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保溫隔熱纖維及由該纖維制成的紡織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纖維及紡織品,特別是涉及一種保溫隔熱纖維及由該纖維制成的紡織品。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絕大多數傳統紡織纖維及紡織品的保溫是通過增加纖維的用量以及提高纖維紡織品的厚度和重量來提高其保溫性能的;例如,目前市場銷售的主流保暖內衣均具有重量較大、厚度較厚的問題,在穿著的舒適性方面,具有難以彌補的缺陷。
另外,也有部分現有技術采用了蓄熱材料來提高纖維紡織品的保溫性。所謂蓄熱材料就是一種能夠儲存熱能的新型化學材料。它在特定的溫度下發生物相變化,并伴隨著吸收或放出熱量,可用來控制周圍環境的溫度,或用以儲存熱能。其原理和技術方案與保溫隔熱具有顯著的差異性;例如,吸濕發熱纖維便是其中一種。吸濕發熱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能將人體排出的水分子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從而提高體感溫度,由于溫度的升高又使得排出的水汽更易蒸發掉。
但是,吸濕發熱纖維對紡織品保溫性的提高也比較有限,同時,該種纖維的成本也較為高昂。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保溫性更好、成本更加低廉、并且方便制造、易于產業化實施的保溫隔熱纖維及由該纖維制成的紡織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保溫隔熱纖維,在常規紡織纖維中添加占常規紡織纖維總重量0.1 3%重量份的納米單元提高纖維的保溫率,所述納米單元包括300 8000納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Al、Zn、Sb、Na、Fe、Si中任意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優選地,所述常規紡織纖維包括化學纖維,所述的化學纖維包括人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
更優選地,包括占總重量1.5 3%重量份的300 4000納米的微粒子。
進一步,在所述的納米單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300 500重量單元的Al和30 100重量單元的Na,或者30 500重量單元的Sb和10 500重量單元的Fe,或者100 1000重量單元的Zn和50 3000重量單元的Si中至少一組的混合物。
優選地,所述保溫隔熱纖維包括占總重量0.1 1.5%重量份的4000 8000納米的微粒子。
更優選地,在所述的納米單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300 500重量單元的Al和10 500重量單元的Fe,或者100 1000重量單元的Zn和30 100重量單元的Na,或者30 500重量單元的Sb和50 3000重量單元的Si中至少一組的混合物。
進一步,在所述的納米單元中,所述的微粒子還包括50 100重量單元的K、100 500重量單元的Sn和50 100重量單元的S。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溫隔熱的紡織品,該紡織品至少包括部分上述的保溫隔熱纖維。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有納米單元的纖維在制備保暖紡織品中的應用,所述含有納米單元的纖維為上述任意的保溫隔熱纖維。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優點是:
由于本發明在常規紡織纖維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300 8000納米微粒子納米單元,使得本發明的纖維在對比相同克重和織法的紡織品時,能夠大幅提高紡織品的保溫性和克羅值,并且本發明相對于現有的保溫纖維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較低、制造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等等優點。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檢測結果的保溫率對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參見表I和圖1,其中示出本發明一種保溫隔熱纖維保溫效果的檢測實施例。
( I)檢測名稱:保溫性實驗
(2)實驗目的:對纖維制品及面料對保溫性進行測試,為了提高制品及面料的保溫性,將對纖維之間注入不易傳熱的空氣,來抑制其散熱。
(3)實驗方法:以“JIS L1096織物及編物的生地實驗方法”為基礎而進行的實驗。使用保溫性實驗機,設定一定溫度(36±0.5°C)熱板和實驗片為一組;2小時后,求出實驗片所放散的熱量a。另外,再求出實驗片不與熱板配組的狀態下,經過2小時后放散出的熱量b,按下式算出保溫率(%):
保溫率(%) = (I — a/b ) X 100
(4)檢測單位:日本法定檢測機構-一般財團法人BOKEN紡檢品質評價機構東部事業所
(5)檢測樣品:
5.1 —本發明纖維樣品:
在常規紡織纖維中加入了約占常規紡織纖維總重量2.9%重量份納米單元的紡織纖維,該納米單元的微粒大小約300納米;所述微粒子包括500重量單元的鋁(Al)和30重量單元的鈉(Na),以及按照現有技術需要添加的其他微量元素。
