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給長絲施加假捻的夾持式假捻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對復絲實施假捻加工的假捻加工機具備對其長絲實施假捻的假捻裝置。作為該假捻裝置,公知有使卷掛在1對帶輪上的帶互相交叉,在該交叉部分分夾持紗來進行加捻的夾持式假捻裝置(niptwister)(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4-6853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6-228836號公報))。并且,還公知有在1對帶輪上卷掛2列環形帶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參照例如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6-33328號公報))。這種假捻裝置由于1根紗分2次被夾持,因此在紗與帶之間不容易產生滑動。
另外,還公知有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該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具備分別設置在平行的3個錠子上的多個摩擦圓盤,在旋轉的多個摩擦圓盤之間使紗接觸其圓周面并將紗加捻。
前者的夾持式假捻裝置能夠用高的接觸壓力將紗牢固地夾持在交叉的帶之間來實施捻。因此在對粗紗(例如300旦尼爾以上的紗)實施假捻加工等為了實施捻而需要對紗作用某種程度的強力的情況下,與后者的摩擦加捻式相比更有利。
另一方面,在對比較細的紗實施假捻加工時,作用于紗的力弱些也可以。此時,在夾持式假捻裝置中將夾持時帶與紗的接觸壓力設定得較小,但在這樣的設定值小的情況下,就不能忽略裝置的誤差或帶的振動或彎曲等的影響。例如,在調整將一根帶推向另一根帶的氣壓來設定接觸壓力的情況下,如果減小該氣壓的設定值,則由于裝置誤差或帶振動或彎曲等的影響,實際作用于紗上的接觸壓力(有效接觸壓力)有可能變動。這樣一來,當有效接觸壓力變動時,在通過一次夾持給紗實施捻的情況下,由于容易將捻集中地施加給特定的長絲,因此實施到構成紗的多個長絲上的捻不均勻。結果,多個長絲的長度不均勻,長絲容易產生斷頭,結果產生的毛羽增多。另一方面,由于在摩擦加捻式中根據摩擦圓盤的尺寸、形狀和配置大致決定了各長絲的加捻角,而且用多個摩擦圓盤一點點地實施捻,因此與夾持式相比各長絲的加捻角穩定。因此用夾持式假捻裝置對細的紗實施假捻加工時與摩擦加捻式相比具有毛羽的產生量增多的傾向。
并且,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夾持式假捻裝置雖然是分2次夾持1根紗的裝置,但目的是防止夾持時滑動使紗的捻在整個長度上均勻,其目的并不是使分別施加給構成紗的多個長絲的捻均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能夠加工從細紗到粗紗這個寬范圍內的長絲、而且能夠在這么大的范圍內抑制毛羽的產生的假捻裝置。
第1方案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具備2個紗夾持組件,用上述2個紗夾持組件夾持紗,并對上述紗施加捻,其特征在于,上述紗夾持組件分別具有多個紗夾持部件,并且上述多個紗夾持部件并列配置;而且,在各紗夾持部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分別形成有分割該與紗接觸的表面的溝槽。
如果采用這種結構,由于多對紗夾持部件并列配置,因此夾持長度(紗的被夾持部分的長度)長,即使大的推壓力作用于紗夾持部件上,作用于紗上的實際接觸壓力(有效接觸壓力)也降低,因此即使有效接觸壓力低也能將大的推壓力作用于紗夾持部件上,能夠使紗夾持部件穩定,能夠加工細紗。此外,由于如果夾持長度變長,則能夠給紗施加大的加捻扭矩,所以也能夠加工粗紗。即,能夠加工從細紗到粗紗的寬范圍內的紗。另外,分割的溝槽并不局限于1條,也可以是2條以上。
而且,由于各對的兩個紗夾持部件的表面分別被溝槽分割,因此1根紗被夾持的次數進一步增加。這樣一來,通過多次夾持紗能夠給構成復絲的所有的長絲均勻地施加捻,能夠使所有的長絲的加捻角均勻,能夠使捻的傳播穩定。即,由于每單位長度的復絲中各長絲的長度的偏差小,不容易產生長絲斷頭,因此抑制了毛羽的產生。
