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縫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縫針和打環器的協同動作而形成環形線跡 的環縫縫紉機。
背景技術:
當前,已知下述環縫縫紉機,其在縫紉機底座內,具有在縫針 的下方可自由擺動地設置的打環器,使穿過打環器的打環線向穿過縫 針的上線纏繞而形成環形線跡。
在上述縫紉機中,為了形成環縫線跡,必須使打環器鉤掛由縫 針的上線形成的線環。因此,必須在縫制前準確地調節縫針的上下移 動和打環器擺動的定時。
另外,如圖13所示,在使縫紉機停止而向打環器102穿入打環 線時,需要從位于打環器102的中間的入口孔102a插入打環線,從 出口孔102b將該線引出。
但是,在插入打環線的作業容易的、使打環器102的入口孔102a 位于接近底座部的外側的位置的狀態下,縫針101存在于下止點附 近,打環器102的前端存在于縫針101的附近。
因此,存在下述問題在將打環線插入入口孔102a后,從出口 孔102b引出該線時,縫針101成為障礙而使穿線作業難以完成。
為了解決該問題,開發了下述縫紉機,其在縫紉機停止后,通 過手動使打環器102移動,從而可以使出口孔102b遠離縫針101, 提高穿線的作業性。
具體地說,在打環器102上形成長孔,將銷插入該長孔中,通 過操作切換桿使銷在長孔內移動,由此使打環器102以打環器軸為中 心發生傾斜。如上述所示,通過使打環器102傾斜,使出口孔102b 離開縫針IOI,可以提高向打環器102穿線的作業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l:特開平8 — 38771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在上述構造中,存在由于反復使用而使銷和長孔的嵌合 逐漸松動,使打環器發生松動,從而在進行縫制時造成不良影響的問 題。
因此,本發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種環縫縫紉機,其可以防止打環器松動,同時,提高向打環器 穿線的作業性。
技術方案1中記載的發明是一種環縫縫紉機,其具有縫針;
打環器,其在所述縫針的下方可自由擺動地設置;上軸(10)和下軸
(20),其彼此平行地設置;環狀的同步帶(44),其架設在所述上 軸和下軸之間,將所述上軸的旋轉傳遞至所述下軸;針棒(15),在 其下端支撐所述縫針,該針棒與所述上軸連結,與所述上軸的旋轉聯 動而進行擺動;以及打環器軸(23),其與所述打環器以及所述下軸 連結,與所述下軸的旋轉聯動而進行擺動,其特征在于,具有張力施 加裝置(50),該張力施加裝置具有2個帶輪(51、 51),其隔著 同步帶而配置在所述同步帶的環的外側;以及支撐所述2個帶輪的基 座(52),所述基座設置為,可以在與將所述上軸的軸心和所述下軸 的軸心連結而成的直線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動。
根據技術方案1中記載的發明,如果在固定上軸的旋轉的狀態, 艮P,使縫紉機電動機的驅動停止的狀態下,使張力施加裝置移動,則 由于2個帶輪隔著同步帶而配置在環狀的同步帶的外側,所以一側的 帶輪向解除同步帶的張緊的方向移動,同時另一側的帶輪向使同步帶 張緊的方向移動。由此,對于架設在上軸和下軸之間的同步帶,其架 設的部分(以下,稱為架設部),從解除張緊的一側向被張緊的一側 移動,但由于使上軸停止,所以僅下軸隨著同步帶的移動而旋轉。通 過下軸的旋轉,使與下軸聯動的打環器擺動。即,可以僅使打環器相 對于縫針的相位發生偏移而不移動縫針。由此,在將打環線插入入口孔(例如,圖7、 8中的線孔24b) 后,可以使打環器的出口孔(例如,圖7、 8中的線孔24a)遠離縫 針的附近,由于在向打環器進行穿線時,不會因縫針而限制其作業區 域,所以可以提高穿線的作業性。
另外,由于僅通過張力調整裝置的移動,就可以改變打環器的 位置,所以不需要如現有技術所示,設置用于使打環器直接地動作的 長孔及銷。
由此,可以消除由于反復使用而使打環器發生松動,從而在進 行縫制時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
技術方案2中記載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 環縫縫紉機的基礎上,可以調節所述2個帶輪中至少1個帶輪相對于 所述基座的固定位置。
根據技術方案2中記載的發明,如果設置為可以對至少1個帶 輪相對于基座的固定位置進行調節,則可以自由地調節2個帶輪間的間隔。
