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纖錦綸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化纖卷繞頭落絲車。背景技術:
在化纖錦綸生產工藝中會涉及到卷繞工序,絲束在卷繞設備上完成卷繞工序,滿卷的化纖絲柄推到落絲車上,便于送到下道工序。目前化纖錦綸生產廠家常用的落絲車的結構,其是由底部框架、立柱、支撐桿、手推柄、腳輪、剎車腳座組成。所述立柱有2個,分別底部框架一端的兩側,用于連接支撐桿的四根槽鋼和U形手推桿;支撐桿水平設置在底部框架的上方,其作用是支撐卷繞設備推出的化纖絲柄,支撐桿由一安裝在底部框架的上的矩形架支承,該矩形架由上、下、左、右四根槽鋼組成,結構較復雜;手推桿為U形結構,外形尺寸較大;剎車腳座的結構也很復雜,綜合上述因素,現有的落絲車結構復雜、耗材多、加工困難,且實際使用不靈活,增加勞動強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結構簡單、耗材少、加工容易,且實際使用靈活,勞動強度低。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部框架、一立柱、一支撐桿、一手柄、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所述底部框架由兩長邊和兩短邊連接組成的矩形框,所述立柱設在底部框架一短邊的中部位置,所述支撐桿依次通過一可調鋼板和一固定鋼板連接在所述立柱中段,所述手柄為兩截短管,分別連接于立柱上部兩側,所述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設于底部框架下方的四個角部。其中,上述落絲車還可包括兩定位塊,該兩定位塊分別通過一槽鋼連接于所述底部框架另一短邊的下方。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由原2個立柱改為單立柱,采用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配合,省掉剎車腳座,支撐桿的支承由矩形架改為立柱承擔;手柄由外形尺寸較大的U形結構改為兩截短管式結構,從而大大簡化了落絲車的結構,具有結構簡單、耗材少、加工容易,且實際使用靈活,勞動強度低的優點。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落絲車的主視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落絲車的俯視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落絲車的左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的化纖卷繞頭落絲車,包括一底部框架1、一立柱2、
3一支撐桿3、一手柄4、兩萬向輪5及兩定向輪6 ;所述底部框架1由兩長邊11和兩短邊12 連接組成的矩形框,所述立柱2設在底部框架1 一短邊12的中部位置,所述支撐桿3依次通過一可調鋼板31和一固定鋼板32連接在所述立柱2中段,所述手柄4為兩截短管,分別連接于立柱2上部兩側,所述兩萬向輪5及兩定向輪6設于底部框架1下方的四個角部。其中,上述落絲車還可包括兩定位塊7,該兩定位塊7分別通過一槽鋼71連接于所述底部框架1另一短邊12的下方,用于絲柄和支撐桿的對中。本實用新型經改進后的落絲車單立柱完全能承受落絲過程中和落絲后的絲柄重量,絲柄推出過程中,只要人為加點絲柄推出時的反方向的力即可,無需繁瑣的剎車腳。如前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落絲車和現有技術相比,由原2個立柱改為單立柱,采用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配合,省掉剎車腳座,支撐桿的支承由矩形架改為立柱承擔;手柄由外形尺寸較大的U形結構改為兩截短棍式結構,從而大大簡化了落絲車的結構,具有結構簡單、耗材少、加工容易,且實際使用靈活,勞動強度低的優點。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部框架、一立柱、一支撐桿、 一手柄、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所述底部框架由兩長邊和兩短邊連接組成的矩形框,所述立柱設在底部框架一短邊的中部位置,所述支撐桿依次通過一可調鋼板和一固定鋼板連接在所述立柱中段,所述手柄為兩截短管,分別連接于立柱上部兩側,所述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設于底部框架下方的四個角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定位塊, 該兩定位塊分別通過一槽鋼連接于所述底部框架另一短邊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進型化纖卷繞頭落絲車,包括一底部框架、一立柱、一支撐桿、一手柄、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位于車體中部的;所述底部框架由兩長邊和兩短邊連接組成的矩形框,所述立柱設在底部框架一短邊的中部位置,所述支撐桿依次通過一可調鋼板和一固定鋼板連接在所述立柱中部,所述手柄為兩截短管,分別連接于立柱上部兩側,所述兩萬向輪及兩定向輪設于底部框架下方的四個角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耗材少、加工容易,且實際使用靈活,勞動強度低。
文檔編號D01H9/10GK202139357SQ20112017939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明者熊新民 申請人:長樂力恒錦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