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縫紉機的控制方法和使用該方法的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縫紉機的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種縫紉機,它包括一可軸向移動的針,一驅動針作交替的軸向移動的元件,一控制針和待縫制的材料在平移中的相對位移的機械裝置,一線環勾挑裝置及其控制裝置,一同步控制所述的機械裝置和元件的機構,使之能在材料上縫上圖案,每個圖案是由許多針法區段構成的,并且每個圖形中至少有一部分包括至少一組相鄰的兩種針法,這兩種針法在兩個針腳之間針與布的相對位移不同(幅度和/或方向不同)。此外,這縫紉機還包括一控制單元,以控制所述的機構,以及在保持恒定的縫制針腳密度的同時,能使圖案的基本長度相應增加和減小的裝置。
權利要求1和2限定了本方法的必要特征。
本發明還涉及到一計算機化的縫紉機,包括-第一機構,一方面,它控制針的交替軸向運動,以使針穿入到待縫制的材料中,另一方面,它控制與縫針相配合線環勾挑裝置,以形成縫紉針腳。
-第二機構,它控制縫針與待縫材料在兩個相互垂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移,使得在這兩個方向各作指定幅度的位移。
-至少一個電子存儲器,以儲存對應于各種待縫制的圖案的縫紉指令,這些指令可以有選擇地和有順序地被讀示而實現對上述第二機構的控制。
-用于選擇圖案的第一單元。
-與所述的電子存儲器相配合的微處理機,從中讀出任何選定圖案的縫紉指令,并從而控制第二控制機構。
-由微處理機操縱的第三機構,它根據貯藏在存儲器中的指令,從那些對應于所述的指令的圖案,控制生成不同長度的圖案。
第二單元,它的作用是在生成任何預選好的圖案時,選定所需的長度變化。
權利要求1到5限定了這縫紉機的突出特征。
附圖通過實例說明了本發明的方法以及實現該方法的一個縫紉機。
圖1是本機器的正面的正視圖;
圖2顯示了放大了的本機器的殼體的詳細圖;
圖3、4和5按實際尺寸代表了一顯示在一待縫材料上的縫紉圖案,例如在一片布上,它們分別對應于原來的形狀和尺寸,伸長75%和125%;
圖3A、4A、5A顯示了對應于圖3到圖5的圖案,但放大了五倍;
圖3B、4B和5B是與形成圖3到圖5的圖案相同的局部示意圖,但放大了15倍。
圖6顯示了本發明的縫紉機的計算機控制示意圖的一部分;
圖7是說明能夠被該機器應用的“放大”功能的程序圖。
表示在圖1中的機器,按傳統的方式,包括一底板1,在其上設有機架2,機架帶有一自由臂3和上臂4,以及在上臂端部設置的一縫紉頭5。
一機械裝置M1(圖6)位于自由臂中,用于控制一線環勾挑裝置和一推動待縫紉材料平移的部件,(未在圖中示出)。
線環勾挑裝置要求按已知的方法與一運動的針6同步地協調工作,針6固定在針桿的端部,針桿7控制機構裝置M2(圖6)來驅動作縱向或橫向的移動(插入、空針或縫制移動),該機械裝置設置在臂4和機頭5中。
圖中所表示的縫紉機是一微處理機MP控制的機器(圖6),那就是說,它是這樣一種機器,用來縫制圖案的不同數據被貯存在一電子存貯器P內(ROM或PROM),這些數據在縫紉機生成一個對應的圖案時,可用人工編程的方式取出,編程時使用數字鍵盤8,它由0至9十個鍵以及一個清除鍵組成(圖1和圖2),整個鍵盤是控制板9的一部分,該控制板裝置在縫紉機機架2的正面。
這樣的控制板通常包括許多其他控制和顯示鍵,它們可用來操縱和/或觀察每一個功能的特征和/或其正確的順序。在所討論情形下,與本發明相關的顯示器和鍵在圖中用實線畫出,其他元件用虛線畫出其輪廓。
