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在編織針織物時在拉入針織紗的織針之間保持針織紗而形成沉降弧的同時、可擺動位移來按壓編織成的針織物的可動沉降片的橫機。
背景技術:
目前的橫機是沿著針床的縱長方向并排設置多個針槽,織針容納在各針槽內。在工業用的橫機等上,使用在針床上具有間隔地立設的針板來形成針槽。在針床上形成插入針板用的槽。在鄰接的針板間形成針槽。使織針在針槽內向與針床的縱長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往復移動、進行針織物的編織。在進行往復移動時,織針的前端從寬度方向的一方側突出,接受針織的紗供給、將針織紗拉入針床側。在織針之間設置織針將拉入的針織紗保持在針床上的沉降片。織針用于形成線圈中的針編弧的部分,沉降片用于形成沉降弧的部分。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尖頭部被稱為天齒(Verge),在一面利用織針的前端的針鉤拉入新圈弧,一面使保持在織針中途的舊線圈脫圈、形成線圈時,成為掛住針織紗的部分。針床的天齒部分必須總是與針織紗和編織后的針織物接觸。
針床需要進行形成插入針板的槽的加工。針床由于直到尖頭部都形成槽,因此,很難減小與針織紗和針織物的摩擦地充分加工出天齒。存在使鋼琴絲等硬質材料的線材形成的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沿著針床的尖頭部插通,形成天齒,以使針床的尖頭部不與針織紗等接觸的技術(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777175號公報)。
在橫機中,也使用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該可動沉降片將在沉降片上用于形成沉降弧的部分形成為弧形,可進行擺動位移(例如參照日本特公平5-83657號公報)。可動沉降片在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被彈簧加力,以便進行夾住線圈弧、將針織物向下方壓下的針織物按壓動作。在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物按壓動作中,需要使可動沉降片位移到織針進退位置的下方。該天齒位于與重視圈弧的夾入量的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紗接受部內側大致相同的位置,與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物按壓動作交叉。為了可進行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物按壓動作,在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前端附近,收納可動沉降片的內邊緣部的沉降片槽形成到天齒。
一旦直到針床前端的天齒都形成沉降片槽,則在使用細的針織紗那樣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針織紗掉進沉降片槽與可動沉降片之間的間隙的危險。本申請人提出了通過使用圖15~圖19所示的導紗器隔板來防止針織紗掉下的技術(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2700204號公報)。
圖15和圖16示出了日本專利第2700204號公報的先前技術的橫機1上的針床2的齒口3附近的構成。圖15是表示該構成的側面剖視圖,圖16是表示該構成的俯視圖。橫機1的針床2是大致板形,通常隔著齒口3相向地成對設置。并且,針床2是面對齒口3側為高的位置,當遠離齒口3時變成低的位置地傾斜。但為了便于說明,以大致水平的姿勢表示齒口3的一方側的針床2。在針床2上,多個針板4具有間隔地立設在與成為縱長方向的紙面垂直的方向上。各織針5容納在形成于針板4間的針槽2a內。織針5例如是舌針,可用針舌5b開關前端的針鉤5a。針床2的齒口3側的前端成為天齒2b。在織針5上還設置有前出至齒口3而將線圈弧移交給相向的針床的移圈葉片5c。
在針槽2a上容納織針5的同時,還并排設置可動沉降片6。可動沉降片6在向齒口3側突出的弧形部分的前端具有針織紗接受部6a,針織紗接受部6a在齒口3內擺動位移,進行針織物按壓動作。可動沉降片6的弧形部分從成為擺動位移的支點的擺動支承部6b起形成大致相同的直徑,外周部用于形成沉降弧。沉降片槽2c形成在天齒2b附近。在針槽2a上,導紗器隔板7設置在織針5和可動沉降片6之間。導紗器隔板7在日本特公平5-83657號公報的圖13中表示為支承板。利用導紗器隔板7在齒口3側的前端形成導紗器部7a,從天齒2b向齒口3側突出。在導紗器部7a、從天齒2b起不向齒口3側突出的部分上,延伸部7b向著隔著針槽2a相對的可動沉降片6的側面延伸形成。另外,在導紗器隔板7和其延伸部7b延伸側的可動沉降片6之間設置隔板8,保持容納織針5的空間的間隔。織針5相對齒口3的進退移動在隔板8的下方空間進行。
可動沉降片6利用針板4支承擺動支承部6b,設置有針織紗接受部6a的前端側在圖15的實線所示的下限和雙點劃線所示的上限之間擺動位移。在可動沉降片6的擺動支承部6b的上方設置絲簧9,施加圖的順時針方向的力矩,使針織紗接受部6a在齒口3內向下方按壓針織物地加力。另外,針床2和針板4通過與紙面垂直地貫通的板緊固金屬絲10a進行定位。絲簧9的上方被設置在針板4上的層差部進行按壓。針板4、導紗器隔板7以及隔板8利用與紙面垂直地貫通的金屬帶10b以及隔板定位金屬絲10c進行定位。另外,在圖16中,為了簡便省略了金屬帶10b以及隔板定位金屬絲10c。
