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麻袋圓筒機的制作方法
麻袋圓筒機
目前在國內,尚未有出現過能圓織麻線成圓筒麻袋的圓筒機,仍按原 始的方法用"橫機""編織平布,經縫制對邊成圓筒麻袋,工藝原始落后, 產量低,質量差。在近三年內,本地區有四家"塑機廠"試圖用塑料扁絲 圓筒機來試產圓筒麻袋,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
塑料圓筒機與麻線圓筒機在跑道和整梭的結構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麻
線直徑》小lmm,拉力強度》7kg,,而當今本地區的扁絲厚0.035mm,摻 母料50%,拉力強度《l.lkg。在實際生產中,經線或緯線纏繞整梭的現象 是不可避免的,但對麻線圓筒機來說是不許可的,會造成飛梭和后梭打前 梭事故;而對塑料扁絲圓筒機來說,高速圓周運動的整梭所產生的慣性力 和離心力,其中離心力足己克服扁絲的向心拉力,避免了飛梭和打梭事故。 另外麻線直徑》4)lnun,牽引在跑道斜面上,被四把整梭上16只梭輪承 載著高速圓周運動的離心力,對麻線施加了滾壓,拖輾的作用力,產生了 大量麻絮、麻塵;同時梭輪在高低不平,稀密不一致的麻線上高速行走不 穩,限制了整梭的速度。為了解脫這些難題,今由本發明提出的機構予以
圖1,是由本發明提出的"麻袋圓筒機"內上、下跑道1和2,等高 軸13,鋼扣門3,竹溜條4-5,梭體6,梭輪7-8,梭體兩側斜面9-10的結 構局部剖面圖。
上、下跑道1-2由等高軸13沿圓周等分連接。鋼扣門3由螺釘緊固在 上、下跑道l-2的外圓面上。鋼扣門3內相鄰兩條扣條之空隙2mm可穿過 二根麻線,由此構成了供給梭子圓周運動的跑道,替代了上、下門環斜面 之功能。在梭體底板6的圓弧面兩邊裝上二根竹溜條4-5或尼龍條,替代了 梭輪的功能。將梭體兩側面加高加厚,制成向內傾斜面9-10,此斜面與梭 輪7-8外圓錐體面相吻合。根據本發明四梭麻袋圓筒機所配置的棕帶(或棕 桿)數是4X6=24條,則在上、下跑道1和2內也均分地安裝2X24只梭輪7 和8,同樣地,在六梭、八梭、十梭的麻袋圓筒機上,其上跑道1和下跑道2內的梭輪數與棕帶(或棕桿)數也是相等的。每把整梭在跑道任何位 置上其二邊都有3.5只梭輪與其斜面9和10相等,在跑道上留有》S/bm寬 的無麻線區。整梭在遇到經線或緯線纏繞時的瞬間內能拉斷麻線,仍安然 無樣地在封閉型跑道1和2內運轉,根除了飛梭和打梭的事故,要拔梭輪 7或8的小軸M6mm旋入鋼質跑道深18mm的螺孔內,需要一、二十公斤 拉力是遠遠不夠的。均佈在下跑道2內的24只梭輪8不裝偏心套,能保證 梭輪的軸心線在同一平面上為基準面,來加工和安裝上跑道1內的24只裝 有偏心套的梭輪7。把梭輪7調到最大偏心距4mm,放進整梭在上、下跑 道1-2內,再調小偏心距,整梭就被關在上、下跑道內出不來了。在生產 使用過程中,因梭輪外圓磨耗變小,可隨時調小上跑道梭輪7的偏心距, 達到梭輪與斜面9-10的正常配合間隙。
圖2由下跑道2,鋼扣門3,梭輪8,麻線12牽引到定徑環14的結構 周部俯視簡圖。
進入每片鋼扣門3的最外邊兩根麻線之間距b =84mm,而被牽引到梭 輪8的背面位置時之間距離是78.12mm。每只梭輪8的軸心線均安裝在兩 片鋼扣門3的對接邊之正中線上,相鄰兩只梭輪8的中心距是126.7mm, 每只梭輪8露也跑道內平面的弓形之弦長是35mm,所以在跑道2的內平 面上留出了沒有被麻線牽引過的無經(麻)線區域寬度是[126.7 — (78.12+33)] +2=179皿11(實際上是>5.6讓)保住了被移植到跑道2上的 作高速自轉的梭輪,不會阻擋經(麻)線的牽進。由此構成了 (麻)線進入鋼 扣門3后,在上、下跑道內除了一只尾輪外,再也沒有于任何梭輪或滾動 體相接觸,消除了麻絮和麻塵的大量產生。麻線從麻線架上的錠管、瓷眼 孔、送經機輥筒、替經小輥、分線扣門、瓷眼孔一直到穿過棕絲眼孔,一 路過來的孔眼和輥筒的外圓均十分地光滑,不會制造麻絮和麻塵的功能。 本四梭麻袋圓筒機之整梭,結構獨特,剛性大,強度強,經得起瞬間內遭 受幾十斤外拉力的作用下不會發生變形或走形。梭體釆用活塞鋁合金,硬 模壓鑄。提高其兩側斜面的耐磨性和精度以及梭體的機械強度。
