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和整漿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滾筒兩端溫差較小且節能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以及包括該滾筒的整漿生產線。
背景技術:
在紡織業中,上了樹脂的紗線經過烘干后,需要進行拉伸擠壓,以使紗線表面更加光滑,為了現實上述的效果,現有的整漿生產線的卷起部件中一般都設有“錫林”,即一種表面溫度為110° 160°左右的滾筒,其可以將上了樹脂且經過烘干的紗線進行拉伸擠壓,使紗線的表面更加平滑,因而紗線在織布機的織布過程中更見通暢,減低斷線的機會。現有技術中,要使滾筒的表面溫度達到要求,一般是在滾筒表面下的空心夾層中充注熱油,利用熱油的導熱使得滾筒的表面溫度達到要求,但是,該技術存在著一些缺陷,其會造成滾筒兩端的溫度不均勻,一般情況下,滾筒進油端的溫度高于滾筒出油端的溫度10°以上,而滾筒在對紗線進行拉伸擠壓的過程中,滾筒表面溫度的不平均會造成工藝質量問題,也就是造成紗線的質量問題,同時,由于滾筒表面下的空心夾層面積打,熱油在空心夾層中的流動狀況不理想,熱量交換循環不徹底,造成能量浪費,不節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熱油循環導熱滾筒,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滾筒兩端溫差較大而影響產品質量且不節能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包括筒體以及穿設于所述筒體中且可帶動所述筒體轉動的軸體,還包括可與外部熱油發生器連通且內部裝有流動的熱油的導熱管,所述筒體表面下具有環形空心夾層,所述環形空心夾層中裝有用于傳遞熱量的導熱油,所述導熱管呈螺旋狀盤纏于所述空心夾層中。進一步地,所述導熱管一端具有可供熱油進入的進油端,另一端具有可供熱油流出的出油端,所述軸體一端具有連通所述進油端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一油道,以及具有連通所述出油端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二油道。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油道嵌設于所述第一油道中,且所述第一油道與所述第二油道相互隔離。進一步地,還包括活動連接于所述軸體一端且可與外部熱油發生器連接的旋轉接頭,所述旋轉接頭中具有連通所述第一油道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三油道,且具有連通所述第二油道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四油道。進一步地,所述第四油道嵌設于所述第三油道中,且所述第三油道與所述第四油道相互隔離。進一步地,所述軸體具有連通所述空心夾層且可連通外部用于注入導熱油的設備的第五油道。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整漿生產線,其包括上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滾筒的導熱管在外部熱油發生器的作用下,其內可以不斷地流動著熱油,且導熱管盤纏在筒體的空心夾層中,這樣,熱油的熱量可以通過導熱管傳遞給空心夾層中的導熱油,并經導熱油傳遞到筒體的表面上,使得筒體表面的溫度達到工作需求,由于熱油在導熱管中不斷流動,這樣,可保證導熱油受熱均有,從而,筒體表面的溫度也均勻,保證產品的加工質量,且由于空心夾層中的導熱油能保持一定的熱量,可大大降低熱油的熱量供給,達到節能的效果。利用包括上述滾筒的整漿生產線進行產品生產,可保證產品的質量,并節約能源。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的剖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的立體示意圖一;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的立體示意圖二 ;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包括筒體以及穿設于所述筒體中且可帶動所述筒體轉動的軸體,還包括可與外部熱油發生器連通且內部裝有流動的熱油的導熱管,所述筒體表面下具有環形空心夾層,所述環形空心夾層中裝有用于傳遞熱量的導熱油,所述導熱管呈螺旋狀盤纏于所述空心夾層中。本實用新型中,導熱管中不斷流動的熱油可保證空心夾層中的導熱油受熱均勻,從而保證筒體表面的溫度均勻,進而保證產品的加工質量,且導熱油可保持一定的熱量,降低熱源的供給,起到節能的效果。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I 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的滾筒I包括筒體11以及穿設在筒體11中且可帶動筒體11轉動的軸體13,筒體11的表面下具有環形空心夾層111,環形空心夾層111中灌注有導熱油,為了實現對該空心夾層111中的導熱油進行加熱,從而使得熱量會通過導熱油傳遞給滾筒I的表面,使得滾筒I的表面溫度達到工作需求的溫度,該滾筒I還包括導熱管12,該導熱管12呈盤旋狀地設置在滾筒I的空心夾層111中,也就是說,其呈盤旋狀地纏繞在空心夾層111的內表面上,該導熱管12內裝置有不斷流動的熱油,當然,可以通過外界的熱油發生器給導熱管12提供熱油,并使得熱油在導熱管12中不斷地循環流動,也就是熱油從導熱管12的一端進去,順著導熱管12流動,并從導熱管12的另一端流出,流出的熱油又會到達外部的熱油發生器中進行加熱,再從導熱管12的一端進入導熱管12。在上述的滾筒I中,由于導熱管12中有不斷循環流動的熱油,熱油通過導熱管12將熱量傳遞給空心夾層111中的導熱油,導熱油再將熱量傳遞至滾筒I表面,使得滾筒I表面的溫度達到工作需求。由于熱油在導熱管12中不斷循環,這樣,空心夾層111中的導熱油受熱均勻,解決現有技術中滾筒I兩端受熱不均勻的問題,另外,空心夾層111相當于一個熱容器,其能保持一定的熱量,這樣,導熱管12中的熱油在一個循環流動后,其降溫一般只在5°左右,這樣,可大大減低熱源的供給,達到節能的效果。[0023]上述中的導熱管12 —端具有進油端121,另一端具有出油端122,進油端121和出油端122直接相通,熱油從進油端121中進入,再從出油端122中出來。