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布移動式毛圈織機中的毛圈的形成方法以及毛圈的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布移動式毛圈織機,有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裝置。在該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根據圖11及其說明部分進行說明,記載有分別通過伺服電動機37、36驅動作為引導地經紗的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導輥4、和作為引導織布的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胸梁6。此外,記載有后羅拉4的動作控制中包括梭口補償。所謂的梭口補償是指對伴隨開口運動的經紗的張力變化(升高)進行補償。
作為其他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有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裝置。在該專利文獻2中的技術中,公開了不同步地對作為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土布張力輥7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并記載有利用該結構可以對伴隨經紗的開口運動的張力變化進行補正。
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雖然記載有“進行梭口補償”,但是對其具體內容完全沒有記載。此外,在上述的專利文獻2的技術中,對其構成進行具體說明的實施例,是通過被主軸驅動的凸輪機構對各起毛圈部件進行驅動的結構。因此,在該構成中,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方式(驅動量、驅動時刻以及驅動速度)的差對于兩起毛圈部件的各移動總為一定。
此時,在連續運轉中,進行開口模式和緯紗密度等織造條件改變的織造時,不能夠使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方式的差同時適合改變前和改變后的各織造條件的織造兩方。其結果,配合一方的織造條件設定該驅動差時,在另一方的織造條件的織造中,容易成為產生經紗斷紗等織造不良等狀態。
專利文獻1特開平2-47334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平11-172552號公報發明內容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一種布移動式毛圈織機中,特別是在一種分別利用專用的驅動器對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地經紗用的張力輥)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胸梁/布導輥)進行驅動的形式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中,即使在織造中改變織造條件,也能防止經紗斷紗等織造不良發生。
在上述目的的基礎上,本發明,在一種分別利用專用的電動驅動器對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進行驅動的形式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中,不同步地驅動上述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電動驅動器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電動驅動器,并對上述各電動驅動器的至少一方,預先設定與多個織造條件中的各織造條件對應的多個驅動條件,以使該兩電動驅動器的驅動差在各織造條件下的各織造中為不同的大小,在織造中織造條件改變時,改變一方或者兩方的電動驅動器的驅動條件。
專用的電動驅動器一般由伺服電動機構成,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可以電動控制驅動量的裝置,可以使用任何型式。此外,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電動驅動器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電動驅動器的不同步驅動,不僅限于使驅動量不同,還可以通過使驅動時刻(驅動開始時刻、驅動結束時刻)不同,或者使速度模式(在前進限度和后退限度之間移動時的速度的模式)不同來實現。因此,電動驅動器的“驅動條件”包括驅動量、驅動時刻以及驅動速度。
“織造條件”是由多個織造相關項目而設定的,而且該“織造相關項目”是指例如開口模式、織機轉數、緯紗密度、緯紗種類、緯紗設定張力、布移動量(毛圈長度)、毛圈緯紗數等。而且“多個織造條件”是指使包含在這種織造條件中的多個織造相關項目中的至少一個不同的兩個以上的織造條件。
此外,本發明也作為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裝置而構成。一種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裝置,在具有用于驅動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的第一電動驅動器以及用于驅動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第二電動驅動器、設定上述第一電動驅動器、第二電動驅動器的各驅動條件的驅動條件設定器、和根據上述驅動條件驅動器所設定的驅動條件對各電動驅動器進行驅動的驅動控制裝置,并通過以不同的驅動條件不同步地驅動上述第一電動驅動器和第二電動驅動器,而以不同的方式驅動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中,上述驅動條件設定器構成為可以對至少一方的電動驅動器設定多個驅動條件。
