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紡紗機,通過根據所牽伸的纖維束進行使纖維束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移動或者停止的控制,能夠在不使細紗的質量降低的情況下延長牽伸羅拉對的壽命。具備:供引導部(28)和紡紗部(3)安裝的活動基座部(25);使活動基座部(25)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24)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26);檢測引導部(28)、紡紗部(3)以及活動基座部(25)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29);以及基于來自檢測部(29)的檢測信號朝驅動部(26)發送位置指令信號而對活動基座部(25)進行位置控制,由此來調整引導部(28)以及紡紗部(3)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24)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牽伸羅拉對(21、22、23、24)把持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7)。
【專利說明】紡紗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紡紗機的技術。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通過對纖維束進行牽伸,并對被牽伸后的纖維束加捻來制造細紗的紡紗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紡紗機設置有對纖維束進行牽伸的多個牽伸羅拉對。牽伸羅拉對通過旋轉將所把持的纖維束輸出,因此能夠通過鄰接的牽伸羅拉對之間的輸出速度的差異對纖維束進行牽伸。
[0003]牽伸羅拉對由經由動力機構旋轉的下羅拉和以與該下羅拉接觸的狀態從動旋轉的上羅拉構成。上羅拉是由橡膠等形成的彈性體羅拉,因此存在該上羅拉的表面磨損的情況。特別是當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恒定的情況下,存在與纖維束接觸的部分的磨損快速進展的情況。
[0004]因此,提出有使纖維束的引導部(喇叭頭)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平行移動,變更纖維束(粗紗)的把持位置的構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但是,在上述構造中,當纖維束粗的情況下,存在構成該纖維束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脫落的情況。若在牽伸羅拉對的旋轉停止時引導部移動,則會將處于由牽伸羅拉對把持的狀態的纖維束拉長,該纖維束不經意地被切斷。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99192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29142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根據所要牽伸的纖維束進行使纖維束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移動或者停止的控制,能夠在不使細紗的質量降低的情況下延長牽伸羅拉對的壽命的紡紗機。
[0008]技術方案I的紡紗機具備:牽伸纖維束的牽伸羅拉對;規定由牽伸羅拉對牽伸的纖維束的寬度(粗細)并進行引導的引導部;對由牽伸羅拉對牽伸后的纖維束加捻從而紡出細紗的紡紗部;供引導部以及紡紗部安裝的活動基座部;使活動基座部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檢測引導部、紡紗部以及活動基座部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以及基于來自檢測部的檢測信號朝驅動部發送位置指令信號而對活動基座部進行位置控制,由此來調整引導部以及紡紗部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
[0009]技術方案2的紡紗機具備:牽伸纖維束的牽伸羅拉對;規定由牽伸羅拉對牽伸的纖維束的寬度(粗細)并進行引導的引導部;對由牽伸羅拉對牽伸后的纖維束加捻從而紡出細紗的紡紗部;供引導部以及紡紗部安裝的活動基座部;使活動基座部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檢測引導部、紡紗部以及活動基座部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以及基于來自檢測部的檢測信號朝驅動部發送位置指令信號和速度指令信號而對活動基座部進行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由此來調整引導部以及紡紗部相對于牽伸羅拉對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
[0010]技術方案3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或2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在紡紗機中,控制部通過對驅動部進行控制而使活動基座部連續地往復移動。
[0011]技術方案4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或2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在紡紗機中,控制部通過對驅動部進行控制而使活動基座部間歇地輸送移動。
[0012]技術方案5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3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在紡紗機中,控制部通過對驅動部進行控制而使紡紗開始時的牽伸羅拉對和紡紗部的相對位置
與原點位置一致。
[0013]技術方案6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5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在紡紗機中,控制部根據纖維束的粗細或者/以及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方向的寬度尺寸對活動基座部的移動進行控制。
