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粘非織造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于要求耐起毛性、柔軟度、強度的同時還要求優異的生產率的領域例如衛生材料的表面素材尤其是底層有用的,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形成的紡粘非織造布。
背景技術:
以往,衛生材料的外側的表面材料,舉出代表性例子的話,用即棄型尿布、婦女用衛生巾等的底層中,一直單獨使用透濕性膜、或者復合使用熱風非織造布或點粘合非織造布等短纖維非織造布與透濕性膜。但是,單獨使用透濕性膜的話,雖然不會起毛但手感差, 而熱風非織造布則雖然柔軟但強度和耐起毛性方面有問題,并且,短纖維非織造布雖然經濟性和耐起毛性好但柔軟度和強度方面有問題等,現有的素材都各自存在問題。另外,關于在底層中使用非織造布的技術,在日本特開平11-972號公報(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使用含有透濕性膜和紡粘非織造布的非織造布的技術,但現狀是,與短纖維非織造布一樣,是以耐起毛性為中心,至于強度和柔軟度的必要特性平衡尚未進行探討。當用作為底層等經常暴露于摩擦的表面材料的情況,耐起毛性是重要的特性,例如當用于即棄型尿布的情況,如果發生起毛,則成為毛球,不僅發生進到幼兒口中的危險,而且還存在外觀變得很差的問題。另外,當用作為衛生用品的底層時,柔軟性也就變得重要。因為,柔軟度直接關系到對于使用者來說很重要的使用感。而且,為了使穿戴者、護理者、看護者等接觸時的觸感良好,柔軟性也是必要的。關于非織造布,例如對于柔軟性在日本特開昭63-288260號公報(專利文獻2)或日本特開平10-280267號公報(專利文獻3)等中有記載,進而對于這種紡粘非織造布的強度,正如日本特開平10-292256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公開的那樣,雖然對各個特性進行了改善,但并沒有以象底層這樣的表面素材作為對象,未進行包括與耐起毛性的平衡的探討。在以往方法中,將丙烯系聚合物紡粘非織造布提供給底層材料用途時,為了得到柔軟性,有進行采用后加工的工序的方法,也有減弱熱軋紋輥壓接時的壓力的方法,但前一方法的生產率和經濟性不好,后一方法雖然可以獲得柔軟度,但耐起毛性就降低。另外,如果為了同時獲得耐起毛性和柔軟性而單純地減小目付,則非織造布的強度變小,尿布等制品設計的自由度就受到限制。雖然也嘗試過通過減小纖度來得到柔軟性,但從未壓接的纖維長度增大的情況也可以預想到耐起毛性會降低。這樣,為了使壓接部分牢固,而賦予過高的壓接溫度或接觸壓力的話,非壓接部的受熱過程也會增大,導致纖維失去柔軟性,或者壓接部破損,也就是會弓I起如針眼這樣的過壓接現象。另外,當減小纖度時,有提高紡絲速度的方法和降低流出量的方法,但就聚丙烯來說,已知在降低紡絲速度時更容易生成被認為與壓接有關的非結晶部或者松弛的結晶部。但是,要想用該方法制作纖度細的非織造布的話,就需要降低流出量降低紡絲速度,同時為了提高流動性而降低樹脂黏度。從而,這樣的方法就存在紡絲性惡化、生產率低下、物性低下等問題。不過,在日本特開2002-105832號公報(專利文獻5)中記載了一種不需要后加工的,耐起毛性好、具有柔軟性、而且還兼備了強度的紡粘非織造布。但是,在專利文獻5中由于使用了熔體流動速率較小的聚丙烯作為原料,所以可以想到發生斷頭所帶來的生產率低下。另外,該紡粘非織造布還不能說是具備了充分的柔軟性,所以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11-972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昭63-288260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平10-280267號公報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平10-292256號公報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2-10583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獲得一種在不降低耐起毛性、柔軟性、強度的情況下生產率優異的紡粘非織造布。解決問題的方案本發明人研究了上述問題,發現通過使用丙烯系聚合物,使紡粘非織造布的目付、MFR、纖度及軋紋面積率等處于特定范圍內,就可以實現上述目的。也即,本發明提供一種紡粘非織造布,其為由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形成的、MFR為65 150g/10分鐘、纖度為O. θΓ . 5旦的紡粘非織造布,其特征在于,目付為5 40g/m2,軋紋面積率在6. 5^25%的范圍。上述紡粘非織造布優選為,耐起毛性為I. (Γ2. O點,以硬挺度/目付表示的柔軟指數為2. 2mm/20mm/(g/m2)以下,以拉伸強度/目付表示的拉伸強度指數為O. 9N/25mm/(g/m2)以上。另外,上述紡粘非織造布優選為,通過使用MFR在6(Tl50g/10分鐘范圍的丙烯系聚合物來制造。所述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優選是在牽伸比1500以上形成。發明效果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是生產率好、柔軟、強度優異、且不易起毛的非織造布,具有極高的工業價值。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著,具體說明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用于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是使用丙烯系聚合物,通過由紡粘法的熔融紡絲來形成的。作為丙烯系聚合物,具體地可以舉出丙烯的均聚物、丙烯與其他α-烯烴的共聚物。作為共聚的其他Ct _烯烴,可以不例乙烯、I-丁烯、I-戍烯、1_己烯、I-辛烯、I-癸烯、3-甲基-I- 丁烯、3-甲基-I-戊烯、3-乙基-I-戊烯、4-甲基-I-戊烯、4-甲基-I-己烯等碳原子數疒20的α-烯烴。其中,優選乙烯、I-丁烯,尤其優選乙烯。這種其他α-烯烴,可以單獨一種或組合兩種以上來共聚。當使用丙烯和其他α-烯烴的共聚物時,共聚物中的源于α -烯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為5. 