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物的編織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能夠抑制在針織物的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使給紗構件停止,再使給紗構件移動而重新開始針織物的編織的情況下,使給紗構件停止時最后編織的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使用給紗構件利用FD編織第一線圈后,使該給紗構件停止,再次使該給紗構件移動而編織在第一線圈的編織寬度方向上相鄰的第二線圈。此時,使與從給紗構件給紗的針織紗直接連接的第一線圈從FD的織針向BD的空針移圈(工序α)。使給紗構件移動而編織第二線圈,并且抑制BD上的第一線圈所鉤掛的織針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工序β)。使第一線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鉤掛的織針返回(工序γ)。
【專利說明】針織物的編織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能夠抑制在針織物的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使給紗構件停止,再使給紗構件移動而重新開始針織物的編織的情況下,使給紗構件停止時最后編織的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
【背景技術】
[0002]使用橫機編織筒狀針織物的情況下,從一方的針床上的編織向另一方的針床上的編織轉移時,存在一方的針床的端部線圈比其他線圈小的問題。之所以端部線圈變小,可認為是由于在編織端部線圈后給紗構件的行進方向變化時,給紗構件瞬間停止后,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變化,施加于端部線圈的張力變化。作為解決這種問題的手段,已知例如專利文獻I記載的編織方法。
[0003]專利文獻I的編織方法是利用搭載于沿針床的長度方向往返的三角座滑架的三角系統,抑制一方的針床的端部線圈變小的編織方法。三角系統是具有作用于織針而使針床的織針朝向齒口進入、或向進入方向的相反方向使織針退出的功能的構件。專利文獻I中,在利用對應于另一方的針床的三角系統進行另一方的針床上的編織時,利用對應于一方的針床的三角系統,防止一方的針床的鉤掛端部線圈的織針的進入,或將該織針向退出方向引入,從而抑制一方的針床的端部線圈變小。
[0004]在此處,作用于線圈的張力的變化不僅發生在編織寬度方向端部的線圈,也會發生在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的線圈。作為作用于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的線圈的張力發生變化的例子,可舉出例如專利文獻2記載的扭轉線圈的編織、或在嵌花編織中使給紗構件暫時退避時等。
[0005]專利文獻2中,在編織手套或襪子之類的筒狀針織物時,編織在編織寬度方向上排列的多個扭轉線圈,使這些扭轉線圈繞入(參照專利文獻2的段落0022)。扭轉線圈是處于預先扭轉的狀態的線圈,通過使給紗構件向一方的方向移動,使暫時通過織針的給紗構件向相反方向移動時向織針供給針織紗,再使給紗構件向一方的方向移動,來進行編織。如果這樣伴隨給紗構件的方向轉換而反復進行給紗構件的停止和移動,則給紗構件停止時最后編織的線圈(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
[0006]另外,在使用多個給紗構件的嵌花編織中,使在利用給紗構件A進行編織時使成為妨礙的給紗構件B在編織寬度方向的中間部倒轉(蹴>9返+)。該情況下,作用于與從給紗構件B延伸的針織紗直接連接的線圈(以下稱為第一線圈)的張力也大幅變化,因此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
[0007]【在先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第4944015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111995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1]專利文獻I的編織方法是能夠限定性地適用于筒狀針織物的編織中的編織寬度方向的端部線圈的技術。因此,不是在上述專利文獻2的扭轉線圈的編織、嵌花編織等在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使編織暫時停止時能夠適用的技術。
