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編織機械零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分體裝配的內錠子軌道。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編織機械多采用一體式轉盤軌道,軌道的材質相同,加工完成后不需要進行再裝配,減小了裝配過程中的誤差,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特殊編織物的編織,由于其自身張力較大,工作過程中內錠子與轉盤軌道之間的作用力顯著增加,轉盤各個部件的變形量和磨損情況均不相同,可能會導致某一部件無法使用而需要整體更換一體式轉盤軌道,因此針對張力較大的編織物時,需要采用分體加工和裝配的方式制造內錠子轉盤軌道,設計時綜合考慮各個部位的受力和磨損情況,采用不同材質和加工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分體裝配的內錠子軌道,根據各個部位的受力和磨損情況,采用不同材質和加工工藝,降低加工難度和成本,提高整體的使用壽命,維護方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分體裝配的內錠子軌道,包括外側軌道和內側軌道,外側軌道和內側軌道拼接構成封閉圓周,所述的外側軌道上設置有上軌道面和內凹軌道面,上軌道面和內凹軌道面的法線垂直,內側軌道上設置有內側軌道面,內側軌道面的法線垂直于內錠子軌道的中心軸線。
進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外側軌道的安裝上表面設置有螺孔,螺孔連接螺栓。
進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內凹軌道面為凹槽結構的兩個側面。
進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內側軌道為凸臺形,內側軌道頂部和底部開設螺孔。
更進一步的,如上所述的外側軌道和內側軌道設置為12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原一體式內錠子軌道拆分為外側軌道和內側軌道,根據外側軌道和內側軌道的變形量和尺寸要求,分別選用不同的材料來實現耐磨和硬度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使用壽命,降低加工難度,便于更換磨損較大的部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外側軌道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內側軌道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外側軌道;2.螺栓;3.安裝上表面;4.上軌道面;5.內側軌道;6.內凹軌道凹槽;7.螺孔;8.內側軌道面;9.內凹軌道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說明,以便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及優點進行更深入的詮釋。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分體裝配的內錠子軌道,包括外側軌道1和內側軌道5,其中外側軌道1和內側軌道5設置為12個,外側軌道1和內側軌道5拼接構成封閉圓周,所述的外側軌道1上設置有上軌道面4和內凹軌道面9,上軌道面4和內凹軌道面9的法線垂直,內凹軌道面9為凹槽結構的兩個側面,兩個側面分別和軸承外壁為線接觸,軸承前端的螺母卡在內凹軌道凹槽6內,這一軸承起到上下定位的作用,上軌道面4和軸承外壁為線接觸,這一軸承主要起到繞轉盤周向運動的作用;內側軌道5上設置有內側軌道面8,內側軌道面8和軸承外壁為線接觸,這一軸承主要起到繞轉盤周向運動的作用,內側軌道面8的法線垂直于內錠子軌道的中心軸線,通過線接觸軸承與軌道之間的運動為純滾動,摩擦力減小,磨損降低。所述的外側軌道1的安裝上表面3設置有螺孔7,螺孔7連接螺栓2,內側軌道5為凸臺形,內側軌道5頂部和底部開設螺孔7,采用螺紋連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將原一體式內錠子軌道拆分為外側軌道1和內側軌道5,根據外側軌道1和內側軌道5的變形量和受力情況的要求,針對與軸承接觸的軌道面,分別選用不同的材料來實現耐磨和硬度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使用壽命,降低加工難度,便于更換磨損較大的部件。
通過以上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