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個氣流紡紗設備上的一個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一個氣流紡紗設備上的一個裝置,該裝置具有一個在一個罩殼中回轉的分梳輥,該罩殼在一個圍繞分梳輥的圓周壁內在一個纖維條輸入點和一個與一個負壓源相連的纖維輸出點之間具有至少兩個連接外界大氣的孔口,其中第一個按纖維輸送方向的孔口是一個允許送風的除雜口,第二個按纖維輸送方向的孔口是一個單純的送風口,該送風口形成一個送風通道的入口,該通道橫截面借助一個轉閥可以在一個關閉位置和一個最大開啟位置之間進行無級調節。
背景技術:
DE 196 18 414 A1代表了這類裝置的現有技術。借助所知裝置的位于上述位置的送風口有效地減低了空氣量,并因此減低了通過除雜口進入的空氣的氣流速度,能夠使重的和輕的雜質粒都被清除,以及使輕雜質不再回流到紡紗過程中。通過將所述送風分成兩股氣流-其中只有一股氣流輸入到除雜口中,而在纖維輸出處,總體完全保持紡紗過程所需的空氣量。此外,送風口由于直接位于除雜口的后面,它一直起作用至纖維條輸入點并使該處的飛花沾污非常少。借助所述轉閥可以變更與送風口相連的送風通道橫截面,從而能夠對該處進入的送風進行定量。通過送風口進入的較大風量會導致除雜口處的送風變慢一些。例如加工很污臟的棉花時,最好應在送風口處將橫截面完全開啟。反之,在紡合成纖維材料時,較大程度關閉送風口將是有利的。
在已知的這個裝置上,送風通道起始于氣流紡紗設備的正面,并且在轉閥部位內按照分梳輥的圓周方向大約轉向90°。這在送風氣流曲線方面證實是不利的,因為轉閥部位這樣就傾向于混入飛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上述類型的裝置通過克服有缺點的氣流情況得到改進。
該任務通過下述方式解決,即轉閥有一個貫穿通道,該貫穿通道至少在最大開口位置時形成送風通道的一個基本上無轉向的部分。
對轉閥來說,借助這種技術方案,空氣不再從氣流紡紗設備的正面輸入,而是從前方、也就是朝向分梳輥的鋸齒進入。由于至少在貫穿通道的最大孔口處基本上是無轉向的,所以轉閥不再形成障礙,其上就不會固定有不希望的飛花。這種積極效果還可以通過下述方式提高,即所述貫穿通道設計成逐漸變小和/或是直線延伸的。
在本發明的構思內,轉閥的貫穿通道可以最好圓弧形地延伸,并且具有一個節圓柱形的外形輪廓。這樣轉閥整體可作精密調節,因為最大孔口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的調節范圍是明顯很大的,該調節范圍例如可以大于90°。這種優選的效應還可以因所述貫穿通道有一個部分螺旋彎曲的內部輪廓而提高。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和特征可以從下述幾個實施例的說明得知。
附圖示出圖1 一個依據發明的裝置的橫截面圖,該裝置帶有一個可調節送風口橫截面的轉閥,該轉閥處于其最大開啟位置處;圖2圖1的一個局部面,其中所述轉閥處于具有較少送風的一個中間位置處;圖3圖1的一個局部面,其中所述轉閥正處于關閉位置處;圖4帶有另一種設計的轉閥的、一個依據本發明的裝置的橫截面圖,所述轉閥正處于最大孔口位置處;圖5 圖4的一個局部面,轉閥處于較少送風的中間位置處;圖6 圖5的一個局部面,轉閥處于關閉位置處。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一個氣流紡紗設備上,所述依據發明的裝置含有一個作為主要構件的罩殼1,其中如所知方式一個分梳輥2按旋轉方向A轉動。分梳輥2的圓周上裝備有一個鋸齒或針式的針布,并受到罩殼1的圓周壁4包圍。作為纖維條按輸入方向B輸入的纖維材料5在一個纖維條輸入點6處進到罩殼1中,纖維材料5在該罩內被分梳成單纖維7。單纖維7在一個纖維輸入點8處通過一條纖維輸入通道9按輸出方向C從罩殼1輸出,進到一個未圖示的紡紗轉杯中。該紡紗轉杯以及纖維輸出點8都與一個圖中未繪示的負壓源相連接。
