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脫墨制漿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碎漿單元、篩選單元、脫墨單元、除砂單元、洗滌單元、濃縮單元和儲漿單元之間依次連接;其中僅碎漿單元和儲漿單元設有漿池。各個單元之間通過連鎖開關控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通過采用除了碎漿單元和儲漿單元設有漿池,其余的中間單元均不設置漿池的結構,全部漿料的處理均在管道及相應功能的設備內完成,各個功能單元之間設置連鎖開關控制,從而節省了土建費用,降低了投資和運行費用,操作流暢。
【專利說明】一種脫墨制漿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紙張生產領域,特別是一種脫墨制漿系統。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傳統的廢紙制漿流程為:碎漿單元、篩選單元、脫墨單元、除砂單元、洗滌單元、濃縮單元、貯漿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由1-2個漿池及其相對應的推進器、漿泵、管道等組成,土建費用及設備投資都十分龐大,操作復雜,人員需要多,運行費用高,漿料流失大。
[0003]現有的脫墨采用的都是利用文丘里原理的機械產生氣泡,使漿料在氣泡的作用下實現脫墨,由于攪動速度大,且氣泡直徑不好控制,尾端漿料需要反復循環,通常需要進行五到七次循環才能完成脫墨工序,造成動力消耗特大、效果差、漿料流失大、操作不好控制等弊端。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可以簡化整個系統的結構,節省投資費用和運行費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碎漿單元、篩選單元、脫墨單元、除砂單元、洗滌單元、濃縮單元和儲漿單元之間依次連接;
[0006]其中僅碎漿單元和儲漿單元設有漿池。
[0007]所述的脫墨單元內設有超微孔曝氣脫墨裝置,所述的超微孔曝氣脫墨裝置結構為:第一脫墨槽上設有進漿管,第一溢流板,在第一溢流板之后設有排漿口,其特征是:在第一脫墨槽的上部設有油墨槽,在油墨槽的一側或兩側設有至少一個油墨擋板,第一脫墨槽的底部設有曝氣腔,曝氣腔的上端面設有超微孔單向通氣板,曝氣腔與鼓風機連通。
[0008]所述的油墨槽一端設有第一油墨排管,第一油墨排管與油墨收集桶連接;
[0009]油墨收集桶通過泵與第二脫墨槽的第二進漿管連接;
[0010]第二脫墨槽內設有第二溢流板,在第二溢流板之后設有回流管,回流管與第一脫墨槽的進漿管連通;
[0011]第二脫墨槽的上部設有第二油墨槽,第二油墨槽上設有清水進口和油墨排管;
[0012]第二脫墨槽的底部設有與第一脫墨槽底部曝氣腔連通的曝氣腔。
[0013]所述的第二進漿管之后設有成倒“L”形的第二擋漿板。
[0014]所述的第二溢流板成“L”形,將第二脫墨槽分隔成上下兩個腔體,上部腔體與第二進漿管連通,下部腔體與回流管連通。
[0015]所述的進漿管之后設有成倒“L”形的第一擋漿板。
[0016]所述的油墨擋板為多個,在油墨槽的一側或兩側成傾斜布置。
[0017]所述的油墨擋板為多個,在第二油墨槽的一側或兩側成傾斜布置。
[0018]位于第一脫墨槽的油墨擋板插入漿料深度高于位于第二脫墨槽中的油墨擋板的插入漿料深度。
[0019]碎漿單元、篩選單元、脫墨單元、除砂單元、洗滌單元、濃縮單元和儲漿單元之間通過連鎖開關控制。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通過采用除了碎漿單元和儲漿單元設有漿池,其余的中間單元均不設置漿池的結構,全部漿料的處理均在管道及相應功能的設備內完成,各個功能單元之間設置連鎖開關控制,從而節省了土建費用,降低了投資和運行費用,操作流暢。
