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機,用于加工棉卷形式的喂入纖維,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帶有至少一個精梳頭的精梳機,該精梳頭包括對棉卷進行精梳的精梳裝置和承卷裝置。本發明還涉及用于牽伸棉卷的牽伸和承卷裝置的并卷機。
本申請是申請號為No.07/431,431(申請日為1989年11月3日)的接續。
眾所周知,安放供棉卷的承卷裝置的精梳機裝有例如包括光電管或光柵的檢測裝置,以便當棉卷退卷到末端時使該機停止運轉。接著將一個滿卷手動或通過傳送裝置補充到承卷裝置上。然后將滿卷的前端用手放在前一個棉卷的尾端上(如果需要的話,可把尾端撕到合適的長度)并通過壓力予以連接,隨后可重新起動機器。由這個工序(盡管有可能通過操作者將精梳棉卷尾端“摘出”)產生的重疊厚度在成品(精梳條)上產生一種品質缺陷。
美國專利說明書第2,559,074號公開了一種對上述手動工序自動化的技術。正如該專利中介紹的,滿卷的端部疊放在沿承卷羅拉退出的棉卷的尾端上,并且由此形成的接合處(重疊部分)沿著正常棉卷通道進入精梳裝置。還介紹了用“精梳齒”來分離尾卷的方法,但這僅僅是分離動作,沒有任何卷尾加工的意義。
美國專利2,599,074號中介紹的裝置由于重疊部分至少引起一種嚴重的品質缺陷,并且由于喂給雙層厚度導致精梳裝置的堵塞,使該裝置有可能是行不通的。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把滿卷卷頭自動可靠地施加在前一棉卷的卷尾上,并且不會導致精梳裝置(或其它成卷裝置)的操作中引起失敗,或者對產品造成不能接受的品質。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棉卷加工機構上以簡單可靠的方法連接棉卷的端部,不會在連接端部產生品質缺陷。
簡言之,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把喂入的棉卷與棉卷加工機構中棉卷加工裝置輸出的棉卷連接起來的方法,其中,輸出棉卷的卷尾和喂入棉卷的卷頭被處理、相互疊合,然后通過壓緊連接在一起,以便喂入棉卷加工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尾卷順著承卷裝置一段與滿卷連接。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提供了一個支撐裝置,以支撐從支撐裝置延伸到棉卷加工裝置的輸出棉卷的長度。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在延伸到棉卷加工裝置的棉卷長度上形成處理過的端部(喂給棉卷的承卷裝置的下游),在喂入棉卷上形成一個處理端部,并且這兩個處理過的端部在承卷裝置的下游拼接在一起。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它包括至少一個棉卷加工頭,該加工頭包括棉卷加工裝置和支撐待精梳的棉卷的承卷裝置;在輸出棉卷上形成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在一大致的預定位置上支撐棉卷加工裝置上游的輸出棉卷長度,帶有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形成輸入棉卷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將處理過的兩個端部連接在一起喂入棉卷加工裝置的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棉卷加工機構可帶有至少一個棉卷加工頭,它包括棉卷加工裝置和用于支撐待加工棉卷的承卷裝置;在輸出棉卷上形成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在喂入棉卷上形成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通過將一個端部疊合在另一個上,將處理過的兩個端部接合在一起的裝置;以及將帶有重疊端部的棉卷運送到棉卷加工裝置去的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包括(根據1989年11月3日申請的未決美國專利申請第07/431,431號,下面稱為“在先申請”)帶有至少一個精梳頭的精梳機,該精梳頭包括精梳裝置和用于待精梳的棉卷的承卷裝置,同時在棉卷到達精梳裝置的棉卷通道上有一對輸送羅拉;從第一棉卷斷開后在到達精梳裝置的棉卷上形成第一棉卷的末端和在該對輸送羅拉后面從滿卷斷開,形成第二棉卷的前端的裝置;和將第二棉卷端部連接到第一棉卷末端上的裝置。在這個實施例中,連接棉卷頭尾的裝置包括一對設置在棉卷通道上的緊壓羅拉和一個設置在該對羅拉上的可移動的導向板,以便兩個棉卷端部中,至少有一個與其連接。按照這實施例,斷開裝置適合于形成處理過的棉卷端部,這些端部適合于疊合和連接,不會產生明顯的品質缺陷。
正如在先申請中描述的那樣,可附加設置一個檢測器,有利于決定第一棉卷已大致完全地從第一卷筒上退繞的時間。該檢測器可在那個時間起動一個控制裝置,然后該控制裝置操縱斷開第一棉卷的裝置,接著傳動用于喂入滿卷到承卷裝置的棉卷輸送裝置,再傳動斷開第二棉卷的裝置,接著傳動將第二棉卷端部連接到第一棉卷端部的裝置。
本發明尤其適合于一臺包括一組或多組精梳頭(例如一組八個精梳頭或二組每組六個精梳頭)的精梳機,在所有情況下,一組精梳頭上的所有的棉卷的更換同時進行,上述的控制裝置同時在該組的所有的精梳頭上完成傳動。起初,該控制裝置對該組的每個精梳頭提供它自己的檢測器是有利的,使在該組的一個精梳頭上的第一個棉卷接近退繞殆盡時就起動該控制裝置。然后第一棉卷在相同的高度在該組的所有精梳頭上自動地斷開,提供滿卷,第二棉卷在相同的高度從滿卷上斷開,并且這些棉卷的端部被互連在一起。
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一些目的和優點從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中將更清楚,其中
圖1圖解說明在先申請的精梳機的一個精梳頭;
圖2至8顯示取自圖1中不同位置和不同動作階段的部件詳圖;
圖9是根據歐洲專利申請No.89105756的精梳頭的示意圖,用于與本發明的系統進行比較;
圖10是根據美國專利No.3,479,699的另一種精梳頭的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示出的精梳頭帶有本發明變更型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至圖8所示裝置的第一種變更型的示意圖;
圖13顯示圖1至圖8所示裝置的另一種可能的變更型;
圖14A、B和C顯示圖1所示結構找到棉卷端部的三種可能的變更型;
圖15A和B說明必需的或至少是非常希望的棉卷端部處理圖形,以便根據本發明形成一種接頭;
圖16說明提供圖15中的棉卷端部處理的第一種可能的布置圖;
圖17是提供棉卷端部處理的另一種布置圖;
圖18是用于圖1中裝置的傳動系統的示意圖;
圖19圖解說明用于圖18中的傳動布置的控制系統的一些部件;
圖20顯示具有不同的控制裝置部件的相同系統;
圖21說明一種時序圖,用于圖解說明圖19和20中的控制系統;
圖22是類似于圖1的一簡化實施例的視圖,供圖1中所示布置的相同精梳機在正常操作情況下使用;
圖22A是圖22的節點放大圖;
圖23是類似于圖22的示意圖,只顯示了用于隨后拼接動作的端部處理的第一階段中的裝置;
圖24顯示端部處理的第一步驟的實現;
圖25顯示滿卷已放置到位后尋找端部的程序;
圖26顯示找到滿卷端部后,端部處理的第二步驟;
圖27說明兩個處理過的端部被帶到一起的拼接步驟;
圖28說明圖22所示布置的另一變更型;
圖29顯示圖22A所示裝置的一個變更型;
圖30和31用側視圖說明另一個實施例;
圖32是用前視圖表示的詳圖;
圖33說明本發明承卷裝置的壓力裝置;
圖34說明承卷裝置的另一種變更型的壓力裝置;
圖35說明另一種棉卷加工機構。稱為本發明的并卷機;和圖36顯示圖35所示裝置的一種變更型,本說明將首先涉及圖9和10所示一些“常規”精梳頭,以便為后面對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的說明提供一個基礎。上述在先申請中已經顯示這樣一個實施例,并且該申請的一些附圖被再次包括在圖1至圖8中,以便為其它附圖所示變更型給出一個起點。
在這一申請中所示各附圖僅說明本發明的操作是重要的那些精梳機部件。而且,只對那些直接與本發明有關的操作步驟進行說明。人們可找到對精梳機的更完整的說明,例如,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帝威爾(Charlotteville,Virginia)紡織工學院出版的由佐爾坦S.斯佐羅基(Zoltan S.Szaloki)著的參考書“并條、精梳和粗紗”(Drawing,Combing and Roving)中找到,該參考書在該學院出版的“學院紡織工程叢書”(The Institute Series on Textile Processing)的第3冊上。