[0012]本發明鑒于上述問題而創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能夠抑制在針織物的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使給紗構件停止,再使給紗構件移動而重新開始針織物的編織的情況下,使給紗構件停止時最后編織的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
[0013]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使用具備前后對置的一方的針床及另一方的針床、及向在一方的針床與另一方的針床之間形成的齒口供給針織紗的給紗構件的橫機編織針織物時,使用給紗構件在一方的針床編織第一線圈后,使該給紗構件停止,再次使該給紗構件移動而編織在第一線圈的編織寬度方向上相鄰的第二線圈,其特征在于,進行以下的工序α?工序Y。
[0014][工序α]…使與從給紗構件給紗的針織紗直接連接的第一線圈從一方的針床的織針向另一方的針床的空針移圈。
[0015][工序β]…使給紗構件移動而編織第二線圈,并且抑制另一方的針床上的第一線圈所鉤掛的織針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
[0016][工序Y]…使第一線圈向在工序α中移圈之前所鉤掛的織針返回。
[0017]此外,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變化時,給紗構件在很短的時間中停止。因此,使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變化的情況包含于“使給紗構件停止,再次使該給紗構件移動”的情況。
[0018]在此處,抑制了上述工序β中的織針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的狀態能夠通過進行以下任一項來實現。此外,為了織針的進入的抑制,能夠利用例如三角座滑架上搭載的三角系統。
[0019][I]將織針固定以避免織針朝向齒口進入。
[0020][2]限制織針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但不限制織針向齒口的相反側退出的情況。[0021 ] [3]將織針向齒口的相反側引入。
[0022]作為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可舉出如下方式:在相鄰的線圈之間不設置空針而編織筒狀針織物的情況下,在工序α之前,進行使鉤掛于另一方的針床的線圈移動而在另一方的針床上形成空針的工序α’。在該線圈的移動中,利用一方的針床的織針即可。例如,如果使用具備上下排列2張的一方的針床和在上下排列2張的另一方的針床的四針床橫機,則利用2張一方的針床中的配置在上部側的針床。另外,如果是具備暫時保持線圈的保持功能的橫機,則可以為了在另一方的針床形成空針,而使一方的針床的織針保持另一方的針床的線圈(關于保持功能,參照例如日本特開平11-43849號公報等)。
[0023]作為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可舉出使第二線圈形成為扭轉線圈的方式。為了使第二線圈形成為扭轉線圈,如后述的實施方式那樣,使編織第二線圈時的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與編織第一線圈時的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相反。當然,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中也包括不使第二線圈形成為扭轉線圈的方式。不使第二線圈形成為扭轉線圈的情況下,使編織第二線圈時的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和編織第一線圈時的給紗構件的移動方向相同即可。
[0024]【發明效果】
[0025]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通過在第二線圈的編織前使第一線圈向另一方的針床移動,能夠使作用于鉤掛第一線圈的另一方的針床的織針的三角系統和作用于編織第二線圈的一方的針床的織針的三角系統不同。通過使作用于鉤掛第一線圈的織針的三角系統和作用于編織第二線圈的織針的三角系統不同,能夠使兩三角系統作用于織針的時機配合,能夠抑制鉤掛第一線圈的織針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并能夠編織第二線圈。因此,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即使在針織物的編織寬度方向中間部使給紗構件停止,再使給紗構件移動而重新開始針織物的編織,也能夠抑制使給紗構件停止時最后編織的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