圖17A以及圖17B表示可動沉降片6的形狀。圖18A以及圖18B表示導紗器隔板7的形狀。圖19簡化地表示從齒口3側看針床2的前端部分的構成。可動沉降片6以及導紗器隔板7是板狀,圖17A和圖18A是表示板厚側的構成的俯視圖,圖17B和圖18B是表示板的表面側的構成的正視圖。可動沉降片6的前端側部分的壁厚一樣薄。導紗器隔板7的導紗部7a沿著可動沉降片6的薄壁部向針槽2a的外方彎曲,使針槽2a的正面寬度擴大。導紗器隔板7的延伸部7b覆蓋針槽2b的前端底部,在沉降片槽2c的上部、前端部分沿著可動沉降片6的側面彎曲、形成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
另外,也發表了使用被認為具有與可動沉降片相同功能的梳櫛推片(コ一ムジヤツク)的平床機(例如參照日本特表平3-504991號公報)。以下就日本特表平3-504991號公報所述事項、除了直接引用的部分、在半角括弧內用半角文字表示附圖標記。在圖1等針床(24)的部分剖視圖中,表示了梳櫛推片(1)具有以軸(20)為中心進行擺動位移的突出部(3)的構成。在突出部(3)上形成大致以軸(20)為中心的圓弧形、一部分向徑向的內方突出的形狀的長孔。推定在該長孔內收納具有與日本專利第777175號公報的針織紗卡止金屬絲相同的可能性的線材。
在日本特公平5-83657號公報以及日本專利第2700204號公報所示的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中,在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紗接受部,將針織物按壓到天齒的更下側。針床的天齒位于與重視線圈弧的夾入量的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紗接受部內側大致相同的位置,與可動沉降片的針織物按壓動作交叉。因此,在針床上形成可動沉降片可進出到天齒部分的沉降片槽。因此,在日本專利第2700204號公報中,由導紗器隔板7的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防止針織紗掉到沉降片槽2c中。但如圖19所示,在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和可動沉降片6的側面之間也形成間隙,尤其是在細的針織紗的場合也有掉入情況發生。并且,由于導紗器隔板7的結構上的限制,延伸部7b在天齒附近作為邊緣存在,這也對針織物的下降帶來不良的影響。
如果將日本專利第777175號公報所示的針織紗卡止金屬絲用于天齒,則可順暢地進行針織紗的下降,但需要允許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并且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于縱長方向。根據如日本特表平3-504991號公報所示進行推定,若在可動沉降片上設置長孔,則有可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可能。
但是,在日本特表平3-504991號公報中沒有任何就對應設置在梳櫛推片上的長孔以及天齒的部分的說明。可以明白的是,通過形成長孔,即使在針床的尖頭部的齒口側將線材貫通于針床的縱長方向,梳櫛推片也可擺動位移。但卻完全不知道如何支承線材。在圖3中也許可以看出線材被固定的梳櫛推片(25)支承。在第四頁右上欄第二十行至第二十三行中記載了“圖3是與圖1、圖2的剖面圖類似的剖面圖,具有牢固地保持在針床上的固定的梳櫛推片”。在第五頁左上欄第二十四行至右上欄第三行中記載了“在梳櫛的區域,槽35沿著針床的下側設置在針床上,形成以下其中之一的設計,即,該槽可與被插入的梳櫛推片1一起接受梳櫛床6,或者如圖3所示那樣可與固定的梳櫛推片25一起使用”。
但是,從圖3可推斷的是,公開了由線材將梳櫛推片(25)保持在針床(24)上的構成。梳櫛推片(25)的左側只與針床(24)的前端抵接。梳櫛推片(25)的右側與槽(35)嵌合。向形成到梳櫛推片(25)的左側的前端附近的槽的端部插入線材。一旦沒有該線材,梳櫛推片(25)肯定從針床(24)向下方脫落。并且,很明顯的是,梳櫛推片(25)的槽即使具有用線材卡止梳櫛推片(25)的功能,也不具有用梳櫛推片(25)保持線材的功能。在圖1、圖2、圖4至圖6、圖8至圖10、圖12以及圖13的剖面圖上只示出了線材插入可動的梳櫛推片(1)的長孔的構成。
在剖面圖中所示的是在針床(24)上設置有織針(4)的部分,可能包括在針床(24)的縱長方向的兩端支承線材的構成。但是,只靠在針床(24)的縱長方向的兩端支承線材,足夠的支承力很難作用到針床(24)的中央部,沒有實用性。
也考慮了在針床(24)的尖頭部設置槽、保持線材。但為了形成槽,針床的尖頭部需要存在于槽的齒口側。需要在該尖頭部形成用于可動沉降片的沉降片槽,即使線材發揮針織紗卡止金屬絲的作用,沉降片槽存在于該針織紗卡止金屬絲的齒口側,有可能發生針織紗咬入沉降片槽的危險。