第2方案的夾持式假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中,上述紗夾持組件分別具有1對帶輪,上述紗夾持部件是卷掛在1對帶輪上的環形帶;被配置成上述環形帶互相交叉,結構為在該交叉部分夾持紗;上述1對帶輪上并列卷掛有多根上述環形帶;而且,在各環形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環形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被上述溝槽分割。
這樣一來,通過采用將環形帶作為紗夾持部件的結構,能夠獲得與上述第1方案相同的效果。并且,由于1對帶輪上卷掛有多個帶,因此比帶為1根時相比,還能夠抑制帶翻轉,能夠穩定地加工紗。
第3方案的夾持式假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方案中,上述1對帶輪上并列卷掛有2根上述環形帶。如果卷掛在1對帶輪上的環形帶的數量過多,則會產生驅動帶輪時的耗電過度增加等問題。因此,1對帶輪上卷掛的環形帶的數量優選為抑制毛羽產生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根數即2根左右。
第4方案的夾持式假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或第3方案中,在各帶輪的外周面上沿軸心方向并列形成有多個向外側突出的環形曲面部。
如果采用這種結構,通過將2根環形帶分別卷掛在2個環形曲面部上,2根帶不容易在帶輪的軸心方向偏移,紗的加工穩定。
第5方案的夾持式假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方案中,一個紗夾持組件的上述紗夾持部件是設置在能夠旋轉的圓盤的至少一個面上的環狀部;另一個紗夾持組件的上述紗夾持部件是卷掛在1對帶輪上并且與上述圓盤的上述一個面相對的、具有可撓性和彈性的環形帶;多個上述環狀部呈同心圓狀地配置在上述圓盤的上述一個面上,并且上述1對帶輪上并列卷掛有多根上述環形帶;進而,各環狀部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沿其圓周方向形成有溝槽,并且各環形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
這樣一來,通過結構為使用設置在能夠旋轉的圓盤的至少一個面上的環狀部和卷掛在1對帶輪上的環形帶作為紗夾持部件,能夠獲得與上述第1方案相同的效果。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拉伸假捻加工機的概略結構圖。
圖2是假捻裝置的立體圖。
圖3是卷掛有帶的狀態下的驅動輪的剖視圖。
圖4是夾持式假捻裝置的概略俯視圖。
圖5是說明K值(T2/T1)與解捻點的關系的圖。
圖6是假捻裝置、定捻導紗器與導紗輥的配置圖。
圖7是定捻導紗器的旋轉盤的正視圖。
圖8是定捻導紗器的剖視圖。
圖9是表示卷掛在定捻導紗器上的紗的狀態的圖。
圖10是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的正視圖。
圖11是表示使用了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以及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的比較例3中的毛羽數相對K值的關系的曲線圖。
圖12是表示使用了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2中的毛羽數相對K值的關系的曲線圖。
圖13是表示實施例1和比較例1~3中加捻張力T1與加工臨界速度SS的關系的曲線圖。
圖14是本實施方式的變更形態的假捻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拉伸假捻加工機100的概略結構圖。如圖1所示,拉伸假捻加工機100具備保持喂紗卷裝101的喂紗部1A、對從該喂紗部1A的喂紗卷裝101上解舒的紗Y實施拉伸假捻加工的加工處理部1B、以及對加工處理過的紗Y進行卷繞來形成合適的卷裝的卷繞部1C。
并且,拉伸假捻加工機100具有多個加工處理組件(紗錠),該加工處理組件(紗錠)具備上述喂紗部1A、加工處理部1B和卷繞部1C。這些多個紗錠沿與圖1的紙面垂直的方向并列設置。并且,為了縮小設置空間,喂紗部1A和卷繞部1C上下重疊地配置2~4個紗錠。
