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液晶板制造工序中,用于為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而進行的摩擦工序的摩擦布料。
背景技術:
:摩擦工序是指,將具有被起毛了的絨頭紗線的摩擦布用雙面粘結帶粘貼于金屬制輥子的外周面,并通過使該輥子(以下稱為"摩擦輥")高速旋轉以利用絨頭紗線摩擦基板表面的操作。這里,在基板表面上涂布有由專用的聚酰亞胺樹脂形成的取向膜。摩擦布直接摩擦的是該取向膜的表面。摩擦工序賦予對液晶分子層均勻取向的機會,即、通過摩擦布與取向膜的摩擦以使取向膜表面的聚酰亞胺分子以同一軸向延伸,從而利用其取向狀態在液晶分子層上形成均勻取向。近年來,隨著液晶板的顯示畫面越來越大型化,存在工序中的玻璃基板的尺寸也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傾向。因此,要求摩擦輥摩擦輥的大型化。本發明通過研究用于摩擦布的絲絨織物的底布組織(地布組識),通過使絨頭紗線向織布的緯紗方向積極且均勻地傾斜,就可以取摩擦布的長度方向為絲絨織物的經紗方向來切斷布。因此,可以提供一種充分應對摩擦輥的大型化,并且能夠制造顯示不均少且對比度高的液晶板的摩擦布。用于液晶板的液晶顯示元件包括TFT基板和CF基板,按照將上述兩張基板相互定位并使它們對置,且在它們之間夾入液晶分子層的方式而構成,其中,上述TFT基板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了由薄膜晶體管形成的驅動元件(TFT),上述CF基板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了濾色片(CF)。此處,TFT基板和CF基板各自在液晶一側的表面上形成有取向膜,上述取向膜由專用的聚酰亞胺樹脂形成且厚度在幾十nm左右。另外,在上述取向膜的表面上通過摩擦處理實施取向處理,且最表面的聚酰亞胺分子以同一軸向進行取向。因此,與上述TFT基板和CF基板直接接觸并被它們夾著的液晶分子層,沿著取向膜表面的取向軸均勻地取向。實現了上述液晶分子層均勻取向后,可以先進行液晶的電切換,從而可以顯示期望的圖像。液晶取向的均勻性受摩擦的均勻性支配,通過摩擦來確保充分的取向限制力和均勻性,這是左右液晶板的顯示品質的重要課題。實際上,在液晶板制造工序中,可以在被稱作"樣品玻璃"(motherglass)的較薄的大型玻璃基板上形成多張上述TFT基板和CF基板中的任意一者。這被稱之為所謂"多面加工"。從提高生產性的觀點來看,樣品玻璃的大型化和多面加工是必要條件,因此其趨勢永無止境。通過以高速摩擦形成在多張上述TFT基板、CF基板上的聚酰亞胺樹脂的取向膜,就可以賦予取向膜的表面同一軸向的分子取向性。例如,在當前主流的第6代(G6)生產線中使用1500mmX1850mm尺寸的玻璃基板。當縱向或橫向摩擦上述玻璃基板的情況下,只要摩擦布的寬度為2000mm即可。然而,在還利用上述玻璃基板來制造TN(twistednematic)板的情況下,由于使摩擦方向旋轉45度進行處理,所以摩擦布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最大達到2600mm。由此,在G6生產線以后的大型生產線中,采用按織布方向(經紗方向)將布的長邊方向切斷的縱向加工的布(以下稱之為"縱向加工布")。雖然縱向加工布的當前主流是人造絲布,但如后所述在人造絲的縱向加工布中存在以下問題,即毛色并不穩定,往往會發生摩擦條,而導致取向質量不穩定。