這樣,10代表一顯示元件,例如,一LCD(液晶顯示器)或發光二極管之類,它可以顯示通過操縱鍵盤8上的0-9各鍵而編入的數字。這顯示裝置可顯示一個、二個,甚至三個數字,取決于每一待縫圖案的項目編碼的性質。
在控制板9的底部,設置有第二顯示元件11,它也可以是LCD或發光二極管之類,而在它的右邊,是二個三角形鍵12和13。
用示意圖畫出的該微處理機MP包含兩個計數器CR和CB以及一定時單元D;這三個裝置的用法將在下文中說明。
操作器A用來控制所述縫紉機的打開和關閉。(圖6)鍵12和13可以控制能經鍵8選擇,而由該縫紉機縫制的各案的尺寸,例如單單操縱13,可以使尺寸增大,反之,通過操縱鍵12則可使尺寸減小。無論在哪種情況下,變化的大小就是出現在顯示器11上的相應的數量的內容。例如,當圖案被放大25%,將顯示出數字1.25,而當圖案被縮小相同數量時,則顯示出數字0.75。
這種功能和可以實現這種功能的裝置,尤其是在微處理機控制的縫紉機中,是這技術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將不再進一步詳述。
但應指出,當要求放大一個圖案時,這樣的放大是簡單地通過按比例地增大送料的步長而得到的(所謂送料步長即是待縫材料在縫制過程中逐漸遞增的前進量)。當圖案要縮小時,則縫紉機以相反的方式運行。
因此,在被縫材料單位面積上的針腳密度,隨著要求的放大值成反比地減小;而當選定讓圖案縮小這可能性時,針腳密度按相同規律而增大。
特別是當涉及以“bourdon”(音栓)針法為基礎的圖案時,應當了解,以上述方式放大或縮小的圖案的外觀,將會相對于原來圖案有很大的改變。
產生這種外觀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當用上述的方法放大一給定的圖案時,則縫紉針腳數將保持恒定,得到的新的圖案將在不同的縫紉部位之間出現空隙,當圖案增大時,顯然空隙將變得更大。
反過來也一樣,在縮小圖案的情形下,縫線的密度變得很大,尤其是縮小幅度是很大的時候。由此在表面產生的圖案的外觀將大大變劣,各種針腳的線變得易于重疊并且以不可預見的和無規則的方式疊合起來。
本發明的目的正在于克服所有上述的缺點。
因此,本發明提出在現代縫紉機的各種已知功能(包括簡單地改變待縫材料的送料步長而放大或縮小圖案尺寸的功能)以外,增加一種“放大”的功能,利用這一功能,將可從標準尺寸的基本圖案出發,得到形狀與基本圖案原有形狀相似的另一圖案,這種相似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相似,放大圖案中單位長度的針腳密度將保持與對應的基本圖案相同,而這是因為在基本圖案與放大圖案中的送料步長保持相同。
在接下來的說明中,如果形成的放大了的圖案超過原始圖案的尺寸,則該放大值被定義為“正量”,假如放大了的圖案的尺寸小于原始圖案,則該放大值被定義為“負量”。
在實踐中,對本發明的縫紉機來說,放大作用可以通過同時操縱鍵12和13而實施。這兩鍵可以獨立地分別控制圖案的“縮小”和“放大”。
正如在下文中將看到的,同時操縱鍵12和13在生理上是不可能實行的,但當在相隔1-2秒的時間內相繼地按這兩個鍵時,就可得到上述“放大”功能,時間間隔是由前面提到的定量單元D決定的。
還應指出,在說明和附圖中都是具體討論以“bourdon”針法為基礎的圖案放大的,亦即由以下操作順序,按已知方式得到的相連的針法區段所構成的圖案的放大,這些操作順序是-將待縫材料輸送一個步長;
-縫針的空針或縫紉動作,材料的縫制或穿透;
-待縫材料的進一步輸送;
-進一步作退出或縫紉動作,縫制或穿透。
不言而喻,所作的說明,對于由一個送料動作和一個縫制動作而得到的針法區段所構成的圖案而言仍然成立。而對于將“送料”和“縫制”這一對動作重復不止二次而得到的針法區段所構成的圖案,也一樣正確。