使織機轉數、緯紗密度、緯紗種類、布移動量以及毛圈緯紗數中至少一個不同而設定上述多個織造條件。此外,上述驅動條件也可以考慮開口模式、織機轉數、緯紗密度以及緯紗種類中的至少兩個而設定。
根據本發明,由于可以不同步地驅動第一電動驅動器和第二電動驅動器,以不同的驅動方式驅動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并且可以根據織造條件改變該兩者的驅動方式的差(以下將驅動方式的差稱為“驅動差”。),因而得到以下的作用和效果。
(1)在織造中改變開口模式時,由于開口的面線和底線的平衡變得不同,因而起毛圈部件移動時經紗的張力狀態伴隨開口模式的改變而變化。在此情況下,以上述現有技術(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量的差為總為一定的技術)不能對應這種張力狀態的變化。因此,不能適當地進行經紗的張力補正,作為其結果,經紗的張力降低,經紗的操作變差,產生伴隨開口不良的引緯不良,或者經紗的張力變得過高,產生經紗斷紗。
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根據各開口模式預先設定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也就是兩驅動器的驅動條件,由于可以根據開口模式的改變進行改變,因而即使伴隨開口模式改變而經紗的張力狀態產生變化,可以進行與此相應的張力補正,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問題的發生。
(2)通常,起毛圈部件的驅動時刻根據織機主軸的轉動角度(曲柄角度)的設定。因此,該移動速度根據織機的轉數而不同。即,在相同的主軸轉動角度的范圍內只移動相同量時,其移動速度當然因織機的轉數不同而不同。如果這樣移動速度變得不同,隨之在兩起毛圈部件反轉時作用的慣性的大小也不同,對經紗的影響也不同。
在織造中改變織機的轉數時,如上所述,由于慣性給予經紗的影響發生變化,因而隨之經紗的張力變得過高,或者變得過低,產生與上述開口模式的情況相同的問題。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在給予兩起毛圈部件驅動差而進行經紗的張力補正的同時,可以根據織機的轉數來改變該驅動差,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問題發生。
(3)使緯紗密度變高時,或者使緯紗密度相同但將引緯的緯紗改換成粗的緯紗時,如果不能得到與之相應的充分的經紗張力,則打緯性變差,而且織布的袋狀變形現象(打緯后,織口伴隨筘的后退而后退的現象)變大,在織布的質量上不優選。
在現有技術中,在織造中如上所述改變緯紗密度或者緯紗種類時,如果將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設定成可以得到適于改變前的緯紗密度等的經紗張力,則不能得到與改變后的緯紗密度等相應的經紗張力,存在不能適應于使用那樣高密度或者粗的緯紗的織造的問題。為了在改變后也能得到充分的經紗張力,也考慮預先設定成在打緯時總是可以得到高張力。但是如果經紗的張力總是很高,隨之由于打緯時的沖擊,經紗斷紗的可能性也高,因而不優選在打緯時總為高的張力。
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可以將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設定得適合各織造時刻的緯紗密度和緯紗種類,在盡可能地將發生緯紗切斷的可能性抑制得較低的同時,可以使之能夠對應高密度的織造和使用粗的緯紗的織造等的改變。
在改變經紗的設定張力的情況下,如現有技術那樣,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總為一定時,在改變前和改變后兩種情況下,與上述的情況相同,打緯時得不到充分的經紗張力,打緯性變差,或者產生打緯時經紗張力處于總是很高的狀態,經紗斷紗的可能性變高的問題。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由于可以根據經紗的設定張力來設定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因而與可以上述同樣地有效防止這些問題的發生。
(4)在織造中改變布移動量時,即,在途中改變織造的織布的毛圈長度時,由于隨之改變了兩起毛圈部件的移動量,因而,例如使布移動量(毛圈長度)變大時,與改變前相比,兩起毛圈部件的反轉時作用的慣性變大,給予經紗的影響變大。因此,產生與改變上述織機轉數時相同的問題。
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根據布移動量來設定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由于可以配合布移動量的改變而進行改變,因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問題。
(5)在織造中改變毛圈緯紗數(毛圈形成的一個單位中的引緯數)時,特別在改變緊緯的打緯數時,緯紗的打緯性和打緯時作用于經紗的沖擊變得不同。與進行一次緊緯的打緯的情況相比,當然進行兩次時緯紗的打緯性良好,而作用于經紗的沖擊也變大。例如配合毛圈緯紗數為3緯紗(進行一次緊緯的打緯)的情況,為了使緯紗的打緯性變得良好,提高打緯時的經紗張力地設定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時,改變毛圈緯紗數(例如變為4緯紗毛圈等),緊緯的打緯變成兩次時,由于作用于經紗的沖擊,經紗斷紗的可能性變大。相反,配合進行兩次緊緯的打緯的情況而設定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時,將毛圈緯紗數改變為3緯紗時,產生緯紗的打緯性變差等問題。