在利用了摩擦的液晶板中,絨毛在摩擦方向上摩擦基板表面,因此,不可能完全沒有縱條狀的亮度不均(摩擦條)。這是基于利用無數立毛的纖維摩擦表面的原理。問題是上述摩擦條的程度,也就是說是否可以目視到的問題。TV中采用液晶板,其對顯示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徹底降低如摩擦條那樣的亮度不均。當摩擦布的絨頭的毛色發生變動時,絨頭對取向膜的接觸壓力在微觀和宏觀上發生偏差,上述偏差會反應到液晶分子的取向狀態中,因此,往往在液晶板的顯示狀態中會發現摩擦條。這是摩擦條的原形。這樣的話,造成顯示質量不佳,從而使產品的合格率降低。于是,提出了降低摩擦條的方法。例如,已知有若按照以所需角度使摩擦布的絨頭傾斜的方式加工(圖5)則摩擦條降低的方法(日本特開平7-16818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1-183908號公報、日本專利第3209328號公報)。作為對摩擦布的絨頭實施傾斜的具體方法,提出了利用纖維素反應型樹脂加工材料將由粘膠人造纖絲形成的割絨傾斜并保持的方法(日本注冊實用新型第3032820號公報)。在上述方法中,必須以立毛狀態固定剛性不足的人造絲絨頭。于是,將織成后的絲絨浸入到纖維素反應型樹脂乳膠中,接著,一邊將其暖風干燥一邊實施起毛處理。起毛處理是使用表面植有不銹鋼制針的旋轉滾刷、旋轉帶刷,摩擦絨毛以使其在期望的方向上起伏的工序,由此毛色得以限定。上述工序中,因季節的濕度、溫度的影響而使干燥度發生變動,因此立毛狀態在面內、批次之間易于發生偏差。之后,通過加熱工序在約150。C下使樹脂硬化以固定絨毛。上述起毛工序、加熱工序做出的結果,在批次之間(lot-to-lot)易于發生變動,因此存在傾斜不穩定的問題,另外也難以賦予絨頭足夠均勻的傾斜角度。為消除上述問題而賦予穩定的絨頭傾斜,提出通過研究絲絨的底布組織而在底布經紗方向上施加傾斜的方法(日本特開2004-341209號公報)。通過上述方法可以提供一種摩擦布料,上述摩擦布料用于制造摩擦條急劇減少并且對比度高的液晶板。這樣,為了同時實現既可以滿足提高顯示質量又可以將液晶板大型化,理論上日本特開2004-341209號公報的技術中,也可以通過制造寬度較寬的布料來解決問題。然而,沿織布的橫向寬度方向切取摩擦布的長度方向的以往織布方法中,為實現摩擦布的寬幅化,首先需要寬幅的織機,另外后續工序的加工機、工藝設備也全部需要大型化,因此造成巨大的成本增加。可以預想到母板的擴大今后還要進一步進行G7(1870mmX2200mm)、G8(2160mmX2400mm)、G9、G10…。另夕卜,為了隨時確保摩擦布寬度而新增設置寬幅布的制造線,這在經濟上也不合理。作為應對摩擦輥隨著樣品玻璃的大型化的寬幅化的方法,提出了下述方法,如上所述,使人造絲絨布的絨頭紗線沿底布組織的緯紗方向(絲絨布料的橫向),僅以與進行摩擦處理的母板玻璃基板的寬度對應的長度,在經紗方向上切斷的方法(日本專利第3400424號公報)。然而,上述方法基本上也是與以往的方法相同的手法,如上所述通過拉絨(brushing)賦予人造絲的割絨傾斜,再利用纖維素反應型樹脂加工材料的熱硬化固定其傾斜,從而僅沿緯紗方向改變拉絨方向,因此,仍殘留因加工批次不同傾斜不穩定的問題。通過圖來說明上述方式。圖IO是具有絨頭紗線織為W字形的底布組織的絲絨織物的織布組織之一的圖,主要用于以長纖維紗線織成的情況,用于人造絲摩擦布料。在圖10中,經紗11處于諱紗1、3、5之下且諱紗2、4、6之上。