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釘扣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被縫制物進行釘扣縫制的釘扣縫紉機。
技術背景當前,對于四孔鈕扣的釘縫有兩種運針方法,其一是如圖13(a) 所示,由平行線跡的組合進行的縫制,另一個是如圖13 (b)所示, X字狀的縫制。圖13 (a)的縫制,是在左右相鄰的一側的二個孔中, 交互進行規定次數的落針后,將鈕扣向前后方向移動,在左右相鄰的 另兩個孔中,交互進行規定次數的落針,結束縫制。此外,圖13 (b) 的縫制,是在位于對角的二個孔中,交互進行規定次數的落針后,將 鈕扣向前后方向移動,在位于對角的另兩個孔中,交互進行規定次數 的落針,結束縫制。并且,具有縫制選擇機構,其將對應于上述兩種縫制的移動可 切換地傳遞至鈕扣保持機構(例如專利文獻l、專利文獻2)。圖11是表示基于專利文獻1的現有技術的縫制選擇機構的局部 結構俯視圖。縫制選擇機構200具備槽凸—輪203,其決定圖13 (a) 所示縫制中前后方向的鈕扣移動;槽凸輪204,其決定圖13 (b)所 示縫制中前后方向的鈕扣移動;擺動部件201、 202,其分別利用各 個槽凸輪203、 204進行擺動;圓弧狀引導部208、 209,其設置在擺 動部件201、 202上;軸205,其成為槽凸輪203、 204的旋轉軸;進 給滑塊206,其與擺動部件201、 202的圓弧狀引導部208、 209卡合; 以及進給調節控制桿207,其使進給滑塊206沿著擺動部件201、 202 的圓弧狀引導部208、 209移動。另外,雖然未圖示,但進給調節控制桿207與鈕扣保持機構連 結,縫制選擇機構200具備凸輪,其決定鈕扣向左右方向的位移; 以及連桿機構,其將凸輪的位移傳遞至鈕扣保持機構,圖13 (a)和圖13 (b)的縫制均可以使用。縫制選擇機構200中,槽凸輪203將與圖13 (a)的縫制對應的 擺動傳遞至擺動部件201,槽凸輪204將與圖13 (b)的縫制對應的 擺動傳遞至擺動部件202。對此,操作調節桿207使進給滑塊206與 圓弧狀引導部208或209中的任意一個卡合,使前后移動傳遞至進給 調節控制桿207,以進行所期望的一種縫制,使鈕扣保持機構進行與 釘扣的縫制對應的動作。 ;在圖12中對專利文獻2的結構進行說明,縫制選擇機構200A 具備槽凸輪203A,其決定圖13 (a)所示縫制中前后方向的鈕扣 移動;槽凸輪204A,其決定圖13 (b)所示縫制中.前后方向的鈕扣 移動;擺動部件201A、 202A,其分別利用各個槽凸輪203A、 204A 進行擺動;圓弧狀引導部208A、 209A,其設置在擺動部件201A、 202A上;軸205,其成為槽凸輪203A、 204A的旋轉軸;進給滑塊 206,其與擺動部件201A、 202A的圓弧狀引導部208A、 209A卡合; 以及進給調節控制桿207,其使進給滑塊206沿著擺動部件201A、 202A的圓弧狀引導部208A、 209A移動。另外,雖未圖示,但是還 配備連桿機構等結構,其使與前述圖11的說明相同的鈕扣保持機構 在左右方向上位移。通過縫制選擇機構200A將移動傳遞至鈕扣保持機構的結構,除 了將縫制選擇機構200中設有圓弧狀引導部208、 209的擺動部件 201、 202,替換為縫制選擇機構200A的設有圓弧狀引導部208A、 209A的201A、 202A,以及將槽凸輪203、 204替換為槽凸輪203A、 204A之外,與縫制選擇機構200相同,因此詳細的說明省略。專利文獻1:特開平10-099571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7-029630號公報發明內容上述任一種釘扣縫紉機中,與鈕扣孔的寬度對應的線跡間距的 調整,均是由圓弧狀引導部中的進給滑塊的卡合位置決定的。如果該 卡合位置遠離各個擺動部件的擺動支點則間距變大,如果接近則間距變小。因此,為了對應鈕扣孔間隔較大的鈕扣,必須將該卡合位置的 寬度設置得較大,因此需要充分地設計擺動部件的圓弧狀引導部的行 程。然而,在如圖11所示的基于專利文獻1的釘扣縫紉機200中, 由于縫制選擇機構200的擺動部件201的圓弧狀引導部208、 209相 鄰,因此不能充分地確保擺動部件201的圓弧狀引導部208的行程T。 另一方面,如果充分地確保擺動部件201的圓弧狀引導部208的行程 T,則隨著擺動部件201的圓弧狀引導部208的延長設置,擺動部件 202的圓弧狀引導部209的行程受到限制,所以存在不能確保擺動部 件201、 202這兩者均具有充分的圓弧狀引導部208、 209的行程的問 題。關于上述問題,如圖12所示的基于專利文獻2的釘扣縫紉機 200A中,通過將各槽凸輪203A、 204A配置在軸205的兩端部,與 基于專利文獻1的釘扣縫紉機相比,加大了擺動部件201A、 202A的 擺動支點間的距離,能夠充分確保圓弧狀引導部208A、209A的行程。然而,基于專利文獻2的釘扣縫紉機200A中,如圖13、圖14 所示,產生以下的問題。艮P,釘扣的落針順序如圖13 (a) 、 (b)所示,在其開始位置 (第一針)及結束位置(第十六針)在兩種縫制中不同。因此,縫制 選擇機構200A的槽凸輪203A、 204A的槽設計為,為了在一個釘扣 結束后立刻進行下一個釘扣,在結束位置(第十六針)之后鈕扣保持 機構向開始位置(第一針)的位置移動。而且當利用槽凸輪203A、 204A進行擺動的擺動部件201A、 202A從結束位置(第十六針)向 開始位置(第一針)擺動時,如圖14所示,其各自的圓弧狀引導部 208A、 209A相互錯開。此時,對于釘扣縫制,要切換圖13 (a)的 縫制和圖13 (b)的縫制的情況下,進給滑塊206能夠沿著圓弧狀引 導部208A、 209A移動的定時僅為擺動部件201A、 202A的圓弧狀引 導部208A、 209A處于同一圓周上的定時。因此,如果在釘扣結束和開始時,槽凸輪203A、 204A的停止 位置稍微有點偏移,則擺動部件201A、 202A的圓弧狀引導部208A、209A相互間會出現較大的偏移,不能使進給滑塊206通過。因此, 有時不能可靠地進行縫制的切換。