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面料加工領域,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真絲是蛋白質纖維,本身就具有吸濕、透氣、益于身體健康等許多優點,符合現代 綠色環保的要求,由真絲形成的針織產品具有光澤柔和、手感滑爽、豐滿輕盈的特點和獨特 絲鳴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但隨著新型化學纖維的日新月異,特別是化纖仿真技術的 突破,仿絲、仿麻、仿毛等產品相繼問世,這些產品具有可機洗、易熨燙、不縮水、不老化的優 點,與真絲制品因其回彈性差折皺回復角小而易皺、不能機洗、洗后需要熨燙而且容易掉 色、泛黃的缺點形成非常鮮明的對照,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真絲服裝“難以伺候”的概 念,阻礙了絲綢服裝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免燙的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工藝。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技術,所述真絲針織面料經過浸軋整理、預烘、熱壓、焙烘而 成;所述真絲針織面料以高捻度中秋繭繅制絲作為針織原料,用兩股高捻度真絲拼絲,拼絲 時退捻,其工藝參數為,絲捻度彡900T/m,捻向單絲“S”捻,復絲“Z”捻或單絲“Z”捻,復 絲“S”捻,伸長率26%-28%,定型溫度初定型109°C -111°C,復定型104°C _106°C,烘干溫 度119°C_121°C,壓力初定型11. ON -12. ON,復定型9. 5N-10. ON ;所述高捻度真絲中復合 有高初始模量和高回彈率的強捻棉;其喂紗張力在3. 0 5. 0之間,給紗機構為積極式;所 述浸軋整理為使用24g/L-26g/L的反應性有機硅乳液和高分子有機硅復合物整理,其軋余 率為90-100%,二浸二軋;編織過程中車間的相對濕度控制在78% -82% ;編織過程中捻向 的選擇為,當機頭從右向左移動時,選擇Z捻紗,當機頭從左向右移動時,選擇S捻紗。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采用兩股高加捻真絲長絲,通過拼絲、織造和光澤整理等工序加工而成真絲 針織面料,利用強捻紗編織針織物,織物的挺括性和抗皺性明顯提高;
2、本發明利用兩股高加捻真絲拼絲時退捻,提高兩股真絲的抱合力,增加織造后面料 的緊密性和光澤性,解決高加捻絲難成圈的技術問題;
3、本發明在增塑纖維的條件下,采用物理力軋平因高捻而引起的凹凸面,同時化學光 澤整理劑在其表面成膜固化,所成的膜具有高反射特性,增強該產品的光澤,同時賦予該產 品抗皺功能,使真絲針織產品具有類似真絲機織物外觀特點;
4、本發明一改普通真絲針織組織結構疏松、易變形和易皺等缺陷,具有組織結構緊密、 高光澤和水洗后免燙等特點,產品可用于針織衫、真絲睡衣、真絲包裝材料等,實現真絲針 織產品由內衣向外衣化方向發展。
圖1是本發明的高捻真絲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真絲的品質直接關系到針織工藝和織物質量,繅制適合針織特性的專用絲是針織 工藝的重要條件。它不僅能保證真絲針織綢獲得優良的成品,而且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消 耗起到很大的作用,中秋繭繅制絲的繭纖度、柔軟度、強力、伸長度等各項物理機械指標均 優于其它季節繭所繅制的絲。本發明的工藝流程為真絲針織面料_浸軋整理劑整理-預 烘(殘留水分10%)-熱壓-焙烘。高捻真絲捻度、捻向選擇針織用紗(絲)與機織用紗(絲)相比最大的特點是紗線 條干要均勻、捻度要低、雙股合股不加捻送入編織等。本發明打破了針織品常規編織的原 理,創造性的采用高捻度真絲作為針織原料。實踐證明,利用強捻紗編織針織物,織物的挺 括性和抗皺性明顯提高,且加捻比不加捻的抗皺性能強,加強捻比不加強捻強的抗皺性能 強。經過多次試驗,在選擇單絲900T/m,復絲900T/m時,真絲針織綢產品的光澤、手感、抗 皺等各項物理機械指標均達到技術要求。