[0014]技術方案7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6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在紡紗機中,控制部在牽伸羅拉對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工作,在牽伸羅拉對不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停止。
[0015]技術方案8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7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在紡紗機中,控制部在牽伸羅拉對所牽伸的纖維束大于規定的值的情況下使驅動部停止。
[0016]技術方案9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8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驅動部使用步進馬達構成。
[0017]技術方案10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9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紡紗部利用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加捻而紡出細紗。
[0018]技術方案11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10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紡紗機具備能夠設定驅動部的控制方式的設定部。
[0019]技術方案12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11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紡紗機具備將細紗卷取成卷裝的卷取部。
[0020]技術方案13的發明涉及技術方案I?12的任一方案的發明所涉及的紡紗機紡紗機具備:存儲驅動部的驅動量的存儲部;以及收納牽伸羅拉對的耐久閾值的收納部。控制部基于存儲于存儲部的驅動量和收納于收納部的耐久閾值變更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
[0021]作為本發明的效果,能夠起到如下所示的效果。
[0022]根據技術方案I的紡紗機,由于對活動基座部進行位置控制,因此能夠使活動基座部準確地移動。由此,能夠在不使細紗的質量降低的情況下延長牽伸羅拉對(詳細來說是構成牽伸羅拉對的上羅拉或者/以及下羅拉)的壽命。并且,即便在纖維束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構成該纖維束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脫落。
[0023]根據技術方案2的紡紗機,由于對活動基座部進行位置控制以及速度控制,因此能夠使活動基座部準確地移動。由此,能夠減少使細紗的質量降低的周期不均的產生等。并且,即便在纖維束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構成該纖維束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脫落。
[0024]根據技術方案3的紡紗機,能夠使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連續地變更。由此,能夠防止在牽伸羅拉對(詳細來說是構成牽伸羅拉對的上羅拉或者/以及下羅拉)的一部分磨損進展,能夠實現該牽伸羅拉對的長壽命化。
[0025]根據技術方案4的紡紗機,能夠使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間歇地變更。由此,能夠在牽伸羅拉對(詳細來說是構成牽伸羅拉對的上羅拉或者/以及下羅拉)的磨損超過容許范圍之前使把持位置變更,能夠實現該牽伸羅拉對的長壽命化。并且,在使把持位置連續地變化的情況下,難以以超低速對驅動部進行控制。因此,通過使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間歇地變更,由此能夠防止紗線質量降低。
[0026]根據技術方案5的紡紗機,能夠在開始紡紗時將紡紗部配置在原點位置。當開始紡紗時,將利用牽伸羅拉對牽伸后的纖維束F導入紡紗部。因此,通過在將紡紗部配置于原點位置的狀態下開始紡紗,能夠順暢地開始紡紗。
[0027]根據技術方案6的紡紗機,能夠最大限度寬廣地確保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可把持區域。由此能夠進一步實現牽伸羅拉對的長壽命化。并且,即便在纖維束粗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防止構成該纖維束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脫落。
[0028]根據技術方案7的紡紗機,在牽伸羅拉對不旋轉的情況下能夠使活動基座部的移動停止。由此,活動基座部不會拉伸處于由牽伸羅拉對把持的狀態的纖維束,能夠避免纖維束不經意的切斷。
[0029]根據技術方案8的紡紗機,當纖維束比規定的值粗的情況下能夠使活動基座部的移動停止。由此,即便在纖維束粗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防止構成該纖維束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脫落。
[0030]根據技術方案9的紡紗機,通過使用步進馬達,能夠實現簡單的控制系統。由此,能夠降低驅動部以及控制系統的成本。
[0031]根據技術方案10的紡紗機,由于利用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加捻,因此能夠實現高紡紗速度。若紡紗速度高速化,則纖維束的纖維的舉動容易受到外部變化的影響。并且,由于被高速牽伸的纖維束,牽伸羅拉對(詳細來說是構成牽伸羅拉對的上羅拉或者/以及下羅拉)的磨損的進展也變快。通過進行活動基座部的位置控制并使該活動基座部移動,能夠在不對纖維束的纖維的舉動造成影響的情況下適當地實現至少牽伸羅拉對的長壽命化。
[0032]根據技術方案11的紡紗機,能夠通過對設定部進行操作來設定或者選擇控制方式。由此,紡紗機能夠進行與纖維束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控制。
[0033]根據技術方案12的紡紗機,能夠提高紡紗機生產卷裝的生產能力。
[0034]根據技術方案13的紡紗機,能夠將牽伸羅拉對(詳細來說是構成牽伸羅拉對的上羅拉或者/以及下羅拉)使用至極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圖1是示出紡紗機的整體結構的圖。
[0036]圖2是示出牽伸單元的結構的圖。
[0037]圖3是從箭頭X方向觀察牽伸單元的圖。