[0026]根據進行工序α ’的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即使在相鄰的線圈之間不設置空針而編織筒狀針織物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
[0027]即使在使第二線圈形成為扭轉線圈的情況下,S卩,使給紗構件向朝向第一線圈的方向移動而編織第二線圈的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也能夠抑制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這是因為,作用于鉤掛第一線圈的織針的三角系統和作用于編織第二線圈的織針的三角系統不同,因此能夠使兩三角系統作用于織針的時機配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在實施方式中編織的筒狀針織物的概略圖。
[0029]圖2是實施方式中記載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涉及的編織工序圖。
[0030]【標號說明】
[0031]FD下部前針床FU上部前針床
[0032]BD下部后針床BU上部后針床
[0033]10針織物
[0034]1F前側針織物部1B后側針織物部1R特定區域
[0035]I第一線圈2第二線圈(扭轉線圈)3線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以下,基于【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的實施方式。實施方式中使用的橫機設為如下的四針床橫機:具備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對置的下部前針床(以下記為FD)和下部后針床(以下記為BD)、及設于這些FD和BD的上方且以與FD、BD相同的針距排列設置有多個織針的上部前針床(以下記為FU)和上部后針床(以下記為BU)。該橫機中,在FD (FU)與BD (BU)之間設有齒口,通過由給紗構件向該齒口供給針織紗而編織針織物。另外,該橫機中,在FD(FU)與BD(BU)之間能夠進行線圈的移圈,并且設于橫機的BD, BU能夠向左右橫移。
[0037]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以下編織例:在編織具備圖1所示的前側針織物部1F和后側針織物部1B的筒狀的針織物10時,在前側針織物部1F的編織寬度方向左端側的特定區域1R編織扭轉線圈,使該扭轉線圈向后側針織物部1B側繞入。此外,該筒狀的針織物10也可以在相鄰的線圈之間設置空針而編織,但本實施方式中在相鄰的線圈之間不設置空針而編織。
[0038]基于圖2說明上述特定區域1R的編織步驟。圖2的左欄的“S+數字”表示編織工序的編號,在右欄表示各編織工序中的線圈的鉤掛狀態。右欄的黑點表示設于針床的織針,〇表不舊線圈,?表不在各編織工序中新編織的線圈,箭頭表不線圈的移圈的方向。另夕卜,右欄的大寫字母A?G表示FD和FU的織針的位置,小寫字母a?g表示BD和BU的織針的位置。而且,右欄中,以粗線表示各編織工序中實際進行了編織動作的部分。
[0039]SI中,使給紗構件9向紙面左方向移動,編織與鉤掛于FD的織針G、F、E的線圈接續的新線圈后,使給紗構件9停止在相比FD的織針D靠左側的位置。鉤掛于FD的織針E的線圈(第一線圈I)是在使給紗構件9停止時最后編織的線圈,直接與給紗構件9連接。通過該SI,編織前側針織物部1F直到特定區域1R的跟前為止。此外,在SI中使給紗構件9的停止位置相比織針D靠左側是為了在后工序中在FD的織針D編織扭轉線圈2的緣故。
[0040]S2中,使BD和BU向右方向橫移2個針距后,使鉤掛于BD的織針d的后側針織物部1B的線圈3向FU的織針F移動(本發明的工序α ’)。該S2是用于在下一個S3中形成供第一線圈I移動的空針的步驟。因此,假設在相鄰的線圈之間設置空針而編織針織物的情況下,不需要該S2。此外,使BD和BU這兩方橫移是因為目前的橫機的結構上BD和BU一體地橫移的緣故。
[0041]S3中,使BD和BU向左方向橫移I個針距后,使鉤掛于FD的織針E的第一線圈I向BD的織針d移動(本發明的工序a)。BD的織針d是由于進行S2而形成的空針。
[0042]S4中,首先使BD和BU向左方向橫移I個針距。接著,使給紗構件9向右方向移動而在FD的織針D上編織線圈(第二線圈2),并且抑制第一線圈I所鉤掛的BD的織針d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從而抑制第一線圈I比其編織當初小的情況(本發明的工序β)。織針d的向進入方向的移動的抑制通過例如專利文獻I那樣使BD的織針進退的三角座滑架的三角系統來進行即可。