也考慮了通過使線材與尖頭部抵接、將線材保持在針床(24)的尖頭部。在針床(24)上,由于線材設置在離齒口最近的位置,因此,改善了針織紗的咬入。從各圖可看出,在針床(24)的前端設置層差,利用該層差支承線材。但是,不能防止線材脫落到齒口側,肯定不能穩定地保持線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可確實保持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形成天齒的可動沉降片的橫機。
本發明是一種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該橫機具有多個織針并排設置在縱長方向的針床,各織針沿與該縱長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往復移動,前出至該往復移動的一方側接受針織紗的供給而編織針織物,所述可動沉降片配置在該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前端,能夠進行擺動位移、按壓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部件和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所述支承部件與各織針鄰接設置,成為從前端到基端的部分并列設置在各織針上的隔板,前端向該針床前端的該針織物編織側突出,基端被針床支承;所述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在該針床的縱長方向貫通支承部件的前端;在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部分、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位置上,形成有允許該可動沉降片進行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
另外,本發明是一種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該橫機具有多個織針并排設置在縱長方向的針床,各織針沿與該縱長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往復移動,前出至該往復移動的一方側接受針織紗的供給而編織針織物,所述可動沉降片配置在該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前端,能夠進行擺動位移、按壓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部件和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所述支承部件與各織針鄰接設置,前端向該針床前端的該針織物編織側突出,相對于織針進行往復移動的所述針床的表面側,基端在背面側受到支承;所述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在該針床的縱長方向貫通支承部件的前端;在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部分,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位置上,形成有允許該可動沉降片進行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
并且,本發明的特征是,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前端成為導紗器,引導被供給到織針上的針織紗。
并且,本發明的特征是,上述的前端成為導紗器的支承部件是大致板狀,在上述前端附近設置沖孔。
并且,本發明的特征是,上述支承部件是針支架,在上述前端的側方、限制從該針床向上述針床的上述針織物編織側突出的上述織針向側方的位移。
本發明的目的、特色以及優點從以下的詳細說明和附圖中可更加明確。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在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11上的針床12上、編織針織物的齒口13附近的構成的側面剖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A是表示圖1的可動沉降片16的形狀的俯視圖,圖3B是表示圖1的可動沉降片16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4A是表示圖1的導紗器隔板17的形狀的俯視圖,圖4B是表示圖1的導紗器隔板17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5A是表示圖1的隔板18的形狀的俯視圖,圖5B是表示圖1的隔板18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6是表示組合圖1的針床12和針板14的構成的側面剖視圖。
圖7是表示圖1的織針15的構成的側視圖。
圖8A和圖8B是表示通過在圖1的針床12的齒口13側設置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使發揮針床12的天齒功能的位置靠近織針15的底部、容易進行脫圈的圖。