[0038]圖4是從箭頭Y方向觀察牽伸單元的圖。
[0039]圖5是從箭頭Z方向觀察牽伸單元的圖。
[0040]圖6中,圖6A是示出利用螺旋軸和螺母將旋轉運動轉換成滑動運動的結構的圖,圖6B是示出利用齒條和小齒輪將旋轉運動轉換成滑動運動的結構的圖。[0041]圖7是示出紡紗部等的經時變位的圖。
[0042]圖8是示出紡紗部等的經時變位的圖。
[0043]圖9是示出氣流紡紗裝置的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首先,對紡紗機100的整體結構進行簡單說明。紡紗機100是從纖維束F制造細紗Y從而制作成卷裝P的紡織機械。紡紗機100具備沿著纖維束F以及細紗Y的輸送方向按照以下順序配置在棉條供給部1、牽伸單元2、紡紗部3、紗疵檢測部4、張力穩定部5以及卷取部6。紡紗機100與能夠對各部分發送控制信號的控制部7連接(參照圖2)。
[0045]棉條供給部I將作為細紗Y的原料的纖維束F(棉條)朝牽伸單元2供給。棉條供給部I具備棉條筒11和導條架(未圖示)。貯存于棉條筒11的纖維束F由導條架引導并被導入牽伸單元2。
[0046]牽伸單元2對纖維束F進行牽伸并將該纖維束F合并成規定的粗細。牽伸單元2具備沿著纖維束F的輸送方向按照以下順序配置的后羅拉對21、第三羅拉對22、中羅拉對
23、前羅拉對24這四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通過旋轉將所把持的纖維束F送出,因此能夠利用與鄰接的牽伸羅拉對之間的輸出速度的差異對纖維束F進行牽伸。
[0047]紡紗部3通過對被牽伸成規定的粗細的纖維束F加捻來制造細紗Y。紡紗部3配置在牽伸單元2的前羅拉對24的下游側。紡紗部3能夠從被牽伸成規定的粗細的纖維束F制造細紗Y。紡紗部3的詳細結構后述。
[0048]紗疵檢測部4檢測所制造的細紗Y的紗疵部。具體說明,紗疵檢測部4以發光二極管(省略圖示)作為光源照射細紗Y,并檢測來自該細紗Y的反射光量。紗疵檢測部4經由解析器(省略圖示)與控制部7連接,能夠朝該控制部7發送檢測信號。控制部7能夠基于來自紗疵檢測部4的檢測信號判斷有無紗疵部。紗疵檢測部4所能夠檢測出的紗疵部除了包括細紗Y的粗細的異常之外,還包括在細紗Y夾雜有聚丙烯等異物的情況。紗疵檢測部4除了采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學式傳感器之外,也可以采用靜電容式傳感器。
[0049]張力穩定部5使施加于細紗Y的張力適度地保持穩定。張力穩定部5具備退繞部件51和羅拉52。退繞部件51在施加于細紗Y的張力低的情況下與羅拉52 —起旋轉,將細紗Y纏繞于該羅拉52。退繞部件51在施加于細紗Y的張力高的情況下相對于羅拉52獨立地旋轉,將纏繞于該羅拉52的細紗Y退繞。
[0050]卷取部6卷取細紗Y而制作成卷裝P。卷取部6具備驅動羅拉61和搖架(未圖示)。驅動羅拉61使由搖架把持的筒管B旋轉。卷取部6能夠卷取細紗Y而制作成卷裝P。卷取部6利用未圖示的橫動裝置使細紗Y橫動,因此能夠防止細紗Y在卷裝P中偏靠于一方。
[0051]只要具備作為紡紗機100的特征部分的牽伸單元2即可,詳細結構并不限制。棉條供給部1、紡紗部3、紗疵檢測部4、張力穩定部5、卷取部6以及/或者其他的結構并無限定。各部所配置的位置等也沒有限定。
[0052]其次,對牽伸單元2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分別由下羅拉21A、22A、23A以及24A和上羅拉21B、22B、23B以及24B構成。在構成中羅拉對23的下羅拉23A以及上羅拉23B卷繞有合成橡膠制的牽伸皮圈23C以及23C。
[0053]下羅拉21A、22A、23A以及24A借助未圖示的動力機構朝纖維束F的行進方向旋轉。上羅拉21B、22B、23B以及24B以與下羅拉21A、22A、23A以及24A接觸的狀態從動旋轉。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設定成沿著纖維束F的輸送方向而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圓周速度依次變快。
[0054]由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的纖維束F每當通過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時其輸送速度就增加,在鄰接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之間被牽伸。這樣,牽伸單元2能夠使纖維束F的寬度(粗細)逐漸變細而使之成為規定的粗細。
[0055]紡紗部3經由保持該紡紗部3的支架被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活動基座部25由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平行設置的兩個引導軸251支承。活動基座部25在引導軸251插通于該活動基座部25的滑動孔的狀態下被支承。
[0056]驅動部26配置在活動基座部25的下方(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所配置的一側的相反側)。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驅動部26具備步進馬達261、凸輪262以及凸輪從動件263。步進馬達261通過使凸輪262旋轉而使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的凸輪從動件263從動。活動基座部25由裝配于引導軸251的彈簧253施力,因此能夠追隨凸輪262的形狀。
[0057]活動基座部25能夠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平行地順暢移動(參照圖3以及圖4的箭頭T)。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的紡紗部3也能夠與活動基座部25為一體地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平行移動。
[0058]這樣,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驅動部26采用利用凸輪機構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的結構。如圖6A所示,能夠利用螺旋軸264和螺母265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如圖6B所示,能夠利用齒條266和小齒輪267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
[0059]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驅動部26也可以并不由步進馬達而是由伺服馬達等實現。通過使用步進馬達作為驅動部26的動力源,能夠簡化控制系統。由此能夠降低驅動部26以及控制系統的成本。