經紗12處于諱紗1、3、5之上且諱紗2、4、6之下。它們的關系是所謂的平織組織。絨頭紗線A、B、C、D分別處于圖示的位置,若從緯紗2的方向觀察緯紗3的話,則如圖10所示,絨頭紗線C、D向經紗12的方向(圖中的右側)略微傾斜,但傾斜量不足,另外也沒有設計成固定傾斜的構造。圖11是主要用于用紡織紗線織成的情況,并且具有將絨頭紗線織為V字形的底布組織的絲絨織物的織布組織之一的圖,其作為批量摩擦布料進入市場。圖11中,諱紗1、2處于經紗11之下且經紗12之上。諱紗2處于經紗12之上,因此,如圖11(^)所示,絨頭A向經紗11一側略微傾斜,絨頭B向經紗12—側略微傾斜。上述織布組織中,緯紗方向的傾斜量不足且沒有使其向緯紗方向積極傾斜的要素。于是,當通過上述織布構造賦予緯紗方向的傾斜時,只有在緯紗方向上拉絨程度的方法,僅靠拉絨的傾斜是非常不穩定的,而無實用性。使摩擦布絨頭的傾斜方向失常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與布的背面涂覆工序相關。在生產摩擦布料時,包括在底布的背側(沒有絨毛側)涂覆乳膠樹脂加工劑(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類共聚化合物等)的工序。將其稱之為"涂覆工序"。假設若沒有實施背面涂覆的話,則切斷摩擦布料的布料的端部的地紗、絨頭紗線等會發生抽絲、脫落,從而損傷取向膜。因此,必須對摩擦布料進行背面涂覆。在進行背面涂覆時,為使布料沿布料的長度方向(底布的經紗方向)移動(例如圖12)而設置有多個引導輥。因此,必然會發生引導輥摩擦布料的絨頭表面的作業。當使絨頭紗線向地緯紗方向傾斜的摩擦布料的絨頭表面被引導輥摩擦時,布料隨著絨頭紗線的傾斜作用(參照圖12(O)傾向于靠近輥的單側。于是,為防止上述情況而必須設置特別的引導輥或對布料賦予張力來強制地限制布料的橫向移動。另外,在摩擦布料因張力而被引導輥強烈摩擦的情況下,絨頭紗線也向布料的地經紗方向傾斜。上述的要素使絨頭傾斜的均勻性惡化。實際上,可以通過下述方法來測量出上述問題。作為測量絨頭紗線的毛的方向性的方法,一般是振動摩擦布料并測量放置在絨頭紗線的毛上的一元硬幣或球形滾珠的移動軌跡的方法(日本專利文獻3636601號公報)。當將一元硬幣放在利用刷子使絨頭紗線向諱紗方向傾斜的摩擦布上并且賦予振動時,一元硬幣相對于地經紗的方向大致移動90度方向(即,緯紗方向)(圖13),當再次將一元硬幣放在將底布涂覆后的摩擦布料上并且賦予振動時,一元硬幣相對于地緯紗向傾斜方向移動(圖14)。上述一元硬幣移動的角度,反映出通過強制地限制布料的橫向移動的力而施加到絨頭紗線的力在每個位置上不同的情況。例如,隨著布料的緯紗方向的位置不同也不同(al、a2、a3的角度不同),并且隨著布料的地經紗方向的位置不同也不同。如上所示,在完成底布的背面涂覆后,難以通過再次拉絨將絨頭傾斜方位失常的布料校正以使絨頭的傾斜向地緯紗方向。其理由在于,在完成背面涂覆的布中,樹脂從絨頭紗線的根部浸透到絨頭紗線纖維中的程度上升,從而將纖維固定。因此,在布料整體中,比較難以實現緯紗方向的均勻傾斜。使用了人造絲絨頭的摩擦布料,浸澤纖維素反應型的熱硬化樹脂并將其硬化,因此可以在地緯紗方向保持一定程度的傾斜狀態,但因上述引導輥的摩擦從而也向長度方向傾斜。另一方面,在單纖維纖細度細、未浸澤熱硬化樹脂的棉紗摩擦布料中,經紗方向的傾斜處于支配位置,因此在加工布料時,若施加到布料的張力因加工批次不同,則與引導輥的摩擦阻力不同,因此,絨頭紗線的傾斜不僅隨著加工批次不同,并且按照布料的每個位置也不同。再者,在以往的棉紗布的情況下,由于未浸澤樹脂加工,所以只有不穩定的拉絨是唯一賦予絨頭傾斜的方法,而沒有能夠可靠地固定傾斜的方法。
