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紡織機的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紡織機的針,特別是涉及制氈針或叉形針。
背景技術:
這樣的針是已知的。例如,文獻US 2,663,065公開一種由彎曲金屬線件構成的制 氈針。工作部分具有針尖以及若干徑向延伸鉤。通過將金屬線件彎曲而制成下針桿部分、 上針桿部分和針腳。在上針桿部分的區域中,金屬線件的與針尖相反的另一自由端被平行 于縱軸線回彎,由此通過兩個相互平行延伸的線部分而形成上針桿部分。針尖構成大致卵 形的環,此環限定具有垂直于縱軸線方向的面積的面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制成一種適于高速操作并同時呈現出足夠撓曲強度的針。這 一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針而實現。對于根據本發明的針,工作部分、下針桿部分或稱第一針桿部分、以及上針桿部分 或稱第二針桿部分相對于縱軸線共軸地布置,其中縱軸線大致沿針的移動方向延伸。由于 所述三個部分的這種共軸布置,給予針足夠的穩定性,甚至當以高速操作執行工作時也是 如此。針腳毗連第二針桿部分。所述針腳也可由兩個區域形成。第一區域,針腳連接部,沿 上針桿部分的延伸部相對于針縱軸線共軸地布置。針腳的第二區域,針腳的保持裝置,相對 于針縱軸線而橫向布置。因此,針腳保持裝置背離縱軸線延伸。保持裝置的長度沿針腳保 持裝置的中心縱軸線延伸,即,通常沿背離針縱軸線的方向延伸。對于特定實施例,針腳保 持裝置的長度可延伸到針縱軸線的多側。針腳保持裝置的縱軸線限定橫向方向。針腳保持 裝置的縱軸線與針縱軸線優選地被布置為相互形成直角。在特定應用中,這兩種縱軸線之 間的布置可與直角稍稍偏離1至2度。針腳保持裝置的寬度沿針腳保持裝置的縱軸線的法 向方向橫向地測量。這種法向限定了寬度方向。從紡織機的針保持器至針的力傳送,可以 通過針腳進行并沿縱軸線方向起作用。根據本發明,相對于針縱軸線而橫向測得的下針桿部分直徑、以及相對于針腳縱 軸線而橫向測得的針腳保持裝置平均寬度,小于上針桿部分直徑。平均寬度被理解為是指 針腳保持裝置的寬度平均值,這是因為針腳寬度與所述針腳的截面形式相關,因而不需為 常數。上針桿部分設置為在針床中支撐針,并可顯示出標準化直徑。針的其它部分具有更 小尺度,結果,可減小針的慣量。針腳保持裝置的寬度和下針桿部分的直徑所具有的尺度使 得針的所需撓曲強度得以實現。由于這種減小的慣量,可實現更高加速度和更高操作速度, 而同時針顯示出足夠的撓曲強度。根據本發明的有利實施例通過從屬權利要求而顯而易見。上針桿部分的外表面可具有特別是在上針桿部分周邊上均勻分布的鄰接部位,所 述鄰接部位在共同側向圓柱表面上繞縱軸線布置。鄰接部位可平行于針的中心縱軸線沿直 線布置在外表面上。也可將上針桿部分構造為以螺旋形式扭曲。然后,鄰接表面以螺旋形式
4布置在限定上針桿部分直徑的側向圓柱表面上。這樣,鄰接部位表現出與縱軸線的徑向距 離,所述距離大于下針桿部分外表面與縱軸線的徑向距離并大于針腳保持裝置平均寬度的 一半。這樣,上針桿部分的位于鄰接部位之間的外表面部分位于共同側向圓柱表面內。在 針的操作位置,為了支撐所述針,鄰接部位沿橫向于所述針的縱向表面的方向鄰接在紡織 機的針保持器的對立的鄰接表面上。可在鄰接部位之間的區域中保持自由空間。本實施例 的優點在于減小慣量,并由此減小針的慣性力矩,使得所述針可用于高速操作。上針桿部分的截面可不同于圓形構形并可具有例如多邊形、三角形、十字形、星 形、卵形或橢圓形的截面形式。不同截面形式的角部區域和/或棱邊區域可設置有倒圓或 是彎曲的,其結果是可實現上針桿部分的無棱邊的外表面。根據本發明的針特別適用于紡織機的針保持器,所述針保持器具有針板,在針板 的上側具有若干平行延伸的槽,由此沿每個槽設置若干孔,所述孔相互分開一定距離并從 所述上側延伸完全穿過針板而至相對的下側。所述孔的直徑大于槽寬度平均值或大于在槽 底部上的槽寬度,特別是在槽側面與槽底部之間的過渡部處的槽寬度。由于減小的槽寬度, 因而可在針板上布置比以前更多的槽,而不損害相鄰槽之間的帶的穩定性。在相鄰槽中的 孔可布置為相對于彼此錯開,從而能夠將槽布置成相互足夠緊鄰。
