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性聚氯乙烯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高分子材料為基材的人造革制品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改性聚氯乙烯人造革及其制備方法。普通人造革由紡織物基布、微孔泡沫中間層及貼面薄膜三個部分復合而成,這種人造革(未經改性的人造革)因材料中的增塑劑易于揮發逃逸,塑性保持時間短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發脆變硬。例如用來制造鞋面的人造革材料,穿著數月即嚴重龜裂折斷,失去使用價值。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富有彈性和柔順性,且耐老化性能好的改性人造革材料。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富有彈性和柔順性,且耐老化性能好的改性人造革材料的制造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式實現的首先,本發明的改性人造革亦由下列三個部分復合而成(參見圖1)(A)紡織物基布3,系材料的骨架,提供必要的強度,以便于縫紉加工,織物的織造結構可以是平紋、斜紋或針織布等,應視需要而定。織物與其上面的泡沫微孔層之間要有良好的結合力;(B)聚氯乙烯泡沫微孔層2(以下簡稱微孔層),系介于紡織物基布3和貼面薄膜1之間的中間層,材料中含有加熱后能分解氣體,形成微孔結構的發孔劑,此層可賦以材料以屈撓、柔軟、輕盈和真皮感等特性;(C)聚氯乙烯貼面薄膜1(以下簡稱薄膜層),分有光型和消光型二種,其作用是作為暴露在外的膜層,起保護和增強美觀的作用。在上述微孔層和薄膜層中分別含有5-20份(以重量計,并以聚氯乙烯主體材料的重量100份為基準,下同)的高分子改性劑,其中尤以10-15份為佳。此種改性劑可以是(1)結構式[Ⅰ]的聚合物式中R1為1至6個碳原子的烷基,最好是丁烷基,R2為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最好是甲基,n為正整數;或者(2)氯化高聚物,如氯化聚乙烯。此外,在聚氯乙烯薄膜層中還含有下列成份(a)60-90份增塑劑,以酯類化合物為主,可以是幾種增塑劑的混合物,特別以70%二辛酯、15%二丁酯和15%氯化石蠟組成的混合物為佳;(b)1-5份穩定劑,如硬脂酸鹽混合物,其中尤以60%硬脂酸鋅與40%硬脂酸鋇(或40%硬脂酸鈣)所組成的混合物為佳;(c)1-2份增白劑,系鈦面粉(即TiO2)與適量增白劑,如群青(含多硫化鈉的硅酸鋁)混合而成;(d)10-30份填充劑,用來增加體積或降低主體材料的相對含量,或起著色作用。適用的品種有白炭黑、碳酸鈣、活性碳酸鈣等;和(e)10-20份消光劑,如白炭黑與二辛酯[二者的配比為1∶(5-10)]的混合物(此組分僅用于制造消光人造革)。微孔層除含有主體材料-聚氯乙烯糊狀樹脂和分子式[1]的改性劑外,還含有10-30份填充劑,100-120份增塑劑,20-30份穩定劑,1.5-3.0份發孔劑,如發孔劑Ac,其化學名稱為偶氯二甲酰胺,結構式為受熱后分解,放出氮氣。本發明之改性人造革的具體制備工藝如下(各種添加劑的組成均如上述)1.微孔層漿料的制備在100份(以重量計,下同)聚氯乙烯中加入5-20份上述任一種改性劑、100-120份增塑劑、10-30份填充劑、1.5-3.0份發孔劑、20-30份穩定劑,以及適量色料等,經5-10分鐘攪拌后,依次進行研磨,過篩。2.薄膜層料的制備在100份聚氯乙烯樹脂中加入60-90份增塑劑、5-20份改性劑、1-2份增白劑、1-5份穩定劑、10-30份填充劑等,混和10-15分鐘,所得混合料分別經開煉機粗煉和精煉后,壓延成膜。3.復合整個復合過程分為二步,即微孔層與基布的復合,以及微孔層與薄膜的復合。本發明之改性聚氯乙烯人造革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不變色,不泛黃,表面平整。材料整體有一定挺性,但不僵硬,兼有彈性和柔性。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其中圖1是本發明之改性聚氯乙烯人造革斷面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之改性聚氯乙烯人造革加工工藝流程圖。參見圖2,本發明的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微孔層漿料的制備在100份聚氯乙烯(Ⅲ型聚氯乙烯糊狀樹脂,上海天原化工廠出品)中加入15份分子式(ⅠA)的聚合物(式中n為正整數)105份增塑劑(由70%二辛酯、15%二丁酯和15%氯化石蠟混合而成),20份填充劑(碳酸鈣、由吳縣東諸采礦公司出品),25份穩定劑(由60%硬脂酸鋅和40%梗脂酸鈣混合而成,2-3份發孔劑Ac(即偶氮二甲酰胺),以及適量色料,在高速捏和機(轉速為6000轉/分)中間歇混和5-10分鐘后(漿料應分散均勻,無團塊),卸入桶中,上三輥機(S-405型,上海第一化工機械廠出品,輥筒轉速為200轉/分)研磨,然后使之通過60-100目的篩網進行過濾,并收集在漿桶中。2.