0mol%以下。進而,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根據需要在不損害本發明目的范圍內,在丙烯系聚合物中配合其他聚合物、著色劑、耐熱穩定劑、成核劑等。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目付為5 40g/m2。當與透濕性膜組合用于底層等時,優選為5g/nT30g/m2,更優選為6g/nT20g/m2。如果是比上述范圍的下限值低的目付,則非織造布的強度就不足,如果超過上述范圍的上限值,則總體變厚而成為手感硬的原因,所以不好。另外,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MFR為65 150g/10分鐘,優選為7(Tl30g/10分鐘。只要紡粘非織造布的MFR在該范圍,則也可以混合MFR不同的丙烯系聚合物來用作為原料。如果MFR低于上述范圍的下限值,則生產率低下,如果MFR高于上述范圍的上限值,則纖維自身的強度不足而無法獲得充分的拉伸強度。這里,在本發明中,MFR是按照JISK7210-1999,在溫度230°C、荷重2. 16kg的條件下測定的值。該MFR值是在形成紡粘非織造布后測定的值。另外,作為本發明非織造布的原料的丙烯系聚合物的MFR通常為6(Tl50g/10分鐘,更優選為7(Tl20g/10分鐘。通過使用具有該范圍MFR的丙烯系聚合物,可以獲得生產率優異,拉伸強度優異的紡粘非織造布。如果MFR低于上述范圍的下限值,則生產率低下,因而不好。該原料的MFR值是對在制造紡粘非織造布之前的丙烯系聚合物測定的值。另外,紡粘非織造布的纖度為O. 01旦(以下叫做d) I. 5d。優選為O. I I. 2d。如果超過上述范圍的上限值,則柔軟性和均勻性(質地)下降,導致強度降低,因而不好。另外,如果低于上述范圍的下限值,則難以進行穩定的紡絲,生產率降低,因而不好。形成紡粘非織造布的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優選牽伸比(噴嘴孔徑的面積與纖維直徑的面積之比)((噴嘴直徑[mm])2/ (纖維直徑[mm])2)在1500以上,更優選為1900 8200,進一步優選為2900 6300。如果小于上述范圍的下限值,則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纖維,進而所得紡粘非織造布的強度就不足,當用于衛生用品的底層等時不能滿足所需的強度。牽伸比的上限沒有特另Ij限制,但通常是牽伸比超過8200的話,無法進行穩定的紡絲,生產率低下,所以不好。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軋紋面積率為6. 5 25%,優選7. 0 21%。如果小于上述范圍的下限值,則耐起毛性惡化,如果超過上述范圍的上限值,則手感變硬,所以不好。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耐起毛性為I. (Γ2. O點。優選為I. O點。超過上述范圍的上限值的非織造布,當用作為紙尿褲的底層時,由于與衣服或毛毯等摩擦而容易產生毛球,存在外觀變得極其不好的問題,或者存在毛球誤入幼兒口中發生危險的問題。這里,所謂耐起毛性是將非織造布與其他材料反復接觸時,在非織造布表面產生的起毛性的難易度的指標,評價點數越小越好。耐起毛性是由交織的形成狀態、纖維長度、纖維直徑、纖維強度、壓接狀態等來決定的特性。 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柔軟指數優選為2. 2mm/20mm/(g/m2)以下,更優選為I.(Γ2. 0mm/20mm/(g/m2)。如果柔軟指數超過上述范圍,則用作為衛生用品的底層時,直接關系到對使用者來說極為重要的使用感,并且就由于也是穿戴者、護理者、看護者等接觸的部分而重要的柔軟性來說有時也不充分。這里,非織造布的柔軟指數是以非織造布的硬挺度/目付來定義的表示非織造布的柔軟性的指標,是從按照Jis L1096-1999的8. 19. I的A法“懸臂法”測定的非織造布的硬挺度和如上所述測定的非織造布的目付算出的值,是與實際的非織造布的使用感有關的指標。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拉伸強度指數優選為O. 9N/25mm/(g/m2)以上。如果拉伸強度指數小于O. 9N/25mm/(g/m2),則當用于衛生用品的底層等時,有時就無法滿足所需的強度。這里,非織造布的拉伸強度指數是以非織造布的拉伸強度/目付來定義的表示非 織造布的強度的指標,是從按照Jis L1096-1999的8. 12. I的(I)的“A法(條樣法)”的“切割條樣法”測定的非織造布的拉伸強度和如上所述測定的非織造布的目付算出的值,是與實際的非織造布的使用感有關的指標。滿足如上所述本發明所規定的特性的紡粘非織造布,不僅使用感良好,而且在制造紡粘非織造布時不易發生斷頭等現象,還具有非常優異的生產率。本發明的紡粘非織造布的制造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但要想獲得如本發明的纖維直徑1.5d以下的細的紡粘非織造布,則按照如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話,因生產率良好而優選如日本特開平8-3853號公報中公開那樣,將從紡絲噴嘴紡絲出的多個連續纖維,通過冷卻風來冷卻后,通過重新導入的牽伸風來牽伸的制造方法;或者如日本特開2002-302862號公報中公開那樣,將冷卻風分成風速不同的兩個階段,將冷卻風直接用作為牽伸風的制造方法。實施例接著,針對本發明的丙烯系聚合物紡粘非織造布,舉出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在以下實施例、比較例中使用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裝置如下。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1>日本特開平8-3853號公報的實施例I中公開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裝置。也就是具備如下裝置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從紡絲噴嘴紡絲出的纖維在喉部緩慢冷卻后,在冷卻室由冷卻風來進行冷卻,在被構成為通過與冷卻風不同而另行導入的牽伸風來進行牽伸的密閉型裝置中進行牽伸后,設置有使纖維分散的纖維分散裝置,分散后的纖維就堆積到移動捕集裝置上,對于該堆積的纖維集合體通過軋紋輥和平輥調節壓力和溫度,部分性地進行壓接。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2>具備如下裝置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從紡絲噴嘴紡絲出的纖維,通過來自于一側的冷卻風進行冷卻,在被構成為通過與冷卻風不同而另行導入的牽伸風來進行牽伸的開放型裝置中進行牽伸后,設置有使纖維分散的纖維分散裝置,分散后的纖維就堆積到移動捕集裝置上,對于該堆積的纖維集合體通過軋紋輥和平輥調節壓力和溫度,部分性地進行壓接。