發明內容綜合上述內容,為對應不斷發展的液晶板的大型化,不僅將摩擦布的長度方向加工為織布工序的寬度方向(緯紗方向),還必須將其加工為經紗方向(以下,將這樣切取布的方法稱之為"縱向切取")。由此,摩擦布的絨頭必須向緯紗方向傾斜。另外,作為使絨頭傾斜的方法,必須要克服織布的輸送過程中引導輥的摩擦的影響,也不依賴于如拉絨、浸澤樹脂加工那樣不穩定的加工工序,而實現向底布緯紗方向均勻傾斜。艮口,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其通過底布組織的適當設計,在織布的緯紗方向上限制絨頭傾斜,并且在將該絨頭傾斜沿緯紗方向拉絨后利用背面涂覆而穩定固定,從而在緯紗方向上具有均勻且穩定的絨頭傾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發明人從改造絲絨布的織布構造的觀點出發而進行深入研究。其結果是,發現針對決定布的基本構造的平織的底布進行織入附加性的經紗作為浮紗是非常有效的。此處,"浮紗"是指以浮于多根地緯紗的上側(絨頭紗線的端部突出的一側)的狀態而織入的地經紗。艮口,本發明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是絲絨織物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所述絲絨織物具有由經紗和緯紗形成的底布組織及沿所述底布組織的經紗方向織入的絨頭紗線,所述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絲絨織物的一個完整組織中,所述經紗具有形成平織組織的部分及浮紗,該浮紗在所述絨頭紗線的端部所突出的一側的面處以浮在上述緯紗上側的狀態而被織入。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通過在織布的緯紗方向上限制絨頭傾斜,并且利用背面涂覆將其穩定地固定,從而在緯紗方向上具有均勻且穩定的絨頭傾斜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剖面的顯微鏡照片。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剖面的顯微鏡照片。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剖面的顯微鏡照片。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剖面的顯微鏡照片。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IO是表示以往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11是表示以往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圖12是表示背面涂覆工序一例的圖。圖13是用于說明一元硬幣實驗的圖。圖14是用于說明一元硬幣實驗的圖。圖15是用于說明絨頭傾斜角的圖。圖16是表示實施例2的實驗液晶盒的液晶取向狀態的圖。圖17是表示比較例1的實驗液晶盒的液晶取向狀態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一實施方式的圖,上述摩擦布料包含在絨頭紗線的端部所突出的一側的面處按照浮于緯紗的上側的狀態織入的浮紗。