各紗錠的喂紗部1A中設置有保持喂紗卷裝101的梭芯201,各梭芯201安裝在多個紗錠共用的筒子架202上。
各紗錠的加工處理部1B具有沿紗Y的走向依次配置的第1喂紗輥110、一級加熱器102、冷卻器103、假捻裝置104、第2喂紗輥111、交織噴嘴105、二級加熱器106和第3喂紗輥112等。
第1~第3喂紗輥110~112用于輸送紗Y。并且,設定各自的送紗速度,使第2喂紗輥111的送紗速度比第1喂紗輥110的送紗速度快、第3喂紗輥112的送紗速度比第2喂紗輥111的送紗速度慢。因此,在第1喂紗輥110與第2喂紗輥111之間紗Y被拉伸,而在第2喂紗輥111與第3喂紗輥112之間紗Y松弛。
利用后述的夾持式假捻裝置104(nip twister)對在第1喂紗輥110與第2喂紗輥111之間被拉伸的紗Y被實施捻。更具體為,紗Y在第1喂紗輥110與假捻裝置104之間被加捻。拉伸并被實施捻后的紗Y由一級加熱器102熱定形后,由冷卻器103(冷卻板)冷卻。加捻并被熱定形后的紗Y經過假捻裝置104后被解捻。利用來自交織噴嘴105的空氣噴射,這樣實施了拉伸假捻加工的紗Y部分地形成交織部,被賦予了與加捻紗同等程度的集束性。由交織噴嘴105賦予了集束性的紗Y由二級加熱器106實施松式熱處理,由卷繞部1C卷繞,從而形成卷裝。
并且,在假捻裝置104與第2喂紗輥111之間設置有用于抑制紗Y的捻向下游傳播的定捻導紗器107、用于使紗Y對定捻導紗器107的包圍角在規定的角度以上的導紗輥108。有關定捻導紗器107和導紗輥108后面詳細敘述。
下面詳細說明假捻裝置104(夾持式假捻裝置)。圖2為假捻裝置104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假捻裝置104具有2個帶組件20(20A、20B),這2個帶組件20分別具有1對帶輪10、11和卷掛在這該1對帶輪10、11上的環形帶12。
各帶組件20的1對帶輪10、11彼此具有相同的結構,但一個帶輪10是經由驅動軸13由圖中沒有表示的電動機驅動旋轉的驅動輪,另一個帶輪11是經由帶12繞圖中沒有表示的從動軸從動旋轉的從動輪。圖3為驅動輪10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該帶輪10采用外嵌在驅動軸13的頂端、與驅動軸13一起旋轉的結構。
如圖2所示,2個帶組件20A、20B使各自的帶12互相交叉地配置。各帶12主要為橡膠帶,具有可撓性和彈性。并且,這2個帶組件20A、20B中的一個帶組件20A固定在圖中沒有表示的支持體上,另一個帶組件20B以驅動軸13為支點擺動自由地支持在支持體上。而且,擺動側的帶組件20B的帶12被氣壓推向固定側的帶組件20A的帶12,對經過兩帶12之間的紗Y實施規定的接觸壓力,紗Y被夾持在兩帶12的交叉部分。在2個帶組件20A、20B中,當帶12分別被驅動輪10驅動時,對被夾持在帶12的交叉部分的紗Y實施捻,并且將紗Y送往下游側(圖2的下方)(參照上述專利文獻1、2)。
但是,這種夾持式假捻裝置104尤其在對細的紗實施假捻加工等以比較小的接觸壓力進行假捻的情況下,紗Y的加捻角容易變得不穩定。例如,即便使將擺動側的帶組件20B的帶12推向固定側的帶組件20A的帶12的壓力(氣壓)固定在規定的設定值,如果該設定值比較小,也不能忽視裝置的誤差或帶12的振動、彎曲等因素對接觸壓力的影響,實際施加給紗Y的接觸壓力(有效接觸壓力)容易產生偏差。這樣,如果有效接觸壓力不均勻,實施捻時位于內側的長絲與位于外側的長絲之間的互相移動——即層間移動(migration)變得不穩定。這樣一來,在構成紗的多個長絲之間加捻角不同,在這些多個長絲之間每單位長度的紗中的長絲長度不均勻。因此,在從假捻裝置104送出后作用張力時,容易產生長絲斷頭,其結果是,所產生的毛羽增多。并且,紗Y越細,夾持該紗Y的帶12之間越容易接觸,存在因其摩擦而縮短帶12的壽命的問題。
因此如圖2、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假捻裝置104中,在各帶組件20的1對帶輪10、11上并列卷掛有2根環形帶12。因此,如圖2和圖4所示,帶組件20A的1根帶12與帶組件20B的2根帶12接觸,帶組件20A的另1根帶12也與帶組件20B的2根帶12接觸。即,如圖4所示,各帶組件20的2根帶12在全部4個斜線部分都互相接觸。并且,在用帶12夾持細紗的時候,各帶組件20的帶12在圖4的所有斜線部分接觸,但在夾持粗紗的時候,各帶組件20的帶12部分地接觸。并且,如圖3所示,在帶輪10、11的外周面上沿長度方向(軸心方向圖3的左右方向)并列形成有2個向外側突出的環形曲面15(隆起面)。并且,2根帶12分別卷掛在這2個環形曲面15上,2根帶12沿帶輪10、11的長度方向不容易偏移。