本發明的四梭麻袋圓筒機采用24條棕帶和48只上、下跑道梭輪9 經密2.6—2,7mm,緯密3.1mnv每條棕帶眼內穿二根麻線,編織成雙經單諱 規格的圓筒麻袋,其折徑范圍400—750mm。每分鐘織速(90轉/f 100轉/分)X4X3.1mm=1.12米-1,24米/分,每小時按50分鐘計24小
時產量1340—1488米/日 夜。
權利要求
1、麻袋圓筒機是改進和利用塑料圓筒機各大部件和機構的基礎上,再提出了能適應圓織麻線的跑道結構與整梭結構,其特征是A、去掉塑料圓筒機上呈有斜面結構的下、下門環作為整梭梭輪的圓周跑道,今提供一對由等高軸螺栓13連接的上跑道1和下跑道2。在上和下跑道1和2的外圓面上,由螺釘均佈地將扣門鋼扣片3緊固在上和下跑道的外圓面上,由其扣條構成了圓周跑道,供給整梭6作圓周運動。B、在梭體底板6的兩邊上,裝上兩條竹溜條4和5,替代了梭輪的功能。將整梭上的梭輪全部移植到上和下跑道1和2內,其特征是給整梭構成了封閉型圓周跑道。C、不論四梭、六梭、八梭和十梭麻袋圓筒機,其特征是均根據其棕帶或棕桿數來確定上、下跑道內的梭輪數。
2、 根據權利要求1—A所說的麻袋圓筒機的上、下跑道1和2, 其特征是由環形斜面變成環形平面,使得經(麻)線12從鋼扣門外 面成直線狀進入跑道一直到尺碼環(定徑環)14的編織區內,消除了 經(麻)線成折線形牽進的弊病,鋼扣門3其特征是能接收從每根 棕絲眼內過來的二條麻線進入同一個扣距的扣隙內,編織成雙經線單 緯線規格的麻袋。 -
3、 根據權利要求1""B所說的麻袋圓筒機,其特征是均佈在上、 下跑道1和2內的梭輪7和8之軸心線,均在二片相鄰鋼扣門3的對 接面上。能使每把整梭6的兩側斜面9和10都有3只以上梭輪7和8 與其接觸,構成了整梭6在封閉型跑道1和2內作圓周動動,消除了 飛梭打梭事故;裝在梭底板6上的竹溜條4和5,替代了梭輪的功能。
4、均布在上和下跑道1和2內的梭輪7和8,其特征是每只梭 輪的左右兩邊各留有無麻線牽弓I區域> mm,顯示出裝在上和下跑道 1和2內的梭輪7和8不會阻擋麻線12牽進尺碼環14內進行編織。
5、根據權利要求1一C所說的本四梭麻袋圓筒機,其特征是以 后的六梭、八梭和十梭麻袋圓筒機的跑道結構原理和特征,整梭的結 構原理和特征完全與本四梭的一致,它們跑道上的梭輪數和所配置的 棕帶或棕桿數相等,無麻線牽引區域仍是^^mm。它們所編織出來的 麻袋折徑與相對應的六梭、八梭、十梭塑料圓筒機編織出來的編織袋 折徑相同。
全文摘要
一種能圓織麻線成圓筒麻袋的圓筒機,是改進和利用塑料圓筒機各大機構部件的基礎上,再提供適應圓織麻線的跑道與整梭結構。由鋼扣門結構的圓周跑道,供給整梭底板溜條溜行,去掉了梭輪承擔整梭高速圓周運動的離心力,對被牽進門環斜面上的麻線施加滾壓,拖輾的作用力而產生了大量的麻絮麻塵。同時梭輪在稀密不均,高低不平的麻線上行走不穩,限制了整梭的速度。另外安裝了能防止整梭高速運轉時脫軌的裝置,消除了飛梭打梭的事故。麻袋圓筒機的結構規格和尺寸也分四梭機、六梭機、八梭機和十梭機,圓織出的圓筒麻袋與相對應的扁絲袋的折徑相同。四梭麻袋圓筒機主要技術參數梭子四把,麻袋折徑400-750mm。
文檔編號D03D13/00GK101671906SQ20081014891
公開日2010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8日
發明者申宗愛 申請人:申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