由此,可以通過2個帶輪對向同步帶施加的張力進行調節。具 體地說,由于通過將2個帶輪的間隔變窄,而將同步帶向內側按壓, 所以可以增加向同步帶施加的張力。另一方面,由于通過將2個帶輪 的間隔變寬,而解除對同步帶的按壓,所以可以減小向同步帶施加的 張力。
技術方案3中記載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或2所記 載的環縫縫紉機的基礎上,在可縫制狀態下的所述基座的初始位置 處,設置止動器(70),其在所述基座的移動方向上與所述基座抵接。
根據技術方案3中記載的發明,在使基座移動而使打環器離開 縫針并進行穿線后,回到原來的可縫制狀態時,用戶將基座移動至與 止動器70抵接的位置即可。即,雖然需要使基座以穿線時基座的移 動量向反方向移動而回到原來的位置,但由于預先在可縫制狀態、即 穿線前的初始位置處設置止動器,所以僅通過識別抵接,就可以使基 座回到原來的狀態,可以使向同步帶施加的張力回到原來的狀態。
由此,可以大幅度減少在穿線后使基座回到原來位置的作業時
5間。
技術方案4中記載的發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
環縫縫紉機的基礎上,可以沿所述基座的移動方向調節所述止動器的 固定位置。
根據技術方案4中記載的發明,如果止動器的固定位置發生變 化,則一側的帶輪向解除同步帶的張緊的方向移動,同時另一側的帶 輪向使同步帶張緊的方向移動。由此,架設在上軸和下軸之間的同步 帶,其架設的部分(以下,稱為架設部),從解除張緊的一側向被張 緊的一側移動,但由于使上軸停止,所以僅下軸隨著同步帶的移動而 旋轉。通過下軸的旋轉,使與下軸聯動的打環器擺動。即,可以僅使 打環器相對于縫針的相位發生偏移而不移動縫針。
由此,在希望使打環器的相位偏移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行打環 器相對于打環器軸的安裝位置的調節作業,可以僅通過止動器的移動 而實現。
發明的效果
根據技術方案1中記載的發明,由于在對打環器進行穿線時, 不會因縫針而限制其作業區域,所以可以提高穿線的作業性。
另外,可以消除由于反復使用而使打環器發生松動,從而在進 行縫制時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
根據技術方案2中記載的發明,可以通過2個帶輪對向同步帶
施加的張力進行調節。
根據技術方案3中記載的發明,可以大幅度減少在穿線后使基 座回到原來的位置的作業時間。
根據技術方案4中記載的發明,在希望使打環器的相位偏移的 情況下,不需要進行打環器相對于打環器軸的安裝位置的調節作業, 可以僅通過止動器的移動而實現。
圖1是表示縫紉機的概略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縫針以及打環器的驅動機構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形成于外罩上的調節槽的縫紉機的立體圖。
圖4是用于說明張力施加裝置的動作的縫紉機的右側面圖。
圖5是張力施加裝置的立體圖,(a)是立體圖,(b)是表示
安裝在外罩上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圖6是表示在將縫針固定的狀態下使打環器轉動時的同步帶的
狀態的圖。
圖7是說明打環器的動作的圖。 圖8是說明打環器的動作的圖。
圖9是可以調節帶輪相對于基座的固定位置的張力施加裝置的 圖,(a)是立體圖,(b)表示安裝在外罩上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圖IO是用于說明張力施加裝置的動作的縫紉機的右側面圖。 圖11是用于說明張力施加裝置的動作的縫紉機的右側面圖。 圖12是張力施加裝置以及止動器的側剖面圖。 圖13是說明現有技術中的問題點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優選方式。 <縫紉機的結構〉
如圖1所示,縫紉機1是可以圍繞袖子進行縫制的環縫縫紉機。 縫紉機l具有底座部2,其用于放置被縫制物;以及臂部3, 其直立設置在該底座部2上方。
圖2 圖4示出內置于底座部2以及臂部3中的機構。 在臂部3中,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上軸10。從動帶輪11固定在 上軸10的一端部。在該從動帶輪11與固定于縫紉機1的驅動源即縫 紉機電動機40的輸出軸41上的主動帶輪42之間,架設以環狀形成 的傳動帶43。目卩,縫紉機電動機40的驅動經由主動帶輪42、傳動帶 43、從動帶輪11而傳遞至上軸10。