對照這個背景技術,在圖9中圖解說明的精梳頭包括一個旋轉的棉卷承卷羅拉100,一個用于精梳錫林111的旋轉傳動軸102,精梳錫林111上裝有一個植針的錫林針板座120,一個正反轉的鉗板傳動軸103和一對分離羅拉104。鉗板傳動軸103裝有一個曲柄臂105,鉗板組件60的后端在62處可樞軸地連接在曲柄臂105上。鉗板組件60的前端樞軸地連接在連桿67上,連桿67可繞著精梳錫林111的傳動軸102的軸線擺動。
鉗板組件60還包括底板或下鉗板63,它的前端(沒有專門表示)適合于形成一個與相應形成的上鉗板68配合的夾持鉗口K。上鉗板68安裝在與鉗板組件60的主結構件在69處鉸接的桿65上。所謂的給棉羅拉110緊挨在鉗板63、68的后面。
至此,有關圖9中所描述的這些零件組成精梳裝置的主要工作部件,執行精梳機的主要功能。由于精梳動作本身不直接包含在本發明中,并且其詳細內容可在文獻中獲得(例如上述的參考書),因此這里不作詳細說明。這里充分說明的是棉卷或待精梳的纖維片運送到給棉羅拉110(通過一個系統進行運送。下面將更詳細地說明)并且在那里與導板66配合送到由鉗板63和68形成的鉗口K。從鉗口伸出的纖維通過錫林針板座120的梳針進行精梳,然后通過鉗板傳送,與分離羅拉104的后部伸出的纖維須進行“拼接”。
當鉗板已將新的精梳纖維須放置在從分離羅拉伸出的纖維須上之后,鉗板打開并退回,使新的精梳纖維須通過分離羅拉104從精梳裝置排出。在這個階段,通過分離羅拉向前拉的纖維用所謂的頂梳(圖9中未表示)進一步精梳。同時,鉗板回到圖9中顯示的起始位置并合攏,通過給棉羅拉110夾住新喂給的纖維須叢。易于理解,這種動作是根本不連續的,因此給棉羅拉110僅僅是間歇地動作。
待精梳的棉卷具有一定的寬度,例如30厘米,并以棉卷的形式放在機器上,如在圖9中以虛線局部表示的棉卷101。這個棉卷支靠在兩個承卷羅拉上,圖9中只能看見其中的一個以100表示,那第二個平行于第一個并且兩個羅拉都轉動,以便退卷棉卷101,在某種意義上趨向于連續地朝著上述的精梳裝置喂給棉卷。在圖9中所示和在我們的早期歐洲專利申請No.338300中所述的喂給系統中,從棉卷101退卷的棉層首先被送到一塊大致水平的導板113上,并從那里送到一塊大致垂直的導板114,棉卷從導板114送到給棉羅拉110和先前提到的導板66。
導板113和114在190處用一撓性材料片加以鉸接,該撓性材料片用夾板201、210和螺釘220、230固定在對應的導板上。各導板的另一端部用合適的、簡示的連接裝置分別在115和117處連接于機架上(未圖示)。樞軸連接115、117和190,使導板113按照上面述及的精梳動作確定鉗板組件60的往復運動相對于彼此和機架調整它們的位置。雖然棉卷的喂給并且在精梳裝置中只能間歇地加工,但通過在棉卷承卷部件(其中一部分用100表示)和精梳裝置之間提供合適的棉卷引導支撐,有可能從卷筒101以一緩慢的速度連續地喂給棉卷。
從圖9中可以看到,前承卷羅拉100(即更靠近精梳裝置的羅拉)設置在精梳部件的后面,使棉卷離開羅拉100之后要有一段水平的行程。棉卷的這種水平移動通過導板113來引導,直到棉卷到達給棉羅拉110上面的位置為止,然后棉卷通道通過導板114轉而垂直向下。這種運動的模式(“機械幾何學”)不是主要的。另一種情況繪制在圖10中。
用美國專利US3,479,699中的用語說明圖10的實施例。因此,棉卷200用一對棉卷承卷羅拉202、204支持著并被退卷喂入鉗板組件,該鉗板組件包括下鉗板206,溝槽給棉羅拉208,和一個與下鉗板206配合形成鉗口的上鉗板212。當纖維通過軸222傳動的錫林針板座218精梳之后,它們被分離羅拉214、216承接。如圖10所示,鉗板組件差不多直接位于承卷羅拉202的下面,使棉卷大致逕直往下喂向鉗板。
鉗板組件繞著鉗板擺軸(僅用226局部圖示)以擺動方式擺動。存儲桿224在圖中所示的實線位置和虛線位置之間與鉗板組件的運動同步地來回移動,并由此吸收由于棉卷200連續喂給和給棉羅拉208間歇輸出所產生的棉卷松弛。
緊接下文的說明將首先涉及使一般按圖9所示設備自動化的建議。然后將介紹一些一般適合于其它精梳系統的變化。
圖1以示意圖的形式顯示大致對應于一個垂直載面的精梳頭的主要部件。該精梳頭的精梳裝置的主要精梳部件再次以精梳錫林1、頂梳2、兩個分離羅拉3和包括下鉗板4、對應于樞軸連接下鉗板的上鉗板5的鉗板裝置。可轉動的給棉羅拉6安裝在下鉗板4中,待精梳的棉層7喂給給棉羅拉。來自棉卷8的棉層7由承卷裝置輸送,在該實施例中說明的承卷裝置由兩個平行的承卷羅拉9和10組成,棉卷8支靠在其上。
在棉層7從棉卷8到精梳部件1-5的通道中,設置了一對輸送羅拉,斷開棉卷的裝置和將第一棉卷端部連接到第二棉卷端部的裝置,第一棉卷端部是到達精梳元件的棉卷后端,第二棉卷端部是來自于滿卷的棉卷前端,下面將詳細地解釋。
在例示的這個實施例中,所述的輸送羅拉是由前承卷羅拉9和與其配合的緊壓羅拉11形成的。另一種方法是,由與前承卷羅拉9分開的輸送羅拉提供來自棉卷8的棉層。這對輸送羅拉9、11由一受控的傳動裝置傳動。
在該實施例中,棉卷斷開裝置適用于在輸送羅拉9、11之后撕開棉卷。為此,在第一對輸送羅拉9、11之后設置了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該第二對輸送羅拉由受控的第二傳動裝置15傳動。在精梳機正常操作情況下,兩對輸送羅拉9、11和13、14以相同的圓周速度轉動。當棉卷被斷開或撕開時,傳動裝置12和15被控制(下面還要解釋),使它們以不同的圓周速度和/或以不同的方向轉動兩對輸送羅拉9、11和13、14,使棉層7在兩對輸送羅拉之間撕開。另一種方法是,第一對輸送羅拉9、11停止轉動,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繼續轉動;或則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不動,第一對輸送羅拉9、11則以相反的方向轉動。在兩種情況下棉卷都被斷開。
將第一棉卷端部連接到第二棉卷端部的裝置包括一對由傳動裝置18傳動的緊壓羅拉16、17,和一個可移動的至少與兩個棉卷端部之一連接的導向件。在例示的這個實施例中,導向件是一個滑動裝置19,它按棉層7的運動方向設置在緊壓羅拉16、17的上游而移動,例如,藉活塞和汽缸裝置20而移動。
圖1顯示在正常操作狀態下的所述精梳頭。棉層7通過棉卷輸送羅拉9的轉動從棉卷8上退卷,通過以相同圓周速度轉動的輸送羅拉13、14和16、17喂向精梳部件1-5,并由精梳部件梳理。但是,在圖1中,棉層7實際上已從棉卷8上完全退完,這時由一檢測器檢測,例如,用一個光電管21檢測,通過對不同的亮度和/或棉層7的顏色和筒管8a的顏色來檢測棉卷7的卷尾7a在棉卷8的筒管8a上的行程。當然,其它的檢測器也可以用于這個目的。
檢測器21將一個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22,然后控制傳動裝置12、15和18以及下面將要說明的其它傳動裝置,使精梳機中棉卷的更換自動完成。
控制裝置22首先傳動活塞和氣缸裝置23,它們使后承卷羅拉10向下擺動,如圖2所示。因此,幾乎空的筒管8a借重力向后沿合適的導板24滾向槽板式收集裝置25。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棉卷從筒管8a上展開。
接著,控制裝置22控制傳動裝置12(圖1),使輸送羅拉9、11停止或反方向轉動。因此,當棉卷層7仍舊正常地轉動時,棉層7被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撕開,撕開的地方發生在兩對輸送羅位9、11和13、14之間,以便一個新的棉卷后端7b形成在到達精梳部件1-5的棉卷層7上的一個精確確定的位置上,如圖3所示。
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和緊壓羅拉16、17繼續轉動,直到新形成的棉卷后端7b正好在緊壓羅拉16、17前停止,如圖4所示。接著緊壓羅拉16、17的傳動裝置18停止工作,并且精梳部件1-6(圖1)也同時停止工作。
當第一對輸送羅拉9、11已完全停止以撕開棉層7時,棉層7斷開的后端部分7C仍然保留在所述的輸送羅拉9、11上,如圖4所示。因此,現在輸送羅拉9、11再次與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一起以向前的方向轉動,將后端部分7C傳送到真空吸塵管道26內,通過它將后端部分除去。另一種方法是,后端部分7C也可用設置在后面的另一個真空吸塵器管道27除去,此時,第一對輸送羅拉9、11以相反的方向轉動,直到后端部分7C的前端落入真空吸塵器管道27為止。但是,如果第一對輸送羅拉9、11已以完全相反的方向轉動撕開棉層7,則后端部分7C的前端可毫無困難地落入真空吸塵器管道27中,并且不要求進一步的轉動。
接著,后承卷羅拉10通過活塞和氣缸裝置23的推動,轉回到它的頂部位置或正常工作位置。
然后,控制裝置22傳動棉卷輸送裝置,圖5中僅表示了帶有耳軸29的支臂28。該棉卷輸送裝置帶上新的棉卷8′并將它放置在承卷羅拉9和10上。
