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紗或捻線用的錠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產紗或捻線用的錠子。
就這類錠子而言,其中,從徑向延伸的引線導管中引出的紗或線,隨著形成氣圈進一步傳送至位于錠子轉子軸心線延伸部分的中心點,希望使可流動介質,如,處理介質,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容易地引入氣圈所封閉的空間,但氣圈本身將形成一種障礙。
關于可流動介質,例如,可以用空調空氣,也可以是兩相介質,如,空氣及其中懸浮有適當的液體滴狀物、固體顆粒或被溶解的纖維材料,這些物質應該分別在紗或線上產生特殊的效應。
在DE3721364C2的專利資料中,有一種作為生產紗或捻線用裝置一部分的錠子轉子,根據該資料,流動介質先通過錠子轉子然后再引入氣圈限定的空間。為此目的,該錠子轉子裝有輻射狀安裝的數件導向葉片,引紗導管延伸穿入上述這些導向葉片之一中。在這方面,可流動介質實際上是從外部與錠子轉子軸心線平行的方向供給,同時其供給裝置必需安排在錠子轉子之前相對地受到限制、通常也必須安排其它裝置部件的空間,同時各供應管也必須引到這個區域。此外,已證實錠子轉子的導向葉片特別是對上述固體粒子的自由貫穿流動是一種障礙,另外由于通風效應導致環境空氣傳入錠子轉子,這樣將會使污物沉積在導向葉片上,這樣,在介質喂入時會產生更多的不良效果。
本發明的根本任務是設計一種錠子,可以在無干擾狀態下將可流動介質引入氣圈所限定的空間,而無必要為此目的在錠子轉子前面有限的空間安排裝置。
一種用于生產紗或捻線的錠子,它具有錠子轉子,該錠子轉子有徑向朝外的引線導管,導管基本上起始于錠子軸線,線從引線導管引出后隨即形成氣圈,并進一步被引至位于錠子轉子軸心線延伸部分的中心點,上述錠子的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基本上從徑向引到由氣圈限定的空間的供給管,用以將可流動介質(M1至M8)引入該氣圈限定的空間內。
本發明基于驚人的認識,即有可能在徑向穿過氣圈將可流動介質引入該氣圈限定的空間內。
已證實有可能引導介質直接通過由線或者還有一薄回轉導線管所組成的氣圈。在這方面也證實了在多相介質流動進入時對純線氣圈的擾動方面也特別小。盡管旋轉的線與即將進入的可流動介質之間的接觸可能可以避免,但是也可用啟閉開關或轉換位置開關控制處于氣圈的不同位置的供應管,以達到控制介質的引入,這樣在經處理的介質流與旋轉的線之間不可能接觸。
也可使旋轉線通過與錠子轉子同時旋轉的導向管導入,因此,從開始就預防了旋轉線與介質之間的接觸。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按照本發明的錠子的示例性實施方案。
附圖中
圖1所示為倍捻錠子的局部剖視的側視圖,該錠子有供給可流動介質裝置的第一實施方案;
圖2所示為按照圖1中供給介質裝置部分實施方案的變動形式的部分水平剖視圖;
圖3所示為按照圖1實施方案進一步變動形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4所示為直接搓繩錠子部分剖視的側視圖,該錠子供給可流動介質裝置為另一種實施方案;
圖5所示為按照圖4的供給介質裝置部分實施方案變動形式的部分水平剖視圖;
圖6所示為與圖1相似的倍捻錠子,該錠子中供應可流動介質裝置的實施方案與圖4相似;
圖7所示為與圖4相似的直接搓繩錠子,該錠子中供應可流動介質裝置的實施方案與圖1相似;
圖8從透視形式表示按照圖1或7中供應可流動介質裝置部分實施方案的進一步變動形式。
在圖1-3僅示出倍捻錠子中的幾種下面要進行解釋的重要部件,即,在圖1中示出了由軸的伸出部分1·1驅動的錠子轉子1,該錠子轉子包含有在錠子軸心線A區域開始,徑向朝外的引線導管2,還包含帶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筒管托架安裝在錠子轉子1的上面,筒管托架中插入供給待加捻紗的裝置,例如圖1中所示的筒管S。帶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與軸承(圖中未示出)配合裝在錠子轉子1上,同時承受永久磁鐵S-N的抑制,在該位置上不可相對轉動地保持其固定狀態。具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由一氣圈罩5包圍。從供紗裝置S引出的線F1及F2穿過線引入管4,沿錠子軸心線A被引至錠子轉子的中心,從引線導管2引出的線F被引至具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與氣圈罩5之間的空間,然后至中心點Z,該中心點Z設計成為窄的導線洞眼,因此在具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與氣圈罩5之間的區域內在運轉時形成紗線氣圈。