在上軸10的另一端部固定平衡錘12。在平衡錘12上,在從其 與上軸10之間的連結部偏心的位置上,經由偏心軸部12a可自由旋轉地設置桿部13的一端部。在桿部13的另一端部可旋轉地設置針棒
抱持部14。該針棒抱持部14保持針棒15。針棒15通過針棒引導部 (未圖示)可沿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在臂部3上。在針棒15的下端 部安裝針夾持部16。在該針夾持部16中保持縫針17。縫針17安裝 為,沿縫紉機1的上下方向,同時針尖朝向底座部2。針棒15與上 軸10的旋轉聯動,經由平衡錘12的偏心軸部12a、桿部13、針棒抱 持部14而沿上下方向擺動。縫針17,其前端部利用針棒15的擺動, 在針棒15位于下止點的情況下進入針板2a的下方,在針棒15位于 上止點的情況下,退避至針板2a的上表面。
在上軸10的一端部上固定鏈輪18,與從動帶輪ll相鄰。上軸 10的一端部配置在臂部3外部,從動帶輪11以及鏈輪18也設置在 臂部3外部。
在底座部2內,與臂部3的上軸10平行地設置下軸20。在下軸 20的一端部固定鏈輪21。在設置于上軸10上的鏈輪18和設置于下 軸20上的鏈輪21之間,架設環狀的同步帶44,以將上軸10的旋轉 傳遞至下軸20。在下軸20的另一端部連結運動變換機構22。該運動 變換機構22是公知的機構,將下軸20的旋轉變換為與下軸20相交 叉的打環器軸23的擺動。在打環器軸23的一端部連結多個打環器 24的基端部。在該打環器24的前端部形成使打環線穿過的線孔24a 以及24b,該前端部利用打環器軸23的擺動而在縫針17的下方進行 擺動。即,打環器軸23以及打環器24與上軸IO的旋轉聯動而進行 擺動。
設置外罩45,其覆蓋以向臂部3的外部露出的方式設置的2個 鏈輪18、 21和同步帶44。
如圖3所示,在外罩45上形成調節槽45a,其沿與將上軸10的 軸心和下軸20的軸心連結而成的直線相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的方 向)延伸。在該調節槽45a中,嵌入用于向同步帶44施加張力的張 力施加裝置50的一部分,可以調節張力施加裝置50相對于外罩45 的安裝位置。
如圖4、圖5所示,張力施加裝置50,為了向同步帶44施加張力,隔著同步帶而配置在同步帶44的環的外側,具有2個帶輪51、 51,其隔著同步帶而向內側按壓;l個基座52,其固定支撐上述帶輪 51、 51;以及引導銷53,其設置在該基座52上,嵌入形成于外罩45 上的調節槽45a中,沿調節槽45a引導基座52。
帶輪51、 51以向同步帶44施加適度的張力的間隔進行配置。
基座52形成為板狀,2個帶輪51、51可旋轉地支撐在其表面上。 在基座52的背面直立設置引導銷53。引導銷53形成可以插入形成 于外罩45上的調節槽45a中的尺寸。在引導銷53上形成有螺紋槽, 在插入調節槽45a中后,通過使螺母等緊固部件46與引導銷53螺合, 可以將基座52固定在外罩45上。
如上述所示,基座52,通過使引導銷53嵌入調節槽45a中而可 以沿調節槽45a移動,通過使基座52沿調節槽45a移動, 一側的帶 輪51向解除同步帶44的張緊的方向移動,另一側的帶輪51向使同 步帶44張緊的方向移動。因此,如圖4所示,在同步帶44中,與一 側的帶輪51抵接的部分(為了方便,稱為架設部44b)以更向內側 凹陷的方式變形,而與另一側的帶輪51抵接的部分(為了方便,稱 為架設部44a)成為大致直線狀。
如果確定基座52相對于調節槽45a的固定位置(基座的初始位 置),則同步帶44的姿態被確定,2個鏈輪18、 21、上軸10、下軸 20以及打環器軸23的相對的相位被確定。在該狀態下,調整打環器 24相對于縫針17的位置。該調整完成后的狀態,成為可以進行縫紉 機的縫制的狀態。
如果基座52相對于調節槽45a的固定位置移動,則同步帶44 的姿態發生變化,上軸IO和下軸20的相對的相位發生偏移,因此打 環器24相對于縫針17的位置發生偏移。在該狀態下,打環器24不 能鉤掛由縫針17的上線形成的線環,不能進行縫制。
<作用 效果〉
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縫紉機l的作用 效果。 如果通過縫紉機電動機40的驅動使輸出軸41圍繞軸進行旋轉,則固定在輸出軸41上的主動帶輪42也旋轉,該旋轉經由傳動帶43 傳遞至從動帶輪ll。由于從動帶輪11固定在上軸10上,所以在從 動帶輪ll旋轉的同時,上軸10圍繞軸進行旋轉。通過上軸10的旋 轉,設置在平衡錘12上的偏心軸部12a也旋轉,其上下方向的分量 經由桿部13傳遞至針棒抱持部14。通過針棒抱持部14的上下方向 的擺動,使保持在針棒抱持部14上的針棒15也沿上下方向擺動,縫 針17在進入針板2a的下方的位置和退避至上表面的位置之間,反復 進行上下移動。