并且,圖1中明確地表示出"一個完整組織",一個完整組織如圖所示是指構成布料的組織的一個最小構成單位,通過反復構成上述一個構成單位內的經紗、緯紗和絨頭紗線,從而可以構成一定組織的布料。另外,在本發明中,在上述一個完整組織內至少含有一根浮紗,因此起到良好的效果。圖1是在圖IO所示的絲絨織物組織圖中作為浮紗而加入了21、22的組織圖。浮紗22處于緯紗1、2、3、4、5之上且被織入于緯紗6之下。浮紗21處于緯紗1、2、4、5、6之上且被織入于緯紗3之下。以下,將上述浮紗21、22稱之為"5/1的浮紗"。經紗ll、12與緯紗1、2、3、4、5、6處于所謂的平織關系,交替地重復上下方向的凹凸。地經紗ll與浮紗21處于地諱紗3之下,而地緯紗3處于地經紗12之下,因此,地經紗3以將地經紗11和浮紗21夾在下方的狀態而形成為凸狀。浮紗21和地經紗11靠近與緯紗3的下方相接的位置。圖2是將上述組織圖的局部擴大表示并且立體描繪的圖。由于地緯紗6被地經紗11按壓,所以通過擰入浮紗22來使該地經紗6靠近經紗12—方。圖1(4)是從地諱紗2的方向觀察到地緯紗3的圖。經紗11與浮紗21聚集在地諱紗3的下面。因此,浮紗22為相對于絨頭紗線C、D的根部而呈從斜上方緊固的形狀,從而將絨頭紗線C、D壓向地經紗12的方向。其結果是,絨頭紗線C、D被強制性地向地經紗12的方向傾斜。圖3是沿著以圖10的構造編織的絲絨織物的組織圖中的地諱紗2切斷了的面的顯微鏡照片。絨頭紗線(A等)向底布諱紗方向略微傾斜,但不會對經紗形成壓迫。圖4是從經紗方向的斜上方拍攝的顯微鏡照片,顯微鏡照片中表示了將以圖1的織物組織編織的絲絨織物的絨頭紗線局部去掉后的底布與絨頭紗線,浮紗21、22靠近經紗11、12的方向,絨頭紗線(A、B等)向左^5是沿著圖l所示的絲絨織物的組織圖中的緯紗2切斷了的顯微鏡照片。可知,浮紗21、22分別向畫面右方壓迫絨頭紗線(A、C等)。圖6是與圖4同樣地將絨頭紗線局部去掉后從緯紗方向的斜上方拍攝到的顯微鏡照片,此處,浮紗22處于5根緯紗1、2、3、4、5之上,并且從上方按壓一根緯紗6。圖7是在圖11所示的織物組織圖的地經紗中加入了3/1的浮紗21、22的組織圖。浮紗21、22分別從緯紗方向壓迫絨頭紗線A、B,而可以對絨頭紗線穩定地賦予緯紗方向的傾斜。這樣的話,可以提供與以往的圖11的組織相比摩擦條少的摩擦布。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摩擦布料的圖,上述摩擦布料具有下述構造,即每根絨頭紗線織入涉及5根以上緯紗的范圍(在緯紗5根的情況下絨頭紗線為W狀),并且在絲絨織物的一個完整組織中各個緯紗之間所包含的絨頭紗線的突出的端部的個數相等。借助浮紗21、22、23、24壓迫絨頭A、B、C、D來賦予它們傾斜。在圖IO的絲絨組織的一個完整組織中,緯紗1、2和諱紗4、5之間不存在絨頭紗線。諱紗2、3、緯紗3、4、緯紗5、6和諱紗6、l之間分別存在兩根絨頭。即,當從緯紗方向的觀察時,周期性地存在沒有絨頭紗線的列和存在兩根絨頭紗線的列。與其相對,在圖8的一個完整組織中,全部緯紗的間隙中均存在兩根絨頭紗線。即,在任意一列的緯紗間隙的列中都沒有絨頭的脫落。于是,將以圖10的組織制成的絲絨布料以縱向加工切斷的摩擦布與摩擦輥的寬度方向對準并且粘貼,當將緯紗方向與摩擦的方向對準進行摩擦處理的情況下,存在下述的傾向,即每個絨頭相對于取向膜的強度,與每個緯紗列的間隙的絨頭有無對應而受到強弱不同的影響。將上述平均強弱的分布變換為取向膜表面的取向限制力的強弱的條狀分布,最終可能會成為影響液晶板的摩擦條的原因。