與此相對,在本發明中,根據毛圈緯紗數設定兩起毛圈部件的驅動差,由于可以配合毛圈緯紗數的改變而進行改變,因而可以有效防止上述問題。
圖1是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
圖2是作為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主要部分的起毛圈機構20的放大側視圖。
圖3是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控制部分的框線圖。
圖4是送經側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送經側的張力輥7和卷取側的布導輥18)的驅動模式的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表示本發明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一例,圖2表示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起毛圈機構20。在圖1中,形成毛圈用的毛圈經紗4從上側的經軸2送出,經過導輥8、毛圈經紗用的張力輥6并通過綜片9以及筘10到達織布13的織口11。毛圈經紗用的張力輥6,為了給予毛圈經紗4適當的張力,而在前后方向可移動地被張力給予裝置19支撐,向給予毛圈經紗4規定張力的方向施力。
土布用的地經紗5,從下側的經軸3送出,經過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通過綜片9、筘10到達織布13的織口11。毛圈經紗4以及地經紗5與引緯入開口內的緯紗12交錯,成為毛圈組織的織布13。毛圈組織的織布13,經過布導輥18、卷取輥14、導輥15、導輥16最終卷取于布卷輥17。
在此,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構成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布導輥18構成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張力輥7,以可以相對未圖示的織機架等進行搖動運動而在前后方向移動的狀態被兩端的擺動桿22以及擺動軸24支撐。此外,布導輥18,以可以相對未圖示的織機架進行搖動運動而在前后方向移動的狀態被兩端的擺動桿21以及擺動軸23被支撐。
作為起毛圈部件的張力輥7以及布導輥18,由不能轉動的輥或者可以轉動的輥構成,以在前后方向可以移動的狀態而同時被起毛圈機構20支撐,在緊緯時,設定在沒有起毛毛圈量的后退位置、也就是與打緯位置對應的緊緯位置F,在松緯時,設定在作為具有起毛毛圈量的前進位置的松緯位置L。這些緊緯位置F以及松緯位置L,在后述的圖4中就張力輥7和布導輥18進行說明。
擺動桿21、22的前端,分別通過連接桿25、26以及連接桿25、26的兩端的連接銷27、28連接于中央的兩個擺動桿36、37的前端。連接桿25、26的長度通過未圖示的兩端的螺紋部分而可以調整。一方的擺動桿36可以相對未圖示的織機架等自由轉動地被支軸38支撐,另一方的擺動桿37可以相對未圖示的織機架等自由轉動地被支軸39支撐。
擺動桿36、37的中間部分分別通過連桿29、30以及連桿29、30的兩端的連接銷33、34連接于曲柄31、32的前端。曲柄31、32的基端部分分別以不能轉動的狀態安裝于第一電動驅動器41的驅動軸40、第二電動驅動機構42的驅動軸43上。
第一電動驅動器41以及第二電動驅動器42,是以與織機主軸35的轉動同步的狀態進行動作的專用的電動驅動器,在該具體例中由伺服電動機構成,被圖3的織機控制計算機50獨立且不同步地控制。
在織造時,第一電動驅動器41的轉動運動通過曲柄31、連桿29、擺動桿36、連接桿25以及擺動桿21變換成擺動運動,作為擺動運動傳遞至作為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布導輥18。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轉動運動通過曲柄32、連桿30、擺動桿37、連接桿26以及擺動桿22變換成擺動運動,作為擺動運動傳遞至作為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張力輥7。
這樣,布導輥18和張力輥7不同步地進行擺動運動,向前后移動。因此,毛圈組織的織布13根據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織造動作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其結果,織口11在緊緯位置F和松緯位置L之間往復移動。這樣,起毛圈機構20通過使布導輥18和張力輥7以不同步的狀態在前后方向上移動,而使布導輥18和張力輥7之間的距離產生變化,將毛圈經紗4的張力以及地經紗5的張力補正為適合毛圈形成的值。
當織口11位于松緯位置L時,引緯的緯紗12供于形成毛圈,在織口11前沒有完全打緯,因而不完全的打緯狀態的緯紗12和織口11形成與起毛毛圈量(逃筘量)相當的長度的間隔。而且,當織口11位于緊緯位置F時,引緯的緯紗12在織口11前完全打緯。進行緊緯后的松緯時,織口11后退至打緯位置(緊緯位置F),在該位置緯紗12以完全的狀態打緯入織口11,因而此時毛圈經紗4形成與起毛毛圈量(逃筘量)相當的長度的毛圈。
起毛圈機構20,在該具體例中由連桿機構(曲柄擺桿機構和兩擺桿機構的組合機構)構成,其中,該連桿機構將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轉動作為原動力,但是,該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以及連桿機構(曲柄擺桿機構和兩擺桿機構的組合機構)分別設計成可以使作為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布導輥18和作為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張力輥7分別得到期望的運動的尺寸形狀。布導輥18和張力輥7構成為可以分別在獨自的時刻在緊緯位置F和松緯位置L之間往復移動,或者可以在某個位置靜止。
