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入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入邊裝置,特別是一種共軛凸輪式折入邊裝置,安裝在無梭織機之左、右墻板上端部的胸梁上,用于將緯紗夾持住并切斷,然后把切斷的緯紗頭折入梭口而形成光邊,屬于織機的附屬配件。
背景技術:
周知,無梭織機采用機外供緯,每緯都被緯紗剪刀剪斷,因此在成形的織物兩邊均有一小段的緯紗頭露在布邊外,織出的都是毛邊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戶對各種織物的面料及編織質量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中高檔無梭織機上在織高檔面料時均要求織光邊布,這就需要在織機上增設折入邊裝置。目前,較常見的折入邊裝置主要有溝槽凸輪、圓柱凸輪、靠彈簧力回復的徑向盤形凸輪等幾種結構形式,其中溝槽凸輪式折入邊裝置,由于凸輪與滾子均為鋼體,為了使運轉靈活,在槽與滾子間必須留有幾絲的空隙,這樣放大到執行機構時晃動較大,而折入邊裝置工作的對象是一根緯紗,因此要求執行機構必須動作穩定可靠,不能有大的晃動,而上述機構卻卻相反,因晃動較大而直接會影響到折入邊裝置動作的成功率;圓柱凸輪式折入邊裝置,與溝槽凸輪式折入邊裝置相似,同樣存在著執行機構動作穩定性差、晃動較大的問題,而且該裝置體積較大、影響與織機的安裝;而靠彈簧力回復的徑向盤形凸輪式折入邊裝置,因要克服彈簧力,需輸入的功率較大,在升程時滾子與凸輪接觸應力較大,易磨損,特別是在高速運轉時,由于受慣性力和沖擊振動的影響,導致滾子脫離與凸輪外圓輪廓線的配合,產生瞬時運動失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緊湊、運動穩定可靠、無晃動、能有效提高鉤針鉤入緯紗頭動作的成功率、降低萬緯失誤率的折入邊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達到的,一種折入邊裝置,它包括一機殼1;一機蓋20,與機殼1相固定;一凸輪軸6,置于機殼1上,具軸鍵16;一剪刀軸共軛凸輪5、一旋轉共軛凸輪7、一鉤針軸共軛凸輪12、一壓腳軸共軛凸輪17,分別安裝在凸輪軸6上,且與凸輪軸6上的軸鍵16固定;一剪刀軸47,安裝在機殼1上,可軸向移動;一導向桿60,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6,一端活套在導向桿60上,另一端與剪刀軸47固定;一對軸承滾輪54,分別安裝在一對滾輪座56上,且與剪刀軸共軛凸輪5的兩輪沿接觸;一鉤針軸50,安裝在機殼1上,可軸向移動;一導向桿22,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1,一端活套在導向桿22上,另一端與鉤針軸50固定;一對軸承滾輪23,分別安裝在一對滾輪座51上,且與鉤針軸共軛凸輪12的兩輪沿接觸;一壓腳軸49,安裝在機殼1上,可軸向移動;一導向桿48,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2,一端活套在導向桿48上,另一端與壓腳軸49固定;一對軸承滾輪21,分別安裝在一對滾輪座52上,且與壓腳軸共軛凸輪17的兩輪沿接觸;一擺臂軸15,安裝在機殼1上;一擺臂11,樞置于擺臂軸15上;一對軸承滾輪13,分別安裝在擺臂11上,且與旋轉共軛凸輪7的兩輪沿接觸;一鉤針軸套53,設在鉤針軸50上,具平面55;一旋轉滑動套57,安裝在鉤針軸套53上;一調整連桿9,一