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亞麻混紡紗,尤其是涉及一種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同時,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該類混紡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亞麻纖維具有天然的紡錘形結構和獨特的果膠質斜邊孔,其織物具備優良的透氣、吸濕和排濕性能,因而用亞麻紗織成的服飾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消費時尚。但是,由于亞麻纖維自身存在著剛性大、彈性差、織物手感板硬,易皺等不足,其大量穿用消費僅僅局限于夏季,另外,現有的亞麻織物產品的功能還很單一,尤其是缺乏一些具有現代保健作用的功能性品種,制約了市場領域的縱深開拓。遠紅外功能纖維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材料,其織物服飾已成為當今消費的另一時尚,發展勢頭相當迅猛。但是該類產品目前也有不足,由于遠紅外纖維是采用人造纖維合成的,織物透氣性不好,其消費受地區、季節的限制也相當嚴重。與亞麻織物正好相反,夏季為其消費的冰點。兩種時尚織物,因其完全不同的缺陷,面臨的卻是截然相反的困境。這是一種很突出的矛盾,制約了兩類產品的發展,而目前能有效解決上述矛盾的設計還十分少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遠紅外線釋放功能的亞麻混紡紗,同時也提供了一種透氣性能良好的遠紅外功能性混紡紗,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該類混紡紗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技術方案以現有的亞麻和遠紅外纖維為原料,兩種原料所占的重量比例分別為遠紅外纖維55-70%亞麻纖維30-45%其中,選用的遠紅外纖維陶瓷粉含量為5-10%,單纖維長度大于88mm,單纖維細度為2-3旦尼爾。選用的梳成長麻其強力為200-220N,長度為500-550mm,也可選用櫛梳機下的短纖維,其強力260-300N,長度為130-160mm。
上述的原料選擇及配比確定是基于如下考慮,從紗線及織物遠紅外線釋放能力來分析,如使用同一種遠紅外纖維,其發射率大小首先與遠紅外纖維所占紗線的比例有關,如果將透氣性指標先行設定,則與遠紅外纖維混紡的纖維吸濕性越高,其所占紗線的比例則可越小,而可加入的遠紅外纖維則越多,當然紗線及織物的遠紅外發射率也會越高。
對于遠紅外功能性織物服飾的遠紅外發射率國家已有統一標準,對于具體的遠紅外纖維,其在混紡紗及織物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在一個固定的范圍。所以,使用中與之混合的纖維其透氣性、吸濕性決定了制成紗線及織物的吸濕性和透氣性。因此,無論是基于發射率及透氣性哪方面的考慮,與遠紅外纖維混紡的纖維材料其吸濕性、透氣性都是至關重要的。以下為幾種纖維的吸濕性、回潮率和散濕性。
表一、幾種纖維的吸濕性
表二、幾種紗線的回潮率
表三、幾種纖維的散濕性
依據上述表中的數據,合成纖維及用其合成的遠紅外纖維其吸濕性極低,其回潮率僅為0.4%,棉纖維的吸濕率較高,為8.5%,因而采用棉和遠紅外纖維混紡的紗線其吸濕性會有明顯改善,但由于受其所占紗線比例的限制,效果仍顯不足。亞麻纖維吸濕率居各種天然纖維之首,高達12%,具有絕對優勢,因此本發明使用亞麻纖維即可以達到最高的發射率,也可達到最好的吸濕性。
另外,普通纖維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遠紅外發射能力,我們將之稱為基礎遠紅外發射能力,這種能力盡管很弱,但其與遠紅外纖維產生的迭加、復合效應對織物遠紅外發射率的影響也不應忽視,而吸濕性較好的天然纖維中,基礎遠紅外發射率較高的當屬亞麻,這也是本發明的另一種考慮。
關于兩種纖維混合比例,其確定的原則是在保證紗線遠紅外發射率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使用亞麻纖維,以增加混紡紗線的透氣性及穿用的舒適性,按這個原則,經過反復試驗確定了上述配比。
除了材料的選用,織物的厚度也是影響透氣性,散濕性的重要因素,為了達到更好的透氣性,穿著更加舒適,本發明技術方案還可以設計為高支紗,即紡織支數達到50支以上。以下為遠紅外纖維與亞麻纖維的理化指標
以上表可知,遠紅外纖維與亞麻纖維的理、化性能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這為紡出高支紗,織薄型織物提供了重要條件。
本發明產品的制造方法本發明產品的制造方法對現有工藝的改進之處如下A、前紡工序按前述的比例和質量要求選取原料,在櫛梳機上梳理,預并,在并條工序按麻條與遠紅外纖維根數相等、麻條在上,遠紅外纖維在下的要求并合,并合次數在7000次以上。牽伸倍數11.5,粗紗捻度系數0.18-0.20,錠速650-700米/分。
B、后紡工序粗紗煮煉堿度2-4g/L,起始溫度60℃,用30分鐘升至80℃,保溫45分鐘后水洗。
干燥工序干燥溫度80-90℃,時間5-6小時。
絡筒工序槽筒機轉速330-360米/分張力片重30-35g。