接著,輸送羅拉9、11和13、14以向前的方向轉動。承卷羅拉9轉動靠在其上的棉卷8′。承卷羅拉9的表面可滲透空氣,例如是多孔表面,并且在其內設置一個固定的套管9a,在其上部開槽9b。此時,在套管9a內產生真空,通過槽9b和承卷羅拉9的透氣表面抽吸空氣。因此,來自新棉卷8′的棉層7′的前端7a′一到達承卷羅拉9就受到它的真空支配。如圖5所示,前端7a′必須貼在承卷羅拉9的圓圍上。接著,棉層7′通過輸送羅拉9、11和13、14向下移動。
棉層7′的前端7a′通過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后,第一對輸送羅拉9、11在一段預定的時間間隔后停止或則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相對于第一對輸送羅拉9、11加速。結果棉層7′在兩對輸送羅拉9、11和13、14之間斷開,即在來自于棉卷8′的棉層7′上的一個精桷確定的位置上形成一個新的棉卷前端7b′,如圖6所示。
接著,棉層7′斷開的前端部分7c′在完全通過第二對輸送羅拉13、14之后被吸入真空吸塵器管道26內并被除去。
然后,這兩對輸送羅拉9、11和13、14仍舊以相同的圓周速度繼續轉動,并將來自于棉卷8′的棉層7′向下移動。一旦新的棉卷前端7b′約到達圖7中所示的緊壓羅拉16、17前面或緊壓羅拉16、17和導向裝置19之間的位置時,控制裝置22傳動活塞和氣缸裝置20,將導向裝置19對著緊壓羅拉16、17向左移動,如圖8所示。在這些條件下,導向裝置19與棉卷前端7b′接觸并將它放置在仍然夾持在緊壓羅拉16、17的鉗口中并從其中伸出的棉層7的后端7b上,局部地倚靠在下緊壓羅拉17的表面上。
用于緊壓羅拉16、17的傳動裝置18和同時用于精梳部件1-6的傳動裝置接著被再次接通。棉層7的后端7b和依靠在其上的棉層7′的前端7b′一起被拉入緊壓羅拉16、17,這對羅拉將兩個端部7b和7b′緊壓在一起,并將它們連接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導向裝置19由活塞和氣缸裝置再次拉回右側。然后精梳頭恢復正常工作。
圖8還表示了收集裝置25,空的筒管8a位于其上,它已由活塞和氣缸形式的傳動裝置30舉起到上部位置。在這個上部位置上,空的筒管8a與筒管輸送裝置28、29(圖5)銜接并被卸下,隨后收集裝置25再次降至它的起始位置,如圖1所示。
上述的精梳頭可以以一組精梳頭的形式配置在精梳機中,其中對該組的所有精梳頭的精梳部件1-5提供組合的傳動裝置。接著控制裝置22把該組的所有精梳頭聯結起來。由控制裝置22控制的傳動裝置,尤其是傳動裝置12、15和18以及活塞和氣缸裝置20、23和30與在前承卷羅拉9和真空吸塵器管道26和27上產生真空的裝置以及筒管輸送裝置28、29一起也可以聯合地與該組的所有精梳頭聯結起來(雖然共同的控制裝置在原理上也控制各自的傳動裝置)。
另一方面,該組的每個精梳頭具有各自的附帶的檢測器21(圖1)。一旦棉層7確實從其中的一個精梳頭的棉卷8上完全退卷時,附帶的檢測器21將信號傳遞給共同的控制裝置22,然后,該控制裝置同步地在該組的所有精梳頭上進行上述棉卷的更換。在棉卷更換操作開始時,在該組各個精梳頭的棉卷筒管8a上仍留有不同長度的棉層7,但通過在兩對輸送羅拉9、11和13、14之間同步斷開(撕斷)棉層7形成的新的棉卷后端7b在該組的所有精梳頭上位于相同的高度。類似地,即使在由棉卷筒管輸送裝置28、29提供的新棉卷8′上的棉卷前端7a′不是精確地位于圓周上的相同地方,通過撕斷的新棉卷7′形成的棉卷新的前端7b′在所有的精梳頭上仍位于相同的高度。因此,棉卷的前端7b′毫無困難地在所有的精梳頭上以相同的方法用導向裝置19或一個共同的導向裝置19和緊壓羅拉16、17連接在棉卷的后端7b上。
就上述的精梳頭而言,更換棉卷時,通過兩對輸送羅拉9、11和13、14的差動傳動,將棉層7和隨后的棉層7′分別地從棉卷8和新的棉卷8′上斷開或撕斷。但是,在一些變更的實施例中,一些分離裝置當然可提供給棉層7和7′的斷開。而且用于斷開目的的第二輸送羅拉沒有絕對的必要性。可以提供適合于由控制裝置22傳動的其它斷開裝置來取而代之。
該在先申請涉及棉卷的撕開或斷開。然而對于產生下面兩種結果的任何一個它都是不理想的,即1.一種在待連接的棉卷端部上產生一個帶深鋸齒形的參差不齊的斷口;或
2.一種幾乎沒有纖維伸到切割表面之外的非常整齊的切口(好象用剪刀剪切的薄片一樣)。
棉卷端部的較好形狀是纖維須或是從一大致直的基線伸出的須叢,這些纖維須或須叢最好是垂直于棉卷的長度伸出。纖維須或須叢應相對于棉卷片的正常厚度被“減薄”。在這種形狀中,兩個處理過的端部接近“梳理”的端部,該“梳理”的端部通常在精梳機上通過在分離羅拉上的“拼接”而連接。因此,棉卷的拼接動作類似于精梳棉網的拼接,這項工作通常如在羅拉104(圖9)或在羅拉214,216(圖10)上完成的。
雖然除去纖維既不是直接由夾緊力也不是間接地由纖維片進行的,但這種處理過的端部形式最好由沿著一條直線施加在棉卷上的夾緊力(類似于由夾持部件施加的夾緊力)產生。這種夾緊力最好是均勻地沿夾緊線的長度分布,即最好是遍及棉卷的寬度。
通過在一對羅拉之間的夾緊和用第二對羅拉在夾緊鉗口(參考圖1至8的描述)區域將棉卷拉開可以獲得理想的結果。夾緊鉗口之間的距離至少應該稍大于在該組件中的最長纖維。這個距離可以大于棉卷上的最長纖維幾厘米。這種方法形成“兩個”處理過的端部,即離開“撕開”或“斷開”的上、下游,雖然只用一個端部,但這兩個端部對形成接頭都是重要的。
通過沿一條第一線(例如在一對鉗板之間)夾緊棉卷,沿一條第二線(如用另一對鉗板)夾緊棉卷,然后將夾緊線移開可以獲得一個相似的結果。這兩條夾緊線之間的距離應該滿足已描述過的相對于牽伸羅拉的鉗口線的要求。這種方法也形成兩個處理過的端部。
要求的端部處理形式示意地顯示在圖15A和15B中。圖15A顯示棉卷處理端部的平面視圖,圖15B從側面放大比例顯示相同的棉卷。
在圖15A和15B中,由棉卷展開的棉層用250表示,其寬度為W,厚度為T。圖15A中的線N表示如由圖1中的羅拉9,11產生的鉗口或夾持線。圖15A顯示一種較好的安排,其中鉗口線與棉卷長度成直角設置。該鉗口線可與棉卷長度成另一角度設置(例如,如圖中點劃線所示),但與直角的有效偏差關系將使連接方法復雜化。但是,一個不是90°的角度有助于進一步減少在連接處的品質惡化。
在圖15B中用一對箭頭N表示鉗口線N。如圖15B所示,較好的棉卷端部是以減薄形式從鉗口線伸出的纖維須或纖維須叢252,鉗口線處棉層具有與棉卷上的棉層大致相同的厚度(為了便于解釋,由夾持部件施加的壓縮被略去-棉卷“厚度”直接根據每單位棉卷長度與纖維質量(即“mass”,下同)的比例給出)。
理論上,在棉卷兩端部(輸出和進入)之間的理想連接中,當疊合時減薄的端部將相互補償,以得到一個大致恒定厚度(每單位長度的纖維質量)喂給夾持組件的新的喂給棉卷。這一點在圖15B中易于觀察到,圖中顯示了從鉗口線到棉卷的自由端每單位長度纖維質量上的逐漸減少。
但是,圖15A中的考慮表明,在棉卷的整個寬度上獲得絕對理想的連接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處理的棉卷端部的變化必須控制在允許的限度之內,以便獲得滿意的連接。絕對的限度一方面由精梳組件的阻塞給出,另一方面由一種“薄拼接”給出,以致于棉卷在到達精梳組件之前或在該組件上斷裂。
為了能做一種“高品質的拼接”,處理端部的長度(圖15B)必須大致預定。一種“參差不齊”的端部(圖15A中用點劃線254表示)是不理想的,因為最靠不住的是這種參差不齊的端部將在涉及連接動作的中一個棉卷上“配合”一種相同的參差不齊的端部。在整個棉卷寬度W上保證處理棉卷端部的絕對恒定長度是不可能的。這種結果在圖15A中用從鉗口伸出的線條(“纖維”)示意地表示。例如,由于在鉗口線上梳理的纖維長度的差異會出現這種結果,因此,當斷開動作進行期間應牢牢地夾住。
然而,棉卷端部的長度可受一種方法影響,該方法形成處理的端部,現參照附圖16和17解釋如下。
圖16顯示以兩對夾持羅拉256,258形式的斷開(和端部處理)裝置,棉卷250仍然在它們之間(在斷開動作前)連續地延伸。由這兩對羅拉形成的夾持線之間的距離D將對因保持羅拉256靜止,并以羅拉258中箭頭所示方向轉動羅拉258而產生對棉卷端部施加影響。這個距離D至少應稍大于待斷開纖維片上的最長纖維的長度。這就能保證避免“夾住”,這種“夾住”將導致纖維斷裂或至少使運行出現故障。
但是,圖示的距離D不能比最長的纖維大很多,因為可能形成其它的不受控制或不完全受控制的纖維束,導致圖15A中表示的參差不齊的端部問題。應該這樣安排,在夾持羅拉256和258之間延伸片中基本上所有纖維在羅拉256停止時,或是受從羅拉256伸出的纖維須控制而保持固定,或是完全地進入由羅拉258拉出的纖維須中。那些在羅拉256,258的鉗口中夾持的纖維不會引起任何問題(只要它們不夾在兩個夾持點中)-夾持點之間保持“浮游”的(較短的)纖維在斷開動作期間將經受牽伸力,但應該當纖維片被拉開(由于通過夾持點在纖維片上產生的“力場”)時,由于在纖維片上與它們相鄰纖維的摩擦約束保持在控制之下。這種形式的動作給出兩個適合的處理端部(上端和下端)。