[0060]牽伸單元2在后羅拉對21的上游側具備第一引導部27。第一引導部27將從棉條供給單元I供給的纖維束F朝后羅拉對21引導。第一引導部27經由支承該第一引導部27的支架被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
[0061]牽伸單元2在第三羅拉對22與中羅拉對23之間具備第二引導部28。第二引導部28將從第三羅拉對22送出的纖維束F朝中羅拉對23引導。第二引導部28經由支承該第二引導部28的支架被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
[0062]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的第一引導部27和第二引導部28能夠與活動基座部25為一體而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平行移動(參照圖3以及圖4的箭頭T)。第一引導部27和第二引導部28能夠在相對于紡紗部3的位置保持恒定的狀態下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平行移動。
[0063]這樣,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引導部27被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由此能夠與紡紗部3同樣地移動。第一引導部27也可以安裝于紡紗機100的機架等而形成為不移動的結構。
[0064]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引導部27、第二引導部28以及紡紗部3配置在直線上。也可以將第一引導部27、第二引導部28和紡紗部3配置在大致直線上。當第一引導部27被固定于機架的情況下,第一引導部27也可以相對于第二引導部28和紡紗部3并不配置在直線上。
[0065]作為將第一引導部27形成為不移動的結構的情況,能夠舉出纖維束F粗的情況。當被后羅拉對21把持時的纖維束F的寬度(粗細)相對于后羅拉對21的寬度尺寸不存在余裕的情況下,若使第一引導部27移動,則構成纖維束F的纖維會從后羅拉對21脫落。因而,當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優選設置成使第一引導部27不移動。
[0066]在牽伸單元2,在活動基座部25的附近安裝有檢測部29。檢測部29是能夠檢測安裝于活動基座部25的磁鐵M的磁力的磁性傳感器(霍爾IC)。具體說明,檢測部29能夠根據磁通密度的變化轉換輸出電壓,并根據輸出電壓的值檢測磁鐵M的位置。檢測部29經由解析器(省略圖示)與控制部7連接。因此,控制部7能夠基于來自檢測部29的檢測信號掌握磁鐵M的位置、即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磁鐵M的安裝位置等并無限定。
[0067]控制部7能夠基于來自檢測部29的檢測信號朝驅動部26發送控制信號。控制部7能夠基于來自檢測部29的檢測信號控制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即紡紗部3等的位置。
[0068]如圖6A所示,在利用螺旋軸264和螺母265將旋轉運動轉換成滑動運動的結構中,需要防止活動基座部25的過沖。因此,也可以將檢測部29設置在活動基座部25的移動范圍兩側。除了該實施方式之外,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檢測部29的安裝位置也沒有限定。并且,檢測部29的數量也沒有限定。
[0069]其次,對紡紗機100的控制方式進行說明。圖7的縱軸示出經過時間t。圖7的橫軸示出紡紗部3等的變位。紡紗部3等的變位是指紡紗部3、第一引導部27以及第二引導部28從原點位置O開始的移動距離。
[0070]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由此使活動基座部25連續地往復移動。由于紡紗機100具備能夠設定驅動部26的控制方式的設定部8 (參照圖2),因此能夠設定與纖維束F的種類相應的控制方式。因而,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基于設定部8的設定控制驅動部26,由此能夠使活動基座部25連續地往復移動。
[0071]根據這種控制方式,紡紗機100能夠使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對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連續地變更。由此,能夠防止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磨損超過容許范圍,能夠實現該上羅拉21B、22B、23B以及24B的長壽命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中羅拉對23卷繞有牽伸皮圈23C以及23C,因此,若言及中羅拉對23,則準確地說能夠實現牽伸皮圈23C的長壽命化。
[0072]紡紗部3的目標位置是指基于根據纖維束F的特性變化的理想的控制決定的每單位時間的紡紗部3的理想位置。控制部7能夠通過每隔單位時間使紡紗部3移動至理想位置而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控制、即位置控制。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經由活動基座部25實現紡紗部3、第一引導部27以及第二引導部28的位置控制。
[0073]由此,由于能夠根據例如纖維束F的粗細變更振幅以及/或者周期,因此能夠在不使細紗Y的質量降低的情況下延長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壽命。由于能夠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位置控制,因此,即便在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構成該纖維束F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脫落。
[0074]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也能夠通過設定紡紗部3的目標位置和目標速度并控制驅動部26而使活動基座部25連續地往復移動。
[0075]紡紗部3的目標速度是指基于根據纖維束F的特性變化的理想的控制決定的每單位時間的紡紗部3的理想速度。控制部7能夠通過每隔單位時間使紡紗部3加速或者減速至理想速度而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控制、即速度控制。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經由活動基座部25實現紡紗部3、第一引導部27以及第二引導部28的速度控制。