下面說明的過程,也可以十分普遍的形式應用于縫針不作空針動作的縫紉機,在這種縫紉機中,待縫材料本身通過一支架而相繼地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被驅動。
這樣,無論所用的縫紉機是哪種結構,可以說,一個針腳區段是由執行一套數據而形成的,該數據代表在兩個連續的針刺動作之間,縫針和待縫制的材料之間,在兩個正交方向上的相對位移。
選定基本圖案后(如圖3所示),操縱鍵盤8中的各鍵(鍵入對應于選定圖案的一個數字、或二個數字、三個數字的編碼),并在前面提到的時間間隔內按鍵12和鍵13,縫紉機的微處理機將控制并執行一個操作程序,以下將結合圖6和圖7來說明這程序。
首先應當指出,按照本發明,這個過程進行的方式,直接與獲得所要求放大的條件有關,這些條件或者是由縫紉機“事先”給出(即由工廠確定的某些操作參數給出),或者是由使用者給出。
事實上,機器給出的參數是a)每個基本圖案中所包含的針腳數;
b)用所述方法使“放大”功能開始執行后,單獨按鍵12或鍵13所得到的放大增量I(以%表示)。
使用者所給定的參數,基本上是為了獲得所要求的正放大或負放大而操縱的鍵12或鍵13的類型,以及操作的次數,這數目將確定放大后圖案的尺寸,結果也就確定了必須縫制的區段的數目。
如前面所述的,如果放大的圖案比原始圖案的尺寸大,這個區段數將大于基本圖案的區段數。但是,在相反的情形下,它將小于基本圖案的區段數。
放大圖案的區段將與包含在基本圖案中的區段數成正比,由此推出這兩個圖案的總尺寸成正比例;因此,在放大的圖案中的針腳密度和在基本圖案中的針腳密度是相同的。
另外,為了獲得外觀與相應的基本圖案相似的放大圖案,當所希望的放大值為“正”時,在放大圖案的縫紉過程中,本發明將原始圖案的某些區段重復一定的次數,直到為了獲得要求的放大值所需的總區段數。
“重復”的區段將緊接在“原始”區段之后縫制。
如果該放大值是負值,原始圖案中的某些區段的縫制將被刪除,這樣刪除的區段總數取決于所述的放大值。
另外,顯而易見,要獲得盡可能地保持對應的基本圖案的外觀的放大圖案,最好適當地選擇要重復或要刪除的針法區段,要根據它們一旦縫在待縫材料上所對應的基本形狀的性質來選擇,并且,對于每種給定的圖案,還應根據這些區段在這圖案中所占位置而選擇。
根據本發明,上面概括的程序可利用以下的算法體系來實現。
事實上,申請人發現,對于給定的放大增量“Ⅰ”,如果基本圖案的每一針法區段,在放大的圖案中縫制R次,那末所得的放大圖案的形狀,與原始圖案相比,將最為相似和規整。其中R=Int(K/N+1) [Ⅰ],若|B|N<|K|N或R=Int(K/N) [Ⅱ],若|B|≥|K|N在這兩個方程中,N是大于1的整數,對應于選定的增量Ⅰ的倒數;例如,Ⅰ=25%時,N等于4。
B=0,1,2,……,n-1,是在包含“n”個區段的基本圖案中,表征每一針法區段所占位置的數目,從圖案的開始(位置0)到末尾(位置n-1);
|B|N是在以N為基的計數系統中算得的B值的絕對值;
應當注意,基本圖案中某一針法區段,在放大圖案中所存在的次數可能是零,意味著這區段將不會在放大圖案中縫制;這將是圖案受到“負”放大的情形,放大后的尺寸小于對應的基本圖案的尺寸。
按照本發明,通過利用上面引述的算法和約定對于一個特定的標準裝飾圖案作正放大時,縫紉機的微處理機將決定,為了獲得按所選增量放大的圖案,包含在標準圖案中的每個區段中的哪一區段應當在原始區段后重復,以及重復多少次。
同樣,在負放大的情況下,微處理機也能確定略去基本圖案中各針法區段中的哪些區段,以獲得所希望的放大圖案,它盡可能保持與原始形狀類似的外形。