本發明的納米單元可以采用現有紡織纖維制造技術中的任意一種進行添加。本發明所采用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將天然的高分子物質或無機物(如:粘膠纖維)、或者合成的高分子物質或無機物(如:錦綸或腈綸)制成紡絲熔體或溶液;B、在所述紡絲熔體或溶液中添加上述的納米單元Al和Na ;C、經噴絲機構擠出,形成纖維。其他工藝步驟與現有技術的纖維制備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納米單元Al和Na的重量單元比率也可以為其他任意比率,本發明的發明人進行了大量的重復試驗,各種比例的納米單元均使得纖維制品具有較好的保溫性,本實施例僅選擇了眾多實驗中的一組實驗數據做出說明(下同)。
此外,本發明的微粒子可以為常溫狀態下的氧化物或氮化物,也可以為其他能夠穩定存在的形式,例如化合物或單體。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所述的“重量單元”優選為“微克/公斤”的重量比值,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量按照其他的重量單位進行稱量(下同)。
5.2—對比實驗:
對比實驗I的樣品:永旺銷售的吸濕發熱內衣,檢測方法與上述的“實驗方法”相同;
對比實驗2的樣品:優衣庫銷售的吸濕發熱內衣,檢測方法與上述的“實驗方法”相同;
對比實驗3的樣品:飾夢樂銷售的吸濕發熱內衣,檢測方法與上述的“實驗方法”相同;
對比實驗4的樣品:伊藤洋華堂銷售的全羊毛內衣,檢測方法與上述的“實驗方法”相同;
對比實驗5的樣品:優衣庫銷售的100%羊絨衫,檢測方法與上述的“實驗方法”相同。
(6)檢測結果:
表1:紡織品保溫性實測數據
權利要求
1.一種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在常規紡織纖維中添加占常規紡織纖維總重量0.1 3%重量份的納米單元提高纖維的保溫率,所述納米單元包括300 8000納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Al、Zn、Sb、Na、Fe、Si中任意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規紡織纖維包括化學纖維,所述的化學纖維包括人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包括占總重量1.5 3%重量份的300 4000納米的微粒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納米單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300 500重量單元的Al和30 100重量單元的Na,或者30 500重量單元的Sb和10 500重量單元的Fe,或者100 1000重量單元的Zn和50 3000重量單元的Si中至少一組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包括占總重量0.1 1.5%重量份的4000 8000納米的微粒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納米單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300 500重量單元的Al和10 500重量單元的Fe,或者100 1000重量單元的Zn和30 100重量單元的Na,或者30 500重量單元的Sb和50 3000重量單元的Si中至少一組的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4或6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納米單元中,所述的微粒子還包括50 100重量單元的K、100 500重量單元的Sn和50 100重量單元的S。
8.—種保溫隔熱的紡織品,其特征在于:該紡織品至少包括部分上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纖維。
9.一種含有納米單元的纖維在制備保暖紡織品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納米單元的纖維為上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溫隔熱纖維及由該纖維制成的紡織品,所述的保溫隔熱纖維為在常規紡織纖維中添加占常規紡織纖維總重量0.1~3%重量份的納米單元提高纖維的保溫率,所述納米單元包括300~8000納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Al、Zn、Sb、Na、Fe、Si中任意兩種或多種的混合物。由于本發明在常規紡織纖維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300~8000納米微粒子納米單元,使得本發明的纖維在對比相同克重和織法的紡織品時,能夠大幅提高紡織品的保溫性和克羅值,并且本發明相對于現有的保溫纖維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較低、制造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等優點。
文檔編號D01F1/10GK103160943SQ20131006989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毛盈軍 申請人:毛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