起毛圈機構20不僅限于由與主軸35的轉動同步的電動驅動器(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和連桿機構構成的結構,還可以由與主軸35的運動同步的電動驅動器和凸輪機構構成。
如后詳述,對上述各電動驅動器的至少一方根據各織造條件預先設定與其對應的驅動條件,以使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轉動運動的驅動差在多個織造條件的各織造中為不同的大小,在織造中的織造條件改變時,改變一方或者兩方的電動驅動器的驅動條件。
圖3表示用于進行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控制的織機控制計算機50、連接于該織機控制計算機50的輸入側的織造條件設定器46、驅動條件設定器47、編碼器等轉動檢測器48、連接于織機控制計算機50的輸出側的第一驅動控制裝置44以及第二驅動控制裝置45。
第一驅動控制裝置44,由將織機控制計算機50的輸出以及轉動檢測器48的輸出作為輸入的控制電路51、和將控制電路51的輸出作為輸入并用于驅動第一電動驅動器41的增幅電路53構成。第二驅動控制裝置45,由將織機控制計算機50的輸出以及轉動檢測器48的輸出作為輸入的控制電路52、和將控制電路52的輸出作為輸入并用于驅動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增幅電路54構成。
如圖3所示,在織機控制計算機50中,對作為構成織造條件的多個織造相關項目的開口模式、織機轉數、緯紗密度、緯紗種類、經紗張力等設定各設定條件。然而在該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中,在連續運轉中,上述織造相關項目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改變。因此,在織機控制計算機50中,對于可以改變的織造相關項目可以分別設定多個條件。此外,使至少一個織造相關項目不同而設定多個織造條件時,其改變時刻同時被設定,該改變時刻,例如以織造的周期編號等進行設定。
在織機控制計算機50中,為了計數織機的周期數,具有未圖示的計數器(投緯計數器),該投緯計數器根據來自附加設置在主軸35上的轉動檢測器48的信號,在每次檢測到規定的主軸角度(例如0°)時增加計數。而在主軸35反轉時減少計數。
織機控制計算機50,根據設定的織造條件以及周期編號,對各裝置(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主驅動裝置、引緯裝置、開口裝置、卷取裝置、送經裝置等)輸出驅動信號。
驅動條件設定器47,設定用于驅動兩起毛圈部件(張力輥7和布導輥18)的各電動驅動器(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條件。因此,作為驅動條件,包括毛圈模式(毛圈緯紗數以及毛圈長度)、驅動量(用于使各起毛圈部件只移動期望的量的各電動驅動器的轉動量)、驅動時刻(為了緊緯的打緯而使各起毛圈部件從前進限度位置開始后退的時刻以及從后退限度位置向前進限度位置移動時到達前進限度的移動結束時刻)、和速度模式(從前進限度向后退限度或者從后退限度向前進限度的移動過程中的速度的變化模式)。
在本發明中,驅動條件設定器47可以對與卷取側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送經側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中的一方或者兩方相關的驅動條件、作為該驅動條件的驅動量、驅動時刻以及速度模式中至少一個設定多個設定值。
從織機控制計算機50向第一驅動控制裝置44的控制電路51輸出與某時的織造條件對應的驅動條件,該驅動條件是由驅動條件設定器47設定的對第一驅動器41的驅動條件。控制電路51根據該輸出的驅動條件,根據該設定的時刻以及驅動量,通過增幅電路53驅動并控制對應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同樣地,從織機控制計算機50向第二驅動控制裝45的控制電路52輸出與某時的織造條件對應的驅動條件,該驅動條件是由驅動條件設定器47設定的對第二驅動器42的驅動條件。控制電路52根據該輸出的驅動條件,根據該設定的時刻以及驅動量,通過增幅電路54驅動并控制對應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
實施例在上述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中,作為具體的實施例的動作、作用的一例,對在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的連續運轉中,對規定的織造長度的毛圈組織的織布13進行織造期間,存在以改變緯紗密度和緯紗種類而與其他部分不同的織造條件進行織造的部分的情況進行說明。
然而,本發明不僅限于上述的情況,例如以某種規定的織造條件織造規定的單位織造長度后,在其后的單位長度的織造中,在以與此前的織造不同的織造條件進行織造的情況下,或者在使用多種的緯紗12進行織造時,在對每多根緯紗引緯不同種類的緯紗12而進行織造的情況下也可以同樣使用,在這些情況下動作和作用相同。
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中,使用作為織造相關項目的緯紗密度和緯紗種類不同的兩種織造條件(織造條件A和織造條件B)進行織造,因此,在織造條件設定器中,對織造相關項目中的緯紗密度和緯紗種類分別設定兩種設定值。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作為改變的驅動條件,改變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量。因此,在驅動條件設定器47中,對于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條件中的驅動量,設定與各織造條件對應的兩種驅動量。設定的驅動量的大小可以考慮各織造條件的各織造相關項目的內容而設定。