在錠子徑向外側伸入一管3,它穿過支座7,其末端在氣圈罩5的出口孔5.1處。與出口孔5.1相對有一進口孔6.1,它設在保護罐6套上。進口孔6.1的直徑稍大于出口孔5.1的直徑,其口緣向內收呈漏斗形,使通過管3供給的可流動介質M1具有有利的流動條件。
在圖1所示的簡單實施方案中,介質流經過單管3,在二孔5·1及6·1之間穿過紗線氣圈,然后達到進入保護罐6的內部。在這一點上,介質流能連續流入并與在紗線氣圈內旋轉的線F接觸。假如要避免這樣的接觸,則可以在例如周期運轉中以不連續的方式供給介質M1或者當希望或要求連續地供給時,則圖1中所示裝置可以修改為圖2及3中的結構。
在圖2中,所有相同的裝置部件均以相同的件號代表。
通過支座7的管3,在其后端部分分為二支管3·1及3·2,在圓周方向預定的間隔處上述各支管分別通過出口孔5.′1及5.″1使介質進入內部的氣圈罩5的空間。與出口孔5.′1及5.″1相對的有一進口孔6.′1,它設在具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的套上,該進口孔緣向內收呈漏斗形,進口孔直徑的大小應能滿足出口孔5.″1的流體以及出口孔5.″1的流體都通過進口孔6.′1進入具有保護罐6的筒管托架內部。控制閥8安排在管3的分叉位置,控制裝置C可轉換控制閥,該控制裝置C可使可流動介質交替地在支管3·1或支管3·2中流動。按照以下方式控制控制閥8;例如當線F在紗線氣圈中運動時,介質M2流體開始通過支管3·2流出,直到線F已通過支管3·1的出口孔5.′1。在此瞬間,轉換控制閥8,使介質流(圖中未示出)通過支管3·1。這樣,處于良好控制狀態的控制閥8可使介質在各種情況下均不會與在出口孔5.′1及5.″1前面繞過到氣圈中的線F相遇。當然也可以旋轉隔板代替控制閥8,將在下面敘述。
在按照圖2修改過的實施方案中,二支管在圓周方向有較小的間距,如果擴大這些間距則是有利的,如圖3所示的實施方案。由于簡化,在圖3中僅示出整個結構中的氣圈罩5′部分。處理介質M3或M4分別由二支管9及10供應。該二支管位置分別在直徑方向的二相對端,介質通過氣圈罩5′和紗線氣圈(圖中未示出)再進入保護罐(圖中也未示出)。在此處,控制分配裝置(圖中未示出)可使線在二氣流進口處掃過時介質流被中斷。必須指出,支管9及10并不一定要從一共用供應管中分出。相反,可分別從各供應裝置(未示出)通過管9及10供給不同的介質M3或M4。
參照圖1至3所示的裝置,這些供應可流動介質的裝置不僅適用于倍捻錠子,也可以此相似方式用于直接搓繩錠子。這將參照圖7在下面解釋。
圖7所示直接搓繩錠子包含一由錠子的伸出軸31·1驅動的錠子轉子31,轉子31上有引線導管32,供給的第一根線F7從供應裝置A(圖中未示出)從外側軸向引入,然后在引線導管32中向徑向偏轉,線7在該方向從錠子轉子31中引出。裝在錠子轉子31上面的是帶有保護罐36到筒管托架,在保護罐中插入有尚未加捻的部分紗的供應裝置,例如供紗筒管S。從錠子轉子31引出的線F7被引至具有保護罐36的筒管托架與氣圈罩35之間的空間,然后引導至中心點Z,這樣在帶有保護罐36的筒管托架與氣圈罩35之間的區域內,當運轉時形成紗線氣圈。在帶有保護罐36的筒管托架內從供紗筒管S引出的線F6,通過牢固連接在筒管托架上的紗線制動裝置38運動,并經帶有保護罐36的筒管托架的上部36·2到達中心點Z,在該處線F6被第一根線F7圍繞。
可流動介質M8由管33供給,該管從外側經向伸入穿過支座37,管的一端裝在氣圈罩35′的一孔中,在該孔的對面為一進口孔36·1,該孔邊緣向內收呈漏斗形,其內側位于保護罐36的套中,參照圖1所描述的途徑以供應介質M8。
在直接搓繩錠子中為供應可流動介質的進一步結構將參照附圖4及5作敘述。
圖4所示直接搓繩錠子包含有由錠子軸的延伸部分11·1驅動的錠子轉子11,該轉子11中有引線導管12,第一根線F′1從供線裝置(圖中未示出)外側以軸向送入,然后在引線導管12中偏轉為徑向,在該方向從錠子轉子11中引出。帶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又與錠子轉子11連結,在保護罐插有尚未加捻的部分紗的供紗筒管S′。在圖示的情況中線F′1未形成自由紗線氣圈,而是被一與錠子轉子11連結的導向管15所接收,線在導線管中被引導繞過具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然后到達錠子上面位于錠子軸心線A′的中心點Z′。