纖維材料5按輸入方向B先經過一個未圖示的輸入喇叭口到達一個按旋轉方向D轉動的喂入羅拉10,該羅拉使纖維材料5按已知方式作為纖維須叢11提供給分梳輥2的針布3。一個喂給板12與喂入羅拉10一同作用,該喂給板與喂入羅拉10形成用于纖維材料5的插口,并且該喂給板圍繞一個未圖示的旋轉軸線在一個也未繪示的加載彈簧的作用下緊壓向喂入羅拉10。
纖維須叢11的區域通過一個屬于罩殼1的纖維須叢支架13壓入到分梳輥2的針布3中。這樣梳理效應和單纖維7的產生得到改進。
在紡紗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應盡可能將許多雜質從要被紡紗的纖維材料5中分離并排除。這樣最終產品、也就是成紗的質量能獲得改善。此外,由此使得氣流紡紗設備能更好地運轉。進入到紡紗轉杯中的雜質能產生紗斷頭,或導致紗強力和紗均勻性品質受到損害。
因此,在罩殼1內介于纖維條輸入點6和纖維輸出點8之間設置一個已知的除雜口14,它連接到外界大氣。在上述的負壓源作用下,紡紗所需的送風、見進氣箭頭E,可以通過除雜口14進入到罩殼1中。除雜口14按纖維輸送方向受到一個所謂的除雜邊緣15限定。
除雜根據風力分選原理進行作用。雜質顆粒16通過分梳輥2從纖維須叢11梳理出來。這時雜質顆粒為這樣一種高的速度,使它們能通過除雜口14離開分梳輥2。與此相反,單纖維7則隨氣流進到纖維輸入通道9。它們由于所謂的空氣邊界層的作用仍保持在分梳輥2的針布3上。清潔的單纖維7接著輸向圓周壁4處的除雜口14,并在纖維輸出點8處離開針布3的區域,按輸出方向C穿行過纖維輸入通道9。雜質顆粒16則落下到一條未圖示的通道中,從該通道所述雜質顆粒能按已知方式被排走。
如果將通過除雜口14進入到罩殼1中的空氣流減少,則能夠改進雜質顆粒16的分離,因為雖然有送風氣流,較小的雜質顆粒16也能離開分梳輥2的區域,不再會抽吸進入到罩殼1中。然而送風氣流不是毫無困難地可以通過降低負壓源的負壓實現,因為單纖維7在纖維輸出點8處的輸出需要一個最低的空氣量。應盡可能提高纖維輸出點8處的氣流速度。有利的是,單纖維7在纖維輸入通道9去向紡杯加速,所以這里也需要高的氣流速度。經驗證明,越多的空氣通過纖維輸入通道9,氣流紡紗設備紡紗效果就越好。
直接在分離邊緣15之后設置由一個送風通道18的入口構成的一個送風口17,這樣不提高負壓源的負壓也是可以的,該送風通道也連接到外界大氣處。送風口17按纖維輸送方向傾斜,這樣可能固著在送風通道18內的雜質顆粒16不會穿行過送風口被分離出。送風口17應盡可能離纖維輸出點8遠一些,并且盡可能直接緊接于除雜口14,這樣負壓盡可能借助注入效應作用到纖維條輸入點6的部位上。這就有效地防止在纖維條輸入點6的區域、以及特別是在喂入羅拉10和喂給板12之間楔形區域內附著不允許的飛花量。
為了調節送風氣流,在送風通道18內安置一個可變更其橫截面的轉閥19,該轉閥設計成圓柱形并裝入到罩殼1的一個相適應的凹槽內。旋轉轉閥19時,送風口17較多或較少地關閉,這樣能夠調節通過送風口17進入的空氣量。
送風口17在分梳輥2的寬度上延伸,至少在針布3的寬度上延伸。這里重要的是,通過送風口17進入的氣流是無纖維飛花的,并且決不會接觸到除雜口14的氣流。送風口17的橫截面的尺寸是這樣的,由除雜口14進入的空氣流應當大于由送風口17進入的空氣流。