在短纖維精梳機中,待加工的纖維片上的最長纖維一般具有不大于約45毫米的完全延伸長度。距離D一般應該在60毫米到120毫米范圍內選擇,最佳距離是90毫米。這樣得出的纖維須長度L在20毫米到60毫米范圍之內,優選長度約為40毫米。
圖17圖示另一種安排。纖維片250夾在鉗板260,262之間(例如,類似于精梳裝置的鉗板)。如果纖維片250延伸至鉗板260下游(右邊)的夾緊羅拉(類似于夾持羅拉258),隨后涉及鉗口線間隔的恰當考慮與圖16中的那些解釋是一樣的,并且,如果下游羅拉由類似于鉗板260,262的第二對鉗板取代,則它們將保持相同的結構。
斷開(并進行端部處理)的動作在鉗板260,262的右側纖維片250上完成,例如,將一個直的梳子264插入鉗口線右邊的纖維片中,并夾在鉗口上梳出纖維須。例如,這樣的動作可以用于準備輸入棉卷的端部。為了獲得控制的棉卷端部,梳子264必須離開鉗口線一段距離插入棉卷,使保持在纖維須上的纖維或是夾在鉗口,或是通過與纖維片上的其它纖維約束而控制(通過鉗口產生的“力場”而控制)。通過在鉗板260,262伸出的纖維片端部上施加一個非常強的吸力(例如用真空吸管,用點劃線以266示意表示),或者通過用265表示的旋轉梳處理棉卷端部可獲得同樣的效果。這樣一種動作只給出一個處理端部。如圖17所示的一種結構已用作圖11所示實施例的基礎,表示圖10所示的常規布置的一種變更型如圖11所示,在該變更的實施例中,用一對輸送羅拉228、230替代了“存儲桿”224,并且一個緊壓羅拉232(類似于圖1中的緊壓羅拉11)與棉卷承卷羅拉202組合。用234示意表示的一個真空吸管通過一根撓性導管(用236示意表示)連接到一個負壓源238上。該真空吸管在縮回位置(未表示)和前進位置(圖11)之間是可移動的,在前進的位置上由吸管施加的真空影響直接作用在羅拉202和緊壓羅拉232的夾持點下面的棉卷上。
該裝置的動作如下首先在驅動羅拉228、230時,通過停止羅拉202的轉動,在輸出棉卷上形成一個處理端部,使棉卷如上面圖16所述的剛好在由羅拉202和緊壓羅拉232形成的鉗口線下端被拉開;
正如已經說明的那樣,這將給出一個上游處理端部(在向后延伸到羅拉202的棉卷上)和一個下游處理端部(在延伸到夾持部件的棉卷長度的“尾端”上)。下游處理尾端正好保持在羅拉228、230的鉗口線的上端(已在圖1中參考羅拉16、17進行說明)。帶有處理端部的棉卷的斷開長度固定地保持支撐在羅拉228、230和精梳裝置(給棉羅拉208和下鉗板206)之間;
接著,保留在舊筒管上的棉卷通過任何一個合適的裝置被除去(例如,只要將它向前送入真空吸管234內,如圖11所示真空吸管已移到它的動作位置)。那走空的筒管被新的棉卷替代,正如圖5的說明;
然后,通過將新的棉卷送入由羅拉202和緊壓羅拉232形成的夾持點中在新棉卷上形成一個處理端部,接著由吸管234對從夾持點中露出的棉卷端部施加吸力,由此把一些沒有被夾持點或由此產生的力場固定夾住的纖維帶走(正如圖17的說明);
接著,在新的棉卷上處理過的前端逕直下移,直到它仍舊“穿過”羅拉228,230和鉗板組件位于先前舊的棉卷上形成的處理端部上為止。為了能這樣做,羅拉228最好位于圖11中虛線所示的位置-因此沒有必要使處理過的端部從其直線向下運動轉移。如果羅拉228、230位于實線所示的位置,棉卷端部從其直線向下通道的轉移也許是需要的,以便將新的棉卷端部放在舊的棉卷處理過的端部上;
正如圖1所描述,沿著從承卷羅拉202到給棉羅拉208的通道,所有點上通過再起動給棉機構形成連接,在這種情況下,用羅拉228、230將疊合的棉卷端部緊壓在一起。
很清楚,圖11中的緊壓羅拉232可由靠在固定的承卷羅拉202上的夾緊桿取代,以形成夾持點。
將圖11中的結構與圖1中的結構進行比較,以下所述值得注意
圖11中的結構不要求導向裝置(類似于圖1中的導向裝置19、20),因為輸入棉卷向下移動攜帶著其處理過的端部置于輸出棉卷先前準備的端部上。
圖11中的結構也不要求類似于圖1所示羅拉13、14的附加羅拉,因為端部第二處理步驟(在輸入棉卷上)是通過連帶在承卷羅拉202上形成夾持點的真空裝置234完成的。
圖1的結構具有兩個優點1.圖9中說明的機器的基本結構保持不受影響-羅拉16、17在導板113(圖9)或其等同物上水平地輸出棉卷,并且要求完成拼接動作的部件可以以“上部結構”的形式增加到現有的機器中。當然,如果可以考慮一臺新的機器設計,這一點不再是主要的。
2.通過各對羅拉(16、17;13、14;11、9)將棉卷拉開提供的端部處理多半比從一真空裝置,例如吸管234(圖11)獲得的更好。
圖11示出,端部第一處理步驟(在輸出棉卷上)可由隨后用于將棉卷端部壓緊在一起的羅拉(圖1的“接合”或“緊壓”羅拉16、17)完成。因此,在圖1的結構中,輸出棉卷的端部準備可通過羅位13、14的夾持和操作羅拉16、17,以便在這些羅拉之間將棉卷拉開(對比圖3)。這樣可以簡化設置在羅拉16、17的夾持點上端的處理端部的作業,以便接收輸入棉卷的處理過的端部。但是,它也可能使整個傳動系統復雜化,這部分內容將參照圖18隨后解釋。
完成了這個端部第一處理步驟之后,羅拉16、17必須保持靜止,以便確定以這對羅拉延伸到鉗板組件的輸出棉卷的長度。因此,這對羅拉(“緊壓”或“接合”羅拉)不能參與端部的第二處理步驟(在輸入棉卷上)。因此,如果希望用一對羅拉在端部第二處理步驟中將棉卷拉開,必須提供一對附加羅拉13,14。此外,如果不能增加機器的寬度,那么這對附加羅拉必須位于羅拉16、17的上面(如圖1所示),由此,需要導向裝置19、20,以便將向下移動的輸入棉卷放置在由水平輸送棉卷的羅拉16、17支持的輸出棉卷的處理過的端部上。
根據這些意見,圖中所示結構的數種其它的可能變更型將是易于理解的,即首先,如果機器可以加寬,那么輸入棉卷可以從羅拉9水平喂入羅拉16、17。但是,棉卷端部的制作不能沒有一個專門用于此目的而提供的移動裝置在水平方向上可靠地移動。圖17顯示的夾鉗形式,例如,可以形成“擺鉗”(類似于精梳裝置上的鉗板)。該擺鉗作大致水平移動,以便將處理過的端部連接在一起。這不可能是一個理想的替換結構,但它是可行的;
第二,羅拉16、17可以設在導板113,114(圖9)的連接區域,而不是在進入到導板113之處(如圖1中的示意圖解)。然后,可以在進入到導板113處設置另一個夾鉗。在這種情況中,也需要在水平通道上面從上端夾持點到羅拉16、17“攜帶”輸入棉卷的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
第三,羅拉13、14可刪除,并使用真空吸管(類似于圖11中的吸管234)或梳子來處理夾持在由承卷羅拉9和緊壓羅拉11(圖1)形成的夾持點上的輸入棉卷的端部。
正常操作期間,在有必要必需輸送相對于機器框架沒有固定的部件的地方可能出現實際的困難(例如,圖11中的羅拉228)。但是,僅在進行棉卷拼接動作時,將一對羅拉的第二羅拉(230)從一個縮回位置移動到與對應于要求拼接信號的輸送羅拉(228)連接的位置形成夾鉗是可能的。傳動可應用到第二羅拉上,并且可通過摩擦力傳給輸送羅拉(228),它只被支撐著繞著它自己的軸自由轉動。
正常操作期間,當傳動羅拉(羅拉230)回到其縮回位置時,輸送羅拉(228)是自由地按照正常機器動作的要求擺動。一旦連接的棉卷端部已通過由“接合”或“緊壓”羅拉之間形成的夾持點時,傳動羅拉與輸送羅拉的傳動接觸可斷開。
在所有的實施例中,希望提供一個“通道”,通過該通道連接的端部在離開緊壓羅拉后,必須送到給棉羅拉(圖9中的110,圖10中的208)。該“通道”提供了朝著棉卷的兩個主要表面引導的引導面。一個合適的通道可由變更導板113、114(圖9)形成,例如,圖12中所示的導板313,314。這種連接端部(局部的)的“包圍”當它們通過給棉羅拉時,減少了纖維片的(相對)弱的連接區域斷開的危險。
圖13說明一種棉卷承卷裝置的變更型。在這種情況下,羅拉10(圖1)的軸線相對于機器的框架固定,并裝備推桿300,將走空的筒管8a推出承卷裝置。在這種情況下,活塞和氣缸裝置23作用在推桿300上,而不是作用在承卷羅拉10的支撐上。
圖14A、14B和14C分別表示找出棉卷端部方案的各種變化。在每種情況下,示意地表示了筒管上棉卷的最外卷繞層。這些方案可以用在不要求提供象圖1中承卷羅拉9那樣的多孔羅拉的情況中。在圖14A中,當棉卷通過承卷羅拉轉動時,一個機械的“刮片”302用于將棉卷端部從棉卷上“剝離”。刮片302在棉卷的整個寬度上張開,并且當新的棉卷放在承卷裝置上時(如圖5所示),它響應來自于控制裝置的信號,對著棉卷表面移動(例如,通過活塞和氣缸裝置304)。刮片的自由邊緣可以刻成鋸齒狀。
圖14B顯示多孔管或噴管304,它可以用于在棉卷表面產生一股空氣流,以剝離棉卷的端部。這股空氣流可能是由壓縮空氣或由吸氣產生的。多孔管或噴管304也可移到找出棉卷端部的動作位置(從適當的縮回位置,圖中未表示)。該多孔管或噴管在棉卷的整個寬度上延伸。
圖14C顯示帶有徑向角釘308的羅拉306,這些角釘可對著棉卷的外表面將棉卷的端部剝離。羅拉306也可以如由一個搖臂(未表示)支撐,以便在縮回位置(未示出)和所述的動作位置之間移動。在動作位置,該羅拉可繞著它自己的縱向軸線轉動。羅拉306也在棉卷的整個寬度上延伸。