這樣一來,通過在1對帶輪10、11上卷掛2根帶12,將擺動側的帶12推向固定側的帶12的力均勻地分散到并列配置的2根帶12上,因此能夠降低有效接觸壓力。更具體地說,與1對帶輪10、11上卷掛1根帶12時相比,如圖4所示交叉的帶12的相對面積(圖4的斜線部分)為4倍,如果帶12的推壓力相同的話,則面壓變成1/4倍。另一方面,與1對帶輪10、11上卷掛1根帶12時相比,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1對帶輪10、11上卷掛2根帶12,因此夾持長度(紗Y被夾持部分的長度)為2倍。即,作用于紗Y上的有效接觸壓力為1/2倍。因此,能夠將推動帶12的氣壓的設定值設定為能夠忽略裝置的誤差等因素對有效接觸壓力的影響的某種程度上較大的值,并且可以對紗Y作用較小的接觸壓力。并且,通過減小有效接觸壓力,能夠抑制兩帶12的接觸產生的磨損,因此提高了帶12的壽命。并且,如果在帶輪10、11上卷掛2根帶12,與卷掛1根帶12時相比,還不容易產生帶12翻轉等。
而且,在各帶12的表面形成有1條沿帶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12a,環形帶12的與紗Y接觸的表面被溝槽12a分割。
這樣一來,由于卷掛在1對帶輪10、11上的2根帶12各自的表面被溝槽12a分割,因此紗Y經過假捻裝置104時被分4次夾持。即,由于分4次給紗Y施加捻,因此長絲的層間移動(migration)穩定,每個長絲的加捻角一定。這樣一來,每單位長度的紗中的長絲的長度偏差小,不容易產生長絲斷頭,因此抑制毛羽的產生。并且,由于如果加捻角一定則捻的傳播穩定,因此加工臨界速度提高,生產效率提高。
并且,如圖2、圖3所示,溝槽12a形成在帶12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并且,卷掛在帶輪10、11上的2根帶12靠近排列。
這里,卷掛在1對帶輪10、11上的帶12的根數并不局限于2根,在設計上允許的范圍內,也可以卷掛3根以上的多根帶12。并且,各帶12上設置的溝槽12a的條數也可以在設計范圍內適當改變。而且,雖然圖3所示的溝槽12a為V字形溝,但也可以是U字形溝、方形溝等其他形狀的溝。
并且,在1對帶輪10、11上卷掛4根沒有溝槽的帶也完全能夠實現上述那樣的4次夾持紗Y。但是,若各帶的寬度過窄,則帶輪10、11對帶的把持力變小,帶的振動會變大。因此,如果增大各帶的寬度并增加卷掛的數量,則驅動驅動輪10旋轉時電動機的耗電就變得非常大。從這些觀點出發,優選的方式是,考慮確保假捻裝置104的可靠動作或運行成本,將1對帶輪10、11上卷掛的帶12的根數設定為合適的根數(例如2根左右),并且,為了增加夾持的次數,而在各帶12上形成溝槽12a。
通過采用上述結構的假捻裝置104,不僅能夠于以往相比擴大加工范圍(能夠加工的紗的粗細范圍),而且能夠大幅度地降低毛羽的產生。而且本實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機100還附加了進一步抑制毛羽產生的結構。下面詳細說明該結構。
如圖5所示,當假設假捻裝置104上游側的紗的張力為加捻張力T1,假設假捻裝置104下游側的紗的張力為解捻張力T2時,一般將它們的比T2/T1稱為K值,該K值為決定紗的物理性質或品質的重要因素。K值越大,解捻張力T2越大,長絲越容易產生斷頭,因此產生的毛羽多。因此,為了抑制產生毛羽,降低K值是有效;但當K值降低時,由假捻裝置104加捻過的紗在下游側不能充分解捻,存在產生未解捻而使紗的卷曲性降低或者紗的殘余扭矩上升等問題,紗的品質會降低。因此,優選不降低K值地抑制毛羽的產生。
但是,如圖1所示,由假捻裝置104加捻過的紗在假捻裝置104與把持紗并輸送紗的第2喂紗輥111之間的區間中解捻。這里,如圖5所示,紗Y開始開松的位置(解捻點)隨K值(T2/T1)的變動而變動。即,解捻點隨K值增大而靠近假捻裝置104,另一方面,隨K值減小而遠離假捻裝置104。但是,實際上在假捻裝置104與第2喂紗輥111之間配置有各種導紗器或張力傳感器等成為紗通道上的阻力的部件,這些阻力因素容易引起解捻點不穩定。并且,在該解捻點不穩定的狀態下,長絲的長度或解捻張力容易產生偏差,因此毛羽增加。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機100中,如圖6所示在假捻裝置104的下游側設置定捻導紗器107,該定捻導紗器107隨紗Y的行走而從動旋轉,并且抑制從假捻裝置104送出的紗Y的捻向下游傳播。這里,在假捻裝置104與定捻導紗器107之間沒有導紗器等與紗接觸的阻力體,由假捻裝置104加捻過的紗Y直接卷掛在定捻導紗器107上。