[0021]脫墨單元設置的微孔曝氣脫墨裝置,通過設置的超微孔單向通氣板配合鼓風機,可以產生大量的微徑氣泡將紙漿中的油墨去除,且氣泡分布均勻,確保了紙漿的整體脫墨效果。整個脫墨過程僅需部分漿料循環兩次,降低了能耗,動力消耗只有傳統工藝的七分之一。采用該裝置的脫墨效果好,漿料流失小,操作簡便,可以隨開隨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3為圖2的A-A剖視示意圖。
[0026]圖中:進漿管I,第一油墨排管2,第一脫墨槽3,油墨槽4,管路5,第二脫墨槽6,油墨擋板7,曝氣腔8,超微孔單向通氣板9,油墨收集桶10,泵11,第一擋衆板12,第一溢流板13,排漿口 14,第二溢流板15,第二擋漿板16,清水進口 17,油墨排管18,回流管19,鼓風機20,第二進漿管21,第二油墨槽22,碎漿單元101,
[0027]篩選單元102,脫墨單元103,除砂單元104,洗滌單元105,濃縮單元106,儲漿單元107,漿泵 108。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碎漿單元101、篩選單元102、脫墨單元103、除砂單元104、洗滌單元105、濃縮單元106和儲漿單元107之間依次連接;
[0029]其中僅碎漿單元101和儲漿單元107設有漿池。由此結構,降低了土建費用,適合自動化程度高,規模大,生產連續性強的大型漿廠。
[0030]優選的,碎漿單元101、篩選單元102、脫墨單元103、除砂單元104、洗滌單元105、濃縮單元106和儲漿單元107之間通過連鎖開關控制。即各個單元之間通過連鎖開關控制。各個單元之間的送漿采用漿泵108,或利用各個單元之間的高程差實現送漿。
[0031]如圖2、3中,一種位于脫墨單元103的超微孔曝氣脫墨裝置,包括第一脫墨槽3,第一脫墨槽3上設有進漿管I,第一溢流板13,在第一溢流板13之后設有排漿口 14,在第一脫墨槽3的上部設有油墨槽4,在油墨槽4的一側或兩側設有至少一個油墨擋板7,第一脫墨槽3的底部設有曝氣腔8,曝氣腔8的上端面設有超微孔單向通氣板9,曝氣腔8與鼓風機20連通。由此結構,當鼓風機往第一脫墨槽內送入高壓空氣時,即經過曝氣腔8、超微孔單向通氣板9向第一脫墨槽3內排入大量的微徑氣泡,從而使油墨與漿料分離,然后油墨由油墨擋板7掃入到油墨槽4內,漿料則翻過第一溢流板13,從排漿口 14排出。本例中所指的“之后”是以漿料的流動順序為參照的,先流經的位置為“之前”,后流經的位置為“之后”。超微孔單向通氣板9為市售的產品,可以單向通過氣體,而液體不能逆向通過。
[0032]優選的方案如圖2、3中,所述的油墨槽4 一端設有第一油墨排管2,第一油墨排管2與油墨收集桶10連接;由此結構便于收集廢油墨。
[0033]油墨收集桶10通過泵11與第二脫墨槽6的第二進漿管21連接;
[0034]第二脫墨槽6內設有第二溢流板15,在第二溢流板15之后設有回流管19,回流管19與第一脫墨槽3的進漿管I連通;從而將在第二脫墨槽6脫墨過的漿料再送入到第一脫墨槽3內循環。
[0035]第二脫墨槽6的上部設有第二油墨槽22,第二油墨槽22上設有清水進口 17和油墨排管18 ;設置的清水進口 17有利于引入清水將廢油墨完全沖洗干凈。
[0036]第二脫墨槽6的底部設有與第一脫墨槽3底部曝氣腔8連通的曝氣腔,從而僅需采用一臺鼓風機20即可實現兩個脫墨槽的曝氣,節約了設備。由上述的結構,將在第一脫墨槽3內收集到油墨收集桶10中的漿料再次循環,進一步減少了漿料的浪費。同時因為循環的僅是少量漿料,因此,能耗不高。
[0037]進一步優化的結構如圖2中,所述的第二進漿管21之后設有成倒“L”形的第二擋漿板16。設置的第二擋漿板16可以使漿料直接進入到第二油墨槽22盡可能靠近底部的位置,以使漿料被盡可能多的微徑氣泡沖刷。
[0038]所述的第二溢流板15成“L”形,需要說明的是第二溢流板15中的底板開有可透氣的通孔,由于大量氣泡的存在,漿料總是趨于往上行的,避免油墨從通孔漏出。
[0039]第二溢流板15將第二脫墨槽6分隔成上下兩個腔體,上部腔體與第二進漿管21連通,下部腔體與回流管19連通。由此結構,節省了空間,延長了漿料的流動行程。
[0040]優化的如圖2中,所述的進漿管I之后設有成倒“L”形的第一擋漿板12。設置的擋漿板12可以使漿料直接進入到第一脫墨槽3盡可能靠近底部的位置,以使漿料被盡可能多的微徑氣泡沖刷。