第二根線F′2從具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內部的供紗筒管S′上,通過與筒管托架牢固連接的線制裝置18,在具有保護罐的筒管托架的上部16·2引出至保護罐16的頂部位置的中心洞眼14,然后達到中心點Z′,在這里,第一根線F′1圍繞著F′2運動。
在中心洞眼14上的旋轉軸承支承著導線管15,運轉時第一根線F′1在旋轉導線管15中環繞具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支座17安排在導線管15運行旋轉路線的圓周外側一預定位置,有一管13穿過支座徑向而導向錠子,該管一端開通于出口孔15·1,出口孔對面與已敘述的其它實例的實施方案的方式相同,有一進口孔16·1,位于具有保護罐的筒管托架套中。進口孔16·1的孔緣向內收呈漏斗形,以形成有利的進流條件。通過管13供給可流動介質M5,該可流動介質流從出口孔15·1流出,再通過進口孔16·1至具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的內部。在圖4所示的實施方案中,僅有一根管13,當旋轉導線管通過出口孔15·1時介質流M5與旋轉導線管15相遇,假如要阻止可流動介質與導線管15之間相遇,可用圖5所示的結構改型形式。在圖中,相同部件以相同的件號表示。關于圖5的實施方案,管13分成兩個支管13·1及13·2,上述二支管在圓周方向以預定間隔距離設置出口孔15.′1及15.″1。相對于二出口孔15.′1及15.″1處有一進口孔16.′1,該進口孔位于具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的套內,而進口孔的設計應使通過支管13·1的介質及通過支管13·2的介質都能通過該進口孔16.′1進入具有保護罐16到筒管托架。由于由示意圖表示的控制裝置C1的作用,介質M6的供應能按下列方式控制,即;在導線管15通過出口孔15.″1時使進流通過支管13·2,而(例如)當導線管的上述通過過程以后介質進流能再通過支管13·1,由于對進流合理的控制,在連續進流時,引線導管15通過各支管出口孔時不接觸可流動介質。
當然,關于這類實施方案也可能采取與圖3所示實施方案近似的,在直徑相對兩端設置支管。
借助圖4及5中所描述的供應可流動介質的裝置也可用于倍捻錠子。在圖6中所示,倍捻錠子包含有一由軸的伸出部分21·1驅動的錠子轉子21,該轉子21包含有徑向朝外的引線導管22。在錠子轉子21的上面設置具有保護罐26的筒管托架,保護罐中插有筒管S。線F3及F4從供線筒管S引出,再穿過引入管24沿錠子軸心線進入錠子轉子中心,從引線導管引出的線F5在此情況下不形成自由紗線氣圈,而與圖4所示的實施方案相似被導線管25接受,上述導線管25與錠子轉子21牢固地連接。線F5在導線管中圍繞具有保護罐16的筒管托架引至位于錠子軸心線的中心點Z,中心點設計為中心洞眼25·1,通過支架25·2將中心洞眼與機器框架(圖中未示出)連接。導線管25的上端支承在中心洞眼25·1的旋轉軸承上。支座27安排在導線管25運行旋轉路線的圓周外側一預定位置。管23穿過支座徑向被導向錠子,通過該管23供應可流動介質M7,該管出口孔的位置與具有保護罐26的筒管托架套的進口孔26·1相對。此進口孔26·1的孔緣也是內收呈漏斗形。此裝置的運轉方式相當于圖4所示裝置的運轉方式。
圖8所示為供應可流動介質M9裝置的進一步實施方案,該裝置是一種在周期運轉中以不連續方式提供介質。此裝置可用于(例如)圖1或圖7中所示的捻線錠子。在支架47中的管43以徑向引導至錠子,在與管43相結合的氣圈罩45上設置一出口孔43.1。位于出口孔43·1的相對處如上面曾敘述過,有一進口孔46.1,該孔安排在保護罐套46上。形成紗線氣圈的線F8引至氣圈罩45與保護罐套46之間的間隙內。支架47上有一橫向槽47.2,該槽切入管43,槽內插入帶孔隔板48,隔板裝在驅動軸48.2上,通過驅動及控制裝置C2可使上述驅動軸轉動,一當帶孔隔板48的關閉隔板部分48·1轉到槽47·2內,則流過管43的介質流M9在此隔板部分48·1通過槽47·2這段路程的持續時間內中斷。當然如圖2所示介質流經過各支管的路程也可按此方法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介質在一定的時間內流進一個支管,在另一定時間內流進另外的支管。