圖18示意地顯示一個適用于圖1中所示結構的傳動系統。在這種結構中,下緊壓或接合羅拉17根據標準的精梳機傳動系統傳動,在這方面羅拉17取代棉卷承卷羅拉100(圖9),而承卷羅拉一般歸入精梳機傳動系統。因此,羅拉17的動作通過標準的精梳機控制系統直接與精梳裝置的動作連接。
現在對包含在拼接動作中的附加部件提供一個輔助裝置,即包括承卷羅拉9、10(與緊壓羅拉11在一起)的承卷裝置和輸送或端部處理羅拉13、14。
設置了第一輔助電機340(例如,在機器端頭)并由合適的傳動裝置(例如,齒形帶342)與齒輪344連接,齒輪344分別與羅拉9和10連接。可設置張力輥346以保持皮帶的張力。
設置第二輔助電機348(例如,也設在機器的端頭),例如,通過齒形帶與齒輪352連接,齒輪352與羅拉13、14的下羅拉14連接。羅拉14、17可作為沿機器的全長延伸的“羅拉”形成(即在機器的一側與所有的精梳頭連接)。
圖18中的傳動結構是一種較好的安排,其中,端部處理是借助于輔助裝置(作用于羅拉9、11和13、14)實現的,并且連接動作(由羅拉16、17完成)歸入標準的機器傳動系統中,即用傳動裝置連接傳動精梳裝置。
羅拉11、13和16最好作為緊壓羅拉形成,即它們不直接被傳動,而是安裝成繞著它們自己的縱向軸線自由地轉動。對于每個精梳頭可有一套這種緊壓羅拉,這些羅拉不在整個機器的長度上延伸,而是與各個精梳頭相聯系。成套的三個緊壓羅拉11、13和16可以安裝在一個共同的支撐框架354上,支撐框架樞軸地安裝在機器的框架上(未表示),例如安裝在樞軸356上。因此,支撐框架354可繞著安裝的樞軸356向上擺動,將緊壓羅拉從它們的傳動羅拉移開并可利用棉卷的移動通道為精梳頭服務。
參閱圖19和20,其中圖注數字與前面各圖相同的部件表示同一部件。該精梳機有一對接合羅拉即緊壓羅拉16、17,一對輸送羅拉即端部處理羅拉13、14,以及還有一對輸送羅拉11、9,其中一個羅拉又兼作棉卷承卷羅拉。另一棉卷承卷羅拉10,如圖所示。整個傳動裝置如圖18所示,它包括一個傳動承卷羅拉9、10的電機340以及傳動輸送羅拉14的電機348。這些電機都從屬于精梳機的主電機,如圖中的360。電機360既傳動精梳機構(圖19中未畫出)又傳動緊壓羅拉16、17。在動力輸送到緊壓羅拉16、17的過程中包括脈沖發生器362。該發生器362發信號給中央控制系統364,從而保證在必要時(如機器正常運轉過程中)輔助電機340、348與精梳機主電機360同步運轉。
圖19表示的是傳動裝置及組合成整體的控制系統。如圖18所示,羅拉17、14、9和10沿著精梳頭的精梳傳動線路排列(在單面機中是如此;在雙面機中則至少沿著其中一側精梳頭的精梳傳動線路排列)。而圖20表示的是同每一個精梳頭單獨相聯的傳感器。每一個精梳頭上都有兩個這種傳感器;第一傳感器366用于檢測安放在承卷羅拉9、10的筒管8a上有無棉卷;第二傳感器368用于檢測羅拉13、14及16、17之間有無棉卷通過。
該系統的工作原理可從圖21的時序圖看出。曲線A表示在完成接頭動作所需的時間內,傳動輸送羅拉13、14的電機340的運動變化情況。曲線B表示在相同時間間隔內傳動承卷羅拉9、10的電機348的運動情況。曲線C表示在相同時間間隔內傳動精梳機(尤其是緊壓羅拉16、17)的電機360的運動情況。曲線D、E、F和G則分別表示導向裝置19、20(如圖1)、活塞和氣缸裝置23(如圖1)、真空吸管26的負壓源370(圖19)以及作用于多孔找頭裝置(即圖1和19中的多孔承卷羅拉9)的負壓源(圖中未畫出)的運動圖。
在TO時刻,機器處于正常運轉狀態,所有電機340、348、360都以一個由主電機360所設定的轉速進行給棉、梳理。這一轉速可通過控制系統364設定在機器中(如手動)。通過發生器362的輸出信號以及由控制系統364發送給電機340、348的有關控制信號,使電機340、348和電機360同步運轉。圖21中所述的其它部件在TO時刻不動作。
在T1時刻,傳感器366中某一個傳感器(如圖20)探測到精梳頭上的棉卷的端部,并向中央控制系統364發出相應信號。控制系統364立即取消電機340、348及360的同步運轉,并直接控制每個電機的轉速。經短暫延時,控制系統364停止電機340的轉動,承卷羅拉9、10也就停止轉動。而電機348、360仍然運轉,結果使得處于靜止的羅拉9、11及旋轉的輸送羅拉13、14之間的棉卷被扯斷。
經一段預定的延時時間t之后,控制系統364終止主電機360的轉動,整個精梳頭尤其是緊壓羅拉16、17則停止轉動。延時時間t可適當調整,以確保由扯斷動作所產生的處理過的棉卷端部相對于緊壓羅拉16、17的正確定位,以便下一次拼接動作。
在T3時刻,控制系統364重新起動電機340,使承卷羅拉9、10轉動,如圖21中曲線A、B所示。承卷羅拉9、10和輸送羅拉13、14就被加速至一個較高的轉速(高于這些羅拉的正常轉速),這樣使棉卷頭由真空吸管26迅速去除。抽吸系統本身最好在承卷羅拉9、10第一次停止的時刻就已經預儲了能量。
電機340、348轉動,將棉卷頭連續輸送至真空吸管26內,直至所有傳感器368(如圖20)都向控制系統364發出信號,表明在探測區內沒有棉卷存在時才停止。因此控制系統364必須記錄下每個傳感器368的狀態,這樣在接收到最后一個傳感器368探測到精梳頭中有棉卷存在并發出適當信號時,控制系統364才能進入拼接動作的下一步驟。當(在T4時刻)探測到最后棉卷的尾端時,控制系統364關閉傳動承卷羅拉9、10的電機340,使輸送羅拉13、14減速至正常的運轉速度。
接著是短暫的間隔時間。在此期間活塞和氣缸23(如圖1)開始工作(見圖21中F),推出空筒管8a,將新的棉卷安放在承卷羅拉9、10上。這一換管動作在圖21中未畫出,這是因為盡管該動作是由機器控制系統364控制,但這新棉卷的運動將由一個輸送控制系統單獨決定。在此間隔時間內,新棉卷由輸送系統安放到位,而精梳機本身不工作。但由于間隔時間很短,傳動輸送羅拉13、14的運動仍然繼續。
在T5時刻,輸送系統向控制系統364發出信號,表明新的棉卷已在系統364的控制之下安放在每個精梳頭的承卷羅拉9、10之上。這樣控制系統重新傳動承卷羅拉9、10,并使找頭機構按前面各圖所述的方式開始動作。為此就需對多孔羅拉9抽真空(如圖21中曲線G),傳動羅拉9、10的電機340仍然運轉,直至在T6時刻同控制系統364相聯的最后一個傳感器發出信號,表明在探測區內有新棉卷存在時才停止。這樣該精梳機就準備好進行端部處理的第二步驟。
在T6時刻,控制系統364再次關閉電機340,而輸送羅拉13、14繼續運轉。這樣,新的棉卷就在羅拉13、14和羅拉9、11之間被扯斷,斷裂部分立即被仍處于工作狀態的抽吸系統26吸取。從而端部處理的第二步驟就完成了。此時必須將處理過的新棉卷端部向前輸送,以便使它們與在先位于緊壓羅拉16、17已經處理過的舊棉卷端部拼接起來。
在一段預定的、足夠進行端部處理(包括去除散棉)的延時之后(圖中未特別畫出),在T7時刻電機340重新起動,將處理好的棉卷端部向前輸送至緊壓羅拉16、17。大概在相同時刻,導向裝置19、20(如圖1)的運動如圖21曲線D所示。經一段延時(可選擇調節)之后(圖21中沒有具體畫出),在T8時刻,控制系統364停止電機340及348的運轉,從而停止輸送新棉卷,使新棉卷端部與舊棉卷端部正確疊合在一起。在這階段,調整延時時間可保證兩個處理好的端部能正確拼接。
經一極短延時、確保電機停止后,精梳機電機360在T9時刻重新起動。在此同時,通過控制系統364的信號發生器362使輔助電機340、348之間又重新建立起同步聯系,這樣電機340、348又與精梳機主電機360再一次同步運轉。因此所有電機都同步加速至正常運轉速度,并保持該運動狀態直至傳感器366中某一個傳感器(圖20)開始起動下一次拼接動作時為止。
在建立正常運轉同時,活塞和氣缸裝置23(如圖1)回到其退縮狀態,目的是使機器處于預定的某一狀態,以準備下一次的拼接動作。不過,這一階段動作的時序并不重要,因為導向裝置19不影響正常動作。在導向裝置19伸出進入工作位置時,控制系統364則關閉抽吸系統26。
以上用時序的方式解釋了圖21中執行各種不同運動步驟并控制處理過的棉卷端部運動的有關機構的時序。不過,采用脈沖信號來表示處理過的棉卷端部運動的距離以替代時間作為控制該棉卷端部運動的參數,可能會更好一些。例如,第一個經處理過的棉卷端部(舊棉卷的),可利用信號發生器362發出的脈沖來控制該棉卷端部在緊壓羅拉16、17處的位置。當棉卷被扯斷后,精梳機主電機360仍然轉動,直至控制裝置364計入預定的脈沖數之后才停止。利用這種裝置,有可能避免該棉卷端部位置受精梳機轉速的影響。因為在用延時時間t來實現最優化設定時,就會產生這一問題。第二個使棉卷端部定位并可調的配時動作(在T7~T8之間)可以省略,例如可通過在輔助電機340、348上采用步進電機,及在控制裝置364的控制下產生工作脈沖來達到目的。
圖22~27說明圖1中精梳機的拼接裝置的改進實施例的基本結構及操作步驟。尤其是圖22~27所示的裝置是準備與棉卷通道一起使用。通道380呈“屈膝”狀,由一對導向板113、114(圖9)組成。圖22所示的裝置包括一對棉卷承卷羅拉382、384及一對緊壓羅拉386、388。緊壓羅拉又是處在“屈膝”通道380的水平通道的進料端。
這一裝置還包括輔助導向板381,使得從緊壓羅拉386、388進入精梳裝置(圖22~27中未畫出)給棉羅拉(圖中未畫出)的棉卷至少能部分地與該導向板貼合。