圖9是表示作為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的在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31上的針床32上、編織針織物的齒口13附近的構成的側面剖視圖。
圖10是圖9的俯視圖。
圖11A是表示圖9的針支架35的形狀的俯視圖,圖11B是表示圖9的針支架35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12A是表示圖9的導紗器隔板37的形狀的俯視圖,圖12B是表示圖9的導紗器隔板37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13是表示組合圖9的針床32和針板34的構成的側面剖視圖。
圖14是圖13的俯視圖。
圖15是表示先前技術的橫機1上的針床2的齒口3附近的構成的側面剖視圖。
圖16是圖15的俯視圖。
圖17A是表示圖15的可動沉降片6的形狀的俯視圖,圖17B是表示圖15的可動沉降片6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18A是表示圖15的導紗器隔板7的形狀的俯視圖,圖18B是表示圖15的導紗器隔板7的形狀的正視圖。
圖19是表示簡化了從齒口3側看圖15的針床2的前端部分的構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就本發明的適當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和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表示在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11的針床12上、對針織物進行編織的齒口13附近的構成。圖1是表示該構成的側面剖視圖,圖2是表示該構成的俯視圖。針床12通常隔著齒口13相向地成對設置。成對的針床12相對于齒口13的中心13a對稱,面對齒口13側為高的位置,當遠離齒口13時變成低的位置地傾斜。在各針床12上,齒口13側成為針織物編織側。但為了便于說明,以大致水平的姿勢只表示齒口13的一方側的針床12,傾斜地表示實際上向鉛直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13a。
在針床12上,多個針板14具有間隔地立設在與紙面垂直的方向。容納織針15的針槽12a形成在針板14之間。容納于各針槽12a的織針15例如是舌針,可用針舌15b開關前端的針鉤15a。作為織針15,具有針本體和導針片,導針片可相對針本體位移,也可使用利用導針片開關針本體前端的針鉤的復合針等。在織針15上還設置有前出至齒口13、將線圈弧移交給相向的針床的移圈葉片15c。
在針槽12a上容納織針15的同時,還并排設置可動沉降片16。可動沉降片16在向齒口13突出的前端附近具有針織紗接受部16a,針織紗接受部16a在齒口13內進行針織物按壓動作地將針床12側的擺動支承部16b為支點擺動位移,這與圖15所示的可動沉降片6相同。在針床12的齒口13側形成容納可動沉降片16的沉降片槽12c。包括可動沉降片16的針織紗接受部16a的弧形臂部16c被收容在沉降片槽12c中。在可動沉降片16上,容納于沉降片槽12c的弧形臂部16c的外周從成為擺動支承部16b的支點的部分起形成一定的直徑,即使可動沉降片16進行擺動位移,齒口13內的突出位置也不改變,因此,可確實形成線圈的沉降弧。
可動沉降片16被支承在將擺動支承部16b設置在針板14上的支承用凹處14b,設置針織紗接受部16a的弧形臂部16c,在圖1的實線所示的下限和雙點劃線所示的上限之間擺動位移。導紗器隔板17和隔板18并列設置在可動沉降片16上。絲簧19設置在可動沉降片16的擺動支承部16b的上方,施加圖的順時針方向的力矩,使針織紗接受部16a在齒口13內向下方按壓針織物地加力。另外,針床12和針板14通過與紙面垂直地貫通的板緊固金屬絲20a進行定位。絲簧19的上方被設置在針板14上的層差部按壓。針板14、導紗器隔板17以及隔板18利用與紙面垂直地貫通的金屬帶20b以及隔板定位金屬絲20c進行定位。另外,在圖2中,為了簡便省略了金屬帶20b以及隔板定位金屬絲20c。
導紗器隔板17與圖15所示的導紗器隔板7相同,在齒口13側的前端形成導紗器部17a,向齒口13側突出。在導紗器部17a設置沖孔17b,在沖孔17b的下邊緣側設置通孔17c。在通孔17c上,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貫通針床12的縱長方向、即與圖1的紙面垂直的方向。即,導紗器隔板17發揮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的支承部件的作用。導紗器隔板17的前端成為導紗器,引導供給到織針15上的針織紗的同時,可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順暢地形成線圈。另外,作為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的支承部件也可以是沒有導紗器功能的隔板。只要支承部件從前端到基端的部分是并列設置在織針15上的隔板,則每根織針15都設置支承部件,可用支承部件的前端確實保持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另外,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即使作為天齒在針床12的齒口13側前端貫通于縱長方向,也可在可動沉降片16的弧形臂部16c上設置弧形的長孔16d,可使可動沉降片16擺動位移。