現在將參照圖3到圖5詳細說明這個過程,在圖3中,示出了比例為1∶1的標準尺寸裝飾圖案,在圖4和圖5中分別示出利用本發明的方法相對于初始長度正向放大了75%和125%的同一圖案。
在圖3B中更尤其可見到,圖3中所畫的圖案是通過縫制“bourdon”型針腳而獲得的,它包含并列的區段,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所作為解釋,將這些區段從0到10編號。
圖4B和5B詳細顯示了用本發明的方法對圖3的圖案作正放大時,其外觀的演變情形。
特別在圖4B中也可以看出,75%的放大量是通過重復縫制下面各區段而獲得的;
0;1;2;4;5;6;8;9;10,重復的區段以與原先區段相同的數字標明,并加上字母A,例如0A。
但區段3和7僅縫制了一次。
還應當注意,每個增補的區段緊接于所對應的原始區段之后重復縫制。
在圖5B的情況中,對應于圖案放大了125%,可以看出,這種放大是把某些針法區段重復二次或三次而獲得的。
因此,下面各區段重復了二次1;2;3;5;6;7;9;10,區段0,4和8則各重復了三次。在這兩種情況下,第二次重復的區段分別用0B,4B和8B來標明。
在所畫的情況下,選定的增量Ⅰ為25%,圖案放大75%時,系數K的值是7(圖4,圖4A,圖4B);圖案放大125%時系數K為9(圖5、圖5A,圖5B)。
首先討論圖案放大75%的情況;
N等于4,系數|K|4的值在基數為4的數制中算得;
即K=1 2 3 4 5 6 7 8
|K|=1 2 3 0 1 2 3 0對于K=7,可以看出,|K|4將等于3。
在基數為4的同一數制中,表征基本圖案中各區段所占位置的數目B,對于圖案的頭十個區段,將變為B=0 1 2 3 4 5 6 7 8 9|B|4=0 1 2 3 0 1 2 3 0 1只要|B|4小于|K|4,同一區段縫制的次數必須由上面提及的方程“Ⅰ”算得,在相反的情況下,它將通過方程“Ⅱ”得到。
在所示的例子中,由于|K|4=3和K/N=7/4=1.75,區段0;1;2;4;5;6;8;9;等將被縫紉R次,即R=Int(1+K/N)=Int(1+1.75)=2剩下的區段3和7將被縫紉一次,R等于K/N=1.75的整數部分,即等于1。
圖4A和4B準確地示出了,如果縫紉機基于上述數據完成圖案時,所得到的放大圖案的外形。
在圖案放大125%的情況下,K將等于9,也就是說|K|4=1和K/N=9/4=2.25這樣|B|4<|K|4,區段0,4和8每區段必須縫紉的次數等于R=Int(1+K/N)=Int(1+2.25)=3而區段1;2;3;5;6;7;9;10中|B|4≥|K|4,每區段必須被縫紉的次數等于K/N=2.25的整數部分,即等于2。
圖5A和5B顯示,用工作于這種方式的縫紉機所獲得的放大圖案,其外形是怎樣的。
以上關于基本圖案放大所說的內容,顯然,細節作了必要的修正,也適用于負放大的情形。
因此,在負放大25%的情況下,使用同樣的算法Ⅰ和Ⅱ和前述的符號,K將是3,|K|4=3和K/N=0.75;這樣區段0;1;2;4;5;6;8;9;10的|B|4>|K|4,它們被縫紉的次數將等于R=Int(K/N+1)=Int(0.75+1)=1即一次。
而區段3,4,9的|B|4=|K|4=3,各區段縫紉次數必須等于K/N=0.75的整數部分,即0次。這意味著基本圖案中的區段3;6;9等在負放大圖案中將被刪除。
實際上,為了用縫紉機生成放大圖案,微處理機必須遵循的指令存貯在存貯器中的P部分(圖6),其中也放置了控制M1和M2這兩個機械裝置所需的指令,可由鍵盤和由縫紉機選擇的圖案中各種針法的生成,就取決于這些指令。