如圖7、圖8所示,定捻導紗器107具備呈相對狀態通過軸承32可旋轉地支持在旋轉軸31上的2片旋轉盤30。在各旋轉盤30的一個的側面(與另一個旋轉盤30相對的側面)的外周部沿圓周方向等間隔的位置上,呈放射狀地設置有多個翼片33。各翼片33的凸緣部的形狀為從其頂端向根部緩緩傾斜的形狀,而且在各翼片33的根部形成有向另一個旋轉盤30突出的凸起部34。
2片旋轉盤30在它們的翼片33相對的狀態下用多個螺栓35連接。在這種狀態下,如圖9所示,2片旋轉盤30的翼片33沿旋轉盤30的圓周方向交錯配置。并且,在紗Y卷掛在2片旋轉盤30之間的狀態下,該紗Y沿2片旋轉盤30的多個翼片33的凸緣36,在側面看呈蛇形移動。此時,紗Y與多數翼片33接觸,因此其捻的傳播被抑制,經過定捻導紗器107后的紗Y處于無捻狀態。
這樣,利用定捻導紗器107抑制由假捻裝置104實施的紗Y的捻向下游側傳播。這樣一來,在假捻裝置104的下游側,由于紗Y的解捻點固定在定捻導紗器107的位置而比較穩定,所以抑制毛羽的產生。
并且,為了更可靠地抑制紗Y的捻傳播,需要像圖6所示那樣使紗卷掛到定捻導紗器107上的包圍角大到某種程度。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假捻裝置104的下游側設置隨紗Y的行走而從動旋轉的導紗輥108,利用該導紗輥108使假捻裝置104的下游側的紗通道變化,確保紗Y卷掛在定捻導紗器107上的包圍角θ在規定的角度(例如45°)以上。但是,在通過對假捻裝置104下游側的各種導紗器或第2喂紗輥111等的配置下工夫、從而能夠使卷掛在定捻導紗器107上的包圍角在規定的角度以上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要導紗輥108。
并且,定捻導紗器107并不局限于具有圖7~圖9所示的結構,只要能夠伴隨紗Y的行走從動旋轉并且能夠抑制紗Y的捻傳播,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結構。并且,定捻導紗器107可以使用例如不銹鋼制、陶瓷制的部件等,但并不限于這些材料。
如果采用以上說明過的假捻裝置104,由于1對帶輪10、11上卷掛2根帶12,因此夾持長度長。通過這樣增加夾持長度,能夠降低實際作用在紗Y上的接觸壓力(有效接觸壓力),能夠加工細紗。并且,通過增加夾持長度,能夠增大作用于紗的加捻扭矩,能夠進一步擴大粗紗的加工范圍。
而且,由于各帶12的表面被沿帶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12a分割,因此1根紗Y被分4次夾持,在多個地方分散地對紗Y施加捻,能夠使各長絲的加捻角一定,使捻的傳播穩定。
因此,尤其在對細紗或長絲數量多的紗實施假捻加工或者在K值高的區域實施假捻加工等容易產生毛羽的情況下,使用本發明其效果特別明顯。并且,由于在從交織噴嘴105(參照圖1)噴射空氣來對紗賦予集束性的情況下也容易產生毛羽,因此尤其適用于這樣的情況。
并且,在對比較粗紗實施假捻加工的情況下,能夠與現有的夾持式假捻裝置一樣,一邊對紗作用大的接觸壓力一邊夾持紗,能夠可靠地實施捻。即,本發明不會損害摩擦加捻式的優點。
下面與比較例一起說明本發明的更具體的實施例。
首先,在以下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3中,使用了120dtex、長絲數量為216根的比較細的復絲。用表1所示規格的假捻裝置分別對這樣的紗實施假捻加工,并測量了在用交織噴嘴對紗賦予集束性后的、紗中生成的毛羽的數量。此外,對假捻加工的加工臨界速度也進行了研究。
實施例1是本發明的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假捻加工的例,比較例1~3為對實施例1變更了表1所示的各種條件的假捻加工例。并且,在表1中,假捻裝置為“夾持”表示上述那樣的夾持式假捻裝置,而“摩擦”表示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
