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易于織割的(特)細條燈芯絨的制作方法
一種改進的(特)細條燈芯絨,屬緯絨織造技術領域。
燈芯絨作為紡織品的一大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花色品種很多,但從織物結構上說,主要是以每英寸長的條數來分類的。如8條以下稱為粗條燈芯絨,8-13條稱為中條燈芯絨,13-18條稱為細條燈芯絨,而18條以上則統稱為特細條燈芯絨。生產難度隨條數增大而增大,生產效率與產量則大幅度下降。如特細條燈芯絨,我國自1965年試制以來,已有20多年,但僅少數廠能夠生產,且產量難以滿足需要,其主要的困難在于1、難于織造,普通燈芯絨可使用四片踏盤凸輪作為綜框開口運動的主要機構,而特細條燈芯絨則需要六片踏盤,增加了坯布織造的難度;2、難于割絨,根據這種燈芯絨的結構,參見
圖1,割絨刀的導針應按箭頭所指的方向穿入“絨弄”,將A1、B1、A2、B2,緯絨條上的“X”各點用割刀割斷,割絨后A1、B1條的右半部分與A2、B2的左半部分再組成一種絨毛條狀,但由于A1條的緯浮長太短,而A2、B2的緯浮長3-4又太長,“導針”在“X”點的下面穿過時,很容易誤穿A2條的3-4下面,將不該割的絨條亦割斷了,且這種絨毛高度僅為0.625毫米,外觀不甚豐滿。
多年來,國內外為了解決上述難題,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但至今人們所改進的,僅限于在割絨方法或設備上取得進展,而對織物結構則無重大突破。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尋找一條新的途徑來解決(特)細條燈芯絨生產中的問題,要求這種燈芯絨易于織、割,而其設備和操作方法則不做多大變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重新安排絨緯紗浮過的長度來實現的,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圖1是本發明的燈芯絨結構;
圖2是原燈芯絨的結構;
圖3、4、5分別是原織造工藝中的穿綜,提綜及組織示意圖;
圖6、7、8分別是新結構織造中的穿綜、提綜及組織示意圖。
本發明所提出的燈芯絨結構,其每一個完全組織仍然由兩根地緯A、B,8根經紗,即經1、2、3、4、5、6、7、8,4根絨緯A1、A2、B1、B2所組成,其中地緯和經紗按平布結構排列,即經浮點間隔排列。在每兩根地緯之間順排兩根絨緯紗A1、A2、B1、B2。本發明的要點在于將起絨處的緯浮長由原來的跨越4根經紗改變成跨越5根經紗,并將“W”結處的緯浮長由原來的跨越2根經紗改變成跨越1根經紗,亦即,在一個完全組織中,絨緯A1、B1的緯浮點為2、3、4、5、6、8,絨緯A2、B2的緯浮點為1、2、4、6、7、8。
織造本發明的燈芯絨,其織造意匠圖示于圖6-8內,其中,圖8為組織圖,圖6為穿綜圖,圖7為提綜圖;與此對照的原結構燈芯絨的織造意匠圖示于圖3-5中,其中,圖5為組織圖,圖3為穿綜圖,圖4為提綜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老結構需要6個綜框才能織造,而新結構僅需要3個綜框,故生產起來非常容易,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由于起絨處的緯浮長加大,而“W”結處的緯浮長變短,故在割絨工序中,當割刀導針沿圖1中的箭頭穿過時,因絨緯紗A1、B1的緯浮長加長為經紗2-6,故導針容易通過,十分有利割絨,而絨緯紗A2、B2的緯浮長縮短為經紗4,導針不容易從下面穿過,不會在不應割斷的此處割斷。在耗紗量不增加的情況下,可提高割絨工效3-5倍,原每百米割絨工費150-200元降低不超過50元。按本發明織造的燈芯絨,其割絨后的絨毛長度提高20%左右,其產品外觀較原有產品要豐滿得多。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特細條燈芯絨,其結構為,每一個完全組織由兩根地緯(A、B),8根經紗(1、2、3、4、5、6、7、8),4根絨緯(A1、A2、B1、B2)所組成,其中,地緯和經紗按平布結構排列,在每兩根地緯之間順排兩根絨緯(A1、A2、B1、B2),本發明的特征在于絨緯A1、B1的緯浮點為2、3、4、5、6、7、8,絨緯A2、B2的緯浮點為1、2、4、6、7、8。
全文摘要
一種改進的易于織割的(特)細條燈芯絨,它通過將絨緯紗的起絨處的緯浮長加長,將“W”結處的緯浮長縮短,解決了原有結構中,不易割絨及難于織造的問題,其割絨工效提高3—5倍,割絨工費由每百米150—200元降為50元。
文檔編號D03D27/16GK1065890SQ9110244
公開日1992年11月4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1991年4月16日
發明者趙吉秀 申請人:趙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