即,圖10的組織中比較容易發生摩擦條。與其相對,在以圖8的組織織成的摩擦布中,如上所述在任意一列的緯紗列的間隙中均存在兩根絨頭,因此,將與上述同樣縱向加工的摩擦布粘貼在摩擦輥上、并以緯紗方向摩擦的情況下,針對取向膜的每個絨頭難以發生不均勻摩擦,面內的取向限制力的分布均勻,從而難以產生摩擦條。借助浮紗將絨頭壓迫向緯紗方向以強制性地賦予絨頭向緯紗方向的傾斜的摩擦布,即便在因與輸送布的引導輥的摩擦而使絨頭暫時向布料的長度方向(經紗方向)傾斜的情況下,也可以從后方用刷子摩擦布料的橫向(緯紗方向)來回復原始的布料的緯紗方向的傾斜。其理由在于,作為織物的織成構造對絨頭賦予緯紗方向的傾斜。從而不難理解,可以通過在除了圖1、圖7、圖8之外的以往絲絨織物組織的地經紗中加入浮紗來賦予絨頭紗線傾斜。這樣的浮紗較多的地經紗,也可以通過組織來織入兩根以上(圖9)。在摩擦布絨頭的單纖維纖細度較小的情況下,可以增大單位平均面積的絨頭纖維根數。摩擦單位平均面積的取向膜的絨頭的根數增多,從而增大了摩擦取向膜的摩擦線的密度,這樣有利于取向的均勻化。然而,若纖細度過細的話,則絨頭纖維的剛性降低而使將絨頭前端擠壓到取向膜的力變弱,因此會發生取向限制力降低的問題。另外,若形成絨頭的單纖維纖細度過大的話,則將絨頭前端擠壓到取向膜的力增強,可以賦予較強的取向限制,但難以制作單位平均面積的絨頭纖維根數較多的絲絨織物,從提高取向的均勻性的觀點來看是不利的,同時,若擠壓力過強的話,則也可能會損傷取向膜。從上述綜合關系來看,優選絨頭紗線的單纖維纖細度為0.885.5分特。在織物中限定單位面積織入的纖維根數的總數。當制造單位平均面積的絨頭纖維根數較多的絲絨織物時,若加粗絨頭紗線以增大纖細度使纖維根數增多,則不得不減小地經紗、浮紗的纖細度。纖細度較大的絨頭紗線,其纖維的剛性增高而難以變形,因此難以使絨頭充分傾斜。當單位平均面積的絨頭纖維根數較少的情況下,傾斜增大,難以獲得適于摩擦的60~80度的傾斜,取向限制力也減弱,作為摩擦布的壽命也變短。將在每平方厘米包含的單纖維的總根數換算成1,5分特,從而優選2000080000根,更優選4000075000根左右。絲絨織物的底布組織是平織。經紗的浮紗的織縮,相對于平織的經紗的織縮少。在浮紗的織縮少的情況下,浮紗存在于靠近絨頭紗線的根部位置,因此傾斜減小。在織縮大的情況下,浮紗位于遠離底布的位置,存在于比絨頭紗線的根部靠近上部。因此傾斜增大。為了獲得適于摩擦的絨頭的傾斜角,優選浮紗的織縮為1~8%。實施例(實施例1)使用圖1的織物組織試制摩擦布。將結果整理于表1中。使用棉紗60號雙股線作為地經紗,使用聚酯56分特雙股線作為5/1的浮紗及平織組織的地經紗,絨頭紗線被織成每厘米30.6根的絨頭紗線密度。緯紗使用4種165分特、110分特、84分特和33分特雙股線,以如表中所記載的條件織成。傾斜角度在背面涂覆(A、;/夕3—卜)時被摩擦而變化,因此用木框固定沒有涂覆的坯布(生機),從背面涂覆用丙酮和乙醇溶解聚乙酸乙烯樹脂的溶液并將其干燥以固定絨頭,測量緯紗方向的傾斜角度。傾斜角度如圖15所示,相對于摩擦布而定義為角度eP62為自地經紗方向的任意方向。絨頭傾斜角e,由顯微鏡照片測量。可以認為,若纖維總根數少,浮紗的織縮增大,則傾斜角減小。(實施例2)使用圖8的織物組織,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絨頭紗線、地經紗而織成。煒紗是33分特雙股線并且每平方厘米的纖維總根數為74600根。浮紗的織縮為2.2%。與實施例1同樣地固定坯布的絨頭,測量傾斜角度。