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釘扣縫 紉機,其通過充分地確保與鈕扣孔間隔對應的間距調整寬度,可以容 易且可靠地進行縫制切換。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明的釘扣縫紉機,其具備線跡形成機構 (17, 19),其使縫針在規定的位置進行上下移動而形成線跡;鈕扣 保持機構(40),其保持鈕扣,同時可以相對于縫針的上下移動位置 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兩個凸輪部(54、 55),其使鈕扣保持機構進行 不同的兩種進給運動;停止單元(30),其在達到縫制鈕扣的規定針 數時,使前述線跡形成機構以及前述兩個凸輪部的動作停止;縫制選 擇機構(58),其與前述鈕扣保持機構連結,可以進行轉動操作;兩 個擺動部件(56、 57),它們彼此獨立地與前述二個凸輪部中的一個 卡合,同時從動于所卡合的凸輪部而進行擺動,由此使前述鈕扣保持 機構可以產生進給運動;以及圓弧狀引導部件(56a、 57a),其形成 為沿著前述縫制選擇機構轉動路徑的圓弧狀,分別設置在前述擺動部 件上,前述兩個圓弧狀引導部件彼此相對地在同一圓弧上延伸設置, 通過前述縫制選擇機構的操作而進行切換,以使得前述縫制選擇機構 與任意一個圓弧狀引導部件卡合,從而前述鈕扣保持機構與任意一個 被選擇的凸輪部對應而移動,進行釘扣縫制,其特征在于,前述兩個 凸輪部的各凸輪形狀形成為,在通過前述縫制選擇機構的操作而選擇 了任意一個凸輪部的情況下,對于第一針和最終針,均分別在同一鈕 扣孔進行落針。發明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明,鈕扣的縫制中在第一針進行落針 的孔、和最終針進行落針的孔,分別在兩種縫制、例如大致U字縫 制和X字縫制中是一致的,所以鈕扣縫制完成后縫紉機停止時的兩 個擺動部件的圓弧狀引導部的各前端部的前后移動方向總是一致。因 此,各引導部成為在其擺動方向上在同一位置排列的狀態,在一個釘扣的開始前后,成為各引導部沿著同一圓周進行排列的狀態、即對于 縫制選擇機構從一個引導部向另一引導部轉換來說最佳的狀態,即使 各引導部的停止位置偏移,也不會如現有技術這樣相互錯開地使引導 部的前端偏移,而是在相同的方向上偏移,因此,可以總是可靠且容 易地進行縫制選擇機構的切換。而且,可以降低縫制選擇機構從一個引導部向另一引導部轉換 曰寸,由于縫制選擇機構與另一引導部碰撞而損壞縫制選擇機構及各引 導部的可能性,可以提供可靠性更高的釘扣縫紉機。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釘扣縫紉機100的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釘扣縫紉機100的斜視圖。 圖3是對于X軸方向從圖2的相反側觀察釘扣縫紉機100的放 大斜視圖。圖4是表示縫針17與設置在針板18的下面的打環器19的關系 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鈕扣保持機構40的前端側的斜視圖。圖6是表示設置在鈕扣保持機構40和機架20 '內的移動機構50 的結構的斜視圖。圖7是表示對鈕扣進行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落針順序的 說明圖。圖7 (a)表示對鈕扣進行大致U字縫制的落針順序,圖7 (b)表示X字縫制的落針順序。圖8是示意地表示與圖7的落針順序對應的左右移動用槽凸輪 51、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 的說明圖。圖8(a)表示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的槽形狀,圖8(b) 表示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的槽形狀,圖8 (c)表示X字縫制 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圖9是表示鈕扣B縫制開始前后的大致U字移動用槽凸輪54 及X字移動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與各擺動部件的滾輪56c、 57c 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10是表示鈕扣B縫制開始前后的各擺動部件及進給滑塊58a 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10 (a)表示最終針(第十六針)進行落針 時的該位置關系,圖10 (b)表示釘扣開始前(結束時)的該位置關 系,圖10 (c)表示釘扣開始時(第一針)進行落針時的該位置關系。圖11是表示基于專利文獻1的現有技術的縫制選擇機構的結構 的一部分的仰視圖。圖12是表示基于專利文獻2的現有技術的進給調節機構的一部 分的俯視圖。圖13是表示現有技術的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落針順序 的說明圖。圖13 (a)表示對紐扣B的大致U字縫制的落針順序, 圖13 (b)表示X字縫制的落針順序。圖M是表示圖12所示的進給機構200A的圓弧狀引導部208A、 209A的擺動方向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釘扣縫紉機100,參照圖1 圖 IO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釘扣縫紉機100的側視圖, 圖2是斜視圖。