如圖2所示,各針槽12a以一定的節距形成在針床12的縱長方向。織針15容納在各針槽12a內。在各針槽12a內,導紗器隔板17設置在織針15和可動沉降片16之間。但不需要設置于圖15的導紗器隔板7上的延伸部7b以及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另外,在導紗器隔板17和隔著針槽12a相對側的可動沉降片16之間設置隔板18,保持容納織針15的空間的間隔。織針15相對齒口13的進退移動在隔板18的下方的空間進行。
比較圖1和圖15可看出,由于在針床12的齒口13側前端附近不需要設置圖15所示的導紗器隔板7的延伸部7b,因此,可將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的位置設置在與織針15底部的間隔比在圖15的天齒2b的位置與織針5底部的間隔小至少相當于延伸部7b的厚度的位置上。并且,如圖16所示,由于無需折彎延伸部7b的前端來設置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因此可將針槽12a的齒口13側的正面寬度擴大相當于包括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的厚度和與可動沉降片7之間的間隙的量。
圖3A和圖3B表示可動沉降片16的形狀。圖4A和圖4B表示導紗器隔板17的形狀。圖5A和圖5B表示隔板18的形狀。可動沉降片16、導紗器隔板17以及隔板18是板狀,圖3A、圖4A以及圖5A是表示板厚側的構成的俯視圖,圖3B、圖4B以及圖5B是表示板的表面側的構成的正視圖。
如圖3A和圖3B所示,可動沉降片16的弧形臂部16c的至少一部分容納在沉降片槽12c中,該沉降片槽12c形成在橫機11的針床12的齒口13側前端,比沉降片槽12c更突出的部分可相對齒口13進退擺動。在可動沉降片16的弧形臂部16c上形成弧狀的長孔16d。如圖1所示,如果將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插通于長孔16d,則如圖2所示,即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設置在針床12的齒口13側,可動沉降片16也可以擺動位移。
并且,圖4A和圖4B所示的導紗器隔板17與可動沉降片16一起并列設置在針床12上。導紗器隔板17的前端側向齒口13突出,織針15在齒口13接受針織紗的供給、形成線圈弧時,起到引導針織紗的導紗器部17a的功能。導紗器隔板17的基端側在針槽12a內發揮隔板的作用,該針槽12a容納在針床12上相對齒口13進退位移的織針15。由于在導紗器隔板17的起到導紗器部17a作用的部分上形成沖孔17b,因此,在脫圈時,可確保針鉤15a周圍的充分的空間,防止針織紗與導紗器隔板17接觸,或者即使接觸也減少了阻力,使舊圈弧順暢地越過針鉤15a。
即,作為前端成為導紗器部17a的支承部件的導紗器隔板17大致是板狀,沖孔17b設置在前端附近。沖孔17b在拉入針織紗形成線圈的織針15的前端附近,在針鉤15a的側方形成空間。擴大了針織紗脫圈時的可動沉降片16與織針15的間隙,可使舊圈弧穿過利用織針15的前端的針鉤15a拉入形成的線圈的新圈弧的寬度方向的外方,順暢地脫離織針15。
圖6表示組合圖1的針床12和針板14的構成。可動沉降片16的主要部分容納于形成在針板14上的薄壁部14a,擺動支承部16b容納于支承用凹處14b。圖7是表示織針15的構成。
圖8A和圖8B是表示通過將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設置在針床12的齒口13側,使作為針床12的天齒12b起作用的位置靠近針床交點13b,該針床交點13b處在織針15的底部所通過的針槽的底的延長線上,從而容易進行脫圈。可知的是,保持在織針上的舊圈弧一旦由天齒以某角度彎曲,則要進行脫圈。圖8A表示用圖1的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使舊圈弧22脫圈的狀態,圖8B表示用圖15的天齒2b使舊圈弧22脫圈的狀態。即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和天齒2b上的針織紗的角度相同,在圖8B中,天齒2b的位置低了相當于導紗器隔板的延伸部7b的厚度,離開織針5的底部。在與齒口13、3的中心13a、3a平行地將針織物拉向下方時,利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和天齒2b使針織紗彎曲相同的角度時,進行脫圈。在圖8A中,例如織針15的針鉤15a的前端從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起離開齒口13有La距離,則產生脫圈。在圖8B中,織針5的針鉤5a的前端需要從天齒2b起離開齒口3有Lb距離。可看出的是,La<Lb,圖8A容易進行脫圈。并且,由于不改變天齒12b、2b之間的尺寸da、db,使天齒12b靠近針床交點13b、3b,因此,可根據織針15、5的咬入量,加快脫圈。
