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以及平針織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橫機增加針織物的編織寬度的針織物的編織 方法以及編織寬度增加的平針織物。本發明的針織物,是在左右方向 的至少一側端部前后連續的筒狀針織物,包括環繞編織的針織物以及 僅在左右方向的一側端部連續編織、或者在左右方向的兩端部連續但 前側針織物或后側針織物在左右方向不連續編織的C字狀的針織物。
背景技術:
在橫機中,在沿擴展的方向改變編織寬度而編織成期望形狀的針 織物的情況下,對于保持在針床上的針織物,將針織紗保持在位于該 針織物的編織寬度外側的空針上,形成新的線圈,由此進行使編織寬 度向外放針的操作。圖4是表示現有技術的針織方法中增加編織寬度時的具有前針床 (FB)和后針床(BB)的橫機的織針的扣合動作的圖。在該針織方法 中,與針織物1的編織寬度端部的線圈2相連地,在編織寬度外側的 織針4上,如圖4所示進行雙羅紋編織而形成起針線圈3后,在下一 個線圈橫列之后在針織物1的線圈和起針線圈3上進行編結,形成放 針線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2006-188777號公報圖5表示從齒口的下側觀察以現有技術的針織方法編織的針織物 6的一部分的圖。在針織物6中,在編織寬度增加的部分上,由于連接 前側針織物7和后側針織物8的連接部分9進行雙羅紋編織,因而形 成在該連接部分9上的孔11與通常的成圈相比變大,與其他部分的質量風格不同,而且,分別屬于前側針織物7和后側針織物8的成圈編 織在一個孔11中,因而拉伸以使前側針織物7和后側針織物相互離開 時,上述孔11擴大。發明內容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以及平針織物, 在增加編織寬度的部分上,連接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織物的連接部分 的孔較小,并且可以防止該孔的擴大,使成品外觀美觀。本發明是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至少具 有前后一對的針床的橫機,使在左右方向的至少一側端部前后連續的 針織物在上述端部的編織寬度增加的同時進行編織,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有針織物的側端線圈或與上述側端線圈的內側相鄰的線圈 的織針的外側所設置的織針中,以在一側針床的織針上形成絞圈,在 另一側針床的織針上形成掛圈的方式,從上述側端朝向外側在各針床 的織針上交替保持針織紗,并在形成有上述掛圈的織針所保持的針織 紗部分上,從外側朝向上述側端編結而形成起針線圈,在上述起針線圈上編結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的線圈,由此順次增 加編織寬度。并且,本發明在上述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針織物和上述起針線圈的根部(付根),在各針床上使針織紗交叉。而且,本發明是一種平針織物,前后的針織物在左右方向的至少 一側端部上連續,并在上述端部上增加編織寬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編織寬度增加的部分上,從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織物中的 一側相連的針織紗,在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的途中形成多個絞圈,在寬 度方向的外側的端部折回,編結于上述絞圈間的針織紗部分上而形成 起針線圈,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的線圈也在上述起針線圈上形成,順次增加編織寬度。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本發明,由于在相鄰的絞圈之間的針織紗 部分編結而形成起針線圈,因而起針線圈上的絞圈以及成圈分別形成 的孔是獨立的。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的線圈,由于分別編結在獨立的 孔上,因而在連接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織物的連接部分上可以將孔形 成得較小,即使拉伸以使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織物相互離開,也能夠 防止上述連接部分上的孔的擴大,即使通過向外側放針使編織寬度急 劇增加,也可以以橫機編織得到外觀美觀的針織物。