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3>日本特開2002-302862號公報的實施例I中公開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裝置,也就是具備如下裝置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導入冷卻室的冷卻風吹送部被分成上下方向兩個階段來設置,在被構成為冷卻風兼作牽伸風的密閉型裝置中進行牽伸后,設置有使纖維分散的纖維分散裝置,分散后的纖維就堆積到移動捕集裝置上,對于該堆積的纖維集合體通過軋紋輥和平輥調節壓力和溫度,部分性地進行壓接。在以下的實施例和比較例中使用的測定方法如下。(I)MFR (熔體流動速率[g/ΙΟ 分鐘(230°C )]除了以下所示的事項以外,全部按照JIS K7210-1999的第7項B法的b “測定活塞移動規定距離的時間的方法”來測定。<1>對于制作的含有丙烯系聚合物的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采樣每個為5g的試片 5點。至于采樣處所,對于MD方向為任意處,對于CD方向為除去非織造布樣品的兩端20cm后,直線狀以均勻間隔取5處。<2>用鑷子將試片裝入長度160mmX內徑9. 550mm的機筒內。〈3>使用自動擠出塑度計(日本測試產業株式會社(^ 7夕一産業株式會社)制造,TP-406型),以試驗溫度230°C、荷重2. 16kg、測定距離6_來測定MFR。<4>對于各非織造布樣品,逐個都對采樣的5點試片分別測定,求出其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I位,作為各紡粘非織造布的MFR。(2)纖度(旦d :每9000m的纖維克數)Id=Ig/纖維長度 9000m〈1>對于制作的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采樣IOmmX IOmm的試片10點。至于采樣處所,對于MD方向為任意處,對于CD方向為除去非織造布樣品的兩端20cm后,在直線上以均勻間隔取10處。<2>使用尼康公司制造的ECLIPSE E400顯微鏡,以放大倍數20倍,將纖維直徑以μ m單位讀取到小數點后第I位。對于每個試片測定任意20處的直徑。對于10個試片分別如此測定(直徑的測定點為總計200點)。根據直徑的測定結果,就每個各測定點求出每9000m的纖維克數。此時,聚丙烯的密度是按照O. 91g/cm3來計算。<3>對于200點的每個測定點,分別換算每9000m的纖維克數,求出該換算值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作為各非織造布樣品的纖度。(3)牽伸比求出在上述纖度測定中求出的總計200點的直徑的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作為纖維直徑(單位μ m)。從在各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中使用的噴嘴直徑(單位mm)和所得纖維的纖維直徑,按照下述公式求出牽伸比,四舍五入十位,作為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的牽伸比。牽伸比=(噴嘴直徑[mm] ) 2/ (纖維直徑[mm] ) 2(4)目付[g/m2]按照JIS L1096-1990的6. 4. 2項的“標準狀態下的每單位面積的質量”來測定。〈1>對于制作的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采樣IOOcm2的圓形試片。至于采樣處所,對于MD方向為任意處,對于CD方向為除去非織造布樣品的兩端20cm后,在直線上以均勻間隔取20處。〈2>對于采樣的各試片,使用上皿式電子天平(島津制作所制造,EB-330型)分別測定質量(g)。求出各試片的質量的平均值。從求出的平均值換算每Im2的質量(g),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作為各非織造布樣品的目付。(5)耐起毛性[點]<1>對于制作的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采樣300mm (MD)X25mm (CD)的試片40點。至于采樣處所,對于MD方向為任意的2處(軋紋輥側面評價用(表面)、平輥側面(背面)評價用),對于CD方向為除去非織造布樣品的兩端20cm后,在直線上以均勻間隔各取20處(共計40處)。<2>使用JIS-L0849-2004的5的5. I的b記載的裝置“摩擦試驗器II形(學振形)”進行評價。具體地,作為該裝置使用大榮科學精器公司制造的RT-100型,使摩擦子的荷重為200g,使用包裝用膠帶(布)No. 314 (永樂膠帶(RINREI TAPE)公司制造),設置成該膠帶的膠面和試片的測定面能夠摩擦。此時,為了防止在測定中試片偏移的情況,把“400號”砂紙使砂面朝上地安裝在裝置的臺上,進而把試片按照評價面朝上地放置在砂面之上,安裝到測定裝置的臺上。<3>安裝試片后,把試片的測定面和膠帶的非膠面摩擦50個來回。<4>觀察試片的摩擦面,對耐起毛性,按照以下基準用點數來評價。I點沒有起毛。2點起毛程度為在I處開始出現小毛球。3點開始出現清楚的毛球,并且可以看到多個小毛球。4點可以看到清楚的大毛球,纖維在多處開始浮起。5點纖維被相當程度剝下,以至試片變薄的程度。6點纖維被剝成試片破損的程度。〈5>對于每個各試片,進行上述〈I廣〈4>。對于表面評價用試片,摩擦背面,對于背 面評價用試片則摩擦背面來評價。<6>對于上述40點(正反面各20點)求出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作為各非織造布樣品的耐起毛性。(6)柔軟指數按照JIS L1096-1999 的 8. 19. I 的 “A 法(45° 懸臂法)”測定。<1>對于制作的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取樣長度150mm、寬度20mm的長方形試片,在MD方向長的試片20點、在CD方向長的試片20點,共計40點。至于采樣處所,對于各非織造布樣品的MD方向為任意的2處(在CD方向長的試片的采樣處、在MD方向長的試片的采樣處),對于CD方向為除去非織造布樣品的兩端20cm后,在直線上以均勻間隔各取20處(共計40處)。〈2>對于采樣的試片,以mm單位分別再次測定正反面,讀取到整數位,求出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3>對于40點試片分別如此測定,求出平均值,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作為各非織造布樣品的硬挺度[mm/20mm],通過下式求出柔軟指數柔軟指數=硬挺度的平均值[mm/20mm]/目付[g/m2]