此外,這一裝置還有一個吸管390。該吸管靠氣管(圖中未畫出)與負壓源(圖未畫出)相連,它位于前承卷羅拉382至緊壓羅拉386、388之間移動的棉卷的下方。可是,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如圖22所示),承卷羅拉382與羅拉386、388之間的棉卷385同吸管390之間是由一塊導向板392隔離的。經放大的導向板392的詳細結構圖如圖22A所示。
如圖22A所示,導向極392一端以樞軸地安裝在一根最靠近承卷羅拉382的邊沿,并與其軸相平行的樞軸394上。活塞及氣缸裝置396就安裝在機架(簡示在398處)及導向板392之間,由它推動導向板392,或處于工作狀態,如圖22A所示的實線位置;或處于退縮狀態,如圖22A所示的虛線位置。當處于后一位置時,承卷羅拉382和羅拉386、388之間的棉卷就暴露在吸管390的上方。
吸管390還有如圖22A所示的特殊結構。吸管的嘴形剖面中包括固定壁400,其上有吸嘴唇402;及活動壁404,它可繞著軸406轉動,并且在其外端有吸嘴唇408。借助適當的操作機構410,活動壁404可繞著軸406轉動,使吸嘴唇408接近或離開吸嘴唇402,從而在吸管的端部形成一個可張開、可合攏的夾持鉗口。還可設置其它可調節的控制機構(圖未示)使整個吸管390相對于圖示其它部件運動,這將在以后的圖中可看得更加清楚。
當從某一個精梳頭收到信號(如從圖20、21中傳感器366發出),表明棉卷即將用完時,傳動羅拉386、388的電機停止轉動,而傳動承卷羅拉382、384的電機繼續轉動。導向板392就從其正常位置(如圖22)轉動至回縮位置(圖23),在羅拉382和386、388之間的棉卷就形成圈狀412,被吸入真空吸管390中。此時,吸管390的壁404就轉動,使吸管的嘴部自由地吸入雙層厚度的棉卷。
在吸管390吸入足夠長度的棉圈后,傳動承卷羅拉382、384的電機停止運轉,活動壁404轉動使吸嘴唇408靠向吸嘴唇402,呈夾持狀態,吸管390沿著圖24中箭頭D方向離開羅拉388、382。鉗口402、408夾持著在吸管內一定的棉圈長度,因此處在羅拉386、388到精梳頭(圖未示)之間的棉卷就被扯斷,同時也扯斷了處于羅拉382后面余下的棉卷。對照前面的附圖,觀察上述狀態可看出,采用這種方法可有效地處理仍處在精梳裝置前棉卷的端部413。吸管390除了用于將通過羅拉386、388的棉卷扯斷外,還可用于吸除由羅拉386、388握持的棉卷端部的散棉,從而形成處理好的端部以便拼接。通過選擇部件相互間的適當尺寸,就能夠避免把處理過的端部413相對于緊壓羅拉386、388重新定位的必要。
吸管390的嘴部現又重新張開,使散棉從鉗口402、408中去除。任何覆蓋在承卷羅拉382上的棉卷頭415也因承卷羅拉382、384的重新給棉而被吸管390吸除。
另一種優選的安排是圈狀棉卷(雙層厚度)不斷吸入吸管390中,直至筒管414上的各層棉卷都被去除為止。因此,當鉗口402、408閉合時,它只能夾持吸管390及羅拉386、388之間的單層棉卷。接著如上述方式撕斷這部分棉卷同時形成處理過的棉卷端部。根據這種安排,在端部處理后僅僅是去除棉卷頭,顯然不需要再啟動承卷羅拉382、384,因為散棉已在處理階段被去除了。傳感器381可探測出棉卷頭是否完全被去除,其檢測范圍包括承卷羅拉382在內。
如前所述推出空筒管414(圖22~24)換上新的棉卷417(如圖25~27)。吸管390因此就通過承卷羅拉382及緊壓羅拉386、388之間的空隙上升運動至吸取位置,將新棉卷端部412吸入管中。在此位置,吸管390能夠與其它找頭部件(如前有關附圖所示)配合動作。沿著筒管朝向吸管390的方向可安裝一個合適的傳感器(圖未示)來探測筒管上是否有殘留棉卷,從而可成功地進行找頭。當位于吸管390嘴部的夾持裝置夾住找到的棉卷端頭時,傳動承卷羅拉382、384的電機再一次停轉。吸管就從承卷羅拉382及羅拉386、388(如圖26)之間退出來。在此過程中,新的棉卷就在鉗口402、408上方被扯斷,使新的棉卷前端416準備就緒并同在先已處理的舊棉卷的端頭413拼接在一起。
裝置396(圖22A)此時又重新動作,使導向板392回到正常的工作位置(圖27)。處理過的新棉卷前端416就處在適當的位置,以便同處理過的舊棉卷端部413疊合。此時,鉗口402、408松開,散棉就被抽吸系統吸除,隨后關閉抽吸系統。
接著,承卷羅拉382、384又重新轉動,將經處理的新棉卷前端416輸送至羅拉386、388的鉗口內。同時,羅拉386、388又重新起動,使兩個經處理過的棉卷端部在緊壓羅拉的夾持點處疊合在一起,并被緊密地壓在一起。此后拼接在一起的棉卷沿著正常通道,通過“屈膝”通道380進入精梳裝置,這一點前面有關附圖已經描述。
圖28是圖22~27的改進裝置。在圖28所示的裝置中,緊壓羅拉386、388是安裝在“屈膝”通道380處,這樣離開這些羅拉的棉卷直接向下運動進入精梳裝置(圖未示)。該裝置的其它部分與圖22~27相同。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下羅拉388需要作擺動,并和精梳裝置同步工作。因此,最好將下羅拉改為僅依靠與上羅拉386接觸而滾動的壓輥,該上羅拉386在拼接動作完成后可脫離與壓輥388的接觸。
圖29是圖22A中使導向板392運動機構的改進結構圖。在此改進結構中,導向板392是由一對可繞著同一支軸395擺動的杠桿391、393支撐,并向著緊壓羅拉386、388的“前方”擺動。該導向板392可繞著該支軸在引導棉卷進入緊壓羅拉的第一位置(實線所示)至第二位置(虛線所示)之間擺動。在第二位置處,吸管390夾持著由承卷羅拉382、384輸送來的棉卷端部,并運動至圖25所示的找頭位置。當導向板392向后擺動至工作位置即第一位置時,導向板的前端非常接近緊壓羅拉388,使新棉卷端部能穩妥地疊合在先已處理過的舊棉卷端部上。
圖30~32說明扯斷棉卷形成處理過的棉卷端部的進一步可能性。在該機構中,緊壓羅拉440、442形成靜止的鉗口,當承卷羅拉444、446倒轉扯斷棉卷時,該鉗口就夾持住棉卷。在本例中羅拉440、442也可用一對夾鉗來代替,該夾鉗正好在端部處理工序之前被關閉。經處理的棉端447則處在前承卷羅拉444及緊壓羅拉440、442之間的導向板443上。
位于承卷羅拉444、446上空筒管448的重量,不足以將羅拉444、446的倒轉有效地傳輸給棉卷,從而不能保證棉卷回退,使棉卷在羅拉440、442的上方扯斷。這樣,最好安裝一個壓力裝置,將空筒管448向下壓在羅拉444、446上,空筒管本身可繞著自身的軸線轉動。這樣,筒管448就和前承卷羅拉444形成一個鉗口450,當羅拉444倒轉時,就足以將棉退回,從而實現所要求的斷開動作。
圖31顯示一種較合適的壓力裝置,它是由一對支撐桿452、454組成。每根支撐桿同雙向式活塞和氣缸裝置458中往復運動的連桿456的一端以樞軸相聯。每一根支撐桿452、454都繞著位于支架460上各自的支點轉動。支架460又是固定在位于承卷羅拉444、446及一對將棉卷喂入鄰近精梳頭的承卷羅拉(圖31中只可見一只羅拉464)之間的機架462上。每根支撐桿452、454在其自由端部有一個可轉動的壓輥466。
例如當活塞和氣缸裝置458工作時,桿452、454就擺到非工作位置(虛線所示),在此位置無論是空筒管448還是滿管,桿452、454都不會影響鄰近的精梳頭。但是,當某一階段,機構處于拼接工作狀態時,裝置458就工作,使桿452、454擺到工作位置(實線所示)。這時,每個壓輥466都作用于相應空筒管448的內表面,并將筒管下推緊壓到相應的承卷羅拉444、446和464上。這樣可保證筒管與承卷羅拉緊密地接觸傳動,從而形成回退棉卷頭的夾持點(圖未示),使棉卷在緊壓羅拉440、442上方扯斷。每個筒管448在其兩端均有一個相連的壓輥466。
當然壓力裝置可將壓力作用在筒管448的外部,甚至可使輸入新棉卷位于舊筒管上。不過,最好是設計一個直接受精梳機控制的機構,其所處位置不影響輸入棉卷。
從舊棉卷上扯斷的棉卷頭仍留在緊壓羅拉440、442至精梳裝置之間,它們由一個帶吸管470(圖30)的抽吸系統吸除。而該抽吸系統則處在承卷羅拉446的后部。為此,承卷羅拉444、446倒轉,直至扯斷的棉卷頭轉到吸管470的嘴部,隨后這些羅拉再改變轉向,使它們又一次按正常喂入方向旋轉。當被扯斷的棉卷頭退回到吸管嘴上方時,抽吸系統所產生的氣流就使棉卷頭從筒管448上剝離,并被吸入吸管內。此后,筒管即按正常喂入狀態轉動,直至傳感器469表明所有棉卷頭都已進入吸管為止。
當裝置458(如圖31)工作,退出壓輥466時,首先空筒管448被釋壓,而后由適當的機械裝置將其推出(如前面所述)。新棉卷480(如圖32)就依靠如上所述的輸送裝置放置在承卷羅拉444、446上。新棉卷480的位置必須要使自由棉端482與后承卷羅拉446靠得很近,但又必須處于承卷羅拉446的正常向精梳頭喂棉方向的“上游”,即如圖32中順時針方向。
承卷羅拉444、446現在就按正常的喂棉方向旋轉,使自由的棉卷頭482逐漸轉到由于總氣管484作用仍處于負壓的吸管470處。自由棉卷頭被吸棉氣流剝離棉卷,并吸入吸管470內。
吸管470與圖22A中所述的吸管390類似,它有一個可張開、可閉合的嘴部,其上有一個吸嘴唇486固定在部件488上,而部件488又通過一個撓性帶490與吸管主體相連。活塞和氣缸裝置492用于開閉吸嘴,從而使吸嘴唇486與對面的管壁之間形成可張可閉的鉗口。