釘扣縫紉機100具備機架20,其收容或保持縫紉機的各個構 成部分;未圖示的縫紉機電動機,其作為各結構的驅動源;未圖示的 主軸,其將縫紉機電動機的輸出扭矩傳遞至各個結構;離合器機構 25,其切換從縫紉機電動機向主軸的動力傳遞的連接和切斷;線跡形成機構,其由使縫針n上下移動的上下移動機構35及由未圖示的打環器機構構成,該打環器機構設有旋轉式的打環器19 (參照圖4),該打環器19與縫針17協同動作而形成環縫的線跡;鈕扣保持機構40,其保持要縫制在被縫制物即布料上的縫制物;移動機構50,其 在縫制時,對縫針和縫制物進行相對定位;以及作為"停止單元"的 針數調節機構30,其用于設定縫制縫制物所需的針數。也就是說,停止單元在達到縫制鈕扣的規定針數時,使前述線跡形成機構及后述的凸輪部54、 55的動作停止。(機架)機架20如圖l及圖2所示,整體上形成大致〕字狀,具備縫紉機基座部21,其構成其下部;縱向機體部22,其從縫紉機基座部 21的一端部直立設置;以及臂部23,其從縱向機體部22向與縫紉機 基座部21相同的方向延伸出。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縫紉機基座部21的長度方向作為Y 軸方向,將與Y軸方向正交而縫針17進行上下移動的方向作為Z軸 方向,將與Y軸方向和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為X軸方向。 (各軸的連結)在縫紉機基座部21內,沿X軸方向可旋轉地設置主軸,從縫紉 機電動機經由離合器機構25進行旋轉驅動。此外,在縫紉機基座部21內,沿Y軸方向可旋轉地設置打環器 機構的打環器軸,從主軸經由螺旋齒輪與主軸等速地進行旋轉驅動。此外,在縫紉機基座部21內,沿X軸方向可旋轉地設置針數調 節機構30的減速軸31,通過安裝在打環器軸的縱向機體部22側的 端部的蝸輪,以規定的減速比施加旋轉驅動力。并且,在縫紉機基座部21內,為了使針數調節機構30與離合 器機構25聯動,沿X軸方向可旋轉地設置聯動軸34。 (針數調節機構)圖3中僅圖示設置在縫紉機基座部21上的針數調節機構30。 如這些圖所示,針數調節機構30具備未圖示的蝸輪,其安裝 在打環器軸上;前述減速軸31,其具備與蝸輪嚙合的正齒輪,并且 相對于主軸以規定的減速比進行旋轉驅動;大致圓板狀的平板凸輪 32,其設置在減速軸31的一端部;聯動軸34,其用于實現與離合器 機構25的聯動;調節腕33,其基端部固定支撐于聯動軸34的一端 部,同時使擺動端部與平板凸輪32的外周卡合;以及彈簧33a,其 將調節腕33向平板凸輪32的外周推壓。上述針數調節機構30可以更換間距和齒數不同的蝸輪和減速軸 的正齒輪,從而可以調節減速軸的減速比。減速軸31根據用于對縫 制物進行縫制的針數而適當地選擇。例如,在縫制物是具有四個穿線孔的鈕扣,每兩個孔中以8針的針數進行縫制的情況下,需要總計 16針的針數,因此使用減速比為16的蝸輪和正齒輪。也就是說,減速軸31相對于主軸,以根據齒輪選擇而設定的減 速比進行旋轉驅動。平板凸輪32固定保持在減速軸31上而與其一起進行旋轉,同 時其形狀大致為圓形,在其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凹部32a。調節腕33固定支持在聯動軸34上,同時以該聯動軸34為中心 進行擺動。并且,調節腕33的擺動端部被推壓至平板凸輪32的外周, 所以僅在到達旋轉的平板凸輪32的凹部32a的情況下,向平板凸輪 32的中心側進行擺動。平板凸輪32的凹部32a是為了計數對縫制物進行縫制所需的一系列針數而設置的,按照該計數,執行運針的暫時停止。由于減速軸 31相對于主軸以16的減速比進行旋轉,所以以16針進行一次旋轉, 每16針使運針停止。從而,具備平板凸輪32的針數調節機構30, 起到作為"停止單元"的作用。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縫制前述四個孔的鈕扣的情況下, 由于如果平板凸輪32進行一周,則完成一個鈕扣的縫制,因此將凹 部32a設置在平板凸輪32的外周的一個位置。另外,本發明的平板 凸輪32的凹部32a的數量,基于減速軸31的旋轉量和鈕扣縫制所需 的針數的關系,當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例。也就是說,可以使減速 軸31的減速比為一個鈕扣縫制所需的針數的整數倍,以均勻的間隔 設置與該整數倍相同個數的凹部32a。 (離合器機構)離合器機構25如圖1 圖3所示,與對設定的針數進行計數的 針數調節機構30聯動,對縫紉機電動機與主軸的驅動力連接和切斷 進行切換,具備主動輪26,其利用縫紉機電動機經由未圖示的同 步帶被旋轉驅動;從動輪27,其可以與主動輪26接觸和分離;切換 桿28,其通過使前端部上下擺動而切換從動輪27的接觸和分離;以 及制動桿29,其從接觸狀態切換成分離狀態而制止進行惰性旋轉的 從動輪27。將上述切換桿28和制動桿29 —體地固定支撐在聯動軸34上, 以聯動軸34為中心進行擺動。切換桿28通過以聯動軸34為中心的擺動,其擺動端部切換成 上位置和下位置,在上位置(圖示的狀態)主動輪26向從動輪27 側推壓,在下位置解除推壓狀態。如前所述,在聯動軸34上連結調 節腕33,當調節腕33與平板凸輪32的凹部32a卡合時,將切換桿 28切換到下位置,當從凹部32a脫離時,將切換桿28切換到上位置。也就是說,當調節腕33與凹部32a卡合時,從主動輪26向從 動輪27的動力傳遞被切斷,當調節桿33從凹部32a脫離時,進行動 力傳遞。制動桿29被軸支撐,通過以聯動軸34為中心的擺動,其擺動 端部進行上下移動,通過下降而與從動輪27的外周面滑動接觸。從動輪27固定支撐在主軸上,從主動輪26傳送的動力,經由 從動輪27傳遞至主軸。而且,在從動輪27的外周的規定位置形成嵌合部,如果進行旋 轉的從動輪27的嵌合部與制動桿29的前端部卡合,則對從動輪27 進行制動。此外,前述切換桿28和制動桿29,通過人工進行操作的起動踏 板,使各個擺動端部向上方進行擺動操作。也就是說,在縫紉機電動 機起動時,在針數調節機構30的調節腕33的前端部嵌入平板凸輪 32的凹部32a中的狀態下,動力不向主軸傳遞,因此可以通過起動 踏板人工地進行傳遞。 -一旦動力向主軸傳遞,則從主軸經由打環器軌使減速軸也開始 旋轉,因此即使腳從起動踏板離開,調節腕33也會維持從平板凸輪 32的凹部32a脫離的狀態。