(7)拉伸強度、拉伸強度指數除了下述事項以外,全部按照JIS L1096-1999的8. 12. I的(I)的“A法(條樣法)”的“切割條樣法”來測定。<1>對于制作的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取樣長度200mm、寬度20mm的試片,按照與上述(5)—樣的要領,取樣在MD方向長的試片20點、在CD方向長的試片20點共計40點。<2>對于各試片,使用恒速拉伸型拉伸試驗機(英斯特朗公司制造的5564型),在卡盤間距100mm、拉伸速度100mm/min的條件下,對試片的長度方向施加荷重至試片斷裂,測定此時的最大荷重[N/25mm]。<3>對于40點試片分別如此測定,求出最大荷重值的平均,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
位,作為各非織造布樣品的拉伸強度[N/25mm]。<4>通過下式求出拉伸強度指數,四舍五入小數點后第2位,作為各非織造布樣品的拉伸強度指數。拉伸強度指數=拉伸強度[N/25mm] /目付[g/m2](8)生產率生產率是根據制作紡粘非織造布時的纖維的斷頭情況來評價的。調整各紡粘非織造布樣品的制造條件后,連續10分鐘制作該非織造布樣品時,觀察該制作情況的結果。O :沒有斷頭X :有斷頭實施例I紡粘非織造布原料使用聚丙烯(聚丙烯均聚物,MFR (按照JIS K7210-1999在溫度230°C、荷重2. 16kg測定):65g/10分鐘)。使用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1>,設定為噴嘴直徑
O.60mm、單孔流出量O. 35g/min、樹脂溫度225°C、冷卻風速I. 8m/s、冷卻溫度20°C、牽伸風量3000m3/hr/m,使調節分散裝置而得到的纖維網,通過軋紋輥(刻印形狀菱形,刻印尺寸
O.67mmX0. 67mm,間隔1. 47mmX I. 47mm,軋紋面積率21%,鋸齒形排列,刻印傾斜45度)和平輥之間,調節壓力和溫度進行熱軋紋處理,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測定耐起毛性、柔軟性、拉伸強度。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在實施例I中,除了調節移動捕集裝置的速度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目付為15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3在實施例I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12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15°C、冷卻風速I. 6m/s、牽伸風量2600m3/hr/m,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13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
實施例4在實施例I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7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冷卻風速I. 6m/s、牽伸風量4500m3/hr/m,得到纖維直徑O. 8d、牽伸比2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5在實施例I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7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45°C、冷卻風速I. 6m/s、牽伸風量6700m3/hr/m,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46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
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6在實施例I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10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冷卻風速I. 6m/s、牽伸風量6700m3/hr/m,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46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11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比較例I在實施例I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4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I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5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比較例2在實施例I中,設定為樹脂溫度210°C、冷卻風速I. 6m/min、牽伸風量2000mVhr/m,得到纖維直徑I. 8d、牽伸比13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比較例3在實施例I中,除了使用軋紋面積率為6. 