下面簡單說明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的結構。如圖10所示,該假捻裝置304具有3個錠子300,該3個錠子300分別具有多個圓盤狀的摩擦圓盤301。并且,3個錠子300被配置成其摩擦圓盤301周面的與紗接觸的位置為螺旋狀(蛇狀),在與3個錠子300一起旋轉的多個摩擦圓盤301之間,紗Y一邊與它們的周面接觸一邊通過,期間對紗Y實施捻。此外,將位于最下游側的圓盤310稱為導紗圓盤,由該導紗圓盤310決定從假捻裝置304送出的紗Y的位置。
回到表1,在夾持式假捻裝置中,帶根數表示并列卷掛在1對帶輪上的帶根數,帶寬度表示1根帶的寬度,帶有無溝槽表示帶的表面是否形成有溝槽(參照圖2、圖3)。并且,在使用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2中,將一個帶推向另一個帶的空氣的設定壓力為0.1MPa(1.1kg/cm2)。
首先,關于使用了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以及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的比較例3,圖11中表示出將毛羽數(2000m長的紗中包含的毛羽的數量)相對K值(解捻張力T2/加捻張力T1)的關系圖表化后的曲線圖。并且,尤其是關于使用了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2,圖12中表示出同樣地將毛羽數相對K值的關系圖標化后的曲線圖。
從圖11、圖12可知,在將2根具有溝槽的帶并列卷掛到1對帶輪上、從而4次夾持紗的實施例1中,與帶根數為1根的比較例1、2相比,能夠抑制毛羽的產生。而且,在實施例1中,能夠與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的情況(比較例3)同等程度地抑制毛羽。
接著,關于使用了夾持式假捻裝置的實施例1和比較例1、2以及使用了摩擦加捻式假捻裝置的比較例3,圖13中表示出將加捻張力T1與加工臨界速度SS的關系圖表化后的曲線圖。從圖13可知,即使對于細的長絲,在實施例1中,與同樣是夾持式的比較例1或比較例2相比,由于加捻角穩定,因此能夠將加工臨界速度SS提高到約50~100m/min,而且能夠提高到與摩擦加捻式的比較例4相同的程度。
并且,在實施例4和比較例4中,對12紗錠測量了紗的強度和伸長率,且算出了其標準偏差,來檢查其不均勻程度。表3中表示結果。
實施例4除了使用83dtex、長絲數量為144根的復絲以外,與實施例1相同。并且,比較例4除了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的紗之外,與比較例1相同。
從表3可知,在實施例4中,與比較例4相比,紗的強度和伸長率的偏差變小。
而且還可以驗證出,在實施例1的假捻裝置中能夠加工20d~600d的寬范圍的紗。例如,即使用12紗錠的假捻裝置對20d、長絲數量為24根的復絲加工18小時,也沒有產生紗線斷頭,并且也沒有發生張力異常。
接著,同樣地研究了使用實施例1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并且還在該夾持式假捻裝置的下游側設置了圖6所示的定捻導紗器時的情況。
具體而言,在使用83dtex、長絲數量為144根的復絲并設置了定捻導紗器的情況(實施例2)和沒設置定捻導紗器的情況(實施例3)下,測量毛羽數。并且,在實施例2中,除了定捻導紗器外還設置了導紗輥(參照圖6),卷掛到定捻導紗器上的包圍角為90度。關于這些實施例2、3,表2中表示測量毛羽數的結果。
如表2所示,在K值大致相同的狀態下,在設置了定捻導紗器的實施例2中,與沒有定捻導紗器的實施例3相比,毛羽數大幅度地減少,通過用定捻導紗器抑制捻的傳播,能夠抑制毛羽的產生。
另外,通過實驗,即使使卷掛到定捻導紗器上的包圍角為60度,也可以獲得與實施例2相同的效果。并且,即使沒有導紗輥、并且使包圍角為45度時,也能獲得與實施例2相似的效果。
以上,說明了將本發明適用于圖2所示的由配置成交叉狀的帶夾持紗的夾持式假捻裝置中的情況,但也可以將本發明適用于具有其他結構的夾持式假捻裝置。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夾持紗的1對紗夾持部件都為環形帶,但其中之一也可以是設置在能夠旋轉的圓盤的一個面上的環形部件(圖14的實施例)。
圖14所示的夾持式假捻裝置204的結構為,同時對2根紗Y分別施加S捻和Z捻。即,假捻裝置204具備通過旋轉軸40旋轉自由地支持著的圓盤41和2個夾著該圓盤41相對配置的帶組件42。圓盤41兩面的凸緣部分別設置有環狀部46,該環狀部46由具有彈性的材料(橡膠等)構成。并且,各帶組件42的結構為。具有1對帶輪43、44以及卷掛在1對帶輪43、44上的具有彈性和可撓性的帶45,通過由電動機等驅動部件驅動帶輪43、44旋轉,使帶45沿帶輪43、44的外周行走。帶45被氣壓壓向圓盤41。