[0043]在此處,使用三角系統抑制織針d的向進入方向的移動的情況下,與第二線圈2的編織的時機配合而使三角系統作用于織針d。具體而言,至少在到第二線圈2的編織結束為止的期間,以三角系統作用于織針d的方式,調整織針d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例如圖2所示,將第一線圈I所鉤掛的織針d配置在與第二線圈2所鉤掛的FD的織針D對置的位置。當然,如果是直到第二線圈2的編織結束為止的期間能夠使三角系統作用于BD的織針d的范圍,則BD的織針d和FD的織針D向左右偏移也可以。
[0044]S5中,使給紗構件9向左方向移動,在相比FD的織針C靠左側使給紗構件9停止。在該S5結束的時點,鉤掛于FD的織針D的第二線圈2成為扭轉線圈。此外,如果不使第二線圈2形成為扭轉線圈,則取代進行上述S4,而進行使給紗構件向右方向移動的倒轉(蹴>9返)。并且,取代進行上述S5,而使給紗構件9向左方向移動而在FD的織針D編織線圈(第二線圈2),并且抑制第一線圈I所鉤掛的BD的織針d朝向齒口進入的情況。
[0045]S6中,使BD和BU向右方向橫移I個針距后,使在S3中寄存在BD的織針d上的第一線圈I向FD的織針E返回(本發明的工序Y)。
[0046]S7中,使BD和BU向右方向橫移I個針距后,使在S2中寄存在FU的織針F上的線圈3向BD的織針d返回。
[0047]S7以后,在FD的織針C、B、A上編織扭轉線圈時,進行與S2?S7同樣的編織即可。具體而言,利用FD的織針C編織扭轉線圈的情況下,將S5中利用FD的織針D編織的扭轉線圈即第二線圈2規定為第一線圈1,進行與S2?S7同樣的編織。這樣,通過反復進行與S2?S7同樣的編織,能夠抑制FD的織針D、C、B的扭轉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此外,在與FD的織針A上的扭轉線圈的編織接續而編織后側針織物部1B時,為了抑制織針A的扭轉線圈變小的情況,使用專利文獻I的技術即可。
[0048]在此處,在反復進行與S2?S7同樣的編織時,也可以將第η次的S6看作第η+1次的S2,省略S7(n為自然數)。即,也可以看作在第η次進行的本發明的工序Y和在第η+1次進行的本發明的工序α ’同時進行,省略S7。
[0049]根據以上說明的編織方法,能夠抑制特定區域1R的扭轉線圈和與特定區域1R的右側相鄰的FD的織針E的線圈(第一線圈)比編織當初小的情況。因此,能夠使扭轉線圈的附近的線圈質量(loop quality)與其他部分大致相同,能夠使針織物的外觀相比現有技術提聞。
[0050]此外,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筒狀的針織物適用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但也可以對鉤掛于前后任一個針床的單層的針織物適用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此外,也可以在嵌花編織中使給紗構件暫時停止后再啟動時適用本發明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由此,能同時進行第二線圈的形成和鉤掛第一線圈的織針的向齒口側的進入的抑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使用具備前后對置的一方的針床(印、?⑴及另一方的針床(80^冊〉、及向在所述一方的針床(凡)、冊)與所述另一方的針床冊)之間形成的齒口供給針織紗的給紗構件(9)的橫機編織針織物時, 使用所述給紗構件(9)在所述一方的針床(印)編織第一線圈(1)后,使所述給紗構件(9)停止,再次使該給紗構件(9)移動而編織在所述第一線圈(1)的編織寬度方向上相鄰的第二線圈(2),其特征在于,進行以下的工序: 工序0,使與從所述給紗構件(9)給紗的針織紗直接連接的所述第一線圈(1)從所述一方的針床師)的織針⑶向所述另一方的針床(80)的空針⑷移圈; 工序13,使所述給紗構件(9)移動而編織所述第二線圈(2),并且抑制所述另一方的針床(80)上的所述第一線圈(1)所鉤掛的織針((1)朝向所述齒口進入的情況; 工序V,使所述第一線圈(1)向在所述工序0中移圈之前所鉤掛的織針(£)返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鄰的線圈之間不設置空針而編織筒狀針織物的情況下, 在所述工序0之前,進行使鉤掛于所述另一方的針床(80)的線圈(3)移動而在所述另一方的針床(80)上形成空針⑷的工序0 ’。
3.根據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二線圈(2)形成為扭轉線圈。
【文檔編號】D04B1/22GK104342836SQ201410367741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上道和也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