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鉤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編織機械,特別涉及自動起針用的一種鉤針。
背景技術:
編織橫機在自動起針時,需要借助起針板1。起針板1置于筒口2下側,請參見圖1。起針板上設有若干針槽3用于置放鉤針6,其鉤針的位置和數量與兩側針板4上的織針5相對應。目前普遍使用的鉤針6其結構形式如圖2所示,它由針芯7和針體8組成,針芯與針體8鉸接在O處,并以鉸接處為轉動中心可繞針體轉動。
起針時,起針板1上升,升出筒口2的上側,請再對照圖1,起針線11吃入針體8的線槽9內,請參見圖3。此時,針芯尾部10受到起針板凸輪機構的作用,產生繞O點的轉動,正好將起針線11吃入鉤針7上端的鉤部內,請參見圖4。起針板1回落至筒口下側,由于針體上端的針頭12與針芯7上端的鉤部13的間距S較大一般大于5毫米,所以鉤針全部降至筒口下側時,其起針線11向下拉動的距離H較長,且拉長的長度是至少是上述間距的雙倍,即起針線11向下拉長最少10毫米,請參見圖5。所以目前編織織物起針所用的起針線都是牛筋線,這增加了用戶的生產成本。
此外,現有這種鉤針的針體結構其加工藝復雜,請參見圖6,其上槽壁的壁面加工需要兩次定位,兩面銑銷,加工定位麻煩,尺寸精度難以保證,不便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過對鉤針結構的改良,使起針線下拉的距離較短,普通編織線就可作為起針線,減低用戶編織成本。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還在于針體上每一零件的加工面都可通過一次定位加工完成,易于批量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它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由針體和針芯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體是由前針體和后針體通過嵌接組合而成,針芯鉸接在前針體上。
所述針體其前端針頭與所述針芯其前端鉤部的間距(S)0<S≤2毫米。
所述前針體和后針體在其結合面上分別設有矩形凹槽和矩形凸塊,用以相互嵌接。
所述前針體上和后針體上分別設有只有一側槽壁的槽,所述槽壁的壁面是可通過一次定位而加工成的面。
前針體上所述槽壁的壁面由平面和局部的圓弧面組成,其圓弧面分別設置在前部和其與針芯鉸接的對應位置處。
后針體上所述槽壁的壁面由平面和局部的圓弧面組成,其圓弧面設置在前部。
本發明的優點是1)本發明的結構使起針板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小,從而針線下拉的距離較短,起針線拉長長度一般不超過3毫米,完全可用普通編織線作為起針線使用;2)針體采用前針體和后針體的組合形式,使其每一零件上的加工面都可一次定位加工完成,從而保證加工精度,易于批量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圖1是現有技術中起針板上升幅度示意2是現有技術中的鉤針結構3是起針線進入針體的線槽內的示意4是起針線吃入針芯上端鉤部內的示意5是現有技術中起針板回落幅度的示意6是現有技術中針體的加工示意7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8是前針體結構示意9是后針體結構示意10是本發明鉤針隨起針板上升幅度示意11是本發明鉤針隨起針板回落幅度示意12是本發明鉤針中前針體加工示意13是本發明鉤針中后針體加工示意中,1是起針板,2是筒口位置,3是鉤針槽,4是針板,5是織針,6、20是鉤針,7、22是針芯,8、21是針體,9是線槽,10是針芯尾部,11是起針線,12是針頭,13是鉤部,23是前針體,24是后針體,25是矩形凹槽,26是矩形凸塊,27是槽壁壁面,28銑刀,29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對照圖7,本發明鉤針20由針體21和針芯22組成,其中針體21是由前針體23和后針體24通過嵌接組合而成。前針體23、后針體24兩兩相互結合的結合面上分別設有矩形凹槽25和矩形凸塊26,用以相互嵌接,請參見圖8、圖9。針芯22通過一鉚釘鉸接在前針體23的P點位置處,可繞鉸接點P轉動。
鉤針20中的針體21其前端的針頭12與針芯22其前端的鉤部13的間距S很小,本實施例中S=1.3毫米。因此放置該鉤針20的起針板1的上升幅度較小,就可使起針線吃入針芯22其前端的鉤部13內,請參見圖10。起針板1回落,使其鉤針20完全沉入筒口2下側的回落幅度同樣也很小。因此起針線11向下拉動的距離H較短,請參見圖11。起針線11被拉長的長度較短,如按兩倍計算僅拉長2.6毫米,這樣普通的編織線都可用作起針線,可省掉大量起針用的牛筋線,為用戶節約了生產成本。
針體21雖做成前針體23和后針體24的分體式,但兩者的連接和安裝都十分方便,兩者嵌接后放入鉤針槽3內,使兩者的連接更緊密可靠,請再對照圖7。
針體21做成前針體23和后針體24的分體形式,其最主要目的是使得針體20的定位加工簡單、方便,且加工精度相對要高。前針體23和后針體24上勻設有只有一側槽壁的槽29,兩者嵌接后構成具有兩側壁的槽,槽內放置針芯7。前針體和后針體的槽壁壁面27均由平面和局部的圓弧面組成,其圓弧面部所對應的是針芯與針體鉸接轉動位置及針芯前端針鉤部轉動位置。前針體23和后針體24上的槽壁壁面27都可通過一次定位銑銷加工完成,請參見圖12、13,其中箭頭代表銑銷加工加工方向,一次定位裝夾,簡化一了加工工藝,無定位積累誤差,尺寸精度較高,便于大批量生產,降低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鉤針,由針體和針芯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體是由前針體和后針體通過嵌接組合而成,針芯鉸接在前針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鉤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體其前端針頭與所述針芯其前端鉤部的間距(S)0<S≤2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鉤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針體和后針體在其結合面上分別設有矩形凹槽和矩形凸塊,用以相互嵌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鉤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針體上和后針體上分別設有只有一側槽壁的槽,所述槽壁的壁面是可通過一次定位而加工成的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鉤針,其特征在于前針體上所述槽壁的壁面由平面和局部的圓弧面組成,其圓弧面分別設置在前部和其與針芯鉸接的對應位置處。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鉤針,其特征在于后針體上所述槽壁的壁面由平面和局部的圓弧面組成,其圓弧面設置在前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編織機械,特別涉及自動起針用的一種鉤針。采用下述其技術方案由針體和針芯組成,其中所述針體是由前針體和后針體通過嵌接組合而成,針芯鉸接在前針體上。其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的結構使起針板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小,從而針線下拉的距離較短,起針線拉長長度一般不超過3毫米,完全可用普通編織線作為起針線使用;2)針體采用前針體和后針體的組合形式,使其每一零件上的加工面都可一次定位加工完成,從而保證加工精度,易于批量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D04B35/02GK1776062SQ200510095668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8日
發明者馮加林, 巫友群 申請人:馮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