上述情況下的緯紗方向的傾斜角度為74度。將上述布料的剩余的坯布在150。C下加熱干燥并且使其收縮,在剪斷、清洗、干燥后,用刷子使絨頭紗線向橫向傾斜,布料的背面涂覆約50g/r^的丙烯酸樹脂,干燥后烘焙。加工后的布料寬度,存在絨頭的部分為112cm。(比較例1)使用圖IO的組織,絨頭紗線使用人造絲110分特,地經紗使用聚酯56分特雙股線,地緯紗使用聚酯110分特來織成。就密度而言,經紗每厘米為27根,絨頭為54根,緯紗每厘米42根。將坯布在150。C下加熱干燥并且使其收縮后,在清洗、干燥后,使其浸澤于由20%的乙二醛類樹脂、15%的尿素樹脂和8%的密胺樹脂形成的樹脂液中,并且用扎液機擰擠,然后用刷子使絨頭紗線向橫方向(緯紗方向)傾斜,干燥后烘焙。然后,用刮刀式涂覆機在布料的背面涂覆丙烯酸樹脂而成。樹脂的附著量為約50g/m2,布料寬度存在絨頭的部分為112cm。在分別利用刷子使實施例2、比較例1的布料向緯紗方向剛剛傾斜后及涂覆后,將它們各切斷50cm,在距離右側邊緣6cm的位置上刻印,以距離其lOcm的間隔在11個部位刻印。將布料放在振動的板上,將一元硬幣置于各個印上,使其振動并且測量在一元硬幣移動10cm時相對于地緯紗的角度。表2中表示了在利用刷子使其剛剛傾斜后取得的布料和在樹脂涂覆后的布料的一元硬幣的移動角度。利用刷子使其剛剛傾斜后的移動角度均接近90度。涂覆后的移動角度均較低。另夕卜,可以看到比較例1的以往組織形成的摩擦布的角度較低,但在絨頭中有乙二醛類等樹脂,因此移動角度降低的較少,實施例2的單纖維纖細度低,沒有進行樹脂浸澤處理,移動角度降低較大,隨著部位不同而發生波動。實施例2、比較例l在均被涂覆時,被引導輥強烈摩擦而使布料發生移動并從涂覆機械脫離,因此人站在布料的兩邊緣端部將布料一邊返回一邊涂覆。牽引兩邊緣部分,因此在涂覆后兩邊緣部分的一元硬幣的移動角度降低。就要移動的力而言,比較例1強于實施例2。接著,用手持式刷子以大致相等的力在緯紗方向摩擦實施例2、比較例1的摩擦布。其結果是表2的"再次拉絨后"的數值。用刷子在緯紗方向摩擦以使絨頭傾斜的摩擦布,在實施例2中返回接近卯度,但用樹脂浸澤后的比較例1的角度完全沒有返回。而且波動也較大。被引導輥摩擦使附于絨頭纖維表面的浸澤樹脂的皮膜被破壞后,無法利用地經紗抑制上述情況,因此可以推測完全沒有恢復。[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實驗液晶盒)將上述實施例2、比較例1制造的絲絨布用作摩擦布來制造實驗液晶盒,并且比較了液晶取向質量。實驗詳細內容如下。首先,通過印刷將取向膜涂覆在帶ITO薄膜的玻璃基板(100mmX100mmX0.7mmt)上。取向膜涂覆區域為約70mm的四方形。將其以70"C/1分鐘干燥并矯平,接著以23(TC/3分鐘燒制。這些作業均在熱板上實施。接著,將實施例2和比較例1的絲絨布用雙面膠粘帶粘貼在50mm4)的不銹鋼制摩擦輥上。此時,將絨頭的傾斜方向(諱紗方向)固定為朝向摩擦輥的旋轉的后方。使用上述摩擦輥來摩擦帶ITO薄膜的玻璃基板。摩擦條件是滾筒轉速1500rpm、切入量0.4mm、以及基板輸送速度300mm/分鐘。這里,切入量是指對滾筒與基板表面的接觸狀態加以規定。將滾筒表面、即摩擦布絨頭前端與基板表面接觸的位置設為零,并且通過滾筒的移動距離來測量將滾筒壓到基板側多少,并且表示為切入量。若切入量過大的話,則絨頭對取向膜的摩擦過強而損傷取向膜。另外,若切入量過小的話,則取向膜與絨頭的摩擦不充分,因此無法充分實現取向膜的分子取向。這里使用的布,通過其他途徑確認切入量為0.4mm比較適當。