而且,如果主軸進行了所設定的針數的旋轉,則調節腕33再次 與平板凸輪32的凹部32a卡合,所以將從主動輪26向從動輪27的 動力傳遞切斷。并且,從動輪27進行惰性旋轉,但當位于外周的嵌 合部到達制動桿29的前端部時與該前端部卡合,制動力起作用,使 從動輪27及主軸的惰性旋轉停止。(線跡形成機構) 線跡形成機構的上下移動機構35具備未圖示的連桿,其沿上下配置在縱向機體部22內,同時經由偏心凸輪(未圖示)使下端部 與主軸連結;針棒36,其保持縫針17,同時在臂部23的前端部可上 下移動地被支撐;以及擺動腕37,其在臂部23的內部可擺動地被支 撐。連桿的上端部與擺動腕37的一端部連接,擺動腕37的另一端 部,以僅可以傳送由其擺動引起的上下位移的狀態,與針棒36連結。 因此,與主軸同步進行上下移動的連桿的上下驅動力,經由擺動腕 37傳遞至針棒36,縫針17與主軸的旋轉同步而進行上下移動。圖4中省略了針板18。線跡形成機構的打環器機構,具備前述的打環器軸、以及在設 置于縫紉機基座部21前端上表面的針板18下側被打環器軸支撐的打 環器19。 ;打環器19設有用于從下降到針板18下方的縫針17捕捉縫線的 前端尖的尖端,利用打環器軸進行整周旋轉的回轉運動的尖端位于上 方時捕捉縫線,通過向下方移動,,將縫線的線環拉至下方。并且,尖 端再次朝向上方,然后從下降的縫針17捕捉縫線時,將上次的縫線 的線環從尖端放開,使下一個線環與該線環纏繞,從而反復多次進行 單線環縫制。(紐扣保持機構)保持紐扣的紐扣保持機構40如圖1及圖2所示,在縫紉機基座 部21的上表面沿Y軸方向延伸,其前端部以沿著X-Y平面可自由移 動的方式,被支撐在縫紉機基座部21上。如圖5所示,紐扣保持機構40具備 一對夾持爪41、 41,其朝 向前端側延伸設置;以及未圖示的彈簧,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推壓該 夾持爪41、 41。在縫制紐扣B的情況下,紐扣B以夾在各夾持爪41、 41之間的狀態被保持。此外,根據縫制物的種類(紐扣的大小等),可以使用其前端 部的構造不同的夾持爪41、 41。此外,釘扣縫紉機100以在正方形的四個頂點位置上分別形成 孔的四孔紐扣作為縫制對象,紐扣保持機構40在紐扣保持位置即各 夾持爪41、 41之間,以下述方向進行紐扣保持,即,成為四孔紐扣 的各孔形成位置的正方形的兩個邊與X軸方向平行,另外的兩個邊與 Y軸方向平行。如圖6所示,在紐扣保持機構40的底板42上設置長孔42a,滑 塊43可以滑動地與長孔42a卡合。滑塊43固定在機架20的規定位 置上。底板42利用由后述的移動機構50的前后移動機構傳遞的前后 移動,使長孔42a和滑塊43滑動,大致沿著Y軸方向進行往復移動。 此外,利用由移動機構50的左右移動機構傳遞的左右移動,將滑塊 43的軸43a作為旋轉軸,.使底板42的前端部42b大致沿著X軸方向 進行往復移動。也就是說,通過使保持縫制物的紐扣保持機構40,相對于在規 定位置進行上下移動的縫針17的落針位置,沿著X-Y平面進行相對 移動,進行紐扣B的縫制。 (移動機構)移動機構50具備左右移動機構,其使紐扣保持機構40的紐 扣保持位置大致沿著X軸方向移動;以及前后移動機構,其使紐扣保 持機構40的紐扣保持位置大致沿著Y軸方向移動。 (左右移動機構)左右移動機構如圖6所示,具備作為"凸輪機構"的左右移 動用槽凸輪51,其與紐扣保持機構40的大致沿X軸方向的移動'相關, 具有與釘扣的線跡形成對應的凸輪槽;擺動腕52,其按照左右移動 用槽凸輪51的凸輪槽的形狀進行擺動;以及左右移動傳遞部件53, 其通過將擺動腕52和紐扣保持機構40的底板42連結,將大致沿著 X軸方向的移動傳遞至紐扣保持機構40。擺動腕52在其下部設置滾輪,該滾輪由進給凸輪滾輪軸52a軸 支撐。而且,擺動腕52的滾輪與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的凸輪槽卡合, 通過該滾輪按照凸輪槽的形狀大致沿著X軸的方向往復移動,從而擺動腕52的前端部大致沿著X軸方向進行擺動。此外,左右移動傳遞 部件53的一端與擺動腕52的前端部連結,另一端與紐扣保持機構 40的底板42連結。從而,將紐扣保持機構40的滑塊43的軸43a作 為旋轉軸,紐扣保持機構40左右擺動。另外,左右移動傳遞部件53的另一端與紐扣保持機構40的底 板42的連結位置可以進行變更調節,從而可以調節左右擺動行程。 也就是說,如果在遠離滑塊43的軸43a的位置上,使底板42和左右 移動傳遞部件53的另一端連結,則左右移動行程變小,如果在接近 滑塊43的軸43a的位置上,使底板42與左右移動傳遞部件53的另 一端連結,則左右移動行程變大。此外,對于設置在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上的槽的形狀和紐扣保 持機構40的移動之間的關系,如后所述。 (前后移動機構)前后移動機構如圖6所示,具備作為"凸輪部"及"凸輪機 構"的兩個前后移動用槽凸輪54、 55,其對應釘扣中的大致U字縫 制和X字縫制;兩個擺動部件56、 57,其按照設置在兩個前后移動 用槽凸輪54、 55上的凸輪槽的形狀,以軸支撐在縫紉機基座部21 上的擺動支點軸56d、 57d為中心進行擺動;縫制選擇機構58,其可 切換地選擇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以及兩個前后移動支撐部件 59a、 59b,其可大致沿Y軸方向移動地支撐紐扣保持機構40。此外, 兩個擺動部件56、 57分別具有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圓弧狀引導 部56a、 57a的前端部彼此相對。兩個前后移動用槽凸輪由以下部分構成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 輪54,其設有與大致U字縫制的線跡形成對應的凸輪槽;以及X字 縫制用槽凸輪55,其設有與X字縫制的線跡形成對應的凸輪槽。因 此,前后進給凸輪54、 55作為凸輪部,進行紐扣保持機構的不同的 兩種進給運動。