圖4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送經側、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送經側的張力輥7和卷取側的布導輥18)的驅動模式的線圖。在圖4的(a)和(b)中,織造組織為3根緯毛圈組織(2L-1F)時,也就是用于形成毛圈的1單位的緯紗根數是3根時,織機的3周期(3次轉動)成為一個單位,在一個單位中,引緯入1根緊緯的緯紗、2根松緯的緯紗。送經側的張力輥7和卷取側的布導輥18位于主軸轉動角度0°的前進限度(L位置),在下一周期移動至主軸轉動角度0°的后退限度(F位置),接著在下一周期移動至主軸轉動角度0°的前進限度(L位置),在最后的周期維持在前進限度(L位置)。
如圖4(a)所示,移動時的布導輥18的驅動模式是與正弦波相近的曲線,但移動時的送經側的張力輥7的驅動模式,在上升中途相對正弦波(點劃線)急劇地變化,具有很大的加速度,在其后的下降過程中相對正弦波(點劃線)緩慢地變化,變成加速度很小的曲線。這樣,在本發明中,以不同的驅動方式驅動作為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和作為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的布導輥18(在圖示的例中是不同的時刻和速度模式)。也就是不同步地對與布導輥18對應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與張力輥7對應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進行驅動控制。
如圖4(b)所示,在織機的連續運轉中(織造中),使織造條件從織造條件A改變成織造條件B。在此,相對織造條件A,織造條件B使其織造相關項目中的緯紗密度和緯紗種類不同,但此時,如果使織造條件B的緯紗密度以及緯紗種類這一方相比織造條件A在緊緯的打緯時需要更高的經紗張力,則如圖所示,用于被驅動條件設定器47設定的織造條件B的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的驅動量,設定為比用于織造條件A的驅動量大的值(點劃線的后退限度)。
因此,織機控制計算機50根據投緯計數器的計數值(織機周期編號)判斷織造條件的改變,相對相關的裝置(卷取裝置、引緯裝置等)輸出改變驅動方式的指令信號,并相對第二驅動控制裝置45的控制電路52,輸出改變后的驅動量。因此,第二驅動控制裝置45,在織造條件改變后,以大于織造條件改變前的轉動量控制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隨之改變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向后側的移動量,緊緯的打緯時的經紗的張力變成較高的值。
雖未圖示,但在織造條件再次從織造條件B變成織造條件A時,伴隨織造條件的改變,從織機控制計算機50輸出與織造條件A對應的驅動量,第二驅動控制裝置45,以與此對應的轉動量進行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控制。
這樣,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變成分別通過專用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驅動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布導輥18)和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的形式,不同步地驅動卷取側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送經側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對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至少一方根據各織造條件由織造條件設定器46設定與其對應的驅動條件,以使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差在多個織造條件的各織造中為不同的大小,織機控制計算機50,在織造中織造條件改變時,改變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中的一方或者兩方的驅動條件。
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可以變形而進行實施。(1)在上述實施例中,對使用緯紗密度和緯紗種類這兩個織造相關項目不同的兩種織造條件連續進行織造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于此,對所有使用構成織造條件的多個織造相關項目中的至少一個不同的兩個以上織造條件而連續進行織造的情況都可以適用。