在圖中,P2示意地表示存貯器P中,基本圖案中第一個區段(區段“0”)所占的區域,這基本圖案是預先選定來實現放大的。這是一個基于“bourdon”針法的圖案的問題,區域P2將包含4個指令字節,第一字節規定襯縫底料(例如-幅布)輸送一個步長;第二字節規定針桿7(圖1)所作的空針或縫紉動作的幅度;第三字節控制布料再位移一個步長;最后第4字節則決定針桿7進一步的空針或縫紉動作。
如果選擇的基本圖案包括若干針法區段,在存儲器P中,將有與區域P2類似的幾個區域。這些區域必須由與微處理機聯在一起的指針P0從圖案的開端(針法區段B0)到末端(區段Bn-1)依次掃描,才能使機器完成整個圖案的縫制。
眾所周知,啟動器A的啟動未被中斷,則當微處理機完成讀取某一選定圖案的最后一個針法區段的指令時,它將重新開始讀取與這圖案相關的存貯區域,使機器將已縫好的圖案再縫一次,并依此類推。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當用戶已經使用鍵盤8選擇了基本圖案,并希望機器放大這個圖案時將發生什么情況。
按照本發明,只有當微處理機在給定的最大延遲時間內(例如在二秒左右,由定時單元D設定,見圖6),接到由鍵12和鍵13發出的啟動信號,縫紉機才會執行放大功能。
如果在這延遲時間內只按下鍵12和鍵13中的一個,那末隨后操作啟動器A,將導致預選圖案單純地伸長或縮短。
相似地,在大于再定時器D設定的時間范圍的延遲時間內連續操作鍵12和13兩個鍵,將導致所選的圖案按原先的尺寸縫制,由操作鍵12設定的長度尺寸被通過操作鍵13獲得的相應增加所補償。
反之,如上描述,如果用戶在規定的延遲時間內按鍵12和13二個鍵,微處理機開始根據程序P1部分的指令進行放大處理。
這些指令示意地表示在圖7中。
所希望的放大量和放大類型(正向或反向),可由用戶通過操作鍵12(負放大)或鍵13(正放大)來設定。對這兩個鍵中的一個或另一個連續操作的次數,將設定這個幅度。
由于可由操作鍵12和13而得的放大增量是一常量,這是在工廠內設定的如25%,微處理機能夠在每次啟動后決定系數K的值(圖7中的第100步)。因子N的值也已知道(第101步),對于選定的基本圖案的每一針法區段,并且使指針P0從與該圖案有關的程序的進口(區段B0)向出口(區段Bn-1)逐步移動,微處理機就能夠計算(第102步)。
a)在基數為N的數制中K的數值,即|K|N,b)在以N為基的相同數制中B0到Bn-1區段的量化值即|B|4,因此,每當|K|N大于|B|N時,(第103步),微處理機將決定,所考慮的屬于原始基本圖案中的針法區段,在放大的區段中存在的次數R,R由下列算法得出
R=Int(K/N+1) (第104步)在相反情況下,將應用另一算法R=Int(K/N) (第105步)這樣獲得的R的值存貯在上述的計數器CR中(第106步)(圖7)。
如果R值不為0,例如等于1(第107步),微處理機將把它的指針設置在存儲器的P2區域的開始端(第108步)。
然后它將在存儲器P內讀取包含在P2區域內的指令,并操作縫制相應的針法區段(第109步)。
隨后令存儲在計數器CR內的R的值減少1(第110步)。
如果R的新值仍不等于0,微信息處理機將再次按照上面的107步到110步進行處理,并繼續這樣做直到R=0。
結果,在放大后的圖案中,基本圖案的任一區段B將被連續縫制R次。
當R變成等于0時,機器將不再縫紉(111步),并且微處理機將使上述區段計數器CB(113步)增大一個單位(112步),實際上,這一計數器是用來計算在縫制放大圖形過程中,當計數器對相關于該圖案的存儲區域進行掃描時,它所遇到的基本圖案中區段的數目,不論該原始區段在圖案中被重復了一次或幾次。
按照規定,第一個區段將在計數器中以數B=0表征;而最后的區段,在含有n個區段的圖案中,則以B=n-1表征。
借助于這個計數器CB,在每一瞬時,微信息處理機將獲知基本圖案的那一部分正在操作。