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另外的細節通過說明書、附圖或權利要求而變得顯而易見。說 明書限于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其他情況的基本細節。附圖公開了另外的細節,并用于補充說 明。這些細節如以下各圖中所示圖1是針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示意性側視圖;圖2是根據圖1的針的實施例的修改方案的示意性側視圖;圖3是根據圖1的針的實施例的另一修改方案的示意性側視圖;圖4是根據圖2的針的示例性實施例在操作位置的示意性側視圖;圖5是根據圖4的針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修改方案的相同視圖;圖6a至6f是針的上針桿部分的各種截面形式;圖7a和7b是針的針腳的實施例的修改方案的示意性側視圖(圖7a)和前視圖 (圖 7b);圖8a至8f是針腳的保持裝置的各種截面形式;圖9是紡織機的針保持器的針板的上側的詳細展開示意圖;圖10是圖9的針板的細節沿線X-X以另一放大率顯示的剖視圖;和圖Ila至Ilf是根據圖9和10的針板的上側中的槽的各種截面形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至5顯示出針15的各種實施例。針15是用于未具體示出的紡織機(特別是制氈機)的針,例如,制氈針或叉形針。針15具有沿縱軸線16延伸的工作部分17,由此在所述工作部分上提供針尖18。 針尖18表示針15的第一自由端19。下針桿部分20毗連于工作部分17,并相對于縱軸線16共軸地延伸,且相對于工作
5部分17共軸地延伸。下針桿部分20具有圓形截面,此圓形截面的直徑D大于工作部分17 的直徑C。針15的下針桿部分20或者工作部分17的直徑對應于圓柱側向圓柱表面的最小 可能直徑,所述側向圓柱表面相對于縱軸線16共軸地延伸并完全限定相應的針桿部分。這 樣,相應部分中沒有延伸穿過側向圓柱表面的部分。由于工作部分17和下針桿部分20的 直徑不同,因而這兩個部分17、20利用錐形第一過渡區域21相互連接,所述區域從工作部 分17朝向下針桿部分20逐漸變寬。參照根據圖1、2、4和5的實施例,第一過渡區域21的外表面對應于截錐的側表 面。與此不同的是,根據圖3的針15的實施例采用實施例修改方案的第一過渡區域21’,其 在工作部分17與下針桿部分20之間形成無棱邊的過渡部。上針桿部分25毗連于具有圓形截面的下針桿部分20,所述上針桿部分的截面在 最簡單情況下也可為圓形的,如在圖1至5中示意性所示。考慮到根據圖1的示例性實施例,第一臺階26設置在下針桿部分20與上針桿部 分25之間,所述臺階具有環形表面的構造,這是因為,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大于下針桿 部分20的直徑D。針腳30毗連于上針桿部分25,所述針腳具有大致沿直線延伸的保持裝置32。此 保持裝置32沿橫向于針15縱軸線16的橫向31延伸。保持裝置32可沿直線延伸到自由端35或延伸到兩個自由端35’、35”之間。保持 裝置32通過針腳30的針腳連接部33而與上針桿部分25相連,所述針腳連接部33在根據 圖1至5的針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是彎曲的。針腳30的針腳連接部33以約90°的半徑范圍彎曲。保持裝置32的沿寬度方向34 (圖7b)的平均寬度,即,保持裝置32的寬度平均值, 小于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基于圖1至5的投影面,寬度方向34對應于此投影面的法 向)參照根據圖1至5的針15的實施例,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的寬度對應于下針桿部分 20的直徑D。上針桿部分25可通過針腳30而形成(沿橫向31可見)針15的L形或T形保持 區域,所述保持區域被設置成將針15支撐在針保持器45中。對于根據圖1的針的實施例,針腳連接部33與上針桿部分25之間形成另外的第 二臺階40。限定上針桿部分25的兩個臺階26、40形成相對于縱軸線16共軸地延伸的環 形環表面,所述環形表面相互背對。與此不同的是,對于根據圖2的針15的實施例的修改 方案,錐形第二過渡區域41布置在下針桿部分20與上針桿部分25之間,錐形第三過渡區 域42設置在上針桿部分25與針腳30之間。