關于介質流,它可能是空調空氣這類物質,特別是潮濕空氣,油霧或分別為含石蠟顆粒或煙霧的空氣,或其他多相處理介質,其目的在于以特殊方法改進線的性能或使其最佳化,也可以氣流為載體噴入溶解的纖維材料。按照本發明的解決辦法,對于無保護罐的鏡子也是可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生產紗或捻線用錠子,它具有錠子轉子,該錠子轉子有徑向朝外的引線導管,導管基本上起始于錠子軸線,線從引線導管引出后隨即形成氣圈,并進一步被引至位于錠子轉子軸心線延伸部分的中心點,上述錠子的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基本上從徑向引到由氣圈限定的空間的供給管(3,13,23,33),用以將可流動介質(M1至M8)引入該氣圈限定的空間內。
2.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該錠子設計作為加捻錠子并具有氣圈罩(5,35),對應于每根供給管(3,3·1,3·2,33),氣圈罩有徑向孔(5.1,5′.1,5″.2),上述供給管連到相應的孔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該錠子設計為倍捻錠子并有一錠子空心軸,軸的下端與導線管(2,22)相通,待加捻的線(F1,F2,F3,F4)從上端(4,24)喂入。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該錠子設計作為直接搓繩錠子并有一引導組分線(F′1,F7)的空心軸,軸孔在軸向通過錠子轉子(11,31)的軸的延伸部分(11·1,31·1)與引線導管(12,32)連接,在中心區域(Z′,Z)的組分線(F′1,F7)與第二根組分線(F′2,F6)從氣圈圍繞的空間內基本上沿軸向被送往中心點(Z′,Z)。
5.按照權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該錠子有導線管(15,25),該導線管一端與錠子轉子(11,12)固定并同時轉動,另一端導向中心點(Z),線(F′1,F5)從引線導管(12,22)徑向引出,通過導線管(15,25)引導至中心點(Z′,Z)。
6.按照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該錠子有帶保護罐(6,16,26,36,46)的筒管托架,保護罐套在其與每一根供給管(3,13,23,33,43)的出口孔對應處有一進口孔(6·1,16·1,26·1,36·1,46·1)。
7.按照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每個進口孔(6·1,16·1,26·1,36·1,46·1)的直徑均各自按預定量大于與其相對的供給管(3,13,23,33,43)的出口孔直徑。
8.按照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每個進口孔(6·1,16·1,26·1,36·1,46·1)的孔緣均向內收呈漏斗形。
9.按照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該錠子有二供給管(9,10),最好是從直徑方向進入氣圈圍繞的空間。
10.按照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錠子,其特征在于每個供給管均有兩個支管(3·1,3·2,13·1,13·2)通至氣圈限定的空間內,二支管的位置在轉動方向上有一定間距,二支管各自交替地根據錠子轉子的轉速,合理地進行開或關控制。
全文摘要
用于生產紗或捻線的錠子。該錠子有錠子轉子(1),錠子轉子有用于線(F)徑向、向外的引線導管(2),引線導管(2)基本上起始于錠子軸心線處。該線從引線導管引出后隨即形成氣圈,并進一步再引至位于錠子轉子軸心線(A)延伸部分的中心點(Z)。為將適用的多相可流動介質(M1)送入被氣圈(F)所圍繞的空間,至少應有一根供給管(3),該管基本上是徑向引至氣圈所包圍的空間。供給可流動介質的裝置既可以用于倍捻錠子也可以用于直接搓繩錠子。
文檔編號D01H13/30GK1098450SQ9410231
公開日1995年2月8日 申請日期1994年3月9日 優先權日1993年3月9日
發明者U·巴爾豪森, R·洛倫茨, U·羅沙, K·J·布洛克曼斯 申請人:帕利特克斯計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