準備兩張完成上述摩擦處理的基板,利用旋轉涂覆在一個基板上散布直徑4wm的空心顆粒。將液晶滴到另一個基板上。將上述兩張玻璃板按照摩擦方向為反向平行的方式重疊,利用大氣壓將玻璃板彼此壓合,規定間隙而簡單地制造實驗液晶盒。對制成的實驗液晶盒,一邊從背面照射白色熒光燈的背光,一邊從正面利用CCD照相機取得畫像,并且對畫像進行噴射補正、反差增強,比較液晶取向狀態的均勻性。圖16、圖17中表示了上述畫像數據。摩擦方向是圖中上下方向。在用比較例1的人造絲布摩擦的情況下(圖17),看到非常明顯的摩擦條。其程度對實際使用的液晶板而言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在使用了實施例2的摩擦布的情況下,摩擦條顯著變薄,取向均勻性大幅提高。如上所述,通過向底布緯紗追加浮紗來編織的絲絨織物中,絨頭整齊且自發地向緯紗方向傾斜。并且,若利用縱向加工切割上述布以用作摩擦布,可以大幅降低摩擦條的發生,可實現均勻的液晶取向,因此可以確定適合用于高顯示質量的液晶板的制造。權利要求1.一種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其是絲絨織物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所述絲絨織物具有由經紗和緯紗形成的底布組織及沿該底布組織的經紗方向織入的絨頭紗線,所述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絲絨織物的一個完整組織中,所述經紗具有形成平織組織的部分;浮紗,其在所述絨頭紗線的端部突出的一側的面處以浮在所述緯紗的上側的狀態而被織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其特征在于,每根絨頭紗線經由五根以上的緯紗而被織入,在絲絨織物的一個完整組織中,各緯紗之間包含的絨頭紗線的突出的端部的數量相等。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其特征在于,每平方厘米的面內含有的形成絨頭紗線的單纖維的總根數換算成1.5分特為2000080000根,絨頭紗線的單纖維纖細度為0.88-5.5分特。4.如權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其特征在于,被織入的浮紗的織縮為1~8%。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絲絨織物的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該絲絨織物具有由經紗(11)~(22)和緯紗(1)~(6)形成的底布組織及沿底布組織的經紗方向織入的絨頭紗線(A)~(D),所述液晶板制造用摩擦布料的特征在于在絲絨織物的一個完整組織中,經紗具有形成平織組織的部分(11)和(12)以及浮紗(21)和(22),該浮紗(21)和(22)在絨頭紗線的端部突出的一側的面處以浮在緯紗的上側的狀態而被織入。文檔編號D03D27/06GK101443496SQ20078001677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申請日期2007年5月2日優先權日2006年5月10日發明者中野敬子,井上隆史,廣田靖保,松下道久,田平速申請人:株式會社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