本發明創造性的在真絲加捻和股線加捻兩個階段 采用不同捻向組合,可獲得很強的真絲折皺回復力,從而有可能生產出抗皺真絲綢。本發明 選用單絲采用“S”捻,復絲采用“Z”捻,此時織造的真絲針織綢抗皺性能較好。為了彌補真絲不足,采取混紡和交織的手段可以改善織物抗皺性能。本發明在真 絲中復合少量的具有較高初始模量和高回彈率的纖維材料以提高織物的抗皺性能。經過多 次試驗分析,結果表明采用強捻棉/真絲混紡類紗線織造的針織綢面料抗皺性能較佳。真絲針織物防皺、光澤整理工藝研究絲素蛋白質是一種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而 真絲易皺與絲素分子的結構與排列狀態有關。絲素中存在結晶區與非結晶區。結晶區主要 有乙氨酸、丙氨酸組成,這兩種氨基酸排列整齊。而非結晶區還有相當比例的非乙、丙氨酸, 這些氨基酸的殘基較大,在側鏈中含有活潑的基團,易與其它物質反應,從而影響真絲的物 理機械性能、化學性能及洗可穿性。真絲綢起皺的原因就在于絲素大分子結構中存在的這 些非結晶區。當外力削弱或破壞蛋白質大分子上的這些極性基團時,這些極性基團有會在 新的位置(如折皺位置)產生結合,而這種結合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從而產生起皺現象。 要改善真絲綢的抗皺性能,就必須從真絲綢起皺原理和機理著手,來防止或減輕真絲綢的 起皺。縱觀改善真絲綢起皺的方法,可以大致分為物理、化學及物理和化學相結合三種方 式。本發明從真絲綢防縮抗皺原理入手,摒棄了原來為提高真絲綢防縮抗皺性能僅用化學 后整理但效果不明顯的方法,采用改變原料組合、絲線結構、組織變化等物理方法和化學后 整理相結合的方法。在織造過程中,本發明從真絲原料選擇、原料組合方式、織造工藝等方面加以改善 織物抗皺性能,再對真絲綢針織物加以軋光和防皺整理進一步提升織物光澤及抗皺效果。 本發明采用反應性有機硅乳液和高分子有機硅乳液(含氟樹脂)復合物作為光澤和防皺后 整理劑。它自身帶有交聯基團及交聯催化體系,在室溫下將水分揮發即可自行交聯而在織 物表面形成彈性膜,可有效地改善針織物的拉伸性、形態回復性,使織物具有特殊的回彈性 能,具有較佳的免燙效果,利用高分子有機硅成膜后具有較強的反射率,賦予產品較好的光澤性。同時后整理劑還能賦予織物非常柔軟、光滑而豐富的手感和優良的耐洗性。
高捻真絲混紡紗工藝流程與純高捻真絲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混紡比的確定及真絲 需切割后才能混紡。嚴格控制編織張力針織產品的線圈長度是影響布面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線 圈長度不一可形成各種星狀或條花等疵點,而對強捻特細真絲系列針織產品,線圈長度的 波動對布面質量影響更為嚴重。因此,在生產中,要嚴格控制編織張力,減少紗線張力的波 動。由于退捻力矩的存在,織物中強捻紗線圈容易產生歪斜,為了降低線圈歪斜程度, 在選擇紗線捻向時,應根據機頭的運動方向選擇真絲的捻向。若機頭從右向左移動時,選擇 Z捻紗;若機頭從左向右移動時,選擇S捻紗。織物的密度對線圈歪斜程度也有較大影響,適當增加密度可以減少線圈的歪斜。 本發明高密度的設計一方面可以提高面料的服用性能,同時也可以達到減少線圈的歪斜的 目的。為了控制編織張力,減少紗線張力的波動,采用圓錐形筒子的紗線可減小退繞阻 力,而給紗機構采用積極式。為了穩定捻度,防止編織中紗線的扭結,減小線圈的歪斜,需要 控制車間的相對濕度。根據CN1053460A發明專利提供的技術,制造出的真絲針織面料技術指標如下
①反光率70%;
②成品密度PA=70(縱列/5cm) ;PB=95 (橫列/5cm);折皺回復角=150° ;
③洗可穿性3級;(AATCC-124標準)
④耐水色牢度2級;
⑤耐洗色牢度2級;
⑥耐摩擦色牢度(干摩)2級,耐摩擦色牢度(濕摩)2級; 圖1是本發明的高捻真絲工藝流程圖。實施例1
其工藝流程為真絲針織面料-浸軋整理劑整理-預烘(殘留水分10%)-熱壓-焙烘, 其中原料生產的控制參數為 原料2根45dtex ; 絲捻度900T/m ; 捻向單絲“S”捻,復絲“Z”捻; 伸長率26% ;