參照根據圖3的針15的實施例的修改方案, 第二過渡區域41’和第三過渡區域42’也被構造為無棱邊的。根據圖1至5的針15的示例性實施例與在針15的各部分17、20、25、30之間的過 渡部的不同實施例是不同的。這樣,所示過渡區域21、21,、26、40、41、41,、42、42,的任意組 合都是可行的。下針桿部分20、上針桿部分25以及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或者整個針腳30 均沿其整個延伸部具有不變的截面。截面變化是由于形成臺階26、40或過渡區域21、21’、 41、41,、42、42,而產生。過渡區域21、21,、26、40、41、41,、42、42,中的一個或多個的撓曲強 度可通過未示出的成形的增強肋被增大。圖4顯示出根據圖2的針的實施例的修改方案在操作位置的情況,針15由此被插
6入示意性所示的針保持器45中。在下文的描述中,例如假定針板布置在待處理平坦紡織材料的上方。基本而言,另 外地或可替代地,這樣的針板也可被布置在平坦紡織材料的下方。針保持器45包括針板46和針擋47。槽48設置在針板46中,所述槽朝向上側44 開放,并相互分開一段距離相互平行地沿一個方向延伸。槽48具有鄰近于槽開放側相對布 置的槽側面55,所述側面沿槽的寬度方向92限定槽48,所述寬度方向對應于被插入針板46 中的針15的寬度方向34。兩個槽側面55通過槽底部70相互連接。兩個相鄰槽48分開一定距離,所述距離采取帶49的形式。多個孔51從上側44 通過針板46延伸到相對的下側50。在上側44的區域中,孔51終止于槽48中。孔的中心 軸線52在槽寬度方向92大致居中地延伸穿過相應的槽48。沿每個槽48設置若干孔51。如圖4和5中顯見,在針15的操作位置,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處于槽48內,使 得針15 (特別是其工作部分17)不能繞縱軸線16旋轉。針15的旋轉位置因而被預定和固 定。上針桿部分25布置為至少部分地處于孔51內,并使若干周邊部位鄰接在孔51的 中空柱形對立的鄰接表面56上。這樣的結果是,避免針15相對于其縱軸線16而橫向移位。 上針桿部分25沿縱軸線16方向可具有一定尺度而使得所述針桿部分與針板46的下側50 大致齊平,或者可替代地突出超過針板46的下側50以在此區域中實現針15的更大的撓曲強度。通過修改根據圖1至5的針15的實施例,也可使上針桿部分25以及針腳30的保 持裝置32具有不同于圓形截面的截面形式。上針桿部分25的可能的截面形式作為示例顯示在圖6a至6f中。這種不同于圓 形截面形式的截面形式使得鄰接部位60形成為在上針桿部分25的周邊上分布,所述鄰接 部位位于繞縱軸線16的共同側向圓柱表面61上。如果上針桿部分25繞針的縱軸線16以 螺旋形式(未示出)扭曲,則鄰接部位60沿上針桿部分25的側向圓柱表面61順應這種螺 旋。此側向圓柱表面61的直徑對應于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對于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 形式的優選示例性實施例,鄰接部位60沿周向所見是均勻分布的,由此,所述鄰接部位被 布置為平行于針的縱軸線16。鄰接部位60的數量及其形式與所選的截面構形相關。如果 鄰接部位60布置在側向圓柱表面61上的較大面積上,則兩個相反的鄰接部位60可能就足 夠。優選地,三個、四個或更多個鄰接部位60設置為以均勻方式分布在上針桿部分25的外 表面67上的周邊上。布置有鄰接部位60的側向圓柱表面61的直徑大致對應針板46中的 孔51的直徑。因此,鄰接部位60表示被設置為鄰接在孔51的內表面56上的上針桿部分 25的表面面積,或者說,所述孔表示鄰接部位60的對立的鄰接表面56。凹部65設置在每兩個鄰接部位60之間。上針桿部分25的外表面區域的徑向距 離在兩個鄰接部位60之間的凹部65的區域中的每處均更小。因此,鄰接部位60僅出現在 共同側向圓柱表面61上。上針桿部分25可例如具有多邊形截面,特別是矩形截面或者如圖6a中所示的正 方形截面。多邊形的每個角部與針縱軸線16的距離相等,使得以沿縱軸線16在縱向沿上 針桿部分25延伸的縱向邊緣形成縱向鄰接部位60。圖6b顯示出上針桿部分25的卵形(比賽跑道的形式)或橢圓形截面形式。