圖1表示轉閥19處于其最大開啟位置20處。轉閥19包括一個貫穿通道21,該貫穿通道在這個最大開啟位置20處至少形成送風通道18的一個基本上無轉向的部分。因為這里與本文開始所述的現有技術有所不同-送風在轉閥19內不是轉向90°,這樣顯著減少轉閥部位的飛花沾污的危險。還可以通過下述方式增強優選的效應,即根據圖1的實施方式,貫穿通道21是直線延伸的,并逐漸變小,這使送風加速。
圖2表示轉閥19的一個中間位置,這時沿F方向流入的送風略微減少,顯然要精確地調節轉閥19的中間位置不是很簡單的。這里必須注意,一臺氣流紡紗機有數百個氣流紡紗設備,轉閥19在每個紡紗設備上盡可能地精確保持相同位置。
圖3表示轉閥19處于關閉位置22處,其中不再有空氣通過送風通道18輸入,并因此所述送風只能按空氣箭頭E通過除雜口14流入。
根據圖4,5和6的實施例設置的一個轉閥23,其中一條貫穿通道24具有一個節圓柱的外形輪廓27和部分螺旋彎曲的內部輪廓28,這里貫穿通道24至少在圖4所示最大開啟位置25處很大程度上是無轉向的。
圖5也再示出轉閥23的一個中間位置,在該位置中沿F方向流入的空氣減少。圖6表示轉閥23的關閉位置26。
可以看出,根據貫穿通道24的所謂輪廓27和28,在最大開啟位置25和關閉位置26之間能達到一個至少為90°的較寬的調節范圍。這樣,根據圖5的中間位置可以在一個較大的調節范圍上進行基本上較精密的調節。
權利要求
1.在一個氣流紡紗設備上的裝置,該裝置具有一個在一個罩殼中回轉的分梳輥,該罩殼在一個圍繞分梳輥的圓周壁內介于一個纖維條輸入點和一個與一個負壓源相連的纖維輸出點之間具有至少兩個連接到外界大氣的孔口,其中第一個按纖維輸送方向的孔口是一個允許送風的除雜口,第二個按纖維輸送方向的孔口是一個單純的送風口,該送風口形成一個送風通道的入口,其橫截面借助一個轉閥可以在一個關閉位置和一個最大開啟位置之間進行無級調節,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閥(19;23)有一個貫穿通道(21;24),該貫穿通道至少在最大的開啟位置(20;25)處形成送風通道(18)的一個基本上無轉向的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通道(21;24)是逐漸變小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通道(21)是直線延伸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通道(24)是圓弧形延伸的,并具有一個節圓柱形的外形輪廓(27)。
5.根據權利要求4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貫穿通道(24)具有一個部分螺旋彎曲的內部輪廓(28)。
全文摘要
一個氣流紡紗設備上的一個裝置含有一個在一個罩殼內回轉的分梳輥。在罩殼的圍繞該分梳輥的一個圓周壁內介于一個纖維條輸入點和一個纖維輸出點之間設置一個除雜口,該除雜口接通到外界大氣。沿著除雜口之后的輸送方向,在纖維輸出點的位置之前也設置一個與外界大氣相連通的送風口。該送風口形成送風通道的入口,該送風通道的橫截面借助一個轉閥在一個關閉位置和一個最大開啟位置之間可以無級調節。該轉閥具有一個貫穿通道,該貫穿通道至少在最大的開啟位置處形成送風通道的一個基本上無轉向的部分。
文檔編號D01H4/30GK1676695SQ200510051680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25日
發明者H·沃林格爾 申請人:里特機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