3%的軋紋輥(刻印形狀圓形,刻印尺寸直徑O. 43mm,間隔1. ImmX 2. 1mm,鋸齒形排列)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7紡粘非織造布原料使用聚丙烯(聚丙烯均聚物,MFR (按照JIS K7210-1999在溫度230°C、荷重2. 16kg測定)65g/10分鐘)。使用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2>,設定為噴嘴直徑O. 60mm、單孔流出量O. 35g/min、樹脂溫度225°C、冷卻風速2. Om/s、冷卻溫度20°C、牽伸噴槍壓力5. Okgf/cm2,使調節分散裝置而得到的纖維網,通過軋紋輥(刻印形狀菱形,刻印尺寸0. 45mmX0. 45mm,間隔1. 7mmXl. 7mm,軋紋面積率7. 0%,鋸齒形排列,刻印傾斜45度)和平輥之間,進行熱軋紋處理,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8在實施例7中,除了調節移動捕集裝置的速度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目付為15g/m2的紡粘非織造布。 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9在實施例7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12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15°C、冷卻風速I. 8m/s、牽伸噴槍壓力4. Okgf/cm2,除此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13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2。實施例10在實施例7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7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冷卻風速I. 8m/s、牽伸噴槍壓力6. Okgf/cm2,得到纖維直徑O. 8d、牽伸比2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4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11在實施例7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7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45°C、冷卻風速I. 8m/s、牽伸噴槍壓力7. Okgf/cm2,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46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4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2。實施例12在實施例7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10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冷卻風速I. 6m/s、牽伸噴槍壓力7. Okgf/cm2,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46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116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4
在實施例7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4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51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2。比較例5在實施例7中,設定為樹脂溫度210°C、冷卻風速I. 8m/min、牽伸噴槍壓力3. Okgf/cm2,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8d、牽伸比13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6在實施例7中,除了使用軋紋面積率為6. 3%的軋紋輥(刻印形狀圓形,刻印尺寸直徑O. 43mm,間隔1. ImmX 2. 1mm,鋸齒形排列)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13紡粘非織造布原料使用聚丙烯(聚丙烯均聚物,MFR (按照JIS K7210-1999在溫度230°C、荷重2. 16kg測定)65g/10分鐘)。使用紡粘非織造布制造設備〈3>,設定為噴嘴直徑O. 60mm、單孔流出量O. 35g/min、樹脂溫度225°C、上段冷卻風速O. 4m/s、冷卻溫度20°C、上段冷卻風速I. 4m/s、冷卻溫度20°C、使調節分散裝置而得到的纖維網,通過軋紋輥(刻印形狀菱形,刻印尺寸0. 88mmXO. 88mm,間隔1. 52mmX I. 32mm,軋紋面積率18%,鋸齒形排列,刻印傾斜30度和150度(在⑶方向每一列交叉配置))和平輥之間,進行熱軋紋處理,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實施例14在實施例13中,除了調節移動捕集裝置的速度以外,其余操作相同,得到目付為15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實施例15在實施例13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12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15°C、上段冷卻風速O. 3m/s、下段冷卻風速I. 2m/s,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13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 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