端與擺臂11樞接,另一端與旋轉滑動套57樞接;一剪刀座42,位于機殼1外,具下剪刀40,且一端固定在剪刀軸47上,另一端活套在壓腳軸49上;一壓腳座37,樞置于剪刀座42上,具滑道31、壓腳桿29、壓腳彈簧35、壓腳39;一上剪刀38,固定在壓腳座37上,且與下剪刀40相配;一滑塊座30,固定在壓腳軸49上;一滑塊32,樞接在滑塊座30上,且位于壓腳座37的滑道31內;一鉤針座24,固定在鉤針軸50上;一鉤針26、一壓板27,分別安裝在鉤針座24上,且使壓板27位于壓腳桿29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的共軛凸輪式折入邊裝置后,當凸輪軸6上輸入動力轉動時,帶動四組共軛凸輪同時旋轉,四組共軛凸輪通過軸承滾輪分別控制剪刀軸47、鉤針軸50、壓腳軸49的軸向往復運動及鉤針軸50的轉動,由安裝在上述三根軸上的下剪刀40、上剪刀38、壓腳39、鉤針26等執行機構作出相應的動作來將緯紗夾持住并切斷,接著再把切斷的緯紗頭折入梭口而形成折入邊,該機構具有結構緊湊、運動穩定可靠、無晃動、能提高折入邊裝置動作的成功率、降低萬緯失誤率的優點。
附圖
及圖面說明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的凸輪軸6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4安裝在機殼1的凸輪軸承孔18內,一對凸輪軸軸蓋3分別套設在機殼1外側的凸輪軸6上,且通過若干螺釘2固定在機殼1的前、后兩側上。在凸輪軸1的一端上安裝有傳動齒輪,用于連接織機的動力傳動機構,藉由該傳動齒輪,將織機的動力傳遞給凸輪軸6。本實用新型的機蓋20固定在機殼1的上端部,在機殼1的殼腔內四只共軛凸輪剪刀軸共軛凸輪5、旋轉共軛凸輪7、鉤針軸共軛凸輪12、壓腳軸共軛凸輪17分別套設在凸輪軸6上并與凸輪軸6上的軸鍵16固定,四對軸承滾輪54、13、23、21分別與上述四只共軛凸輪5、7、12、17的輪沿接觸并貼合。本實用新型的剪刀軸47一端活設在機殼1上,另一端在穿過機殼1、軸座46后與剪刀座42上的軸孔43固定,軸座46通過螺釘固定在機殼1的外側,導向桿60的兩端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6連為一體,且一端分別活套在導向桿60上,另一端則分別與剪刀軸47固定,當凸輪軸6旋轉時,由剪刀軸共軛凸輪5推動一對軸承滾輪54作左、右往復運動,從而由與軸承滾輪54固定的滾輪座56帶動剪刀軸47作同步的左、右軸向往復運動,在此過程中導向桿60起導向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鉤針軸50的一端活設在機殼1上,另一端在穿過機殼1、軸座44后與鉤針座24上的軸孔25固定,軸座44通過螺釘固定在機殼1的外側,導向桿22的兩端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1連為一體,且一端分別活套在導向桿22上,另一端分別與鉤針軸50固定,當凸輪軸6旋轉時,由鉤針軸共軛凸輪12推動一對軸承滾輪23作左、右往復運動,從而由與軸承滾輪23固定的一對滾輪座51帶動鉤針軸50作同步的左、右軸向往復運動,在此過程中導向桿22起導向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壓腳軸49的一端活設在機殼1上,另一端在穿過機殼1、軸座45后插配在剪刀座42的軸孔28內,軸座45通過螺釘固定在機殼1的外側,導向桿48的兩端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