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其設置在機頭上,人字三角及編織三角固定在機頭前表面上,人字三角凹設有針引導面,編織三角上端部凸設形成編織引導面,機頭于編織三角周側開設有穿槽,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分別匹配穿槽固定設置,翻針三角設置在編織三角上端部,并與人字三角圍設形成有翻針引導槽,翻針引導槽與針引導面形狀匹配;挺針三角與編織三角兩側腰部貼合設置,挺針三角一側設置有進針引導面及出針引導面。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編織三角、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分離設置,利用進針引導面及出針引導面與翻針引導槽、編織引導面的組合關系完成翻針功能、編織功能及假針功能的多種應用,節省了機頭的空間,結構簡單,運行順暢。
【專利說明】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織機,尤其是涉及一種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電腦針織橫機是針織機行業中技術含量較高的自動化機械,它融合了計算機數字控制、電子驅動、機械設計等技術為一體,機頭是電腦針織橫機最重要的部件,單系統(直銑針板)電腦針織橫機功能多,機頭體積小,要在有限空間內完成編織、吊目、翻針及假針動作,會給三角設計帶來了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運行順暢且多功能應用的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其設置在機頭上,包括人字三角、編織三角、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及編織三角固定在機頭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凹設有針引導面,所述編織三角固定在針引導面內側,所述編織三角上端部凸設形成編織引導面,所述機頭于編織三角周側開設有穿槽,所述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分別匹配所述穿槽固定設置,所述翻針三角貼合設置在所述編織三角上端部,并與所述人字三角圍設形成有翻針引導槽,所述翻針引導槽與針引導面形狀匹配;所述挺針三角與編織三角兩側腰部貼合設置 ,所述挺針三角一側設置有進針引導面,所述挺針三角另一側設置有出針引導面。
[000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挺針三角包括基塊、設置在基塊一側的進針三角及設置在基塊另一側的出針三角,所述進針三角及出針三角分別與編織三角腰部貼合設置,所述進針三角一側設置有所述進針引導面,所述出針三角一側設置有所述出針引導面。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頭后表面固定設置有第一電磁驅動裝置及第二電磁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電磁驅動裝置匹配翻針三角設置,所述第二電磁驅動裝置匹配挺針三角設置。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針引導面為M型。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編織引導面為“一”狀。
[000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通過將編織三角、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分離設置,利用進針引導面及出針引導面與翻針引導槽、編織引導面的組合關系完成翻針功能、編織功能及假針功能的多種應用,節省了機頭的空間,結構簡單,運行順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隱藏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后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4為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人字三角、編織三角、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翻針運行軌跡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編織運行軌跡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7為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假針運行軌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8]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設置在機頭100上,所述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包括人字三角10、編織三角20、翻針三角30及挺針三角40,所述人字三角10及編織三角20固定在機頭100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10下端部凹設有M型針引導面11,所述編織三角20固定在針引導面11內側,所述編織三角20大體成倒立三角形,所述編織三角20上端部凸設形成“一”狀編織引導面21。
[0019]所述機頭100于編織三角20周側開設有穿槽50,所述翻針三角30及挺針三角40分別匹配所述穿槽50固定設置,所述翻針三角30貼合設置在所述編織三角20上端部,并與所述人字三角10下端部圍設形成有翻針引導槽60,所述翻針引導槽60與針引導面11形狀匹配;所述挺針三角40與編織三角20兩側腰部貼合設置,所述挺針三角40包括基塊41、設置在基塊41 一側的進針三角42及設置在基塊41另一側的出針三角43,所述進針三角42及出針三角43分別與編織三角20腰部貼合設置,所述進針三角42 —側設置有進針引導面44,所述出針三角43 —側設置有出針引導面45。
[0020]所述機頭100后表面固定設置有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及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所述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匹配翻針三角30設置,所述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匹配挺針三角40設置,啟動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翻針三角30在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的磁力吸附下經穿槽50脫離機頭100前表面;啟動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挺針三角40在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的磁力吸附下經穿槽50脫離機頭100前表面。
[0021]本實用新型運行時,機頭100在針床的水平方向往復移動,選擇性地驅動并設在針床上的織針,從而可以進行編織動作及移圈動作;當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及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關閉,此時,進針引導面44、翻針引導槽60及出針引導面45組成翻針運行軌跡90a,織針會隨著翻針運行軌跡90a而作相應動作,完成翻針功能;當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開啟,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關閉,進針引導面44、編織引導面21及出針引導面45在織針的自然阻力下組成編織運行軌跡90b,織針會隨著編織運行軌跡90b而作相應動作,完成編織功能;當第二電磁驅動裝置80開啟,第一電磁驅動裝置70關閉,由于織針的自然阻力作用,再加上失去進針三角42及出針三角43的導引作用,無法進入翻針引導槽60內,直接經人字三角10底端部運行到編織三角20 —側部,并經由編織三角20下端部運行而出,形成假針運行軌跡90c,織針在運行中途退出不能參與編織動作,完成假針功能。
[002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通過將編織三角20、翻針三角30及挺針三角40分離設置,利用進針引導面44及出針引導面45與翻針引導槽60、編織引導面21的組合關系完成翻針功能、編織功能及假針功能的多種應用,節省了機頭100的空間,結構簡單,運行順暢。
[002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設置在機頭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字三角、編織三角、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及編織三角固定在機頭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凹設有針引導面,所述編織三角固定在針引導面內側,所述編織三角上端部凸設形成編織引導面,所述機頭于編織三角周側開設有穿槽,所述翻針三角及挺針三角分別匹配所述穿槽固定設置,所述翻針三角貼合設置在所述編織三角上端部,并與所述人字三角圍設形成有翻針引導槽,所述翻針引導槽與針引導面形狀匹配;所述挺針三角與編織三角兩側腰部貼合設置,所述挺針三角一側設置有進針引導面,所述挺針三角另一側設置有出針引導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針三角包括基塊、設置在基塊一側的進針三角及設置在基塊另一側的出針三角,所述進針三角及出針三角分別與編織三角腰部貼合設置,所述進針三角一側設置有所述進針引導面,所述出針三角一側設置有所述出針引導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頭后表面固定設置有第一電磁驅動裝置及第二電磁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電磁驅動裝置匹配翻針三角設置,所述第二電磁驅動裝置匹配挺針三角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引導面為M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機復合三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編織引導面為“一”狀。
【文檔編號】D04B15/36GK203411742SQ201320489361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2日
【發明者】肖志勝 申請人:廣東慈星電腦橫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