在給定的瞬時,如果存儲在計數器CB內的值變成等于n(第114步),微處理機就知道,已經到了基本圖案存儲區域的末端,于是結束放大圖案的縫制(第115步)。
作為一種變化,在事先不知道上述數值n的情況下,也可能獲得相同結果,并相應地對于每一圖案所包含的各種縫紉指令,在指令的結尾處,提供一個“標志”,向微處理機指出,所討論的圖案已經結束。
不論哪一種情形,微處理機將把指針P0返回到基本圖案程序的P的部分的入口(區段0),以進一步縫制對應的放大圖案,當然這只有當使用者再次操作啟動器A時才進行。
如果存儲在計數器CB中的值小于n,例如等于m,微處理機就知道應當重新進行邏輯操作和運算,對應于程序中第102到114步,這時m要按基數為N的數制改寫(第116步),以便與|K|N比較,然后運行下去,直到計數器CB中的數值等于n-1(在含有n個區段的圖案中,如果第一個區段用數目0表征,則表征最后一個區段的數目為n-1)。
在放大量為75%和125%的情況下,所得的放大圖案實際上對應于圖4A和5A。可以看到,放大圖案在總體上保持了與它所由之導出的基本圖案相似的形狀(圖3A)。
事實上獲得的放大圖案將與圖4A和5A中放大75%和125%的情況相符合。可以看出,事實上,延伸的放大圖案保持了原來的形狀,該形狀類似于得到這種圖案的基本的圖案。
尤其,通過比較圖3、4和5中的基本圖案和放大圖案的輪廓,可以注意到,表現在放大圖案中的形狀不規則非常小;實際中也應當注意到,這種不規則并不比那些在實際縫紉中必然形成的不規則更引人注目,如人們所知的,它取決于被縫紉材料的結構(厚度、材料特性等)。
也應當注意到,借助于上面描述的程序,本發明的縫紉機可以以在此之前解釋過的方式執行和完成“放大”功能,尤其,只要還未開始,也可以取消這個功能。為此,只需在上面提及的2秒遲延時間內再次按下鍵12和13兩鍵即可。
盡管在前面的說明和相關的附圖中,僅設想了這樣一種情況,其中能進行放大功能的兩個鍵與被用來獲得基本圖形的單純延長或縮短的鍵相同;很顯然,在實施本發明的縫紉機的變型中,也可以提供二對不同的鍵,它們各有專門的用途,一對控制預選基本圖案的伸長/縮短功能,另一對則控制“放大”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控制縫紉機的方法,尤其是一種縫紉機,它包括一可軸向移動的針,一驅動縫針作交替的軸向運動的部件,一控制縫針和待縫材料在平移中的相對位移的機械裝置,一線環勾挑裝置和它的驅動機構,一個同步地控制上述機械裝置和部件的機構,使之能在材料上縫上各種圖案,每個圖案是由若干針法區段構成的,圖形中至少有一部分包含至少一組相鄰的兩種針法,這兩種針法在兩個針腳之間針與布的相對位移不同(幅度和/或方向不同),這縫紉機還含有一個控制所述機構和部件的單元,它能在保持所縫針腳密度恒定的同時,分別增加或減小一個圖案的基本長度,以及一種方法,按照這種方法,要增大圖案的尺寸,基本圖案中至少有某些針法區段被重復縫制一次,而且是緊接于被重復的區段后縫制,而要減小圖案的尺寸,則基本圖案中至少有某些區段被刪除,這樣改變后的圖案的區段總數,等于基本圖案的區段數乘以變形圖案所要求的長度與基本圖案長度之比。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一種方法,其中選定的圖案的基本長度的每一增加或減小,都是具有預先設定數值的某一增量單位的倍數,其特征是基本圖案的每一針法區段被重復R-1次,其中R=Int(K/N+1) [1]若|B|N<|K|NR=Int(K/N) [2]若|B|N≥|K|N這兩個方程式中,N是一個大于1的整數,其數值對應于增量單位Ⅰ的倒數;B=0,1,2,……N-1這是在一個具有n個針法區段的基本圖案中,表征每一區段所占位置的數字,從圖案的開始(位置0)至圖案的結束(B=n-1);|B|N是在以N為基的數制中算得的B的絕對值;K是圖案的總長度與增量單位的數值之比;|K|N是在以N為基的數制中算得的K的絕對值。