薄膜層料的制備在100份聚氯乙烯樹脂(同步驟1)中分批加入75份增塑劑(同步驟1),12份分子式(ⅠA)的改性劑(同步驟1),15份填充劑(白炭黑),1.5份增白劑(TiO2中加少量群青)和2.5份穩定劑(同步驟1),混合10-15分鐘。然后,混合料分別經兩臺二輥開煉機粗煉(薄輥距)、精煉(厚輥矩),輥混90-100℃,再經四輥壓延機出膜(壓延機輥混調節至0.12-0.14毫米,為防止粘輥,可在滾筒表面涂敷硬脂酸),經冷卻輥冷卻后,卷取。薄膜厚度控制在0.15-0.25毫米左右。3.復合整個復合過程分為兩步,即泡沫層與基布的復合,以及泡沫層與薄膜的復合。流水線的線速度控制在4-4.5米/秒,溫度為180-240℃,采取分段控制。復合全過程如下1)漿料涂刮漿料通過刮刀均勻展布在鋼帶上,其厚度取決于泡沫層的厚度,一般控制在泡沫層厚度的60-70%之間。例如0.7毫米厚度的泡沫層,漿料厚度可控制在0.35-0.4毫米,此階段要防止掉塊(即漿料從鋼帶上脫落)或出現塊粒。2)織物復貼當漿料通過短距離的干燥后(行程4-5米),織物即被復貼在其上面,并再次進入干燥室(干燥室的溫度控制在200-240℃)。3)貼膜薄膜通過滾壓與微孔層/基布再進行復合,得到三層結構的最終復合體。此時,微孔層/基布與薄膜之間存在相當大的溫差,故貼合后還需經過一段高溫區加熱,以縮小這種溫差。4)壓花花紋的圖案預先鐫刻在花輥上,壓花前還要經過一段加溫塑化區,其溫度控制在200℃左右,以確保花紋清晰。5)卷取卷取的長度根據厚度規格而定,卷取好的產品進行稱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材料,經測試,其基本性能達到標準要求(參見表1),而且由表2至表4可以看出,改性人造革的低溫性能、抗彎曲性及外觀明顯超過未經改性的人造革。表1材料的基本性能</tables>表2低溫性</tables>表3抗彎曲性*</tables>*在WX-1型耐折儀上進行表4外觀</tables>權利要求1.一種改性人造革,它包括(1)作為材料骨架的紡織物基布;(2)聚氯乙烯貼面薄膜(以下簡稱薄膜層);(3)介于基布和薄膜層之間的聚氯乙烯泡沫微孔中間層(以下簡稱微孔層),其特征是在薄膜層和微孔層中分別含有5-20份(以重量計,并以聚氯乙烯主體材料的含量100份為基準,下同)的改性劑,此種改性劑選自下述二種聚合物中的一種(a)結構式[1]的聚合物式中R1為1至6個碳原子的烷基,R2為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b)氯化高聚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人造革,其特征在于式[1]中的R為丁烷基,R2為甲基。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薄膜層和微孔層中改性劑的含量分別為10-15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改性劑是分子式[1]聚合物。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氯化高聚物是氯化聚乙烯。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薄膜層中還含有60-90份增塑劑,1-5份穩定劑,1-2份增白劑,10-30份填充劑所說的微孔層還含有100-120份增塑劑,20-30份穩定劑,1.5-3.0份發孔劑,10-30份填充劑。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增塑劑是以70%二辛酯、15%二丁酯和15%氯化石蠟所組成的混合物;所說的穩定劑是硬脂酸鹽混合物;所說的增白劑是鈦面粉與群青的混合物;所說的填充劑選自由白炭黑、碳酸鈣和活性碳酸鈣所組成的這一組中的任一種;所說的發孔劑為偶氮二甲酰胺。8.一種改性人造革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下列工序(1)微孔層漿料的配制(以聚氯乙烯為主體);(2)薄膜層料的制備(以聚氯乙烯為主體);(3)復合,該復合工序又包括(a)微孔層與基布的復合;(b)微孔層與薄膜的復合,該法的特征是在微孔層和薄膜層的漿料中分別加有5-20份(以重量計,并以聚氯乙烯主體材料的含量100份為基準,下同)的改性劑,此種改性劑選自下述二種材料中的任一種(a)結構式[1]的聚合物式中R1為1至6個碳原子的烷基,R2為1至4個碳原子的烷基,n為正整數;(b)氯化高聚物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式[1]中的R1為丁烷基,R2為甲基。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氯化高聚物是氯化聚乙烯。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的改性聚氯乙烯人造革及其制造方法。在這種人造革的貼面薄膜和泡沫微孔中間層中分別含有一定量的分子式(I)(式(I)中R文檔編號D06N3/06GK1042957SQ88108269公開日1990年6月13日申請日期1988年11月29日優先權日1988年11月29日發明者賈麗明,趙光賢,呂志強,汪康林,沈興根申請人:蘇州市吳縣人革制品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