總氣管484是由連桿494支撐,連桿494可繞著后承卷羅拉446的軸心擺動。這樣當自由棉卷頭被吸管470吸持時(這可由安裝在吸管上的傳感器探測,圖中未畫出),承卷羅拉444、446就停止轉動,吸管470嘴部的鉗口由于裝置492的動作而閉合,總氣管就繞著羅拉446軸心按逆時針方向擺動(如圖32所示)。夾持在吸管470中的棉卷在棉卷主體及后承卷羅拉446之間形成的“鉗口”處被扯斷,形成“纖維須”或“須叢”狀的端面。按照圖15A、15B所述的端部處理的要求,將新棉卷處理成一個較合適的端部。
接著棉卷480再次按照正常的給棉方向轉動(通過給定承卷羅拉444、446轉動方向),將經過處理的棉卷端部輸送至前承卷羅拉444的下方(按照正常的給棉方向)。找頭裝置(如圖中的495所示)用來將新的處理過的棉卷端部按前述各圖的方式從棉卷主體上剝離下來。
剛找到的棉卷端部接著就落在導向板443上,其上已有如圖30所述的已經處理過的舊棉卷端部。可安裝一個機械裝置(圖未示),它既可用于將新棉卷端部從棉卷上剝離,又可將新棉卷端部向下輸送至帶有舊棉卷端部的導向板443上。當系統重新工作,又可將這兩個疊合在一起的棉卷端部送至緊壓羅拉440、442內。隨后機器又進行正常的精梳動作。
如圖33所示,使筒管448緊貼承卷羅拉464(圖33中只可見到一個承卷羅拉)的壓力裝置有一對壓輥475。如圖所示,壓輥475是獨立地安裝在處于正常位置的在承卷羅拉464上的筒管448的兩端。每個壓輥475都分別由各個活塞和氣缸裝置472中的活塞(圖33中看不到)來推動,使壓輥475能在回縮位置(圖33中實線所示)及伸出位置(圖33中僅以部分虛線所示)之間往復移動。每個壓輥475都可繞著各自活塞桿(圖33中示畫出)自由旋轉,與另一壓輥同軸轉動。每個壓輥475都有一個截頭圓錐體474,它同筒管448兩端內壁的圓推面487正好吻合。
圖33所示,承卷羅拉464上都刻有凹槽。當壓輥475移到伸出位置時,就和筒管448的圓錐面487接觸,迫使筒管448向下運動至凹槽羅拉464上,產生足夠的摩擦傳動,這樣,壓輥475就與筒管448一起轉動。
圖34是一對緊壓羅拉440、442的改進裝置。其上有一個活動裝置,使上羅拉440可在將棉卷端部壓在一起的工作位置與回縮位置之間移動。在如圖所示的機構中,該活動裝置包括活塞和氣缸裝置489的活塞與上羅拉440相連,使上羅拉440可在回縮位置(圖上實線所示)及工作位置(圖中只畫上部分虛線)之間運動。當處于工作位置時,上羅拉440就形成了一個鉗口,用來處理和拼接棉卷端部。這些動作完成后,上羅拉440即退回原位。
下羅拉442則由適當的機構(圖中未畫出)來傳動,可繞著其軸自由轉動。當上羅拉440退回時,傳動下羅拉442的電機可能被關閉。此時,下羅拉442就作為簡單的導條輥使用。
圖32所示的機構中,新棉卷被吸入并夾持在吸管470中,假如羅拉444、446再反轉,則總氣管484就可能不再需要。當然,也可既擺動總氣管484,同時又使羅拉444、446反轉,來實現新棉卷的端部處理。
圖35顯示本發明應用在另一種棉卷加工機械稱為并卷機。該并卷機是用來加工喂入精梳機的棉卷。并卷機是一對精梳準備機械的第二臺機器,這對機械中的第一臺機器(條卷機)是將棉條(梳條)喂入制成棉卷,而第二臺機器(并卷機)是牽伸和并合最終棉卷,以適合喂入精梳機。這樣,并卷機就需要一個好的能自動動作的接頭系統,有關并卷機的細節可參閱Zoltan S.Szaloki著的有關書籍。
如圖35所示,傳統并卷機包括一對與圖30中444、446基本相同的承卷羅拉500、502。輸給并卷機待加工的滿卷(圖中只畫出部分虛線504)卷繞在筒管506上。當棉卷退完后,筒管506就落在羅拉500、502上。
導向板508通常是位于承卷裝置510及棉卷加工裝置512(在本機器中即牽伸裝置)之間。該牽伸裝置具有三個牽伸區,分別由給棉羅拉514、輸出羅拉516及兩對中間羅拉518、520所組成。上下牽伸羅拉組有清潔絨圈522、524,它們由導輥526傳動。轉動的清潔絨圈凝聚了從羅拉鉗口中游離出來的短線。
當離開牽伸裝置512后,牽伸好的各棉網又并合后再送入鄰近同樣的牽伸裝置中牽伸,出來的并合棉網又喂入一個棉卷形成裝置(圖中未畫出)。這部分機構與本發明無關,這里就不再詳細討論。
圖35所示的傳統機構可按著本發明進行如下的修改,以完成所需的動作1.將圖36中的棉卷換管機構534(如圖1或圖13的裝置23)同承卷羅拉500、502連接在一起;
2.可設置一對緊壓羅拉530(圖36),類似于圖22中的羅拉386、388或圖30中的羅拉440、442;
3.在緊壓羅拉的上方位置設置一個棉卷端部處理裝置來處理輸出棉卷的端部(該裝置可采用圖36中的抽吸系統532的形式,例如圖22中裝置390;或者采用另一個裝置使得空筒管形成如圖31、33所示的鉗口);
4.還可設置棉卷端部處理裝置來處理輸入棉卷的端部(該裝置可以是上述第三點中的裝置532;也可以是如圖30中的裝置470那樣獨立的端部處理裝置)。
如此改進的并卷機的接頭過程類似于上述精梳機的接頭過程,故不需要重復描述接頭過程或傳動及控制的細節。
圖36所示是帶有附加部件530、532以及534的改進裝置,顯然對其外形作廣泛的改進也是完全可行的。
勘誤表
勘誤表
勘誤表
權利要求
1.一種在棉卷加工機械中將輸入棉卷與延伸到棉卷加工裝置的退出棉卷連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處理退出棉卷的尾端;處理喂入棉卷的前端;將這兩個棉卷的這兩個處理過的端部疊合連接;將連接的棉卷喂入棉卷加工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步驟中的至少一個步驟包括在處理過的端部上減少每單位長度棉卷的纖維質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處理步驟包含朝著棉卷自由端部逐漸減少每單位長度的纖維質量,并且在連接區域內每單位長度纖維的質量等于沿著棉卷每單位長度纖維的質量。
4.一種在棉卷加工機械中將喂入棉卷與延伸到棉卷加工裝置的退出棉卷連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將退出棉卷斷開;在棉卷加工裝置和喂入棉卷承卷裝置的下游處的棉卷連接裝置之間支撐退出棉卷的斷開長度;在所述的棉卷連接裝置上將喂入棉卷的端部與退出棉卷連接在一起;將連接的棉卷供給棉卷加工裝置。
5.一種在棉卷加工機械上連接棉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沿著一對以大于棉卷上最長纖維的距離隔開的鉗口線夾緊退出棉卷延伸到棉卷加工頭;在所述的鉗口線之間撕斷棉卷,以便在延伸到棉卷加工頭的棉卷上產生至少一個處理過的尾端,所述的尾端朝著其自由端具有每單位長度逐漸減少的纖維質量;然后,沿著一對以大于新棉卷上最長纖維的距離隔開的鉗口線夾住由羅拉伸出的新的喂入棉卷;在所述的鉗口線之間撕斷該新的棉卷,以便在新的棉卷上產生至少一個處理過的新棉卷的前端,所述的前端朝著其自由端具有每單位長度逐漸減少的纖維質量;接著,將所述的兩個端部疊合,然后緊壓這兩個疊合的端部,以形成連接,該連接處每單位長度具有的纖維質量等于各個棉卷上單位長度的纖維質量。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口線之一從所述鉗口線的另一個移開,以便在它們之間撕開相應的棉卷。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鉗口線之間的距離是從60至120毫米。
8.一種在棉卷加工機械中連接棉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沿鉗口線夾緊延伸到棉卷加工頭的退出棉卷;當精梳出的棉卷從鉗口線延伸到斷開端部時斷開所述鉗口線上游的棉卷形成一個尾端,該尾端朝著其自由端具有每單位長度逐漸減少的纖維質量;沿著鉗口線夾緊從羅拉延伸的新的喂入棉卷;當梳出從所述的第二鉗口線延伸到斷開端部的棉卷時,斷開所述第二鉗口線下游處的新的棉卷,以便形成前端,該前端朝著其自由端具有每單位長度逐漸減少的纖維質量;然后,沿著一對以大于新棉卷上最長纖維的距離間隔的鉗口線,夾緊由羅拉延伸的新喂入的棉卷。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各個棉卷的端部的梳理是在抽吸下完成的。
10.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棉卷加工裝置的棉卷加工頭;支撐待加工棉卷的承卷裝置;在延伸到所述棉卷加工裝置的退出棉卷的長度上形成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在大致預定的位置上支撐所述棉卷加工裝置上游的帶有所述處理過端部的退出棉卷長度的裝置;形成喂入棉卷處理過的端部的裝置以及將兩個處理過的端部連接在一起并將所述的連接端部供給所述棉卷加工裝置的裝置。
