凹槽,凹槽的底部設置有拖板,拖板與拖桿相聯,拖板安裝在主桿的底部,上蓋板安裝在主桿的凹槽上面;在主桿凹槽內一端安裝有剪切裝置,下剪刀固定安裝在主桿上,上剪刀通過銷軸安裝在主桿上,上剪刀銷軸上垂直固定有一轉動銷,轉動銷伸出處的拖板上開有一長孔,該長孔與轉動銷相配合;在主桿凹槽內的另一端安裝有鉤紗裝置,余紗鉤和壓板安裝在主桿凹槽與上蓋板之間,壓板壓在余紗鉤上,余紗鉤的端部有一彎鉤,在余紗鉤后部的主桿上開有一與主桿垂直的長槽,相應的拖板在其運動行程范圍內開有一與主相垂直長槽相配合的斜長槽,在余紗鉤的后部固定一銷子,穿過主桿長槽及拖板上的斜長槽,固定在余紗鉤和壓板邊上的銷子上設置有壓板壓簧,壓簧作用壓板的尾部使壓板的前端向外彈出。
專利摘要手套機編織裝置,包括機頭、針板、針槽、鉤針、前、后導軌和上導軌,機頭位于針板上面,上導軌上設置有上梭箱,在馬頭的底部設置有各種編織用三角,上面有調節三角的調節裝置,后側設置有棱塔、起針三角和起針三角調節板,起針三角調節板的端部與起針三角上下對應,馬頭開口方向向右。采用該裝置編織手套,手套內沒有多余的紗線頭,手套編織質量好,加工生產速度快、成本低,適用于針織手套的編織。
文檔編號D04B9/00GK2285307SQ9624727
公開日1998年7月1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1996年12月23日
發明者葉元良 申請人:葉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