鄰接部位60設置在長軸頂點的區域中。在短軸頂點的區域中,卵形或橢圓形變扁,從而使上針 桿部分25在短軸頂點的區域中在兩個相對側上具有平坦的外表面部分67,所述外表面部 分表示為在兩個鄰接部位60之間的凹部65。可替代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也可具有星狀的或十字狀的構形,如例如在圖6c 和6d中顯見。星狀或十字狀的構形具有若干星形部位68,鄰接部位60由此形成在星形部 位的徑向最外端上。凹部65設置在兩個相鄰的星形部位68之間。對于根據圖6c的示例 性實施例,上針桿部分25的星形的截面構形包括在周邊上均勻分布的星形部位68,所述部 位從關于縱軸線16的中心區域向外延伸,而且由此朝向其徑向最外端漸縮。在此徑向最外 端,星形部位68是圓滑的,從而優選地在鄰接部位60上不形成尖銳的棱邊。凹部65的外 表面部分67以V狀方式內凹彎曲。在星形部位68之間的過渡部不具有棱邊。通過修改所 示實施例,也可提供多于四個星形部位68。對于圖6d的十字形截面,鄰接部位60沿徑向外凸彎曲,由此,其曲部特別地與側 向圓柱表面61具有相等的半徑。鄰接部位60之間的凹部65由上針桿部分25的凹形彎曲 外表面部分67形成,所述外表面部分在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中顯示為弧形。根據圖6e和6f的兩種截面形式提供了用于上針桿部分25的三角狀截面形式。在 根據圖6e的示例性實施例中,上針桿部分25的三個外表面部分67外凸彎曲。三角形頂點 也設置有倒圓,使得上針桿部分25的整個外表面被構造為沒有尖銳的棱邊和角部。所述頂 點表示為鄰接部位60,并位于共同側向圓柱表面61上。在鄰接部位60之間的彎曲外表面 部分67表示為凹部65。對于圖6f中所示的三角狀截面形式,凹部65由上針桿部分25的三個平坦外表面 部分67表示,所述外表面部分在外周上以均勻方式分布。沿周向來看,鄰接部位60設置在 這些平坦外表面之間,所述鄰接表面向外彎曲,例如具有倒圓。鄰接部位60的半徑的最大 尺寸等于側向圓柱表面61的半徑,且在根據圖6f的優選示例性實施例中小于共同側向圓 柱表面61的半徑。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形式的示例性實施例可以不同于在圖6a至6f中所示 的優選實施例。例如,多邊形截面的角部和棱邊可彎曲或設置有倒圓,從而實現沒有角部和 棱邊的上針桿部分25的外表面。在所有示例性實施例中,以一定方式選擇上針桿部分25 的截面形式對稱性而使得上針桿部分25的重心位于縱軸線16上。針15可通過針坯(例如線銷)以很簡單的方式制造。針坯的直徑可對應于下針 桿部分20的直徑D,使得針坯可在此部分中保持不變。上針桿部分25和/或針腳30通過 非切割制造技術成形,例如通過牽拉、推壓或加壓而再成形,特別是通過擠壓而再成形。針 15的整體,特別是其工作部分17、其下、上針桿部分20、25以及其腳部件30,均自身無接縫 地連續制成為統一材料單一件。這表現出一種簡單且經濟高效的可能性,即,在上針桿部分 25的區域中和針腳30的區域中再成形針坯體,以給予所希望的截面形式。在這種再成形過 程中,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面積優選地保持不變,從而使其對應于下針桿部分20的面積。針15的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可通過簡單地彎曲針腳30的針腳連接部33而被 成形,所述彎曲的方式如對于根據圖1至5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針15所述。這樣,針腳30沿 其整個延伸部的直徑均大致對應于下針桿部分20的直徑D。不過,可替代地,也可使針腳 30、特別是其保持裝置32具有任意其它截面構形。特別地,針腳30或至少其保持裝置32