而且,在針床12上形成針槽12a,用于引導織針15相對齒口13進退位移,為了使針槽12a的底部面對齒口13的前端部分起到天齒12b的作用,需要加工成不成為邊緣的曲率,在進行脫圈時不影響針織物的下降。如果使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則針床12不需要用于形成天齒的精加工,可使用鋼琴絲等硬質的線材,減少針織紗的摩擦。容納可動沉降片16的沉降片槽12c即使形成到針床12的前端,由于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可確實防止針織紗掉到沉降片槽12c中,因此,無需使用例如具有針織紗脫落防止部7c的導紗器隔板7。
圖9和圖10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表示在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31上的針床32上對針織物進行編織的齒口13附近的構成。圖9是表示該構成的側面剖視圖,圖10是表示該構成的俯視圖。針床32與圖1相同,通常隔著齒口13相向地成對形成。成對的針床32相對于齒口13的中心13a對稱,面對齒口13側為高的位置、當遠離齒口13時變成低的位置地傾斜。在各針床32上,齒口13側成為針織物編織側。但為了便于說明,與圖1相同,以大致水平的姿勢只表示齒口13的一方側的針床32,傾斜地表示實際上向垂直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13a。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應圖1的實施方式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說明。
從針床32立設的針板34從齒口13側的前端起的形狀與圖1的針板14不同。在針床32的齒口13側形成用于安裝針支架35的針支架用槽32c來代替圖1的沉降片槽12c。在針床32的下面形成用于安裝針支架35的安裝槽32d。利用針床32的針支架用槽32c和安裝槽32d從針床32的下方安裝針支架35。在安裝于針支架用槽32c上的針支架35的前端部35a,通孔35b設置在比針床32的前端更向齒口13突出的部分上,插通并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在針支架35的前端部35a形成沉降片槽35c,該沉降片槽35c可容納在可動沉降片16的弧形臂部16c形成長孔16d的部分。在可動沉降片16的弧形臂部16c容納在沉降片槽35c內的狀態下,如果也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插通于通孔35b,則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也插通長孔16d。針支架35具有這樣的功能,即,在織針15前出至齒口13時,一旦織針15被針織紗向側方拉拽,則與織針15的側面抵接,限制位移。
針支架35的基端部35d向上方突出,可與針床32的安裝槽32d嵌合。通孔35e設置在基端部35d,可貫通止脫金屬絲36。
由于使針支架35具有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的支承部件的功能,因此,導紗器隔板37不需要有支承部件的功能。但是,也可以在導紗器隔板側設置用于限制織針向側方位移的突起等,兼有作為針支架的功能,而不使用針支架35。并且,也可使作為支承部件的針支架35的前端向齒口13側延長,形成具有導紗器功能的部分,而不使用導紗器隔板37。
在針支架35的前端部35a的針床32側設置有鉤掛固定金屬絲38的槽35f,該固定金屬絲38用于固定針支架35。固定金屬絲38被形成于針床32的齒口13側前端附近的金屬絲槽32e保持。如果將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以及防脫金屬絲36從通孔35b、35e拔出、將基端部35d從安裝槽32d上拆下、將槽35f從固定金屬絲38上拆下,則可在針床32的下方卸下這樣的針支架35。
圖11A和圖11B表示針支架35的形狀。圖12A和圖12B表示導紗器隔板37的形狀。圖11A和12A是表示板厚側的構成的俯視圖,圖11B和圖12B是表示板的表面側的構成的正視圖。圖13和圖14是表示組合圖9的針床32以及針板34的構成。圖13是表示該構成的側面剖視圖,圖14是表示該構成的俯視圖。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的支承部件由于是在前端的側方限制從針床32向針床32的針織物編織側突出的織針15向側方位移的針支架35,因此,可支承織針15使其不被針織紗拉拽向側方位移。另外,可動沉降片16與圖6所示的構成相同,主要部分容納于形成在針板34上的薄壁部34a,擺動支承部16b容納于支承用凹處34b。
導紗器隔板37與圖4A和圖4B所示的導紗器隔板17一樣,在齒口13側的前端形成導紗器部37a,向齒口13側突出。在導紗器部37a上設置沖孔37b。導紗器隔板17的前端成為導紗器,引導被供給到織針15的針織紗。
并且,圖12A和圖12B所示的導紗器隔板37與可動沉降片16一起并列設置在針床32上。導紗器隔板37的前端側向齒口13突出,織針15在齒口13接受針織紗的供給、形成線圈弧時,發揮引導針織紗的導紗器部37a的功能。導紗器隔板37的基端側在針槽32a內起到隔板的作用,該針槽32a容納在針床32上相對齒口13進退位移的織針15。由于在導紗器隔板37的作為導紗器部37a發揮作用的部分上形成沖孔37b,因此,在脫圈時,可確保針鉤15a周圍的充分的空間,防止針織紗與導紗器隔板37接觸,或者即使接觸也減少了阻力,使舊圈弧順暢地通過針鉤15a。