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本發明,在編織寬度增加的部分的根部使 針織紗交叉,防止孔在該根部變大,能夠得到外觀更為美觀的針織物。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本發明,由于分別屬于前側針織物和后側 針織物的成圈形成為獨立的孔,因而能夠在連接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 織物的連接部分上將孔形成得較小,即使拉伸以使前側針織物和后側 針織物相互離開,也可以防止上述連接部分上的孔的擴大,即使通過 向外側放針使編織寬度急劇增加,也可以得到外觀美觀的針織物。
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編織工序圖。圖2 (1)是從齒口的上方觀察在織針上形成絞圈22和掛圈23的 狀態的圖,圖2 (2)是從齒口的上方觀察顯示起針線圈的圖。圖3是從齒口的下側觀察顯示第16工序結束后的編織寬度增加部 26的端部的圖。圖4是表示現有技術的編織方法中增加編織寬度時的橫機的織針 的扣合動作的圖。圖5是從齒口的下側觀察通過現有技術的編織方法編織的針織物 6的一部分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的編織工序圖,圖2是圖1的編織工序中編織的針織物20的一部分放大且從齒口 上方觀察表示的圖。在圖1中,標號"5 "表示絞圈,標號"〇"表 示編結,標號"A "表示掛圈,由"FB"表示前針床,"BB"表示后 針床,"A~0"表示前針床的織針,"a~o"表示后針床的織針。在本 實施方式中,利用橫機來編織針織物,該橫機構成為沿左右方向延伸, 至少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對的前后一對針床FB、 BB,使設有喂紗 裝置5的三角座滑架在針床上左右移動來使上述織針能夠進退。為了 容易理解,比實際需要數量減少用于編織的針的根數,適用于由平針 組織通過環繞編織來編織筒狀針織物的情況,對端部的編織寬度增加5 個線圈量的情況進行說明。在第一工序中,使喂紗裝置5沿左右方向(線圈橫列方向)往復 移動,以織針a j、 J A的順序編結針織紗19,將針織物20編織成筒 狀。在第二工序中,使喂紗裝置5向右側移動,以織針a j的順序編結 針織紗19后,在第三工序中,使喂紗裝置5向左側移動,在織針K上 保持針織紗19而形成絞圈22。在第四工序中,使喂紗裝置5向右側移 動,在織針k上保持針織紗19而形成掛圈23。在第5~第12工序中,通過分別重復與第3和第4工序同樣的動 作,如圖2 ( 1)那樣以織針K~0的順序且以織針k~o的順序保持針織 紗19。在第13工序中,使喂紗裝置5向左側移動,在形成掛圈23的織 針k~o中除了最外側的織針o之外的其他織針n~k所保持的針織紗部 分上,從外側順次編結針織紗19,如圖2 (2)所示在掛圈23上形成 成圈24。而且,在第13工序中,使喂紗裝置5進一步向左側移動,以 織針J A的順序編結針織紗19。通過上述的工序,形成作為形成放針線圈的基礎的起針線圈。在第14工序中,使喂紗裝置25沿左右方向往復移動,包括織針 K、 k以織針a j、 J A的順序編結針織紗19,由此形成放針線圈,能 夠使編織寬度增加1個線圈的量。在第15~第18工序中,重復與第14工序同樣的動作,在使喂紗 裝置5沿左右方向往復移動的同時,在各工序中從內側依次逐個包含 織針L~0、 l~o,進行利用后針床BB以及前針床FB各自的織針進行 編結的環繞編織,由此能夠在各個工序中逐個線圈地形成放針線圈, 使編織寬度增加1個線圈量。通過以上工序,能夠在起針線圈的縱行 方向上相連地編織具有編織寬度增加的編織寬度增加部的針織物20。圖3是從齒口的下側觀察而顯示第16工序結束后的針織物增加部 的端部的圖。在相鄰的絞圈23之間的針織紗部分上編結而形成成圈24, 因而絞圈23和成圈24分別形成的孔是獨立的。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 的線圈由于分別編結在獨立的孔上,因而能夠在連接前側針織物30和 后側針織物31的連接部分32上將孔形成得較小,并且即使拉伸以使 前側針織物30和后側針織物31相互離開,也能夠防止連接部分32上 的孔的擴大,即使通過向外側放針使編織寬度急劇增加,也能夠得到 外觀美觀的針織物。并且,在形成上述起針線圈時,在筒狀的針織物和起針線圈的根 部,通過在前后的針床FB、 BB上使針織紗19交叉,形成起針線圈的 針織紗部分中成圈24側的一端33與前側針織物30的針織紗部分相連, 掛圈23側的另一端34與后側針織物31的針織紗部分相連,因而在編 織寬度增加的部分的根部,針織紗19交叉,能夠防止孔在該根部變大, 并得到外觀更為美觀的針織物。