8可相對于例如由如圖7a中所示的縱向16和寬度方向34所限定的對稱面而對稱。根據圖 7a和7b的示例性實施例,針腳30完全通過被布置為直接毗連上針桿部分25的保持裝置 32形成。根據圖7a,保持裝置32沿著背離縱軸線16的兩個相反徑向方向延伸。這樣,保 持裝置32從第一自由端35’至第二自由端35”沿直線延伸。圖8a至8f顯示出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的各種可能截面形式。保持裝置32的寬度且特別是保持裝置32的寬度的平均值,在沿寬度方向34的任 意部位均小于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保持裝置32的截面可為卵形(具有比賽跑道的形 狀)或橢圓形。對于根據圖8b的示例性實施例,保持裝置32的截面為多邊形,例如表現為 規則八邊形。這種多邊形的角部也可為圓滑的,例如具有如例如參照圖8c中的矩形所示的 倒圓。對于根據圖8d和Se的兩個示例性實施例,保持裝置32的截面具有三角形式。如圖 8c中所示,根據圖8d的三角狀截面構造的角部區域設置有倒圓。根據圖8e的截面的角部 區域倒圓明顯小于在圖8d中所示實施例的修改方案的情況。不同于圖8d的是,根據圖8e 的三角截面中的三角形側邊向外突起。針板46的槽48的截面形式可不同于矩形形式;特別地,所述截面形式可適應于將 容納在針板46上的針15的保持裝置32的截面形式。圖Ila至Ilf顯示出槽48的各種可 能的截面形式。對于槽48的所有截面形式,槽側面55與槽底部70之間的過渡區域中的槽寬度B 小于孔51的直徑。而且,槽寬度B的平均值小于孔51的直徑,并可根據槽側面55或槽底 部70上的觀看部位而改變。這樣,槽寬度B可在任意部位小于孔51的直徑,如根據圖11a、 lib、Ild和Ilf的槽直徑也是如此。槽寬度B的平均值可大致為孔51直徑的一半。在圖Ila中,槽截面是具有通道狀槽底部70的U形。對其的修改形式顯示在圖 Ilf中,其中槽底部70包括兩個表面部分70a、70b。這兩個表面部分70a、70b中的每一個 與兩個槽側面55中的一個相連,并以例如約60°的傾角朝向中心軸線52傾斜。在槽的中 心,兩個表面部分70a、70b相互鄰接而形成棱邊,且對向雙傾角。圖lib和Ilc顯示出具有梯形截面的另一種槽形狀,由此,槽底部70沿寬度方向 34橫向于中心軸線52延伸。兩個槽側面55相對于孔51的中心軸線52傾斜。根據圖11c, 針板46上側44上的槽48的寬度B對應于孔51的直徑。由于從針板46上側44延伸的兩 個槽側面55布置為沿孔51的中心軸線52的方向傾斜,因而槽48的平均寬度小于孔51的直徑。圖Ild和lie顯示出三角狀槽截面,由此,槽底部70由在兩個槽側面55的過渡區 域中的棱邊形成,所述棱邊沿著槽48的延伸方向延伸。槽側面55布置為相對于彼此呈V 形并形成銳角。本發明涉及用于紡織機的針15,特別是制氈針或叉形針。工作部分17沿縱軸線 16延伸并具有針尖18。毗連所述工作部分17的是下針桿部分20和上針桿部分25,所述 兩個針桿部分沿所述縱軸線16相對于彼此共軸地延伸。針腳30被設置為毗連所述上針桿 部分25并具有保持裝置32,所述保持裝置沿橫向于所述縱軸線16的橫向31沿直線延伸。 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大于所述下針桿部分20的直徑D且大于所述保持裝置32的 平均寬度。附圖標記清單
9
70槽底部
70a槽底部的表面部分
70b槽底部的表面部分
B槽寬度
C工作部分的直徑
D下針桿部分的直徑
E上針桿部分的直徑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紡織機的針,特別是制氈針或叉形針,包括具有針尖(18)的工作部分(17),所述工作部分沿縱軸線(16)延伸;毗連所述工作部分(17)的下針桿部分(20),毗連所述下針桿部分的上針桿部分(25),由此,這兩個針桿部分(20,25)沿所述縱軸線(16)相對于彼此共軸地延伸;和針腳(30),其毗連所述上針桿部分(25)并包括保持裝置(32),所述保持裝置大致沿橫向于所述縱軸線(16)的橫向(31)成直線延伸,由此,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大于所述下針桿部分(20)的直徑(D)且大于所述保持裝置(32)的平均寬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針桿部分(20)和/或所述上針桿部分(25)和/或所述針腳(30)和/或所述 