(2)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不同步地驅動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例子,對使兩起毛圈部件從前進限度向后退限度移動或者從后退限度向前進限度移動的過程中的驅動時刻以及速度模式不同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驅動時刻相同而使速度模式和驅動量不同,或者使驅動時刻和驅動量相同而僅使速度模式不同。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伴隨織造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用于驅動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量,但是不限于此,還可以根據織造條件改變驅動時刻或者驅動模式,而且還可以同時改變這些多個驅動條件。由于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第一電動驅動器)的驅動量對布(織布13)的移動量(毛圈長度)直接產生影響,因而基本上使其為一定,但是例如改變織機的轉數時,由于隨之作用于卷取側起毛圈部件的慣性的大小變化,因此即使設定驅動量相同,移動量也可能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也考慮對織機轉數不同的多個織造條件的各織造條件,改變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條件。
(3)在上述實施例中,對針對某個織造區間改變織造條件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使用多種緯紗進行織造時,可以對每種緯紗預先設定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驅動條件,對各對應的緯紗的引緯改變驅動條件。
(4)在上述實施例中,采用伺服電動機作為驅動各起毛圈部件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但是也可以采用線性電動機作為電動驅動器,此時,兩起毛圈部件被線性電動機直線地驅動。
權利要求
1.一種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別利用專用的電動驅動器(41、42)對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7)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18)進行驅動的形式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中,不同步地驅動所述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并對所述各電動驅動器(41、42)的至少一方,預先設定與多個織造條件中的各織造條件對應的多個驅動條件,以使該兩電動驅動器(41、42)的驅動差在各織造條件下的各織造中為不同的大小,在織造中織造條件改變時,改變一方或者兩方的電動驅動器(41、42)的驅動條件。
2.一種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用于驅動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7)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2)以及用于驅動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18)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設定所述第一電動驅動器(41)、第二電動驅動器(42)的各驅動條件的驅動條件設定器(47)、和根據所述驅動條件驅動器(47)所設定的驅動條件對各電動驅動器(41、42)進行驅動的驅動控制裝置(44、45),并通過以不同的驅動條件不同步地驅動所述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第二電動驅動器(42),而以不同的方式驅動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7)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18)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中,所述驅動條件設定器(47)構成為可以對至少一方的電動驅動器(41、42)設定多個驅動條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使織機轉數、緯紗密度、緯紗種類、布移動量以及毛圈緯紗數中至少一個不同而設定所述多個織造條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的毛圈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條件也可以考慮開口模式、織機轉數、緯紗密度以及緯紗種類中的至少兩個而設定。
全文摘要
一種布移動式毛圈織機,即使在織造中改變織造條件時,也能防止經紗斷紗等織造不良發生。在分別利用專用的電動驅動器(41、42)對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地經紗用的張力輥(7))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胸 梁/布導輥(18))進行驅動的形式的布移動式毛圈織機(1)中,不同步地驅動所述送經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一電動驅動器(41)和卷取側的起毛圈部件用的第二電動驅動器(42),并對所述各電動驅動器(41、42)的至少一方,預先設定與多個織造條件中的各織造條件對應的驅動條件,以使兩電動驅動器(41、42)的驅動差在各織造條件下的各織造中為不同的大小,在織造中織造條件改變時,改變一方或者兩方的電動驅動器的驅動條件。
文檔編號D03D49/04GK1746355SQ200510084578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8日
發明者伴場秀樹, 山本昭彥, 角田博 申請人:津田駒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