11.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棉卷加工裝置的棉卷加工頭;一個支撐待加工棉卷的承卷裝置;處理退出棉卷的尾端和喂入棉卷的前端的裝置;將所述的兩個處理過的端部疊合連接在一起的裝置和將帶有重疊端部的棉卷向前送到所述的棉卷加工裝置的裝置。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退出棉卷后端和處理喂入棉卷前端的裝置包括在各個所述的棉卷上形成漸薄端部的裝置。
13.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棉卷加工裝置的棉卷加工頭;一個支撐待加工棉卷的承卷裝置;至少一個可操作傳動所述棉卷加工裝置的傳動裝置;至少一個可操作傳動承卷加工裝置的傳動裝置;以及選擇性可操作使用于所述棉卷加工裝置的所述傳動與用于所述承卷裝置的所述傳動同步進行的同步裝置。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可操作對所述的棉卷加工裝置和所述的承卷裝置的所述傳動產生同步或不同步操作的控制裝置和傳感棉卷接近尾端、以便在所述控制裝置的條件下進行換卷的傳感器裝置。
15.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棉卷加工裝置;支撐待加工棉卷的承卷裝置;一對在所述的棉卷加工裝置和所述的承卷裝置之間的緊壓羅拉;可操作承接來自于所述承卷裝置和所述緊壓羅拉之間通道的纖維材料的抽吸裝置;在離開所述抽吸裝置的所述通道上斷開纖維材料的第一位置和到所述抽吸裝置的所述通道上露出纖維材料的第二位置之間可移動的導向裝置。
16.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棉卷加工裝置;一對緊壓羅拉;支撐待加工棉卷的承卷裝置;以及對著所述承卷裝置壓緊棉卷筒管,以形成它們之間的摩擦傳動連接的可選擇地操作裝置。
17.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棉卷端部拼接的準備中完成棉卷端部處理步驟的裝置,所述的裝置包括帶有可調節吸嘴的抽吸裝置,用于可選擇地形成夾緊鉗口。
18.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棉卷端部拼接準備中完成棉卷端部處理步驟的裝置,所述的裝置包括可操作將棉卷筒管對著棉卷承卷裝置推壓,以形成它們之間摩擦傳動連接的裝置。
19.一種棉卷加工機械上準備退出棉卷與喂入棉卷連接的方法,它包括將一卷繞棉卷的筒管推入與承卷裝置接觸,以形成一個摩擦傳動連接,從承卷裝置下游的鉗口中拉出棉卷的步驟。
20.一種在棉卷加工機械上準備喂入棉卷與退出棉卷連接的方法,它包括在喂入棉卷和承卷裝置之間形成一個鉗口的步驟,由此夾緊在所述鉗口上待處理的端部。
21.一種在棉卷加工機械中處理用于連接的棉卷端部的方法,它包括帶有可調節吸嘴選擇可行的夾緊棉卷的抽吸裝置承接棉卷的步驟。
22.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它包括棉卷加工裝置,棉卷端部連接裝置和在棉卷從連接裝置移動到棉卷加工裝置時適合于在兩個相對的表面上為連接的棉卷端部提供導板的引導裝置。
23.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它包括其上支撐至少一個棉卷的承卷裝置;帶有棉卷加工部件用于接收來自于所述的承卷裝置的棉卷的棉卷加工頭;一對在所述的承卷裝置和所述的棉卷加工頭之間用于將棉卷輸送到所述的精梳頭的羅拉;設置在所述承卷裝置附近以確定一個夾持點的緊壓羅拉,該夾持點之間選擇性地夾住棉卷,以便在所述的夾持點和所述的羅拉之間斷開棉卷,同時在延伸到所述羅拉的棉卷上形成一個尾端;設置在所述夾持點附近吸取從那延伸的新的棉卷前端上散棉的抽吸裝置;傳動所述承卷裝置和所述羅拉的控制裝置,在隨后通過所述羅拉的通道時實現新棉卷的前端與從所述羅拉延伸的棉卷尾端的疊合連接。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羅拉豎直地設置在所述鉗口的下面。
25.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它包括帶有至少一個羅拉其上支撐著棉卷的承卷裝置;帶有棉卷加工部件從所述的承卷裝置接收棉卷的棉卷加工頭;在所述承卷裝置和所述棉卷加工頭之間用于將棉卷輸送到所述棉卷加工頭的一對羅拉;在所述的承卷羅拉和所述的一對羅拉之間的一塊導板,所述導板在將棉卷從所述的承卷羅拉引導到所述的一對羅拉的靜止位置和退回位置之間是可移動的;在一端有可移動壁部的吸管,由此形成可開和可關的夾緊鉗口;所述的吸管在所述的導板下面用所述的導板在所述的退回位置接收和支撐棉卷,以便撕斷所述棉卷,在從所述羅拉延伸的棉卷上形成一個尾端的第一位置和在所述的導板上面,在所述的承卷裝置上用所述的導板在所述的縮回位置上接收和梳理新的棉卷前端的第二位置之間是可移動的;以及將所述的導板移到所述的靜止位置,以引導棉卷的前端到所述的羅拉,以便與那里的棉卷尾端連接的控制裝置。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管具有一個在所述的端部帶有一個第一吸嘴唇的固定壁部和具有面對所述第一吸嘴唇的第二吸嘴唇的所述可移動壁部形成所述鉗口。
27.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裝置與所述的承卷羅拉相連接,在所述導板移入所述縮回位置之后選擇性地使所述承卷羅拉的停止,以便在所述吸管處使棉卷斷開,隨后在所述的吸管上實現新棉卷前端的梳理。
28.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它包括帶有至少一個羅拉,其上支撐著棉卷的承卷裝置;帶有棉卷加工部件用于接收來自所述承卷裝置的棉卷加工頭;所述的承卷裝置和所述的棉卷加工頭之間確定一個夾緊鉗口,以便在那里夾持棉卷的裝置;在所述的承卷羅拉和所述的鉗口之間的導板用于將棉卷從所述的承卷羅拉引導到所述的鉗口;在所述的承卷裝置上用于接收和梳理新棉卷前端的吸管;連接到所述承卷羅拉的控制裝置,用于反轉所述的羅拉,以便在所述的鉗口和所述羅拉之間實現棉卷的斷開,形成尾端放在所述導板上,并且隨后轉動所述的承卷羅拉,將新棉卷的前端輸送到所述導板上。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是一對羅拉。
30.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卷裝置包括一對所述的羅拉,其上支撐著棉卷,并且所述的吸管設置在所述的承卷羅拉之間。
31.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將棉卷靠在所述承卷羅拉上偏壓的壓力裝置。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力裝置包括一對壓輥,每個壓輥設置在所述承卷羅拉的各個端部,并可移入所述承卷羅拉上棉卷的內側位置,以便靠著所述的承卷羅拉緊壓棉卷。
33.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的壓輥被樞軸地安裝,以便在棉卷中移進和移出。
34.如權利要求32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輥被往復地安裝在公共的軸線上,每個所述的壓輥具有截頭圓錐端部,以便在承卷羅拉內嚙合一個傘形的表面。
35.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卷羅拉刻有溝槽。
36.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棉卷加工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確定所述鉗口的裝置包括一對羅拉和用于移動其中一個相對于所述一對羅拉的另一個羅拉的裝置,以便在所述的一個羅拉的動作位置上確定所述鉗口。
37.一種棉卷加工機械,它包括至少一個帶有棉卷加工裝置的棉卷加工頭;其上支撐著棉卷的承卷裝置;一對用于緊壓疊合棉卷端部的以便所述端部相互連接的緊壓羅拉;和在所述棉卷端部緊壓在一起的動作位置和縮回位置之間移動至少一個所述緊壓羅拉的裝置。
全文摘要
精梳機上安裝了前一個棉卷的后端及新棉卷前端的裝置,以便減少處理過的棉卷端部單位長度內纖維的質量。然后,把棉卷頭疊合在一起用于精梳機精梳裝置的后繼加工。棉卷夾持在兩個間隔一定距離的羅拉鉗口中,而鉗口之間的距離要比棉卷中最長纖維的長度要大一些,這樣當鉗口拉開時,棉卷的端部就被鉗口扯斷,從而達到處理棉卷頭的目的。另外,還可用吸管的夾持口來夾持棉卷,并將其扯斷形成處理過的棉卷端部。
文檔編號D01G19/08GK1056321SQ9110298
公開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1990年5月2日
發明者G·蒙迪尼, F·維希特曼, O·維斯特, H·蘭格爾, H·克萊門特 申請人:里特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