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均在它們的整個延伸部分上具有不變的截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針桿部分(20)的截面對應于所述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的截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具有特別是在其周邊上均勻分布的鄰接部位(60),所述鄰接部 位布置在圍繞所述縱軸線(16)的共同側向圓柱表面(61)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鄰接部位(60)在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側向圓柱表面(61)上以螺旋形式延伸。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外表面位于所述鄰接部位(60)之外、所述鄰接部位的共同的 側向圓柱表面(61)以內。
7.如權利要求4、5或6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鄰接部位(60)用作鄰接于所述紡織機的針保持器(45)的對立支撐表面(56)上 的鄰接部,以橫向于所述縱軸線(16)來固定所述針(15)。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具有不同于圓形構形的截面形式。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具有多邊形形式,特別是正方形形式。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具有三角狀形式。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具有十字狀或星狀形式。
12.如權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形式的角部和/或棱邊是彎曲的。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具有卵狀或橢圓狀形式。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截面面積大致對應于所述下針桿部分(20)的截面面積和/或 對應于所述針腳(30)的保持裝置(32)的截面面積。
15.一種用于制造針的方法,所述針特別地是如前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針,由 此,通過非切割制造技術處理柱形針坯,特別是通過牽拉和/或通過推壓或通過加壓再成 形,并且所述上針桿部分(25)由所述針坯被成形。
16.一種用于針(15)的紡織機針保持器,所述針是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 針,所述針保持器包括針板(46),在所述針板中在上側(44)上設置若干槽(48),所述槽相 對于彼此平行地延伸,由此,沿每個槽(48)設置相互分開一定距離的若干孔(51),所述孔 從所述上側(44)延伸完全地穿過所述針板(46)而至相對的下側(50),由此,所述孔(51) 的直徑大于所述槽的寬度的平均值或大于在所述槽的底部的槽寬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紡織機的針(15),特別是制氈針或叉形針。工作部分(17)沿縱軸線(16)延伸并具有針尖(18)。毗連所述工作部分(17)的是下針桿部分(20)和上針桿部分(25),所述兩個針桿部分沿所述縱軸線(16)相對于彼此共軸地延伸。針腳(30)被設置為毗連所述上針桿部分(25)并具有保持裝置(32),所述保持裝置沿橫向于所述縱軸線(16)的橫向(31)沿直線延伸。所述上針桿部分(25)的直徑(E)大于所述下針桿部分(20)的直徑(D)且大于所述保持裝置(32)的平均寬度。
文檔編號D04H18/02GK101899749SQ201010121040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12日
發明者C·格思, G·威澤曼, H·豪斯勒, R·艾德納 申請人:格羅茲-貝克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