由于鏈輪18固定在上軸10上,所以在上軸IO旋轉的同時,鏈 輪18也旋轉。在這里,由于同步帶44架設在鏈輪18上,所以通過 鏈輪18的旋轉,同步帶44被鏈輪18的旋轉引導而進行動作,同步 帶44的動作使固定在下軸20上的鏈輪21旋轉。通過鏈輪21的旋轉, 下軸20也旋轉,下軸20的旋轉通過運動變換機構22,變換為打環 器軸23的擺動。通過打環器軸23的擺動,使固定于打環器軸23上 的打環器24在縫針17的下方擺動。
在進行打環器24的穿線的情況下,首先,將上軸固定在使針棒 位于下止點的相位上。在該相位時,由于打環器24的入口孔24b的 位置接近底座部2的外側,所以容易插入打環線。但是,在該狀態下, 由于縫針17的前端部位于打環器線孔24a的附近,所以從線孔24a 引出打環線的作業變得困難。
因此,為了使穿線作業易于操作,在上軸10的旋轉固定的狀態 (即,使縫紉機電動機40的驅動停止的狀態)下,將緊固部件46 放松,使基座52沿調節槽45a移動(圖4 (a)中A方向)。在這里, 由于調節槽45a設置為,沿與將上軸10的軸心和下軸20的軸心連結 而成的直線相交叉的方向(例如正交的方向)延伸,所以基座52在 與將上軸10的軸心和下軸20的軸心連結而成的直線相交叉的方向
(例如正交的方向)上移動。
這樣,由于2個帶輪51隔著同步帶而配置在同步帶44的環的 外側,所以一側的帶輪51向解除同步帶的張緊的方向移動,同時另 一側的帶輪51向使同步帶張緊的方向移動。由此,對于架設在上軸和下軸之間的同步帶44,其架設的部分(為了方便,稱為架設部44a、 44b),從解除張緊的架設部44b向被張緊的架設部44a移動,但由 于上軸10停止,所以僅下軸20隨著同步帶的移動而旋轉。(圖4(a) 中B方向)
圖4 (b)示出同步帶44移動后的狀態。
如上述所示,在縫紉機電動機40的驅動停止的狀態下,通過移 動基座52,可以僅使打環器24的相對于縫針17的相位發生偏移而 不移動縫針17。
由此,如圖7、圖8所示,首先,在針棒位于下止點的相位(在 圖7中以實線表示的打環器24的位置),將打環線插入入口孔24b 后,通過使基座52移動,將打環器24移動至在圖7中以虛線表示的 位置。由此,可以使打環器24的出口孔24a遠離縫針17的附近,由 于在對打環器24進行穿線時,不會因縫針17而限制其作業區域,所 以可以提高穿線的作業性。
另外,由于僅通過張力施加裝置的基座的移動,就可以改變打 環器24的位置,所以不需要如現有技術所示,設置用于使打環器24 直接地動作的長孔及銷。
由此,可以消除由于反復使用而使打環器24發生松動,從而在
進行縫制時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 <變形例1>
此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如圖9所示,也可以 采用下述張力施加裝置60,其可以沿基座62的移動方向對2個帶輪 61a、 61b中至少一側的帶輪61a的固定位置進行調節。具體地說, 在基座62上,沿該基座62的移動方向形成槽62a。在一側的帶輪61a 的底面上直立設置引導銷63。該引導銷63形成為可以插入槽62a中, 表面上形成螺紋槽。螺母64等緊固部件從基座62的背面側嵌入引導 銷63中,在調整引導銷63在槽62a中的位置后,通過由螺母64緊 固,可以固定帶輪61a的位置。基座62相對于外罩45的安裝,是將 直立設置在基座62上而表面形成螺紋槽的引導銷65插入調節槽45a中,以夾持外罩45的方式利用螺母66等進行緊固。
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只要調節一側的帶輪61a相對于基座62的 固定位置,就可以自由地調節2個帶輪61a、 61b間的間隔。
由此,可以調節通過2個帶輪61a、 61b向同步帶44施加的張 力。具體地說,如圖10所示,由于通過將2個帶輪61a、 61b的間隔 變窄,將同步帶44向內側按壓,所以可以增加向同步帶44施加的張 力。另一方面,通過將2個帶輪61a、 61b的間隔變寬,解除對同步 帶44的按壓,所以可以減小向同步帶44施加的張力。
這樣,通過1個張力施加裝置,可以實現向同步帶44施加張力、 以及縫針17和打環器24的相位的變更。因此,可以減少部件個數、 減少成本、實現輕量化。
<變形例2>
另外,如圖ll所示,也可以在可縫制狀態下的張力施加裝置50 的初始位置處設置止動器70,其在張力施加裝置50的移動方向上與 上述基座52抵接。具體地說,在使縫針17和打環器24的相位發生 偏移前的狀態(帶輪向同步帶施加適當張力的狀態)下,在外罩45 上設置止動器70,其在基座52的初始位置與該基座52抵接。止動 器70只要存在于可以沿調節槽45a移動的基座52的移動路徑上即 可,以哪種方式形成均可。