2連為一體,且一端分別活套在導向桿48上,另一端分別與壓腳軸49固定,當凸輪軸6旋轉時,由壓腳軸共軛凸輪17推動一對軸承滾輪21作左、右軸向往復運動,從而由與軸承滾輪21固定的滾輪座52帶動壓腳軸49作同步的左、右軸向往復運動,在此過程中導向桿48起導向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擺臂軸15的兩端安裝在機殼1前、后兩端的擺臂軸孔19內,在擺臂軸15上安裝有擺臂軸座14,擺臂11安裝在擺臂軸座14上,一對軸承滾輪13固設在擺臂11上且與旋轉共軛凸輪7的兩輪沿接觸并貼合。本實用新型的鉤針軸套53可與鉤針軸50一體制作,也可以分體后再固定,在鉤針軸套53的上、下方分別制有平面55,平面55外安裝有一旋轉滑動套57,旋轉滑動套57位于滑動套座59內,滑動套座59固定在機殼1上。本實用新型的調整連桿9的一端通過連桿軸10樞接在擺臂11上,另一端則通過軸螺釘8樞接在旋轉滑動套57的軸孔58內,當凸輪軸6旋轉時,由旋轉共軛凸輪7推動一對軸承滾輪13作上、下擺動,從而由擺臂11帶動調整連桿9作上、下擺動,進而由調整連桿9一端的旋轉滑動套57帶動鉤針軸50,使鉤針軸50在作左、右軸向運動的同時還作徑向的旋轉運動。本實用新型的壓腳座37通過軸螺釘36樞接在剪刀座42上,壓腳座37能繞軸螺釘36作上、下方向的旋轉運動,上剪刀38固定在壓腳座37上,且與剪刀座42上的下剪刀40組合成一把完整的剪刀。本實用新型的滑塊座30通過其上的軸孔61固定在壓腳軸49上,滑塊32通過軸34樞接在滑塊座30上,使滑塊32能繞軸34旋轉,在滑塊32的兩側分別開設有滑槽33,滑塊32通過其上的滑槽33嵌設在壓腳座37的滑道31內,當剪刀座42、滑塊座30跟隨著剪刀軸47、壓腳軸49作左、右移動時,由滑塊座30上的滑塊32推動壓腳座37繞軸螺釘36作上、下方向的旋轉運動。本實用新型的鉤針座24通過其上的軸孔25固設在鉤針軸50上,鉤針26通過調整螺釘62安裝在鉤針座24上,通過擰松調整螺釘62,可調節鉤針26在鉤針座24上的位置。同樣壓板27通過調整螺釘安裝在鉤針座24上,并位于壓腳桿29的正上方,通過擰松調整螺釘,可調節壓板27在鉤針座24上的位置。
本折入邊裝置的O°應與織機打緯位置的O°對應,開始時,引入的緯紗由鋼箍打緯并被邊經紗織住后,壓腳座49、剪刀軸47、鉤針軸50向右伸出,此時鉤針26保持在上方,而鉤針座24上的壓板27壓住壓腳桿29,迫使壓腳彈簧35壓縮,壓腳桿29連同其下端部的壓腳39一起向下住移,而使壓腳39與壓腳座37之間形成開口,隨著三根軸的進一步向右伸出,最終緯紗進入壓腳39與壓腳座37間的開口,與此同時,鉤針軸50帶動其上的鉤針26向下旋轉,而鉤針座24上的壓板27也一起向上旋轉而放開壓腳桿29,此時壓腳桿29在壓腳彈簧35回復力的作用下,帶動壓腳39一起向上位移而與壓腳座37閉合,將開口內的緯紗壓住,然后壓腳軸49相對于剪刀軸47向右前伸,推動壓腳座37上的上剪刀38與下剪刀40閉合,將緯紗剪斷。此時鉤針26繼續向下旋轉,伸到布邊開口的當中、緯紗的上方,在靠近壓腳座37的地方停頓住,然后向左后退,伸入壓腳座37中。再由于壓腳軸49和剪刀軸47的相對運動,帶動壓腳座37繞軸螺釘36向上旋轉,并向左退過鉤針26,壓在壓腳39內的緯紗被壓腳座37帶著繞到了鉤針26上,最后鉤針26向上旋轉,帶著所繞的緯紗進入布邊開口,通過下一緯的打緯動作,將緯紗頭織入布邊內而形成整齊的折入光邊。