[0076]由此,由于能夠根據例如纖維束F的粗細變更振幅、周期、移動速度中的至少任一個,因此能夠降低使細紗Y的質量降低的周期不均的產生等。由于能夠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位置控制以及速度控制,因此,即便在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構成該纖維束F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脫落。
[0077]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以使得紡紗開始時的紡紗部3的位置與原點位置O —致。所謂開始紡紗,除了包括開始將細紗Y卷取于新的筒管B的情況之外,還包括由于因紗疵檢測部4檢測到紗疵部而進行的紗線切斷以及/或者卷取中途的斷紗而中斷卷取之后再次開始卷取的情況。以下,針對開始將細紗Y卷取于新的筒管B的情況、和再次開始卷取的情況進行詳細說明。
[0078]當開始將細紗Y卷取于筒管B的情況下,將由牽伸單元2牽伸后的纖維束F導入紡紗部3,在紡紗部3內利用兩個不同方向的旋轉氣流進行紡紗,從而紡出細紗Y。利用未圖示的吸引管吸引從紡紗部3紡出的細紗Y,并將細紗Y相對于筒管B定位,利用上述的方法卷取卷裝P。
[0079]當再次開始卷取的情況下,利用未圖示的吸引管吸引從紡紗部3紡出的細紗Y,并朝未圖示的接頭裝置引導。與此同時、或者在此前后,另外的吸引管吸引卷裝P側的細紗Y,并朝接頭裝置引導。接頭裝置進行所被引導來的細紗Y彼此的接頭作業。
[0080]在上述的情況下,當使紡紗部3的位置與原點位置O —致并將纖維束F導入紡紗部3時,能夠筆直地形成細紗Y的紗線通道,纖維束F的導入的成功率穩定。若紡紗部3位于原點位置0,則未圖示的吸引管吸引細紗Y時的位置恒定。結果,吸引管對來自紡紗部3的細紗Y的吸引的成功率穩定。
[0081]例如,當發生紗線切斷或者斷紗的情況下,能夠在使紡紗部3的位置與原點位置O一致之后使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停止。但是,當發生紗線切斷或者斷紗的情況下,也可以立刻使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停止,并在紡紗開始時(再次開始紡紗時)使紡紗部3的位置與原點位置O —致。
[0082]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原點位置O設定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軸向中央部。原點位置O也可以并不設定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軸向中央部,例如也可以設定在軸向端部。原點位置O的位置并無限定。原點位置O例如是在紡紗開始前通過操作者進行驅動部26的原點定位操作而預先設定的位置。
[0083]在圖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紡紗部3等的變位在從原點位置O出發后朝圖面的左側(相對于纖維束F的行進方向為右側)移動。紡紗部3等的變位也可以是在從原點位置O出發后朝圖面的右側(相對于纖維束F的行進方向為左側)移動。
[0084]其次,對本紡紗機100的其他的控制方式進行說明。圖8的縱軸示出經過時間t。圖8的橫軸示出紡紗部3等的變位。紡紗部3等的變位是指紡紗部3、第一引導部27以及第二引導部28從原點位置O起的移動距離。[0085]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通過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而使活動基座部25間歇地輸送移動。具體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通過設定紡紗部3的目標位置而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來使活動基座部25間歇地輸送移動。
[0086]根據這種實施方式,紡紗機100能夠使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間歇地變更。由此,能夠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磨損超過容許范圍之前變更把持位置,能夠實現該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長壽命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中羅拉對23卷繞有牽伸皮圈23C以及23C,因此,當言及中羅拉對23時,準確地說能夠實現牽伸皮圈23C的長壽命化。
[0087]紡紗部3的目標位置是指基于根據纖維束F的特性而變化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24B)的磨損的進展速度決定的每隔規定時間的紡紗部3的理想位置。控制部7每隔規定時間使紡紗部3移動至理想位置,由此能夠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控制、即位置控制。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經由活動基座部25實現紡紗部3、第一引導部27和第二引導部28的位置控制。
[0088]由此,由于能夠根據例如纖維束F的粗細變更移動距離以及/或者移動時期,因此能夠延長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壽命。由于能夠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位置控制,因此,即便在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構成該纖維束F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脫落。
[0089]在使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間歇地變更的情況下,也包括例如通過將由步進馬達261構成的驅動部26呈步進狀地驅動而隨時切換把持位置的移動和保持的情況。在圖8中,圖示出把持位置從原點位置O階段性地移動至可移動距離L的實施方式。控制部7也可以按照下述方式進行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控制:在把持位置移動至可移動距離L之后,一邊將把持位置保持在到達可移動距離L前未被保持的位置一邊再次到達原點位置O。
[0090]在驅動部26由步進馬達261構成的情況下,步進馬達261的轉子以正反旋轉的方式被驅動。雖然優選轉子的正向旋轉量與反向旋轉量相等,但也可以不同。也可以形成為:根據檢測部29的安裝位置,在控制部7預先設定轉子恢復至原點位置為止的旋轉量的修正值,以吸收檢測部29的檢測誤差。
