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襪的前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縫襪的前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shù):
與一般的服裝面料不同,襪子的面料為緯編織物,具有很大的彈性。在制作連褲襪 時,需要將兩條襪子的上段剖開,然后再將兩條襪子在剖開處對接縫合構(gòu)成連褲襪。由于襪 子的高彈性且在縫合前還未被定型,采用目前的剪切裝置對襪子進行縫合之前的前處理, 仍會在縫合時出現(xiàn)縫線左右不居中而導致連接牢度不夠、縫制粗糙不美觀。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縫襪的前處理裝置,能夠提高襪子的縫合 質(zhì)量、牢度和美觀度。為此,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它包括并列設置的第一壓腳和第二壓腳,第一壓 腳和第二壓腳間具有供襪子的縫合邊通過的縫隙,所述前處理裝置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 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構(gòu)成剪刀;第一壓腳和第二壓腳分別為固 定不動的壓腳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向具有通槽;所述第一剪刀體處在第一壓腳這一側(cè) 并從第一壓腳的通槽中穿出,所述第二剪刀體處在第二壓腳這一側(cè),可在第二壓腳的通槽 中滑動,在所述剪刀中,第二剪刀體處在第一剪刀體的上層;在所述第一剪刀體的下層,在 所述第一壓腳的通槽內(nèi)設有水平的導片,所述導片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且在垂直于所述 縫隙的方向上超過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導片在這一側(cè)的邊緣處在所述 縫隙內(nèi),所述導片的前側(cè)邊緣呈引導弧狀。由于采用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經(jīng)過所述導片的引 導及其與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位置配合,需縫合的兩條襪子中處在第一壓腳側(cè)的襪 子的縫合邊被折疊成2層,處在第二壓腳側(cè)的襪子縫合邊被疊在所述折疊處的上面,并且, 在縫合時,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動作還能基于水平導片對縫合邊起到大包角的 拉挺作用,縫合時該三層被一起縫合,不僅縫線整齊而且連接牢度強,縫制處也平整美觀。在采用以上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采用或組合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shù)方 案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處在所述縫隙的非中間位的第一壓腳這一側(cè)。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處在所述縫隙的靠近第一壓腳邊緣處,所 述導片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向上超過所述縫隙的中線。它設有引導襪子被所述剪刀所剪部位的垂直的弧形引導板,所述弧形引導板安裝 在第二壓腳處并從第二壓腳的上方延伸至第一壓腳的上方,所述第一壓腳的上表面具有與 弧形引導板在第一壓腳上方的延伸軌跡相配的弧形槽或斜槽。順著所述弧形引導板的延伸軌跡,所述前處理裝置在第一壓腳外設有吸風管。
圖1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側(cè)面看第一壓腳的示意圖,以顯示第一剪刀體、水平導片和第一壓腳的位
置關(guān)系。圖3為側(cè)面看第二壓腳的示意圖,以顯示第二剪刀體和第二壓腳的位置關(guān)系。圖4為采用本發(fā)明的前處理裝置后,襪子縫合處的剖視圖。圖5為以往的襪子縫合處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所述前處理裝置包括并列設置的第一壓腳1和第二壓 腳2,第一壓腳1和第二壓腳2間具有供襪子的縫合邊通過的縫隙100,所述前處理裝置還 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剪刀體3和第二剪刀體4,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構(gòu)成剪刀;第一壓 腳和第二壓腳分別為固定不動的壓腳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向具有通槽10、20 ;所述第 一剪刀體3處在第一壓腳1這一側(cè)并從第一壓腳的通槽10中穿出,所述第二剪刀體4處在 第二壓腳2這一側(cè),可在第二壓腳的通槽20中滑動,在所述剪刀中,第二剪刀體4處在第一 剪刀體3的上層;在所述第一剪刀體的下層,在所述第一壓腳的通槽10內(nèi)設有水平的導片 5,所述導片5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10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向上超過第一剪刀體和 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200,導片在這一側(cè)的邊緣51處在所述縫隙100內(nèi),所述導片的前 側(cè)邊緣52呈引導弧狀。