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于織機上的折入邊裝置是由左、右各一套構成,分別安裝在在織機左、右墻板上端部的胸梁上,成對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折入邊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機殼(1);一機蓋(20),與機殼(1)相固定;一凸輪軸(6),置于機殼(1)上,具軸鍵(16);一剪刀軸共軛凸輪(5)、一旋轉共軛凸輪(7)、一鉤針軸共軛凸輪(12)、一壓腳軸共軛凸輪(17),分別安裝在凸輪軸(6)上,且與凸輪軸(6)上的軸鍵(16)固定;一剪刀軸(47),安裝在機殼(1)上,可軸向移動;一導向桿(60),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6),一端活套在導向桿(60)上,另一端與剪刀軸(47)固定;一對軸承滾輪(54),分別安裝在一對滾輪座(56)上,且與剪刀軸共軛凸輪(5)的兩輪沿接觸;一鉤針軸(50),安裝在機殼(1)上,可軸向移動;一導向桿(22),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1),一端活套在導向桿(22)上,另一端與鉤針軸(50)固定;一對軸承滾輪(23),分別安裝在一對滾輪座(51)上,且與鉤針軸共軛凸輪(12)的兩輪沿接觸;一壓腳軸(49),安裝在機殼(1)上,可軸向移動;一導向桿(48),固定在機殼(1)上;一對滾輪座(52),一端活套在導向桿(48)上,另一端與壓腳軸(49)固定;一對軸承滾輪(21),分別安裝在一對滾輪座(52)上,且與壓腳軸共軛凸輪(17)的兩輪沿接觸;一擺臂軸(15),安裝在機殼(1)上;一擺臂(11),樞置于擺臂軸(15)上;一對軸承滾輪(13),分別安裝在擺臂(11)上,且與旋轉共軛凸輪(7)的兩輪沿接觸;一鉤針軸套(53),設在鉤針軸(50)上,具平面(55);一旋轉滑動套(57),安裝在鉤針軸套(53)上;一調整連桿(9),一端與擺臂(11)樞接,另一端與旋轉滑動套(57)樞接;一剪刀座(42),位于機殼(1)外,具下剪刀(40),且一端固定在剪刀軸(47)上,另一端活套在壓腳軸(49)上;一壓腳座(37),樞置于剪刀座(42)上,具滑道(31)、壓腳桿(29)、壓腳彈簧(35)、壓腳(39);一上剪刀(38),固定在壓腳座(37)上,且與下剪刀(40)相配;一滑塊座(30),固定在壓腳軸(49)上;一滑塊(32),樞接在滑塊座(30)上,且位于壓腳座(37)的滑道(31)內;一鉤針座(24),固定在鉤針軸(50)上;一鉤針(26)、一壓板(27),分別安裝在鉤針座(24)上,且使壓板(27)位于壓腳桿(29)的上方。
專利摘要一種折入邊裝置,特別是一種共軛凸輪式折入邊裝置,安裝在無梭織機之左、右墻板上端部的胸梁上,用于將緯紗夾持住并切斷,然后把切斷的緯紗頭折入梭口而形成光邊,屬于織機的附屬配件。它包括一機殼;一機蓋;一凸輪軸;一剪刀軸共軛凸輪組;一旋轉共軛凸輪組;一鉤針軸共軛凸輪組;一壓腳軸共軛凸輪組;一剪刀軸;一鉤針軸;一壓腳軸;一剪刀座;一壓腳座;一滑塊座;一滑塊;一鉤針座;一鉤針;一壓板。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緊湊、運動穩定可靠、無晃動、能提高折入邊裝置動作的成功率、降低萬緯失誤率的優點。
文檔編號D03D47/00GK2646167SQ0327744
公開日2004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4日
發明者汪建明, 龔月鋒, 陸中華 申請人:常熟紡織機械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