3.一種計算機控制的縫紉機,包括-第一機構,一方面,它控制針的交替軸向運動,使針穿入到待縫制的材料中,另一方面,它控制與縫針相配合的線環勾挑裝置,以形成縫紉針腳;-第二機構,它控制縫針與待縫材料在兩個相互垂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移,使得在這兩個方向各作指定幅度的位移;-至少一個電子存貯器,以存貯對應于各種待縫的圖案的縫紉指令,這些指令可以順序地和有選擇地讀出而實現對上述第二機構的控制;-用來選擇圖案的第一選擇單元;-與上述電子存貯器相配合的微處理機,它從存貯器中讀出任一選定圖案的縫紉指令,并從而控制第二控制機構;-由微處理機操縱的第三機構,它根據存貯于存貯器內的指令,來控制圖案的縫制,這些圖案的長度不同于上述縫紉指令所對應的圖案。-第二選擇單元,用來對任何預先選定的圖案,選擇所需的尺寸變化,其特征是上述的第三機構,一方面在存貯器內含有第一套計算機指令程序,它使微處理機重復地讀取縫紉指令,來縫制包含在選定圖案內的各針法區段中的至少某些區段,存貯的內容是使得在尺寸變化了的圖案中,這些區段得到相應的得復縫制,重復的次數是啟動所述第二單元時選定的尺寸變化的函數,另一方面還至少含有第二套計算機指令程序,它設定在變形的圖案中,屬于原始圖案中的每一區段應當縫制的次數,以及這些區段在變形圖案中的位置,總的情況是,縫在所述材料上的放大圖案具有所要求的變化了的尺寸,同時其外形保持與存貯于存貯器的基本圖案相似,變化圖案就是由這基本圖案導出的。
4.根據權利要求3的一種縫紉機,其特征是在上述第二套計算機指令程序中,含有這樣的算法,它給出在放大圖案中,基本圖案每一針法區段所應實施的數目R,作為該區段在這基本圖案中的位置以及放大圖案所要求的尺寸的函數。
5.根據權利要求4的一種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機構還包括一個用于基本圖案區段計數的第一計數器;一個第二計數器,用來記錄基本圖案每一區段應當執行的次數R;一個單元,用于把微處理機帶到程序的某個部分,該部分對應于在第二計數器指示的數字R大于0時,所應讀取的該區段的縫紉指令的開始處;一個單元,用于操縱微處理機讀取這針法區段的縫紉指令;一個單元,用于把第二計數器減少一個單位作為這次讀取的結果;一個單元,它在存儲在第二計數器內的值為零時,把區段計數器的值增加一個單位,因此這個計數器在每一瞬時存儲了基本圖案中這個區段的位置,而這是要計算在放大圖案中執行次數R時所需要的。
全文摘要
控制計算機化縫紉機的這一方法,可以對應于每一原始圖案,得到變化長度的圖案,而保持原始圖案的針腳密度和基本形狀。這方法應用了這樣的算法,它對于原始圖案所包含的每一針法區段,指出為了得到變化長度的圖案,這一區段所應縫制的次數。應用這種方法的微處理機控制縫紉機,包括使微處理機在基本圖案的各針法區段中,重復地讀出(P
文檔編號D05B19/10GK1049198SQ9010465
公開日1991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1990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1989年7月11日
發明者喬普·杰拉德, 布奇里·克洛德, 科利·克里斯蒂昂·羅伯特 申請人:曼飛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