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引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手工針、衣車針上線的新型引線器。
已有的引線器(又稱穿針器)一種是采用啦叭口導(dǎo)線的引線器,它是靠線的一定硬度直接穿過針孔的,對于軟質(zhì)的,表面有絨毛的尼龍線則很難穿過細(xì)小的針孔,更不能用于穿多條線和衣車針穿線。另一種是用金屬線材做成“
”形引線器,它是靠人的視力和手直接把可變形的“
”形線圈尖端穿過針孔,然后把線穿進(jìn)線圈,拉出線圈時,便把線穿進(jìn)針孔里,這種引線器,引線難度大,不快捷,不適于視力差的中、老年人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穿各種線、能穿多條線、使用方便快捷,適用面廣的新型引線器。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殼體上兩道平行的手工針和衣車針定針孔,來使兩者的針孔在一條直線上,在這條直線位置上設(shè)置引線用的鉤針,用壓塊推動帶鉤針的活塞移動,使鉤針穿過針孔,用回位彈簧使活塞向反方向移動,使帶線的鉤針退出針孔而達(dá)到引線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一是本引線器鉤針穿過針孔,是采用機(jī)械對位方式,可靠性高,百發(fā)百中,不須靠視力和手來對位,老、中、青都適用,簡便快捷,工作效率高。二是鉤針是開口的而不是封閉的,線放在鉤針上是放搭的方式而不是用穿的方式,尤其是搭多條線比穿多條線容易,效率高。
以下結(jié)合附圖來說明實施例
圖1為本引線器鉤針穿過引線孔時縱剖視圖。
圖2為
圖1在A-A處的剖視圖。
參照
圖1~2,本引線器由殼體(1)、活塞(2)、彈簧(3)、鉤針(4)、壓板(5)、鉚釘(7)組成,殼體(1)外形可象某種動、植物或其他物品,本殼體(1)的形狀是有兩個翅膀(12)的天鵝,它里面有一道臥式的圓孔(11),兩道與圓孔(11)軸線垂直的手工針定針孔(8)和衣車針定針孔(9),一道與圓孔(11)同軸心并與兩道定針孔(8、9)相交的引線孔(10),殼體(1)右側(cè)有一道與圓孔(11)相通的水平槽(6),壓板(5)與右翅膀(12)鑄成一體,壓板(5)前端有一鉚釘孔,尾部為三角形,用鉚釘(7)把壓板前端絞鏈狀地連接在殼體(1)右側(cè)前端部位,壓板(5)裝在殼體(1)的水平槽(6)里,活塞(2)為兩級圓柱體,前部的小圓柱體端安裝有鉤針(4),尾部大圓柱體端有一斜面,彈簧(3)安在圓孔(11)的前段,活塞(2)安在圓孔(11)的后段,鉤針(4)鉤頭對正引線孔(10)。本引線器殼體(1)及其翅膀(12)、活塞(2)、壓板(5)用塑料或金屬鑄造。
工作原理把手工針放進(jìn)手工針定針孔(8)里或把在衣車上的衣車針放進(jìn)衣車針定針孔(9)里,用手捏左右翅膀(12)尾部,壓板(5)斜面推壓活塞(2)的尾部斜面,活塞(2)往左移動,鉤針(4)穿過引線孔和手工針孔或衣車針孔,露出殼體(1)外,把線搭在鉤針鉤頭上,放開捏緊翅膀(12)尾部的手,在彈簧(3)的彈力作用下,鉤針(4)縮進(jìn)圓孔(11)里,線隨鉤頭進(jìn)了針孔,把手工針從頂部抽出或往左移動本引線器,衣車針即退出殼體(1),便完成了引線任務(wù)。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用于手工針和衣車針上線的新型引線器,其特征在于該引線器由殼體(1)、活塞(2)、彈簧(3)、鉤針(4)、壓板(5)、鉚釘(7)組成。殼體(1)外形可象某種動、植物或其他物品,本殼體(1)的形狀是有兩個翅膀(12)的天鵝,它里面有一道臥式的圓孔(11),兩道與圓孔(11)軸線垂直的手工針定位孔(8)和衣車針定位孔(9),一道與圓孔(11)同軸心并與兩道定針孔(8、9)相交的引線孔(10),殼體右側(cè)有一道與圓孔(11)相通的水平槽,壓板(5)與右翅膀(12)鑄成一體,壓板(5)前端有一鉚釘孔,尾部為三角形,用鉚釘(7)把壓板前端絞鏈狀地連接在殼體(1)右側(cè)前端部位,壓板(5)裝在殼體(1)的水平槽(6)里,活塞(2)為兩級圓柱體,前部小圓柱體端安裝有鉤針(4),尾部大圓柱體端有一斜面,彈簧(3)安在圓孔(11)前段,活塞(2)安在圓孔(11)后段,鉤針(4)鉤頭對正引線孔(1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引線器,其特征在于該引線器殼體(1)及其翅膀(12)、活塞(2)、壓板(5)用塑料或金屬鑄造。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手工針、衣車針上線的新型引線器,由殼體、活塞、彈簧、鉤針、壓板、鉚釘組成。外觀可象某種物品。它采用機(jī)械定位,用手工使鉤針穿進(jìn)針孔,用彈簧力使鉤針退出針孔。它解決了已有喇叭口式引線器穿軟質(zhì)尼龍線難、穿多條線難和“”形引線器要靠眼力穿線,效率低,不適于中、老年人使用等問題,其優(yōu)點是簡便快捷,可靠性和效率高,能穿多條線,能穿軟質(zhì)表面有絨毛的尼龍線。
文檔編號D05B87/02GK2038506SQ88215778
公開日1989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1988年11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88年11月2日
發(fā)明者朱一忠 申請人:朱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