并且,若在2根紗Y分別被夾在圓盤41與2個帶組件42的帶45之間的狀態下,向箭頭所示方向驅動帶45,則2根紗Y分別被夾持在圓盤41的兩面的環狀部46與環狀部45之間,被實施方向相反的捻。即,在對圓盤41的一側的紗Y施加S捻的同時,對圓盤41的另一側的紗Y施加Z捻。
這里,在圓盤41上2個環狀部46配置成同心圓狀,并且在各帶組件42的1對帶輪43、44上并列卷掛2根帶45。2個環狀部46與2根帶45的接觸狀態與圖4相同。因此,與圖2的夾持式假捻裝置一樣,有效接觸壓力與帶推壓力相比變小、并且夾持長度變長,能夠在從細紗到粗紗的寬闊范圍內加工紗。
而且,在各環狀部46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沿其圓周方向形成有溝槽46a,并且在各帶45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形成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45a,環狀部46和帶45的表面分別被溝槽46a、45a分割。因此,1根紗Y被夾持的次數進一步增加,能夠對構成復絲的所有長絲均勻地實施捻,抑制毛羽的產生。
如果采用本實施例,能夠進行S、Z非加捻法彈力紗加工。由于是用圓盤的左右加工的雙股紗,因此能夠加工更粗紗。
權利要求
1.一種夾持式假捻裝置,具備2個紗夾持組件,用上述2個紗夾持組件夾持紗,并對上述紗施加捻,其特征在于,上述紗夾持組件分別具有多個紗夾持部件,并且上述多個紗夾持部件并列配置;而且,在各紗夾持部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分別形成有分割該與紗接觸的表面的溝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紗夾持組件分別具有1對帶輪,上述紗夾持部件是卷掛在1對帶輪上的環形帶;被配置成上述環形帶互相交叉,結構為在該交叉部分夾持紗;上述1對帶輪上并列卷掛有多根上述環形帶;而且,在各環形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環形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被上述溝槽分割。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1對帶輪上并列卷掛有2根上述環形帶。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各帶輪的外周面上沿軸心方向并列形成有多個向外側突出的環形曲面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其特征在于,一個紗夾持組件的上述紗夾持部件是設置在能夠旋轉的圓盤的至少一個面上的環狀部;另一個紗夾持組件的上述紗夾持部件是卷掛在1對帶輪上并且與上述圓盤的上述一個面相對的、具有可撓性和彈性的環形帶;多個上述環狀部呈同心圓狀地配置在上述圓盤的上述一個面上,并且上述1對帶輪上并列卷掛有多根上述環形帶;進而,各環狀部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沿其圓周方向形成有溝槽,并且各環形帶的與紗接觸的表面上形成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能夠加工從細紗到粗紗的寬范圍內的長絲、并且能夠在該寬范圍內抑制毛羽的產生的夾持式假捻裝置。夾持式假捻裝置(104)被配置成分別卷掛在1對帶輪(10、11)上的環形帶(12)互相交叉,在該交叉部分夾持紗;而且在1對帶輪(10、11)上并列卷掛2根帶(12),在各帶(12)的表面上形成沿帶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12a),帶(12)的表面被溝槽(12a)分割。
文檔編號D01H7/00GK101050567SQ20071008986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5日
發明者片岡成典 申請人:日本Tmt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