[0091]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能夠通過設定紡紗部3的目標位置和目標速度而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來使活動基座部25間歇地輸送移動。
[0092]紡紗部3的目標速度是指基于根據纖維束F的特性而變化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磨損的進展速度決定的每隔規定時間的紡紗部3的理想速度。控制部7能夠通過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 (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磨損超過容許范圍之前使紡紗部3加速至理想速度而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控制、即速度控制。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經由活動基座部25實現紡紗部3、第一引導部27和第二引導部28的速度控制。
[0093]由此,由于能夠根據例如纖維束F的粗細變更移動距離、移動時期、移動速度中的至少任一個,因此能夠延長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24B)的壽命,并且能夠降低使細紗Y的質量降低的周期不均的產生等。由于能夠實現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位置控制以及速度控制,因此,即便在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構成該纖維束F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脫落。[0094]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中的紡紗機100能夠延長由橡膠等形成的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壽命。在下羅拉21A、22A以及24A由橡膠等形成的情況下,能夠延長該下羅拉21A、22A以及24A的壽命。即便在上羅拉21B、22B以及24B和下羅拉21A、22A以及24A均由會磨損的材料形成的情況下也能夠延長壽命。
[0095]其次,對附加于上述控制方式的其他的特征點進行說明。
[0096]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根據纖維束F的粗細或者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寬度尺寸(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4B的寬度尺寸:參照圖3)設定活動基座部25的可移動距離L (參照圖7以及圖8)。也可以根據纖維束F的粗細和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寬度尺寸W設定活動基座部25的可移動距離L。
[0097]可移動距離L是指構成纖維束F的纖維不從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脫落的、從原點位置O起的最大距離。由于基于纖維束F的粗細等設定可移動距離L,因此,即便在牽伸羅拉對2所牽伸的纖維束F的種類變更的情況下,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紡紗機100也能夠應對。
[0098]根據這種控制方式,本紡紗機100能夠最大限度寬廣地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纖維束F的可把持區域。由此,能夠進一步實現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長壽命化。即便在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防止構成該纖維束F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
21、22、23以及24脫落。
[0099]控制部7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工作,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不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停止。在牽伸纖維束F的情況下實施紡紗部3的移動,在不牽伸纖維束F的情況下使紡紗部3等的移動停止。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后羅拉對21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工作,當后羅拉對21不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停止。優選在多個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中的至少把持纖維束F的牽伸羅拉對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工作。
[0100]根據這種控制方式,能夠避免在牽伸單元2停止的情況下處于由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的狀態的纖維束不經意地被切斷。
[0101]控制部7在纖維束F比規定值粗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停止。具體而言,操作者從設定部8輸入要由紡紗機100紡織的纖維束F的種類。控制部7基于所輸入的纖維束F的信息判斷該纖維束F的粗細是否超過規定的值。控制部7以當在纖維束F的粗細超過規定值的情況下驅動部26停止的方式進行控制。
[0102]根據這種控制方式,對于本紡紗機100,即便在纖維束F粗的情況下也能夠可靠地防止構成該纖維束F的纖維從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脫落。
[0103]其次,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紡紗機100的其他特征點進行說明。
[0104]構成本紡紗機100的紡紗部3是利用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F加捻的氣流紡紗裝置
3。氣流紡紗裝置3在紡紗室SC內形成旋轉空氣流,利用該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F加捻。紡紗室SC被劃分成在導紗器31與錠子32之間構成的空間SC1、和在錠子32與噴嘴塊33之間構成的空間SC2。