制造高支紗遠紅外織物的工藝,在細紗工序加大牽伸倍數至21.3,捻度系數降至1.1,錠速提高到6200米/分。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工藝流程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工藝流程圖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亞麻纖維混紡制成的混紡紗即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回潮率3.88%,又具有較高的遠紅外線發射率,發射率為86%,可廣泛用于制作服裝,鞋帽及床上用品等,織物穿著舒適,具有良好的抗皺性。由于功能,性能的改進,消除了亞麻織物和遠紅外織物消費在季節上的限制,實現了二者之間的優勢互惠,劣勢互補,制成的織物一年四季均可穿用,為兩類產品的市場縱深開發奠定了重要基礎。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1本發明產品的原料選用亞麻和遠紅外纖維其重量配比為遠紅外纖維70%亞麻纖維30%遠紅外纖維瓷粉含量為10%,單纖維長度大于88mm,單纖維細度為2-3旦尼爾。亞麻選用梳成長麻,其強力為200-220N,長度為500-550mm,這種設計織物遠紅外發射率較高。
例2本發明產品亞麻和遠紅外纖維的重量配比為遠紅外纖維55%亞麻纖維 45%其余同例1。這種方案織物透氣性最好。
例3本發明產品亞麻和遠紅外纖維的重量配比為遠紅外纖維 60%亞麻纖維 40%亞麻選用櫛梳機下短纖維,其強力260-300N,長度130-160mm,遠紅外纖維技術要求同例1。
例4參照圖1,本發明產品制造方法與其它濕紡混紡產品工藝基本相同,只是工藝上進行了一些改進,以下為對改進的工藝及參數部分加以敘述。
前紡工序按例1、例2或例3所述的比例和質量要求選用亞麻和遠紅外纖維原料。亞麻原料為打成麻,經加濕養生后,用櫛梳機梳成長麻,再經配麻制成麻條,然后將兩種原料進行麻預并,工藝要點是麻條與遠紅外纖維條根數相等,并且按麻條在上,遠紅外纖維在下的要求并合,這種設計可以很好地解決因濕紡時車間濕度造成遠紅外纖維纏羅拉現象,有助于實現并合次數增加到7000次以上,改善了輸出條重不均勻的問題,其效果使末道并條的半米重不勻率小于2%以下。此外車速需降至650米/分,牽伸倍數提高至11.15,粗紗捻度系數降至0.18。
后紡工序粗紗煮煉堿度2-4g/L,起始溫度60℃,用30分鐘升至80℃,保溫45分鐘后水洗。
干燥工序干燥溫度80-90℃,時間5-6小時。
絡筒工序槽筒轉速330-360米/分張力片重30-35g。
例5如圖2所示,亞麻選用櫛梳機下的短纖維,其強力為260-300N,長度為130-160mm,經混麻、梳麻、針梳、精梳、再針梳后預并,其余同例1。
例6,制造高支紗遠紅外織物的工藝,在細紗工序加大牽伸倍數至21.3,捻度系數降至1.1,錠速提高到6200米/分。其余同例4。
采用上述工藝紡紗支數可達到50公支,條干60-70分,產量可提高30%。
權利要求
1.一種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其特征是該混紡紗的原料及重量百分比為遠紅外纖維55-70%亞麻纖維30-45%其中,選用的遠紅外纖維陶瓷粉含量為5-10%,單纖維長度大于88mm,單纖維細度為2-3旦尼爾,選用的梳成長麻其強力為200-220N,長度為500-55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其特征是所述的亞麻纖維為櫛梳機下的短纖維,其強力260-300N,長度為130-16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其特征是所述的亞麻混紡紗為高支紗,即紡織支數達到50支以上。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A、前紡工序按前述的比例和質量要求選取原料,在櫛梳機上梳理,預并,在并條工序按麻條與遠紅外纖維根數相等、麻條在上,遠紅外纖維在下的要求并合,并合次數在7000次以上,牽伸倍數11.5,粗紗捻度系數0.18-0.20,錠速650-700米/分;B、后紡工序粗紗煮煉堿度2-4g/L,起始溫度60℃,用30分鐘升至80℃,保溫45分鐘后水洗,干燥工序干燥溫度80-90℃,時間5-6小時絡筒工序槽筒機轉速330-360米/分張力片重30-35g。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釋放遠紅外線的亞麻混紡紗及其制造方法該混紡紗以現有的亞麻和遠紅外纖維為原料,兩種原料所占的重量比例分別為遠紅外纖維55-70%、亞麻纖維30-45%,其制造方法為亞麻原料經檢驗、打成麻、加濕養生、梳成長麻、配麻、成條、麻預并、遠紅外纖維/亞麻混并、粗紗、煮練、細紗、干燥、絡筒工序制造而成;有益效果是該混紡紗即具有良好的透氣性能,回潮率3.88%,又具有較高的遠紅外線發射率,發射率為86%,可廣泛用于制作服裝,鞋帽及床上用品等,織物穿著舒適,具有良好的抗皺性。由于功能,性能的改進,消除了亞麻織物和遠紅外織物消費在季節上的限制。
文檔編號D02G3/04GK1661143SQ20041001359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3日
發明者嚴偉, 封冰, 宋光輝, 胡德仲 申請人:齊齊哈爾亞麻紡織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