在圖中,附圖標號300為處在前處理裝置后面的縫針。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200處在所述縫隙的非中 間位的第一壓腳這一側(cè)。最佳地,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200處在所述縫 隙的靠近第一壓腳邊緣12處,所述導片5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 向上超過所述縫隙100的中線400。以上兩種方式,均可以合理利用所述縫隙100,不用改 變所述縫針的位置,并更能夠使縫制時,縫合邊上的縫線左右對稱于縫合邊。本發(fā)明還設有引導襪子被所述剪刀所剪部位的垂直的弧形引導板6,所述弧形引 導板6安裝在第二壓腳2處并從第二壓腳2的上方延伸至第一壓腳1的上方,所述第一壓 腳的上表面具有與弧形引導板在第一壓腳上方的延伸軌跡相配的弧形槽或斜槽13。順著所 述弧形引導板6的延伸軌跡,所述前處理裝置在第一壓腳外設有吸風管7。這樣,能夠順利 及時地導出縫合邊被剪掉的廢邊,有助于保障縫襪前處理及縫襪過程的順利進行。參照圖4和圖5,附圖標號81、82分別為被縫合的兩條襪子的縫合邊,附圖標號9 為縫線。
權(quán)利要求
1.縫襪的前處理裝置,包括并列設置的第一壓腳和第二壓腳,第一壓腳和第二壓腳間 具有供襪子的縫合邊通過的縫隙,所述前處理裝置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 刀體,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構(gòu)成剪刀;其特征在于第一壓腳和第二壓腳分別為固定不 動的壓腳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向具有通槽;所述第一剪刀體處在第一壓腳這一側(cè)并從 第一壓腳的通槽中穿出,所述第二剪刀體處在第二壓腳這一側(cè),可在第二壓腳的通槽中滑 動,在所述剪刀中,第二剪刀體處在第一剪刀體的上層;在所述第一剪刀體的下層,在所述 第一壓腳的通槽內(nèi)設有水平的導片,所述導片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且在垂直于所述縫隙 的方向上超過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且導片在這一側(cè)的邊緣處在所述縫 隙內(nèi),所述導片的前側(cè)邊緣呈引導弧狀。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縫襪的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 的剪切相交位處在所述縫隙的非中間位的第一壓腳這一側(cè)。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縫襪的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 的剪切相交位處在所述縫隙的靠近第一壓腳邊緣處,所述導片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且在 垂直于所述縫隙的方向上超過所述縫隙的中線。
4.如權(quán)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縫襪的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它設有引導襪子被 所述剪刀所剪部位的垂直的弧形引導板,所述弧形引導板安裝在第二壓腳處并從第二壓腳 的上方延伸至第一壓腳的上方,所述第一壓腳的上表面具有與弧形引導板在第一壓腳上方 的延伸軌跡相配的弧形槽或斜槽。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縫襪的前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順著所述弧形引導板的延 伸軌跡,所述前處理裝置在第一壓腳外設有吸風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縫襪的前處理裝置,它包括并列設置的第一壓腳和第二壓腳,還包括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構(gòu)成剪刀;第一壓腳的通槽內(nèi)設有水平的導片,導片伸出于第一壓腳的通槽且在垂直于縫隙的方向上超過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剪切相交位,所述導片的前側(cè)邊緣呈引導弧狀。本發(fā)明經(jīng)過所述導片的引導及其與第一剪刀體和第二剪刀體的位置配合,需縫合的兩條襪子中處在第一壓腳側(cè)的襪子的縫合邊被折疊成2層,處在第二壓腳側(cè)的襪子縫合邊被疊在所述折疊處的上面,縫合時該三層被一起縫合,不僅縫線整齊而且連接牢度強,縫制處也平整美觀。
文檔編號D05B29/06GK102002823SQ201010295518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黃祖群 申請人:浙江寶娜斯襪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