[0105]在空間SCl中,利用旋轉空氣流使構成纖維束F的纖維的后端部反轉(參照圖中雙點劃線)。在空間SC2中,利用旋轉空氣流使反轉后的各纖維的后端部旋轉(參照圖中雙點劃線)。旋轉的纖維束的后端部依次纏繞于中心部的纖維。這樣,氣流紡紗裝置3能夠從纖維束F紡出細紗Y。
[0106]另外,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氣流紡紗裝置3中,在導紗器31設置有針。針是為了將纖維束F引導至錠子32、并防止纖維的捻轉傳遞至上游側而設置的。但是,導紗器31的針也可以省略。
[0107]紡紗機100能夠以高紡紗速度紡出細紗Y。若紡紗速度高速化,則纖維束F的纖維的舉動也容易受到外部變化的影響。因以高速被牽伸的纖維束F,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1B、22B以及24B)的磨損的進展也變快。通過進行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控制并使該活動基座部25移動,能夠在不對纖維束F的纖維的舉動造成影響的情況下適當地實現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長壽命化。
[0108]紡紗部3只要是利用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F加捻的結構即可,詳細結構并無限定。例如,也可以形成兩條相互朝不同方向流動的旋轉空氣流,利用這兩條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F加捻(例如日本特開平5-86510、日本特開2006-161171等)。紡紗機100能夠進行與纖維束F的特性相應的最佳的控制。
[0109]此外,如上所述,紡紗機100具備卷取細紗Y而制作成卷裝P的卷取部6 (參照圖1)。由于紡紗機100能夠延長上羅拉21B、22B、23B以及24B的壽命,因此能夠長期地連續制造卷裝P。能夠提高紡紗機100生產卷裝P的生產能力。
[0110]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檢測部29檢測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控制部7基于檢測部29的檢測結果控制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或者/以及速度。控制部7也可以還具備:根據檢測部29的檢測結果存儲表示前羅拉對24把持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的經歷和把持位置的變化(速度和時間)的驅動部26的驅動量的存儲部(未圖示);以及收納前羅拉對24的耐久閾值的收納部(未圖示)。
[0111]在該情況下,控制部7對存儲于存儲部的驅動量和收納于收納部的耐久閾值進行比較,判斷是否殘留有能夠利用前羅拉對24進行進一步的牽伸的部分。當控制部7判斷出殘留有能夠進行牽伸的部分的情況下,控制部7控制活動基座部25的位置或者/以及速度,以便使纖維束F位于該部分而對纖維束F進行牽伸。由此,能夠將因高速紡織而容易磨損的前羅拉對2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上羅拉24B)使用至極限。
[0112]也可以形成為:操作者在將上羅拉24B更換為新的上羅拉24B的情況下,將進行了更換的情況輸入至控制部7,將存儲于存儲部的內容復位。
[0113]在本實施方式中,紡紗機100設置有一臺。但是,也可以并排配置多個紡紗機100而構成纖維機械。在該情況下,在相鄰的紡紗機100,可以使活動基座部25朝相同方向移動,也可以使之朝不同方向移動。在使之朝不同方向移動的情況下,能夠抑制因活動基座部25朝相同方向移動而導致的振動。
[0114]紡紗機100具備:牽伸纖維束F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 ;規定由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牽伸的纖維束F的寬度并進行引導的引導部27以及28 ;對由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牽伸后的纖維束F加捻從而紡出細紗Y的紡紗部3 ;供引導部27、28以及紡紗部3安裝的活動基座部25 ;使活動基座部25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26 ;檢測引導部27、28、紡紗部3以及活動基座部25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29 ;以及基于來自檢測部29的檢測信號朝驅動部26發送位置指令信號而對活動基座部25進行位置控制,由此來調整引導部27、28以及紡紗部3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7。
[0115]紡紗機100具備:牽伸纖維束F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 ;規定由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牽伸的纖維束F的寬度并進行引導的引導部27以及28 ;對由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牽伸后的纖維束F加捻從而紡出細紗Y的紡紗部3 ;供引導部27、28以及紡紗部3安裝的活動基座部25 ;使活動基座部25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26 ;檢測引導部27、28、紡紗部3以及活動基座部25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29 ;以及基于來自檢測部29的檢測信號朝驅動部26發送位置指令信號和速度檢測信號而對活動基座部25進行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由此來調整引導部27、28以及紡紗部3相對于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7。
[0116]控制部7通過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而使活動基座部25連續地往復移動。控制部7通過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而使活動基座部25間歇地輸送移動。
[0117]控制部7通過對驅動部26進行控制而使紡紗開始時的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和紡紗部3的相對位置與原點位置一致。控制部7根據纖維束F的粗細或者/以及上述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旋轉軸方向的寬度尺寸對活動基座部25的移動進行控制。