如上所述,橫機11、31具有多個織針15并列設置在縱長方向的針床12、32,各織針15向與縱長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復移動,前出到往復移動的一方側,接受針織紗的供給,進行針織物的編織。可動沉降片16設置在針床12、32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前端,可擺動位移、按壓針織物。具有可動沉降片16的橫機11、31包括作為支承部件的導紗器隔板17或針支架35以及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導紗器隔板17或針支架35與各織針15鄰接設置,前端向針床12、32前端的針織物編織側突出,基端被針床12、32支承。由于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在針床12、32的縱長方向貫通導紗器隔板17或針支架35的前端,因此,在織針15拉入針織紗時針織紗掛住,作為天齒保持針織紗,可確實防止掉到可動沉降片16的沉降片槽12c、35c等中。在可動沉降片16的擺動位移部分,由于允許可動沉降片16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16d形成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貫通的位置,因此,即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作為天齒設置在針床12、32的前端,也可以充分發揮按壓針織物的功能。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可確實被導紗器隔板17或針支架35保持,形成天齒。
根據本發明,支承部件的基端由于相對于織針進行往復移動的針床的表面側被支承在背面側,因此去掉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就可容易地從針床的背面側拆裝支承部件。
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精神或主要特征,可利用其他各種方式進行實施。因此,上述的實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只不過是示例,本發明的范圍如權利要求的范圍所示,不受說明書的任何限制。而且,所有屬于權利要求的范圍的變型或變更都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工業實用性根據本發明,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包括支承部件和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支承部件與各織針鄰接設置,前端向針床前端的針織物編織側突出,基端被針床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由于在針床的縱長方向貫通支承部件的前端,因此可確實被支承部件保持,形成天齒,在織針拉入針織紗時將針織紗掛住,可確實防止掉落到可動沉降片的沉降片槽等中。在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部分,由于允許可動沉降片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形成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位置,因此,即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作為天齒設置在針床的前端,也可以充分發揮按壓針織物的功能。由于支承部件是從前端到基端的部分并列設置在織針上的隔板,因此在每根織針上都設置了支承部件,可確實在支承部件的前端保持針織紗卡止金屬絲。
而且根據本發明,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包括支承部件和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支承部件與各織針鄰接設置,前端向針床前端的針織物編織側突出,基端被針床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由于在針床的縱長方向貫通支承部件的前端,因此可確實被支承部件保持,形成天齒,當織針拉入針織紗時針織紗掛住,可確實防止掉落到可動沉降片的沉降片槽等中。在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部分,由于允許可動沉降片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形成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位置,因此,即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作為天齒設置在針床的前端,也可以充分發揮按壓針織物的功能。支承部件的基端由于相對織針進行往復移動的針床的表面側在背面側受到支承,因此拆掉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就可容易地從針床的背面側拆裝支承部件。
