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片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為具有減震性的支持面而應用于車輛座位、家具的椅子座面 和靠背等的、由立體編織布料構成的片材。
背景技術:
以往座位結構中的座面和靠背,為了柔軟地支持使用者的身體,內包有聚-氨酯泡沫體等襯墊,其上覆蓋有編織織物。近幾年,作為不使用聚氨酯泡沫 體等襯墊、其自身能夠發揮柔軟支持性的編織織物,提出了兩面式經編布料。 兩面式經編布料是由表面布料組織和底面布料組織、以及連接它們的連接線 構成的立體編織布料,其制造能夠使用眾所周知的雙針床拉舍爾機。表面布 料組織,從審美的觀點看來,通常使用起毛處理,使絨毛向外側突出。日本
國專利公報第3136342號公開了相關技術。
上述立體編織布料有向厚度方向和剪斷方向的重復變形。因此,其編織組 織,特別是關于連接線,必須在維持立體編織布料的形狀穩定性上下工夫。 另外,與連接線表面布料組織的覆蓋,在起毛處理時對起毛針等的起毛裝置 掛起有很大影響。根據覆蓋方向的不同,局部容易妨礙起毛或者導致錯亂。 即,只注重形狀穩定性的編織組織,結果可能會導致絨毛的不均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形狀穩定性和絨毛均 一性兼得的編織組織、能夠由眾所周知的雙針床拉舍爾機來制造的片材。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片材由立體編織布料構成,上述立體編織布料包括 表面布料組織,其具有實施有起毛的開環編織組織;底面布料組織,其具有 開環的編織組織;連接線,其連接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和上述底面布料組織。
最好是,上述立體編織布料由相對織針具有導向的第0位置至第7位置的 雙針床拉舍爾機來制造,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包括最外側的編織組織,其形 成過程是,將第1地紗向上述3位置到上述2位置、上述4位置到上述3位置、上述5位置到上述4位置所構成的組中選擇出的任一個正纏繞,接著外 翻后向上述0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0位置向上述1位置正纏繞,接著外 翻后向上述4位置負纏繞;次外側編織組織,其形成過程是,將第2地紗從 上述0位置向上述1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向上述2位置負纏繞,然后從 上述2位置向上述1位置正纏繞,再向上述0位置負纏繞;上述連接線具有 編織組織,其形成過程如下從上述4位置向上述5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 從上述5位置向上述1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1位置向上述0位置正纏繞, 接著從上述0位置向上述3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3位置向上述2位置正 纏繞,接著外翻后從上述2位置向上述6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6位置向 上述7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從上述7位置向上述4位置負纏繞。
最好是,上述連接線與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及上述底面布料組織形成圈,相 對構成上述表面布料組織最外側編織組織的地紗,反向正纏繞,同向負纏繞, 相對構成上述表面布料組織次外側編織組織的地紗,同向正纏繞,反向負纏 繞,以擺動2針以上編成。
或者最好是,上述連接線是從聚酰胺、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酯構成 的組中選擇出來的任一個形成的單絲構成。
圖1是表示用于制造本發明例示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的雙針床拉舍 爾機要部的側面圖。
圖2是表示上述片材編織組織的圖。
圖3是表示重疊了多個地紗狀態來表示的上述片材編織組織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圖1至圖3來說明本發明例示的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能夠由圖1所示的雙針床拉舍爾機來實施。圖1例示的雙針床 拉舍爾機包括前部及后部的針釜7、 8;分別構成前部及后部的列F、 B的 織針9、 10;引導地紗11-16的多個導向Ll-L6。以位置編號0為起點,各導 向L1-L6能夠向位置編號0、 1、 2、 3、 4、 5、 6、 7的位置移動,引導線,通 過移動,與織針配合后將線編成編織組織。