兩個前后移動用槽凸輪54、 55以及前述的左右移動 用槽凸輪51,均是同心且固定支撐于減速軸31上的圓板狀凸輪,它 們均在其周面上形成用于將作為從動件的滾輪向X軸方向引導的槽。 并且,這些槽凸輪51、 54、 55固定支撐在同軸上,從而實現同步。也就是說,槽形成為,使得從縫制開始的第一針到最終針的向各落針 位置(紐扣的各孔)的移動,對于每一針來說同時進行。前述兩個前后移動槽凸輪54、 55以及左右移動槽凸輪51被減 速旋轉,從而在規定針數形成期間旋轉一周。兩個擺動部件56、 57在各自的下部設置滾輪56c、 57c(參照圖 9),滾輪56c、 57c由進給凸輪滾輪軸56b、 57b軸支撐。擺動部件 56的滾輪56c,與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的凸輪槽卡合,如果通 過減速軸31進行旋轉,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旋轉,擺動部件 56的滾輪56c按照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的凸輪槽進行擺動,則 圓弧狀引導部56a的擺動端部大致沿著Y軸方向擺動。此外,擺動部 件57的滾輪57c與大致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凸輪槽卡合,如果通 過減速軸31的旋轉,X字縫制用槽凸輪55旋轉,擺動部件57的滾 輪57c按照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凸輪槽擺動,則擺動部件57的圓 弧狀引導部57a的擺動端部大致沿著Y軸方向擺動。因此,兩個擺動部件56、 57彼此獨立地與前述兩個凸輪54、 55 的一個卡合,同時,通過按照卡合的一個凸輪進行擺動,前述紐扣保 持機構40可以產生進給運動。縫制選擇機構58具備進給滑塊58a,其沿著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可移動地進行卡合;以及進給調節控制桿58b,其可轉動地支撐 滑塊。此外,進給調節控制桿58b的轉動支點與兩個前后移動支撐部 件59a、 59b的一端連結。并且,進給調節控制桿58b經由前述移動 支撐部件59b與紐扣保持機構40連結。從而,縫制選擇機構58以固 定在縫紉機基座部21的規定位置上的前后移動支撐部件59a的另一 端為擺動支點,將從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中的一個傳遞的大致沿 Y軸方向的擺動運動,傳遞至紐扣保持機構40。縫制選擇機構58與 前述紐扣保持機構40連結,可以進行轉動操作。此外,通過使進給調節控制桿58b轉動,可以使進給滑塊58a 沿著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轉動。此時,進給滑塊58a與各擺動部 件56、 57各自的擺動支點軸56d、 57d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因此, 從各擺動部件56、 57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經由縫制選擇機構58使紐扣保持機構40進行的前后移動的行程發生變化。進給滑塊58a 與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中的任意一個,在靠近其擺動支點軸56d、 57d的位置進行卡合的情況下,由設有該圓弧狀引導部的擺動部件導 致的前后移動行程較小。進給滑塊58a與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中 的任意一個,在遠離其擺動支點的位置上卡合的情況下,由設有該圓 弧狀引導部的擺動部件導致的前后移動行程較大。也就是說,通過使 進給調節控制桿58b轉動,調節進給滑塊58a與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中的任意一個卡合的位置,從而可以調節前后移動行程。而且,通過使進給調節控制桿58b轉動,可以切換進給滑塊58a 進行卡合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例如,可以從為了進行大致U 字縫制而使進給滑塊58a與圓弧狀引導部56a卡合的狀態開始,為了 進行X字縫制,操作進給調節控制桿58b,將進給滑塊58a從圓弧狀 引導部56a切換為圓弧狀引導部57a。當然,反之也可以。從而,可 以切換為進給滑塊58a與圓弧狀引導部56a、57a中的任意一個卡合。 也就是說,通過操作進給調節控制桿58b,可以選擇與大致U字縫制 和X字縫制中的任意一個對應的紐扣保持機構40的移動模式。 (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落針位置)下面,對于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相對于紐扣B的落針位置 和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 槽凸輪55的槽形狀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的說明。圖7 (a)是表示對紐扣B進行大致U字縫制的落針順序的說明 圖,圖7(b)是表示X字縫制的落針順序的說明圖。圖7中的標號l 16表示釘扣中縫針的落針順序。圖8是示意地表示與圖7的落針順 序對應的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 縫制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的說明圖。