[0118]控制部7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工作,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不旋轉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停止。控制部7在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牽伸的纖維束F大于規定的值的情況下使驅動部26停止。
[0119]驅動部26使用步進馬達構成。紡紗部2利用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F加捻而紡出細紗Y。
[0120]紡紗機100具備能夠設定驅動部26的控制方式的設定部8。紡紗機100具備將細紗Y卷取成卷裝P的卷取部6。
[0121]紡紗機100具備存儲驅動部26的驅動量的存儲部、和收納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的耐久閾值的收納部。控制部7基于存儲于存儲部的驅動量和收納于收納部的耐久閾值變更牽伸羅拉對21、22、23以及24把持纖維束F的把持位置。
[0122]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0123]本發明的紡紗機能夠在不使細紗的質量降低的情況下延長牽伸羅拉對的壽命,因此在產業上是有用的。
[0124]附圖標記說明:
[0125]100:紡紗機;1:棉條供給部;2:牽伸單元;21:后羅拉對(牽伸羅拉對);21A:下羅拉;21B:上羅拉;22:第三羅拉對(牽伸羅拉對)'22k:下羅拉;22B:上羅拉;23:中羅拉對(牽伸羅拉對);23A:下羅拉;23B:上羅拉;24:前羅拉對(牽伸羅拉對);24A:下羅拉;24B:上羅拉;25:活動基座部;26:驅動部;27:第一引導部;28:第二引導部;29:檢測部;3:紡紗部;4:紗疵檢測部;5:張力穩定部;6:卷取部;7:控制部;F:纖維束(棉條);Y:細紗。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紡紗機具備: 牽伸纖維束的牽伸羅拉對; 規定由所述牽伸羅拉對牽伸的纖維束的寬度并進行引導的引導部; 對由所述牽伸羅拉對牽伸后的纖維束加捻從而紡出細紗的紡紗部; 供所述引導部以及所述紡紗部安裝的活動基座部; 使所述活動基座部相對于所述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 檢測所述引導部、所述紡紗部以及所述活動基座部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以及 基于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信號朝所述驅動部發送位置指令信號而對所述活動基座部進行位置控制,由此來調整所述引導部以及所述紡紗部相對于所述牽伸羅拉對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所述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
2.一種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紡紗機具備: 牽伸纖維束的牽伸羅拉對; 規定由所述牽伸羅拉對牽伸`的纖維束的寬度并進行引導的引導部; 對由所述牽伸羅拉對牽伸后的纖維束加捻從而紡出細紗的紡紗部; 供所述引導部以及所述紡紗部安裝的活動基座部; 使所述活動基座部相對于所述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方向平行移動的驅動部; 檢測所述引導部、所述紡紗部以及所述活動基座部中的至少任一個的位置的檢測部;以及 基于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信號朝所述驅動部發送位置指令信號和速度指令信號而對所述活動基座部進行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由此來調整所述引導部以及所述紡紗部相對于所述牽伸羅拉對的相對位置關系,從而變更所述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的控制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過對所述驅動部進行控制而使所述活動基座部連續地往復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過對所述驅動部進行控制而使所述活動基座部間歇地輸送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過對所述驅動部進行控制而使紡紗開始時的所述牽伸羅拉對和所述紡紗部的相對位置與原點位置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據纖維束的粗細或者/以及所述牽伸羅拉對的旋轉軸方向的寬度尺寸對所述活動基座部的移動進行控制。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牽伸羅拉對旋轉的情況下使所述驅動部工作,在所述牽伸羅拉對不旋轉的情況下使所述驅動部停止。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牽伸羅拉對所牽伸的纖維束大于規定的值的情況下使所述驅動部停止。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部使用步進馬達構成。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紡紗部利用旋轉空氣流對纖維束加捻而紡出細紗。
11.根據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紡紗機具備能夠設定所述驅動部的控制方式的設定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紡紗機具備將所述細紗卷取成卷裝的卷取部。
13.根據權利要求1~12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紗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紡紗機具備: 存儲所述驅動部的驅動量的存儲部;以及 收納所述牽伸羅拉對的耐久閾值的收納部, 所述控制部基于存儲于 所述存儲部的驅動量和收納于所述收納部的所述耐久閾值變更所述牽伸羅拉對把持纖維束的把持位置。
【文檔編號】D01H13/22GK103732812SQ201280039647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明者】森秀茂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