定型溫度初定型109°C,復定型104°C,烘干溫度119°C ; 壓力初定型11. ON,復定型9· 5N ; 喂紗張力3. 0 ; 車間濕度78。面料成品技術指標
①反光率85%;
②成品密度PA=80(縱列/5cm) ;PB=103 (橫列/5cm);折皺回復角=197° ;
③洗可穿性4級;(AATCC-124標準)④耐水色牢度3級;
⑤耐洗色牢度3級;
⑥耐摩擦色牢度(干摩)3級,耐摩擦色牢度( 濕摩)2級; ⑧生態指標符合GB18401標準。實施例2
其工藝流程為真絲針織面料-浸軋整理劑整理-預烘(殘留水分10%)-熱壓-焙烘, 其中原料生產的控制參數為 原料2根46dtex ; 絲捻度910T/m ; 捻向單絲“Z”捻,復絲“S”捻; 伸長率27% ;
定型溫度初定型110°C,復定型105°C,烘干溫度120°C ; 壓力初定型11. 8N,復定型9. 8N; 喂紗張力4. 0 ; 車間濕度80。面料成品技術指標
①反光率87%;
②成品密度PA=82(縱列/5cm) ;PB=105 (橫列/5cm);折皺回復角=197° ;
③洗可穿性4.5級;(AATCC-124標準)
④耐水色牢度3.5級;
⑤耐洗色牢度3.5級;
⑥耐摩擦色牢度(干摩)3級,耐摩擦色牢度(濕摩)3級; ⑧生態指標符合GB18401標準。實施例3
其工藝流程為真絲針織面料-浸軋整理劑整理-預烘(殘留水分10%)-熱壓-焙烘, 其中原料生產的控制參數為 原料2根47dtex ; 絲捻度900T/m ; 捻向單絲“Z”捻,復絲“S”捻; 伸長率28% ;
定型溫度初定型lilt,復定型106°C,烘干溫度121°C ; 壓力初定型12. ON,復定型10. ON; 喂紗張力5. 0 ; 車間濕度82。面料成品技術指標
①反光率88%;
②成品密度PA=85(縱列/5cm) ;PB=106 (橫列/5cm);折皺回復角=198° ;
③洗可穿性5級;(AATCC-124標準)
④耐水色牢度3.5級;⑤耐洗色牢度3級;
⑥耐摩擦色牢度(干摩)3級,耐摩擦色牢度(濕摩)2級; ⑧生態指標符合GB18401標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一種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絲針織面料經過浸軋整理、預烘、熱壓、焙烘而成;所述真絲針織面料以高捻度中秋繭繅制絲作為針織原料,用兩股高捻度真絲拼絲,拼絲時退捻,其工藝參數為,絲捻度≥900T/m,捻向單絲“S”捻,復絲“Z”捻或單絲“Z”捻,復絲“S”捻,伸長率26%-28%,定型溫度初定型109℃-111℃,復定型104℃-106℃,烘干溫度119℃-121℃,壓力初定型11.0N -12.0N,復定型9.5N-10.0N;所述高捻度真絲中復合有高初始模量和高回彈率的強捻棉;其喂紗張力在3.0~5.0之間,給紗機構為積極式;所述浸軋整理為使用24g/L-26g/L的反應性有機硅乳液和高分子有機硅復合物整理,其軋余率為 90-100%,二浸二軋;編織過程中車間的相對濕度控制在78%-82%;編織過程中捻向的選擇為,當機頭從右向左移動時,選擇Z捻紗,當機頭從左向右移動時,選擇S捻紗。
全文摘要
一種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工藝,屬于面料加工領域。真絲針織面料經過浸軋整理、預烘、熱壓、焙烘而成,以高捻度中秋繭繅制絲作為針織原料,用兩股高捻度真絲拼絲,拼絲時退捻,高捻度真絲中復合有高初始模量和高回彈率的強捻棉;其喂紗張力在3.0~5.0之間,給紗機構為積極式;浸軋整理為使用反應性有機硅乳液和高分子有機硅復合物整理,其軋余率為90-100%,二浸二軋;編織過程中車間的相對濕度控制在78%-82%;編織過程中捻向的選擇為,當機頭從右向左移動時,選擇Z捻紗,當機頭從左向右移動時,選擇S捻紗。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免燙的真絲針織面料的加工工藝。
文檔編號D04B1/14GK101880936SQ20101020722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3日
發明者沈正發 申請人:譜拉歌世服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