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在使基座52移動而使打環器24離開縫針 17并進行穿線后,回到原來的可縫制狀態時,用戶只要將基座52移 動至與止動器70抵接的位置即可。即,雖然需要將基座52以穿線時 基座52的移動量向反方向移動而回到原來的位置,但由于預先在可 縫制狀態、即穿線前的初始位置處設置止動器70,所以僅通過識別 抵接,就可以使基座52回到原來的狀態,可以使向同步帶44施加的 張力回到原來的狀態。
由此,可以大幅度減少使基座52回到原來位置的作業時間。
另外,在此基礎上,也可以設置為可以沿基座52的移動方向對 止動器70的固定位置進行調節。具體地說,如圖12所示,可以將形成于外罩45上的調節槽45a延伸,在該調節槽45a的一端部附近,可自由移動調節地設置止動器70。在止動器70的底面上直立設置引導銷73。該引導銷73形成為,可以插入調節槽45a中,表面形成螺紋槽。螺母74等緊固部件從外罩45的背面側嵌入引導銷73中,在調節引導銷73在調節槽45a中的位置后,通過由螺母74進行緊固,可以固定止動器70的位置。
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如果止動器70的固定位置發生變化,則一側的帶輪向解除同步帶的張緊的方向移動,同時另一側的帶輪向使同步帶張緊的方向移動。由此,對于架設在上軸和下軸之間的同步帶,其架設的部分(以下,稱為架設部),從解除張緊的一側向被張緊的一側移動,但由于上軸停止,所以僅下軸隨著同步帶的移動而旋轉。通過下軸20的旋轉,使與下軸聯動的打環器24擺動。即,可以僅使打環器24相對于縫針17的相位發生偏移而不移動縫針17。
由此,在希望使打環器24的相位偏移的情況下,不需要進行打環器24相對于打環器軸23的安裝位置的調節作業,可以僅通過止動器70的移動而實現。
權利要求
1. 一種環縫縫紉機,其具有縫針;打環器,其在所述縫針的下方可自由擺動地設置;上軸和下軸,其彼此平行地設置;環狀的同步帶,其架設在所述上軸和下軸之間,將所述上軸的旋轉傳遞至所述下軸;針棒,在其下端支撐所述縫針,該針棒與所述上軸連結,與所述上軸的旋轉聯動而進行擺動;以及打環器軸,其與所述打環器以及所述下軸連結,與所述下軸的旋轉聯動而進行擺動,其特征在于,具有張力施加裝置,該張力施加裝置具有2個帶輪,其隔著同步帶而配置在所述同步帶的環的外側;以及支撐所述2個帶輪的基座,所述基座設置為,可以在與將所述上軸的軸心和所述下軸的軸心連結而成的直線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縫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可以調節所述2個帶輪中至少1個帶輪相對于所述基座的固定位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縫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在可縫制狀態下的所述基座的初始位置處,設置止動器,其在所述基座的移動方向上與所述基座抵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環縫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可沿所述基座的移動方向,調節所述止動器的固定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環縫縫紉機,其防止打環器松動,同時提高向打環器穿線的作業性。環縫縫紉機(1)具有上軸(10)和下軸(20),它們彼此平行地設置;環狀的同步帶(44),其架設在上軸和下軸之間,將上軸的旋轉傳遞至下軸;針棒(15),其與上軸連結,與上軸的旋轉聯動而進行擺動;以及打環器軸(23),其與下軸連結,與下軸的旋轉聯動而進行擺動。該環縫縫紉機還具有張力施加裝置(50),其具有2個帶輪(51、51),其以夾著同步帶的方式配置在同步帶的環的外側;以及支撐2個帶輪的基座(52),基座設置為,可以在與將上軸的軸心和下軸的軸心連結而成的直線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動。
文檔編號D05B63/00GK101545182SQ200910132319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5日
發明者坂本真一, 新井富夫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