[0041]所述的油墨擋板7為多個,在油墨槽4的一側或兩側成傾斜布置。所述的油墨擋板7為多個,在第二油墨槽22的一側或兩側成傾斜布置。傾斜設置的油墨擋板7更利于將廢油墨收集到油墨槽4或第二油墨槽22內。在本例中,位于油墨槽4和第二油墨槽22中的油墨擋板7,插入到漿料中的深度是不同的,其中位于第一脫墨槽3的油墨擋板7插入漿料深度高于位于第二脫墨槽6中的油墨擋板7的插入漿料深度。這是因為在第一脫墨槽3中油墨擋板7插入漿料較深,以便于將盡可能多的油墨排入油墨槽4,而在第二脫墨槽6的油墨擋板7插入漿料較淺,以保留盡可能多的漿料,避免漿料的浪費。優選的油墨擋板7采用可以上下調節的結構,例如分體的擋板之間設有槽型孔,并以螺栓連接二者。
【權利要求】
1.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碎漿單元(101)、篩選單元(102)、脫墨單元(103)、除砂單元(104)、洗滌單元(105)、濃縮單元(106)和儲漿單元(107)之間依次連接; 其中僅碎漿單元(101)和儲漿單元(107)設有漿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脫墨單元(103)內設有超微孔曝氣脫墨裝置,所述的超微孔曝氣脫墨裝置結構為:第一脫墨槽(3)上設有進漿管(1),第一溢流板(13),在第一溢流板(13)之后設有排漿口(14),其特征是:在第一脫墨槽(3)的上部設有油墨槽(4),在油墨槽(4)的一側或兩側設有至少一個油墨擋板(7),第一脫墨槽(3)的底部設有曝氣腔(8),曝氣腔(8)的上端面設有超微孔單向通氣板(9),曝氣腔(8)與鼓風機(20)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油墨槽(4)一端設有第一油墨排管(2),第一油墨排管(2)與油墨收集桶(10)連接; 油墨收集桶(10)通過泵(11)與第二脫墨槽(6)的第二進漿管(21)連接; 第二脫墨槽(6)內設有第二溢流板(15),在第二溢流板(15)之后設有回流管(19),回流管(19)與第一脫墨槽(3)的進漿管(I)連通; 第二脫墨槽(6)的上部設有第二油墨槽(22),第二油墨槽(22)上設有清水進口(17)和油墨排管(18); 第二脫墨槽(6)的底部設有與第一脫墨槽(3)底部曝氣腔(8)連通的曝氣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進漿管(21)之后設有成倒“L”形的第二擋漿板(16)。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溢流板(15)成“L”形,將第二脫墨槽(6)分隔成上下兩個腔體,上部腔體與第二進漿管(21)連通,下部腔體與回流管(19)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漿管(I)之后設有成倒“L”形的第一擋漿板(12)。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油墨擋板(7)為多個,在油墨槽(4)的一側或兩側成傾斜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油墨擋板(7)為多個,在第二油墨槽(22)的一側或兩側成傾斜布置。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位于第一脫墨槽(3)的油墨擋板(7)插入漿料深度高于位于第二脫墨槽(6)中的油墨擋板(7)的插入漿料深度。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脫墨制漿系統,其特征是:碎漿單元(101)、篩選單元(102)、脫墨單元(103)、除砂單元(104)、洗滌單元(105)、濃縮單元(106)和儲漿單元(107)之間通過連鎖開關控制。
【文檔編號】D21B1/32GK203530761SQ201320663365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7日
【發明者】黎進云 申請人:湖北舒云紙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