結果不于表3。實施例16在實施例13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7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上段冷卻風速O. 6m/s、下段冷卻風速2. lm/s,得到纖維直徑O. 8d、牽伸比2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3。實施例17在實施例13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7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45°C、上段冷卻風速I. Om/s、下段冷卻風速3. 5m/s,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46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實施例18在實施例13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10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上段冷卻風速O. 8m/s、下段冷卻風速3. 2m/s,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46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112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3。比較例7在實施例13中,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40g/10分鐘的聚丙烯,設定為樹脂溫度235°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3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5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比較例8在實施例13中,設定為樹脂溫度210°C、上段冷卻風速0.3m/s、下段冷卻風速
I.lm/s,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3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8d、牽伸比13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3。比較例9在實施例13中,除了使用軋紋面積率為6. 3%的軋紋輥(刻印形狀圓形,刻印尺寸直徑O. 43mm,間隔1. lmmX2. 1mm,鋸齒形排列)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
I.2d、牽伸比19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實施例19
在實施例I中,使牽伸風量為2500m3/hr/m,得到纖維直徑I. 5d、牽伸比15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0在實施例5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4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21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1在實施例5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5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32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2在實施例5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7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63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 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3在實施例5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8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82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比較例10在實施例I中,使噴嘴直徑為O. 35mm、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40g/10分鐘的聚丙烯、樹脂溫度為235°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I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7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5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4在實施例7中,除了使牽伸噴槍壓力為3. 5kgf/cm2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5d、牽伸比15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
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25在實施例10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4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21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4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