圖8 (a)表示左右移動用槽凸 輪51的槽形狀,圖8 (b)表示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的槽形狀, 圖8(c)表示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如圖8 (b)和圖8(c) 所示,由于利用各個槽凸輪54、55進行擺動的各個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延伸方向相反,所以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 用槽凸輪55的各自形狀,對于紐扣保持機構40的前后某一個移動方向,分別形成在相反的方向上。此外,鈕扣B的落針位置由紐扣保持機構40的移動方向決定。 即,保持紐扣B的紐扣保持機構40利用擺動機構50進行擺動,從而 鈕扣B相對于縫針的落針位置進行相對移動,由此進行鈕扣B的縫制。首先,對于圖7所示的紐扣B的左右落針位置和圖8 (a)所示 的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的槽形狀的對應關系進行說明。對圖7 (a) 、 (b)進行比較可知,釘扣中的落針位置的左右移 動總是恒定。即,第1、 3、 5、 7、 8、 9、 11、 13、 15、 16針總是在 圖7 (a) 、 (b)的右側進行落針,第2、 4、 6、 10、 12、 14針總是 在左側進行落針。此時,落針位置的左右移動,按照圖8 (a)所示 的左右移動機構的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的槽形狀。下面,對于圖7所示的紐扣B的后面以及前面的落針位置與圖8 (b) 、 (c)所示的前后移動用槽凸輪的槽形狀的對應關系進行說明。落針位置的前后移動在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中不同。在大 致U字縫制中,第1 8針在圖7 (a) 、 (b)的后側進行,第9 16 針在前側進行。另一方面,在X縫制中,第1、 3、 5、 7、 8、 10、 12、 14針在圖7(a) 、 (b)的后側進行,第2、 4、 6、 9、 11、 13、 15、 16針在前側進行。此時,釘扣中的縫制模式,是大致U字縫制還是X 字縫制,由縫制選擇機構58的進給調節控制桿58b使進給滑塊58a 與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中的哪個卡合而決定。即,當進給滑塊58a 與圓弧狀引導部56a卡合的情況下,成為按照圖8 (b)所示的大致U 字縫制用槽凸輪54的槽形狀的移動,當進給滑塊58a與圓弧狀引導 部57a卡合的情況下,成為按照圖8 (c)所示的大致X字縫制用槽 凸輪55的槽形狀的移動。此外,如圖8 (b)及圖8 (c)所示,由于 利用各槽凸輪54、 55進行擺動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延伸方向 相反,所以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各 自的形狀,對于紐扣保持機構40的前后中的某一個移動方向,分別 在相反的方向上形成。此時,在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任一個情況下,第l針即 開始時的落針位置均是右后側。第16針即結束時的落針位置是右前側。s卩,釘扣中的落針位置的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在大致u字縫制 和x字縫制的情況下相同。在這里,由于紐扣保持機構40的左右移動總是恒定,所以在大 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任一情況下都不改變。即,釘扣中的落針位 置的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在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時相同,表示對 于前后移動,從按照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的槽形狀和大致X字 縫制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進行的從紐扣保持機構40的縫制結束時至 縫制開始時的移動方向相同。而且,如前所述,由于減速軸31以在紐扣B的縫制所需的針數 (16針)的運針過程中轉動一周的方式被進行動力傳遞,所以兩個 前后移動用槽凸輪及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形成用于進行縫制所需 的全部針數的移動的槽。即,當縫制一個紐扣后要縫制下一個紐扣時, 對于各槽凸輪,從用于進行第16針的移動的槽形狀切換成用于進行 第l針的移動的槽形狀。并且,針數調節機構30在第16落針后,至下一個縫制的第1 落針以前,切斷來自縫紉機電動機的動力傳遞。因此,釘扣中的落針位置的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在大致U字縫 制和X字縫制時相同,表示因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 制用槽凸輪55的各自具有的槽形狀,從第16針向第1針切換時,向 各個擺動部件傳遞的擺動方向相同。(釘扣開始前后的圓弧狀引導部的擺動方向)下面,對于上述紐扣B的縫制開始前后的圓弧狀引導部56a、57a 的擺動方向與縫制選擇機構58的關系進行詳細的說明。圖9是表示鈕扣B縫制開始前后大致U字移動用槽凸輪54及X 字移動用槽凸輪55的槽形狀與各擺動部件的滾輪56c、 57c的位置關 系的說明圖。圖IO是表示鈕扣B縫制開始前后各擺動部件及進給滑 塊58a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10 (a)表示最終針(第16針)進 行落針時的該位置關系,圖10 (b)表示釘扣開始前(結束時)的該 位置關系,圖10 (c)表示釘扣開始時(第1針)'進行落針時的該位 置關系。