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布塑梭的制作方法
織布塑梭屬紡織器材制造技術。
原塑梭沿用傳統木梭的中護紗槽,其部份位置,在自動換梭式織機梭箱機件K13接觸平面以內,當織布時,梭子進入外側梭箱的引紗,有時與梭箱機件K13平面相摩擦而造成斷緯關車或梭箱油織疵,從而降低織布的產量和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織布塑梭,以避免護紗槽中的引紗與梭箱機件K13相摩擦。
塑梭護紗槽的改進,主要是將塑梭護紗槽的中心位置,置于塑梭側面的中心位置下邊,兩中心位置距離為5-6毫米,其槽寬為1.5-2毫米,其護紗槽深在靠近導紗瓷眼外口處為2.5-3.5毫米,其槽尾深為0-0.2毫米,導紗瓷眼原內口位置不變,其外口中心與護紗槽中心相一致。改進后的下護紗槽位置,全部在梭箱機件K13相摩擦的平面以下,同時也在梭箱機件K64側面之上,從而使塑梭下護紗槽中的引紗,不會與梭箱機件K13相摩擦而造成斷緯或梭箱油織疵。
塑梭護紗槽改進后,經1515-75″自動換梭式織機織造中長單紗織物(119.5 21×21 275.5×267.5)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下面針對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予以詳細介紹予以詳細介紹圖1是塑梭下護紗槽位置圖。
圖2是塑梭下護紗槽導紗瓷眼的A-A剖視圖。
圖3是原塑梭中護紗槽與K13、K64位置相關圖。
圖4是塑梭下護紗槽與K13、K64位置相關圖。
參照圖1,下護紗槽2中心是原中護紗槽1(見圖3)中心向下平移5-6毫米而構成。下護紗槽2寬為1.5-2毫米,其槽深在靠近導紗瓷眼外口3處為2.5-3.5毫米,其槽尾5深為0-0.2毫米,導紗瓷眼原內口4(見圖2)位置不變,其外口3的中心與下護紗槽2的中心相一致。參照圖3,梭箱機件(K13)6的下端7伸入原塑梭中護紗槽1的距離為2毫米,當塑梭實際進入梭箱向上運動時,梭箱機件6的下端7伸入原中護紗槽1的距離要大于2毫米,因此,原塑梭中護紗槽內的引紗,有時會與梭箱機件6接觸平面相摩擦而造成引紗斷裂或污染。參照圖4,塑梭改為下護槽2后,其上端離開梭箱機件6的下端7的距離為8毫米左右,當塑梭進入梭箱時的任何狀態,其下護紗槽2中的引紗,都不會與梭箱機件6和(K64)8相摩相碰而造成引紗斷裂或污染。
權利要求
1.織布塑梭,包括塑梭體、導紗瓷眼,其特征在于塑梭護紗槽中心位置在塑梭側面中心位置下邊,兩中心位置的距離為5-6毫米,槽寬為1.5-2毫米,槽深在靠近導紗瓷眼外口[3]處為2.5-3.5毫米,其槽尾[5]深為0-0.2毫米,導紗瓷眼原內口[4]位置不變,其外口[3]中心與改進后的下護紗槽[2]中心相一致。
專利摘要
織布塑梭采用下護紗槽,其優點在于塑梭進入外側梭箱時,引紗不會與梭箱機件相摩擦而造成斷緯關車或梭箱油織疵。故可以提高織布的產量和質量。
文檔編號D03J5/02GK86206605SQ86206605
公開日1987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1986年12月19日
發明者朱福清, 祝玲玲, 王忠禮, 史成基, 丁堯法, 季培根, 龔照, 錢興華 申請人:無錫市國營第四棉紡織廠, 無錫市國營第四紡織器材廠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