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在單片織物上正反都有絨頭的機織組織的形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絲絨的制作方法,尤其是在機織布機上形成在單片織物上正反都有絨頭的機織組織的方法。
背景技術:
絨織物根據其絨毛形成的原理不同,可分為兩類,一是直接方法,即在機器上就形成了絨紗外于底布的織物,例如雙層絲絨,另一是間接方法,一般是在織物下機時并無絨紗出現,而是通過對織物的后整理形成絨頭,例如靜電植絨、拉絨、磨絨等。
絲絨織物因其絨毛如天鵝羽毛般艷麗、柔軟,一直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被廣泛用作外套、圍巾、披肩、高級窗簾和幃幕、工藝美術品,尤其用以制作裙子及旗袍等晚禮服。
目前,公知的在絨紗直接形成的方法中,機織雙層絲絨織物的織法是具有代表意義的。雙層絲絨是絨經或絨緯以一定規律穿插上下底布的經緯間的間隔結構的織物。織物在機上或下機后用刀在兩層底布間將絨經或絨緯割斷,即成為兩幅獨立的、絨毛聳立的絲絨織物。該類織物雖具有絨面平整、光澤艷亮,絨毛挺立耐壓,手感軟糯特點,但在結構上是單面絨,即絨頭僅在織物的一面呈現,而另一面卻為無絨頭的底布結構,美中不足。
根據最終用途不同,某些織物從性能上來看最好要求具有雙面絨的外觀,如高檔服飾、豪華裝飾等用織物。此時,一般是將兩片單面絨織物背對背地縫合而成,如雙面絲毯。但這時存在的不足是,織物較為厚重,絲絨的垂懸飄逸的特性受到較大的影響,進而限制了絲絨織物的用途的拓展,例如不能形成既輕薄飄垂又絨感豐滿的高檔服飾用或裝飾用織物,例如雙面絲絨簾幕、蓋頭等。
發明內容
傳統的機織絲絨織物為單面的,如此,為滿足雙面絲絨外觀而采取的將單面絲絨織物雙片背對背地縫合起來的措施不但導致了織物克重及成本的增加,而且也嚴重影響了織物的性能,尤其影響了絲絨飄逸垂懸的外觀及柔軟的手感等性能。
為了克服難以形成雙面絲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單片織物上正反都有絨頭的機織組織的形成方法,使既具有織物輕薄的特點,又兼有絨毛挺立、手感柔軟,可作為晚禮服和裝飾等用的外觀和內在質量均佳的單片雙面絲絨產品能夠生產出來。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機織布機上,多根絨紗以一定的規律組合運動連接在三層組成的雙間隔底布上,該織物在機上或下機后在雙間隔的每一間隔處由割絨刀將層與層之間的成連接狀態的絨紗割開,就成為三片絲絨織物。其中,第一和第三層的絲絨織物為單面絲絨;第二層的絲絨織物就成為雙面絲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既輕薄飄垂又絨感豐滿的高檔的單片式雙面絲絨織物,能夠在機織布機上生產出來。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底布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三絨紗開口運動狀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五絨紗開口運動狀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層的雙面絨結構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第三層的W連接方式的單方向絨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在機織布機上織造雙面絲絨的具體實施方式
和步驟如下圖1表示了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底布結構,織物下機時由三層底布1、2、3組合而成,其中每一層均由雙經紗構成縱密較小的平紋底組織組成,且底布的紗線較為硬挺,如強捻紗。由此,該底布具有如下的性質剛性較大的紗線使縱密較小的底布在具有同樣開口規律的雙經紗內部相互靠攏。同時,雙經紗內部之間的相互靠攏導致不同開口規律的經紗之間的背離,結果就可形成縱密稀疏的底布。
圖2以絨經紗的開口運動狀態表示了本發明實施例一。其中絨紗與底布在織物的縱向橫截面A上的連接結構是該縱向橫截面上由三根絨紗4、5、6構成;絨紗4以圖示規律與底布相連,即與底布層1和層3排配成V型連接,而與底布中間層2排配成N型連接;絨紗5、6與底布的連接規律與絨紗4相似,只是三根絨紗與底布的三層的連接在作用時間上依次錯開,如此織成三層底布組成的雙間隔型的絲絨組織。該織物在機上或下機后在雙間隔的每一間隔處由割絨刀將層與層之間的成連接狀態的絨紗4、5、6割開,就成為三片絲絨織物。其中,第一和第三層的絲絨織物為單面絲絨,絨紗4、5、6與底布1、2成V型單方向連接;第二層的絲絨織物就成為雙面絲絨,絨紗4、5、6與底布2成N型雙方向連接,如圖4所示。
圖3以絨經紗的開口運動狀態表示了本發明實施例二。其中絨紗與底布在織物的縱向橫截面A上的連接結構是該縱向橫截面上由五根絨紗7、8、9、10、11構成;絨紗7以圖示規律與底布相連,即與底布層1和層3排配成W型連接,而與底布中間層2排配成N型連接;絨紗8、9、10、11與底布的連接規律與絨紗7相似,只是五根絨紗與底布的三層的連接在作用時間上依次錯開,如此織成三層底布組成的雙間隔型的絲絨組織。該織物在機上或下機后在雙間隔的每一間隔處由割絨刀將層與層之間的成連接狀態的絨紗7、8、9、10、11割開,就成為三片絲絨織物。其中,第一和第三層的絲絨織物為單面絲絨,絨紗7、8、9、10、11與底布1、2成W型單方向連接,第三層的絨紗與底布的連接狀態如圖5所示;第二層的絲絨織物就成為雙面絲絨,絨紗7、8、9、10、11與底布2成N型雙方向連接,連接狀態如圖4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機織布機上織造絲絨織物的方法,尤其是在機織布機上形成在單片織物上正反都有絨頭的機織組織的方法,其特征是多根絨紗以一定的規律組合運動連接在三層組成的雙間隔底布上,該織物在雙間隔的每一間隔處由割絨刀將層與層之間的成連接狀態的絨紗割開,就成為三片絲絨織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三片絲絨織物的特征是,第一層和第三層絲絨織物為單面絲絨,第二層絲絨織物為雙面絲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第二層的絨紗與底布連接特征是,絨紗與底布成N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第一層和第三層的絨紗與底布連接特征是,絨紗與底布成V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第一層和第三層的絨紗與底布連接特征是,絨紗與底布成W型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紗線的結構特征是短纖紗。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紗線的結構特征是長絲。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紗線的結構特征是強捻紗。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其紗線的結構特征是單絲。
全文摘要
一種外觀飄逸手感柔軟的在機織布機上形成在單片織物上正反都有絨頭的機織組織的方法多根絨紗以一定的規律組合運動連接在三層(1、2、3)組成的雙間隔底布上,該織物在機上或下機后在雙間隔的每一間隔處由割絨刀將層與層之間的成連接狀態的絨紗割開,就成為三片絲絨織物。其中,第一和第三層的絲絨織物為單面絲絨;第二層的絲絨織物就成為雙面絲絨。
文檔編號D03D39/18GK1800461SQ20051009444
公開日2006年7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6日
發明者李義有, 王堅 申請人: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