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增加5個線圈量的編織寬度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通過調整對外側的空針重復進行與第3和第4工序同樣的工 序的次數,能夠在前后針床上使增加編織寬度的線圈數量以1線圈橫列l線圈的單位任意增加。如本實施方式所示,對于前側針織物30和 后側針織物31分別按照每一線圈橫列增加1線圈的編織寬度的話,則 能夠使編織寬度增加部分的外側端角度相對縱行方向傾斜45°程度。 例如,如果對于前側針織物30和后側針織物31分別按照每2個線圈 橫列增加1個線圈的編織寬度,則可以使上述外側端相對縱行方向的 角度變得緩和而逐漸增加編織寬度,如果對于前側針織物30和后側針 織物31分別在一個線圈橫列上增加5線圈,則能夠使編織寬度急劇地 增加。在本實施方式中環繞編織筒狀針織物,但是不限于此,本發明還 能夠適用于如下情況使左右方向的至少一側端部上前后連續的針織 物在上述端部的編織寬度增加的同時進行編織,例如可以用于墊紗編 織。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平針組織編織針織物,但是不限于此, 在編織其他組織的針織物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用本發明。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上述第2工序中不將針織 紗編結在織針j上,而在織針J上形成絞圈后,在織針j將上形成掛圈, 在第3工序以后同樣地增加編織寬度,如果這樣編織,與上述實施方 式相比,能夠使編織寬度增加的部分的根部上的孔進一步變得不顯眼, 能夠編織得到外觀更美觀的針織物。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至少具有前后一對針床的橫機,使在左右方向的至少一側端部前后連續的針織物在上述端部的編織寬度增加的同時進行編織,其特征在于,在保持有針織物的側端線圈或與上述側端線圈的內側相鄰的線圈的織針的外側所設置的織針中,以在一側針床的織針上形成絞圈,在另一側針床的織針上形成掛圈的方式,從上述側端朝向外側在各針床的織針上交替保持針織紗,并在形成有上述掛圈的織針所保持的針織紗部分上,從外側朝向上述側端編結而形成起針線圈,在上述起針線圈上編結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的線圈,由此順次增加編織寬度。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針織物的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針織物和上述起針線圈的根部,在各針床上使針織紗交叉。
3. —種平針織物,前后的針織物在左右方向的至少一側端部上連 續,并在上述端部上增加編織寬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編織寬度增加的部分上,從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織物中的 一側相連的針織紗,在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的途中形成多個絞圈,在寬 度方向的外側的端部折回,編結于上述絞圈間的針織紗部分上而形成 起針線圈,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的線圈也在上述起針線圈上形成,順 次增加編織寬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針織物的編織方法以及平針織物,在增加編織寬度的部分上,連接前側針織物和后側針織物的連接部分的孔較小,并且可以防止該孔的擴大,使成品外觀美觀。在保持有針織物的側端線圈或與上述側端線圈的內側相鄰的線圈的織針的外側所設置的織針中,以在一側針床的織針上形成絞圈,在另一側針床的織針上形成掛圈的方式,從上述側端朝向外側在各針床的織針上交替保持針織紗,并在形成有上述掛圈的織針所保持的針織紗部分上,從外側朝向上述側端編結而形成起針線圈,在上述起針線圈上編結下一個線圈橫列以后的線圈,由此順次增加編織寬度。
文檔編號D04B1/00GK101275333SQ20081009073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9日
發明者森敦弘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