本實施方式的片材為立體編織布料,由表面布料組織60、底面布料組織70、連接上述表面布料組織60和上述底面布料組織70的連接線80構成。上 述連接線80相對上述表面布料組織60及上述底面布料組織70,具有開環編 織組織。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實施有起毛處理,絨毛向外側突出。
形成表面布料組織60的地紗11、 12通過導向L1、 L2,形成底面布料組 織70的地紗15、 16通過導向L5、 L6。構成連接表面布料組織60和底面布 料組織70的連接線80的地紗13、 14通過導向L3、 L4。
圖2是根據眾所周知的編織組織表現方法來表示上述立體編織布料,圖3 是其部分擴大圖。這些圖中,黑點表示各織針9、 IO的位置,圖中0至7是 織針的位置編號。F及B分別表示織針列F和B。
從右到左參考圖2下側,地紗11通過導向Ll,相對前部織針列F從位置 編號4向3正纏繞(在針的鉤方向前方的纏繞),接著外翻(向鉤方向的反 方向的擺動)后向位置編號0負纏繞(在針的與鉤方向的反方向前方的纏繞), 然后從位置編號0向1正纏繞,外翻后向位置編號4負纏繞。以此為1個周 期,重復上述周期,由此,地紗11在表面布料組織60的最外側形成開環(也 叫開環)的編織組織后編成。并且,地紗11可以取代從位置編號4向3正纏 繞,變成乂人3向2或乂人5向4正纏繞后編成。
地紗12通過導向L2,相對前部織針列F從位置編號0向1正纏繞,外翻 后向位置編號2負纏繞,然后從位置編號2向1正纏繞,外翻后向位置編號0 負纏繞。以此為l個周期,重復上述周期,由此,地紗12在表面布料組織60 的次外側形成開環的編織組織后編成。
從右到左參考圖2中段,地紗13、 14分別通過導向L3、 L4,從位置編號 4向5正纏繞,外翻后從位置編號5向1負纏繞,然后從位置編號1向0正纏 繞,從位置編號0向3負纏繞,從位置編號3向2正纏繞,外翻后從位置編 號2向6負纏繞,從位置編號6向7正纏繞,外翻后從位置編號7向4負纏 繞。以此為l個周期,重復上述周期,由此,地紗13、 14分別形成閉環的編 織組織后,作為連接表面布料組織60和底面布料組織70的連接線80。
從右到左參考圖2上側,地紗15通過導向L5,相對后部織針列B從位置 編號0向1正纏繞,外翻后向位置編號2負纏繞,然后從位置編號2向1正 纏繞,外翻后向位置編號O負纏繞。以此為l個周期,重復上述周期,由此,地紗15在底面布料組織70的次外側形成開環的編織組織后編成。
地紗16通過導向L6,相對后部織針列B從位置編號3向2正纏繞,外翻 后向位置編號0負纏繞,然后/人位置編號0向1正纏繞,外翻后向位置編號3 負纏繞。以此為l個周期,重復上述周期,由此,地紗16在底面布料組織70 的最外側形成開環的編織組織后編成。
由上述順序編成的立體編織布料,為了使絨毛從表面布料組織60中突出, 進行眾所周知的起毛處理。
由上述可知,由地紗ll、 12、 15、 16構成的表面布料組織60及底面布料 組織70都具有開環的編織組織。在表面布料組織60中,次外側的地紗12從 位置編號0向1正纏繞時,構成連接線80的地紗13從位置編號4向5正纏 繞。即,由于地紗12和地紗13向相同方向導線,所以地紗12隱藏在地紗13 里側。在表面布料組織60中,作為最外側的地紗11從位置編號4向3正纏 繞時,與地紗12方向相反,所以露在表面布料組織60表面。因此,地紗12 不會在地紗ll外側。
連接線13、 14都與表面布料組織60及底面布料組織70形成圈后編成。 另外,連接線13、 14在表面布料組織60中,相對構成最外側編織組織的地 紗ll,反向正纏繞的同時,同向負纏繞,所以不會露到地紗11外側。而且連 接線13、 14都擺動2針以上,由此容易倒入,有利于立體編織布料的減震性。
即,地紗11、連接線13、 14都不會露到地紗11外側,所以不會掛到起 毛裝置上。地紗11通常露到表面布料組織60表面,所以能夠實現均勻的起 毛。
地紗11、 12、 13、 14、 15、 16都能夠使用合適的線,沒有限定,可以使 用棉等天然纖維以及尼龍、芳蘇聚酰胺、聚酯、聚丙烯類等合成纖維。構成 表面布料組織60和底面布料組織70的地紗11、 12、 15、 16使用聚酯類纖維 較好,作為連接線80的地紗13、 14可以使用強度和彈性恢復性更好的纖維。 這樣的纖維比如芳族聚酰胺、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醇酯纖維。其中任一種纖維 都可以作為單絲線、多纖維絲線或匯聚線使用,但作為單絲使用時,從強度 和彈性恢復性的觀點看來比較有利。另外,地紗ll、 12、 15、 16也可以使用