在上述的釘扣結束且減速軸31在理想的停止位置停止的情況 下,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凸輪槽和 與各自的凸輪槽卡合的擺動部件56、57的滾輪56c、57c的位置關系, 是圖9所示的位置關系。此時,滾輪56c、 57c的中心位于使紐扣保 持機構40從最終針的落針向最初的落針進行前后移動的切換途中的 恰好中間的位置、即圖9的(b)的線上。此時,擺動部件56、 57 的位置關系如圖10(b)所示,擺動部件56、 57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位于同一圓周上,同時被進給調節控制桿58b支撐的滑塊58a的 轉動軌跡,沿此時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設定。因此,通過縫制 選擇機構58的進給滑塊58a因進給調節控制桿58b而轉動,從而從 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中的一個容易地向另一個轉換。也就是說, 如果一個釘扣的縫制針數結束,則由停止單元30自動地切斷向減速 軸31傳遞的旋轉力,從而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 槽凸輪55的旋轉停止,擺動部件56、 57的位置關系如圖10 (b)所 示,容易進行縫制選擇機構58的操作。另外,在釘扣中的落針的最終位置(第16針)上,滾輪56c、 57c的中心位于圖9的(a)線上,此時的擺動部件56、 57的位置關 系如圖10 (a)所示。此外,在上述釘扣結束后的下個釘扣的落針的 開始位置(第1針)上,滾輪56c、 57c的中心位于圖9的(c)線上, 此時擺動部件56、 57的位置關系如圖10 (c)所示。也就是說,在 一個釘扣完成后直至下個釘扣開始前進行的擺動部件56、 57的擺動 方向,在大致沿著Y軸的方向上相同。此時,擺動部件56、 57的圓 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前端部,總是位于大致沿著X軸方向的同一 線上。因此,即使在擺動部件56、 57位于圖10 (a) 、 (c)的位置 的情況下,進給滑塊58a也容易進行從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一 個向另一個轉換。也就是說,即使本來應該停在圖9 (b)的線上中心的滾輪56c、 57c,由于某種原因而減速時的停止位置產生偏移,停在其之前的位 置即圖9的(a)或者圖9的(c)線上的位置,或者其間的某個位置, 擺動部件56、 57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前端部,也總是位于大致沿著x軸方向的同一線上。因此,即使在釘扣完成后的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停止位置產生偏離的情況 下,也容易通過縫制選擇機構58進行紐扣保持機構40的前后移動的 切換。(釘扣縫紉機的動作說明)對由上述結構構成的釘扣縫紉機100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 作為縫制物進行紐扣B的縫制時,將紐扣保持機構40安裝在縫紉機 基座部21的上表面,將紐扣夾持在一對夾持爪41之間,在紐扣保持 機構40和針板12之間設置被縫制的布料C。此時,操作縫制選擇機 構58的進給調節控制桿58b,決定是進行大致U字縫制還是X字縫 制。例如在進行大致U字縫制的情況下,操作進給調節控制桿58b, 以使得進給滑塊58a與圓弧狀引導部56a卡合。此外,對應于紐扣B的紐扣孔的行程,進行左右移動傳遞部件 53和底板42的連結位置以及縫制選擇機構58的位置調節,設定最 適合紐扣B的紐扣孔的紐扣保持機構40的左右移動和前后移動的行 程。然后,開始驅動縫紉機電動機,如果踏入起動踏板,則調節腕 33從平板凸輪32的凹部32a脫離,利用與此相伴的聯動軸34的轉 動,切換桿28和制動桿29向上方轉動,將旋轉動力傳遞至主軸、打 環器軸、減速軸31。因此,紐扣B進行規定的移動并進行運針,利 用打環器13按順序形成線跡。然后,調節腕33與平板凸輪32的凹部32a卡合,利用與此相 伴的聯動軸34的轉動,切換桿28和制動桿29向下方轉動,將向主 軸、打環器軸、減速軸31傳遞的旋轉動力切斷。并且,如果進行惰 性旋轉的從動輪27旋轉到嵌合部,則利用制動桿29阻止旋轉。另一方面,利用聯動軸34的轉動,將往復轉動動作的驅動力從 主軸傳遞至未圖示的公知的線切斷機構的可動切刀,在進行惰性旋轉 的從動輪27被制止之前的期間,將最終針的線環的一端切斷, 一個 紐扣的縫制作業結束。在進行下一個紐扣的縫制作業的情況下,將縫 制了紐扣B的布料C從縫紉機100取下,放置下一次要進行縫制的紐扣和布料。此時,由于紐扣的種類變化等理由,改變紐扣孔的行程的情況 下,如上所述,通過調節左右移動傳遞部件53和底板42的連結位置, 調節紐扣保持機構40的左右移動行程,同時通過操作縫制選擇機構 58,調節紐扣保持機構40的前后移動行程。從而,可以設定最適合 紐扣孔行程的紐扣保持機構40的移動量。并且,在切換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情況下,操作縫制選 擇機構58,以使進給滑塊58a從圓弧狀引導部56a或57a中的某一 個向另外一個轉換的方式進行轉動。例如在從大致U字縫制向X字縫 制切換的情況下,以將進給滑塊58a從圓弧狀引導部56a向圓弧狀引 導部57a轉換的方式,操作進給調節控制桿58b。然后,通過再次踏入起動踏板,以與上述相同的順序進行紐扣 的縫制。(上述實施方式的釘扣縫紉機的作用效果)根據上述實施例,由于鈕扣縫制中的落針的第一針和最終針, 無論是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中的哪一個,均是相同的紐扣孔, 因此一個鈕扣縫制完成后,在縫紉機即將停止之前的兩個擺動部件 56、 57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擺動端部向 一個方向移動,成為 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擺動方向可以在同一位置排列的狀態。 