上述中的軸體13的兩端分別伸出在筒體11的兩端,為了實現外部的熱油發生器可以分別連接在導熱管12的進油端121和出油端122上,進而實現熱油在導熱管12中的循環流動,軸體13的一端設有可與導熱管12進油端121連通的第一油道132,且還設有可與導熱管12出油端122連通的第二油道133,且該第一油道132和第二油道133分別可與外部的熱油發生器連通,這樣,外部的熱油發生器中的熱油經第一油道132進入導熱管12的進油端121中,在導熱管12中流動至導熱管12的出油端122,進而從出油端122中進入第二油道133,循環回外部的熱油發生器。當然,為了便于外部的熱油發生器和軸體13—端的連接,上述中的第一油道132和第二油道133都設在軸體13的一端,且第二油道133嵌套在第一油道132中,也就是說,第二油道133設置在第一油道132中,兩者同軸,且相互隔開,且不連通,這樣,可以保證進入導熱管12中的熱油和從導熱管12中出來的熱油不會相互混雜,并且,便于與外部熱油發生器的連接,簡化結構。當然,滾筒I在工作過程中,是出于旋轉狀態的,且軸體13也是旋轉的,這樣,為了實現外部的熱油發生器給導熱管12的連通,該滾筒I還包括旋轉接頭14,該旋轉接頭14活動連接在軸體13的一端,也就是說,當軸體13在旋轉時,其不會跟著軸體13 —起旋轉,其會相對于軸體13轉動,而相對于外部的熱油發生器,則為保持靜止的狀態。上述的旋轉接頭14中具有可分別連通第一油道132以及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三油道141,同時,也具有可分別連通第二油道133以及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四油道142,該第三油道141與第四油道142相互隔離,這樣,該旋轉接頭14通過和外部熱油發生器的連接,熱油依次經第三油道141、第一油道132以及進油端121,進入導熱管12中,在導熱管12中流動后,再依序經出油端122、第二油道133以及第四油道142回到外部的熱油發生器進行加熱,從而完成熱油的一個循環,當熱油加熱好以后,則重復上述的循環操作。為了和第一油道132、第二油道133的結構配合,在旋轉接頭14中,第四油道142也是嵌套在第三油道141中的。當然,為了便于連接,該旋轉接頭14上還具有接口 143,該接口 143連通第三油道141,這樣,可將熱油進入旋轉接頭14以及從旋轉接頭14中出來的途徑分開,不會發生混淆。由于在滾筒I的空心夾層111中需要注入導熱油,上述中的軸體13的另一端具有連通滾筒I空心夾層111的第五油道131,這樣,外部的設備可以通過該第五油道131給空心夾層111中注入導熱油。本實施例中,滾筒I空心夾層111的寬度視實際情況而設,而導熱管12的管道直徑則視空心夾層111的寬度而定,另外,盤纏在空心夾層111中的導熱管12的間距也視實際情況而定,當需要使得受熱更均勻,則間距可以小點,反而,間距則可以大點。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整漿生產線,該生產線包括了上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1,這樣,整漿生產線在對紗線進行處理時,該滾筒I可以使得紗線平面質量更光滑,提高產品質量,且更加節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包括筒體以及穿設于所述筒體中且可帶動所述筒體轉動的軸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與外部熱油發生器連通且內部裝有流動的熱油的導熱管,所述筒體表面下具有環形空心夾層,所述環形空心夾層中裝有用于傳遞熱量的導熱油,所述導熱管呈螺旋狀盤纏于所述空心夾層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管一端具有可供熱油進入的進油端,另一端具有可供熱油流出的出油端,所述軸體一端具有連通所述進油端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一油道,以及具有連通所述出油端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二油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嵌設于所述第一油道中,且所述第一油道與所述第二油道相互隔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活動連接于所述軸體一端且可與外部熱油發生器連接的旋轉接頭,所述旋轉接頭中具有連通所述第一油道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三油道,且具有連通所述第二油道且可連通外部熱油發生器的第四油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油道嵌設于所述第三油道中,且所述第三油道與所述第四油道相互隔離。
6.如權利要求I至5任ー項所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軸體具有連通所述空心夾層且可連通外部用于注入導熱油的設備的第五油道。
7.整漿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6任ー項所述的熱油循環導熱滾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的技術領域,公開了熱油循環導熱滾筒以及包括該滾筒的整漿生產線,滾筒包括筒體、穿設于所述筒體中軸體以及可與外部熱油發生器連通且內部裝有流動的熱油的導熱管,所述筒體表面下具有環形空心夾層,所述環形空心夾層中裝有用于傳遞熱量的導熱油,所述導熱管呈螺旋狀盤纏于所述空心夾層中。本實用新型中的導熱管盤纏在空心夾層中,這樣,熱油的熱量可以通過導熱管傳遞給空心夾層中的導熱油,并經導熱油傳遞到筒體的表面上,由于熱油在導熱管中不斷流動,這樣,可保證導熱油受熱均有,從而,筒體表面的溫度也均勻,且由于空心夾層中的導熱油能保持一定的熱量,可大大降低熱油的熱量供給,達到節能的效果。
文檔編號D02J1/22GK202369709SQ20112044920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4日
發明者曾輝強 申請人:深圳市大能節能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