單絲線、多纖維絲線或匯聚線,但多纖維絲線或匯聚線對起毛有利,能夠減少編織布料面的退化。特別是匯聚盡可能多的單絲從減震性及彈性提高的觀 點看來是有利的。另外,無論多粗的線都可以使用,但從起毛后表面美觀度
來看,120-200旦范圍的粗細較好,最好是150旦左右的粗細。
編成時附加到地紗上的張力,特別是考慮到導向Ll的表面布料組織60
的起毛方便,最好是盡可能低的張力,或者喂比通常量要多的線量較好。即,
眼神(目付)在1000g/m2以上、最好是1250g/m2左右比較有利。但是,表面 (起毛面)的2個杼的重量為300g/n^左右,最好為150g/r^左右。
編成后的立體編織布料的厚度,從減震性及彈性觀點來看,必須在某種程
度以上,但如果太厚會影響經濟性,所以3-10mm左右較好,最好是5-8mm左右。
以上由合適的實施方式來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 式。根據上述公開的內容,擁有該技術領域通常技術的人可以通過實施方式 的修改或變形來實施本發明。 產業上利用的可能性
提供具有形狀穩定性和絨毛均 一性兼得的編織組織、能夠由眾所周知的雙 針床拉舍爾機來制造的、適用于車輛座位和家具椅子座面、靠背面等的片材。
權利要求
1. 一種由立體編織布料構成的片材,其立體編織布料包括表面布料組織,其具有實施有起毛的開環編織組織;底面布料組織,其具有開環的編織組織;連接線,其連接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和上述底面布料組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上述立體編織布料由相對 織針具有導向的第0位置至第7位置的雙針床拉舍爾機來制造,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包括最外側的編織組織,其形成過程如下將第l地紗向從上述3位置到 上述2位置、從上述4位置到上述3位置、從上述5位置到上述4位置所構 成的組中選擇出的任一個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向上述0位置負纏繞,然后從 上述0位置向上述1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向上述4位置負纏繞;以及次外側編織組織,其形成過程如下將第2地紗從上述0位置向上述 l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向上述2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2位置向上述1 位置正纏繞,再向上述O位置負纏繞;上述連接線具有編織組織,其形成過程如下:從上述4位置向上述5位置 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從上述5位置向上述1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l位置 向上述O位置正纏繞,接著從上述0位置向上述3位置負纏繞,然后從上述3 位置向上述2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從上述2位置向上述6位置負纏繞, 然后從上述6位置向上述7位置正纏繞,接著外翻后從上述7位置向上述4 位置負纏繞。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上述連接線與上述表面布 料組織及上述底面布料組織形成圈,相對構成上述表面布料組織最外側編織 組織的地紗,反向正纏繞,同向負纏繞,相對構成上述表面布料組織次外側 編織組織的地紗,同向正纏繞,反向負纏繞,以擺動2針以上編成。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其特征在于,上述連接線是由從聚酰胺、 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醇酯、聚酯構成的組中選擇出來的任一個形成的單絲構成。
全文摘要
提供由立體編織布料構成的片材。立體編織布料包括表面布料組織,其具有實施有起毛的開環編織組織;底面布料組織,其具有開環的編織組織;連接線,其連接上述表面布料組織和上述底面布料組織。
文檔編號D04B21/16GK101535544SQ200780042658
公開日2009年9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17日
發明者山口哲雄, 紺谷尚昌 申請人:日本艾斯特協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