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26在實施例10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5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32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4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27在實施例10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7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63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4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28在實施例10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8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82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4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11在實施例7中,使噴嘴直徑為O. 35mm、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40g/10分鐘的聚丙烯、樹脂溫度為235°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7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5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2。實施例29在實施例13中,除了使上段冷卻風速為O. 3m/s、下段冷卻風速為I. lm/s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5d、牽伸比15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實施例30在實施例17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4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21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不于表3。實施例31在實施例17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5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O. 5d、牽伸比32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 實施例32在實施例17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7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
O.5d、牽伸比63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實施例33在實施例17中,除了使用噴嘴直徑O. 80mm以外其余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
O.5d、牽伸比82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75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比較例12在實施例13中,使噴嘴直徑為O. 35mm、作為原料聚丙烯使用MFR為40g/10分鐘的聚丙烯、樹脂溫度為235°C,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同樣地操作,得到纖維直徑I. 2d、牽伸比700、構成非織造布的聚丙烯纖維的MFR為50g/10分鐘、目付為17g/m2的紡粘非織造布。對于該紡粘非織造布,與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各特性的評價和測定。結果示于表3。[表 I]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粘非織造布,其為由含有丙烯的均聚物的纖維形成的、MFR為65 150g/10分鐘、纖度為O. Ofl. 5旦的紡粘非織造布,其特征在于,目付為5 40g/m2,軋紋面積率在6.5^25%的范圍,含有丙烯的均聚物的纖維是在牽伸比為1500 8200下形成的。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紡粘非織造布,其中,耐起毛性為I.(Γ2. O點,以硬挺度/目付表示的柔軟指數為2.2mm/20mm/(g/m2)以下,以拉伸強度/目付表示的拉伸強度指數為O.9N/25mm/ (g/m2)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紡粘非織造布,其通過使用MFR在6(Tl50g/10分鐘范圍的丙烯的均聚物來制造而得到。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紡粘非織造布,其為由含有丙烯的均聚物的纖維形成的、MFR為65~150g/10分鐘、纖度為0.01~1.5旦的紡粘非織造布,其特征在于,目付為5~40g/m2,軋紋面積率在6.5~25%的范圍,含有丙烯的均聚物的纖維是在牽伸比為1500~8200下形成的。
文檔編號D04H3/14GK102677393SQ20121013551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6日
發明者久本敬司 申請人:三井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