并且,根據本發明,支承部件的前端成為導紗器,引導向織針供給的針織紗的同時,可支承針織紗卡止金屬絲,順暢地進行線圈的形成。
并且,根據本發明,前端成為導紗器的支承部件是大體是板形,在前端附近設置沖孔。沖孔在拉入針織紗、形成線圈的織針的前端附近的側方形成空間。擴大了針織紗脫圈時的可動沉降片與織針的間隙,可使舊圈弧穿過在織針前端拉入形成的線圈的新圈弧的寬度方向的外方、順暢地脫離織針。
并且,根據本發明,由于支承部件是在前端的側方、限制從針床向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突出的織針向側方位移的針支架,因此,可支承織針,使其不被針織紗拉拽而向側方進行位移。
權利要求
1.一種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該橫機具有多個織針并排設置在縱長方向的針床,各織針沿與該縱長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往復移動,前出至該往復移動的一方側接受針織紗的供給而編織針織物,所述可動沉降片配置在該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前端,能夠進行擺動位移、按壓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部件和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所述支承部件與各織針鄰接設置,成為從前端到基端的部分并列設置在各織針上的隔板,前端向該針床前端的該針織物編織側突出,基端被針床支承;所述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在該針床的縱長方向貫通支承部件的前端;在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部分、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位置上,形成有允許該可動沉降片進行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
2.一種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該橫機具有多個織針并排設置在縱長方向的針床,各織針沿與該縱長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往復移動,前出至該往復移動的一方側接受針織紗的供給而編織針織物,所述可動沉降片配置在該針床的針織物編織側的前端,能夠進行擺動位移、按壓針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部件和針織紗卡止金屬絲,所述支承部件與各織針鄰接設置,前端向該針床前端的該針織物編織側突出,相對于織針進行往復移動的所述針床的表面側,基端在背面側受到支承;所述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在該針床的縱長方向貫通支承部件的前端;在可動沉降片的擺動位移部分,在針織紗卡止金屬絲貫通的位置上,形成有允許該可動沉降片進行擺動位移的弧形的長孔。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前端成為導紗器,引導被供給到織針上的針織紗。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成為導紗器的支承部件是大致板狀,在所述前端附近設置有沖孔。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具備可動沉降片的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是針支架,在所述前端的側方、限制從所述針床向該針床的所述針織物編織側突出的所述織針朝向側方的位移。
全文摘要
提供具有可確實保持針織紗卡止金屬絲、形成天齒的可動沉降片的橫機。在導紗器隔板(17)上,沖孔(17b)設置在向齒口(13)側突出的導紗器部(17a)上,通孔(17c)設置在沖孔(17b)的下邊緣側。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在針床(12)的縱長方向貫通通孔(17c)。針織紗卡止金屬絲(21)即使作為天齒在針床(12)的齒口(13)側前端沿縱長方向貫通,也可在可動沉降片(16)的弧形臂部(16c)上設置弧形的長孔(16d),能夠使可動沉降片(16)擺動位移。
文檔編號D04B15/06GK101091011SQ200580045219
公開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8日
發明者中森歲德, 北原健治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