因此,在一個釘扣的開始前后,成為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沿著 同一圓周進行排列的狀態,即縫制選擇機構58從一個圓弧狀引導部 56a或57a向另一圓弧狀引導部57a或56a轉換的最佳狀態,即使各 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停止位置偏移,也不會如現有技術這樣相 互錯開地使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前端偏移,而是在相同的方向 上偏移,從而可以減少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之間的偏移,更加容 易地進行縫制選擇機構58的切換。由此,可以提供總是能夠順利進 行切換作業的更高效的釘扣縫紉機。此外,可以降低縫制選擇機構58從一個圓弧狀引導部56a或57a 向另一圓弧狀引導部56a或57轉換時,由于進給滑塊58a與另一個 圓弧狀引導部57a或56a碰撞而損壞縫制選擇機構58及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的可能性,能夠提供可靠性更高的釘扣縫紉機。 (其他)此外,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以及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 設置位置也可以互換。該情況下,設置在各槽凸輪54、 55上的槽形 狀,基于由各槽凸輪54、 55的配置位置和因各槽凸輪54、 55而進行 擺動的擺動部件使紐扣保持機構4 0進行前后移動的關系,由各自槽 凸輪正確地進行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一個左右移動用槽凸輪,前后 移動用槽凸輪對應于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而設置兩個,但也可以 對應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而設置兩個左右移動用槽凸輪,設置一 個前后移動用槽凸輪。并且,該情況下,前后移動用槽凸輪和左右移 動用槽凸輪的配置可以互換,擺動部件56、 57與各左右移動用槽凸 輪卡合,與各擺動部件56、 57的圓弧狀引導部56a、 57a卡合的縫制 選擇機構58,以將Y軸方向的位移變換為X軸方向的位移的方式, 經由例如雙臂曲柄等,與紐扣保持機構40的底板42連結。并且;前 后移動用槽凸輪與擺動腕52卡合,與該擺動腕52連結的移動傳遞部 件53,以將X軸方向的位移變換為Y軸方向的位移的方式,經由例 如雙臂曲柄等,與紐扣保持機構4 0的底板4 2連結。此時,該情況下,各縫制的落針,對于圖7 (a) 、 (b)所示的 狀態,均是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90°的狀態的順序進行,各凸輪 的槽以與其縫制順序相對應的方式形成。此外,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特征的范圍內,可以采用其 他的實施方式。例如,可以將槽凸輪替換為板凸輪。
權利要求
1.一種釘扣縫紉機,其具備線跡形成機構,其使縫針在規定的位置進行上下移動而形成線跡;鈕扣保持機構,其保持鈕扣,同時可以相對于縫針的上下移動位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兩個凸輪部,其使鈕扣保持機構進行不同的兩種進給運動;停止單元,其在達到縫制鈕扣的規定針數時,使前述線跡形成機構以及前述兩個凸輪部的動作停止;縫制選擇機構,其與前述鈕扣保持機構連結,可以進行轉動操作;兩個擺動部件,它們彼此獨立地與前述二個凸輪部中的一個卡合,同時從動于所卡合的凸輪部而進行擺動,由此使前述鈕扣保持機構可以產生進給運動;以及圓弧狀引導部件,其形成為沿著前述縫制選擇機構轉動路徑的圓弧狀,分別設置在前述擺動部件上,前述兩個圓弧狀引導部件彼此相對地在同一圓弧上延伸設置,通過前述縫制選擇機構的操作而進行切換,以使得前述縫制選擇機構與任意一個圓弧狀引導部件卡合,從而前述鈕扣保持機構與任意一個被選擇的凸輪部對應而移動,進行釘扣縫制,其特征在于,前述兩個凸輪部的各凸輪形狀形成為,在通過前述縫制選擇機構的操作而選擇了任意一個凸輪部的情況下,對于第一針和最終針,均分別在同一鈕扣孔進行落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釘扣縫紉機,其可充分確保與紐扣孔間隔對應的間距調整的寬度,容易進行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的切換。釘扣縫紉機(100)具備紐扣保持機構(40)、線跡形成機構、具有左右移動用槽凸輪(51)、大致U字縫制用槽凸輪(54)及X字縫制用槽凸輪(55)的凸輪機構、針數調節機構(30)、兩個擺動部件(56、57)、及縫制選擇機構(58)。擺動部件的圓弧狀引導部(56a、57a)的前端部相互對置,該圓弧狀引導部用于由針數調節機構進行的從停止前的最終針向停止后的第一針的落針位置切換的擺動方向相同,因此釘扣縫紉機的紐扣縫制在選擇大致U字縫制和X字縫制中的某個凸輪部的情況下,從相同的紐扣孔開始落針。
文檔編號D05B21/00GK101275340SQ20081009061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30日
發明者坂本真一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