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領域,它涉及一種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本色腈綸紗線傳統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本色腈綸短纖維→開清棉→梳棉→并條→粗紗→細紗為了提高產品的日曬牢度采用了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替代現有的本色腈綸短纖維原料,然而經過生產實踐發現,由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著色后若直接進入現有的本色腈綸紗線傳統的加工工藝流程進行生產加工,則前紡工序存在著纖維粘纏機件、花卷成型不良、纖維條發毛和后紡工序存在著紗線毛羽增多等生產技術難題,嚴重地影響了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生產技術難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以解決此問題。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的予處理如下(1)先制備由柔軟劑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胺硝酸鹽)、滲透劑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吸濕潤滑劑(甘油)和水組成的油劑,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為柔軟劑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2~8%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胺硝酸鹽) 4~10%
滲透劑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10~20%吸濕潤滑劑(甘油) 3~8%水 余量(2)將制備好的上述油劑以油劑∶水=1∶9和以對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重量為10~15%的給油量用噴霧器將油劑均勻噴灑在堆放在地上已散裝的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上,待堆放16小時充分滲透后,由人工抓扯成小塊進行小量稱重,使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以每次10kg的定量平鋪在輸棉簾上,并由輸棉簾喂入開清棉機械進行依次加工。
所述的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開清棉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采用梳針打手;梳棉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刺輥速度為600~700轉/分,錫林速度為250~330轉/分,給棉板~刺輥隔距為0.25~0.30mm,刺輥~錫林隔距為0.17~0.23mm,錫林~蓋板隔距(由進口→出口)為0.30mm、0.20mm、0.20mm、0.20mm、0.25mm,錫林~道夫隔距為0.13~0.18mm;并條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前區中心距為42mm,后區中心距為51mm,后區牽伸為1.7倍,總牽伸為8倍;粗紗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前區中心距為52mm,后區中心距為30mm,后區牽伸為1.4倍,總牽伸為8~9倍,號數制捻系數為55;細紗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單紗號數制捻系數為300~380,股線號數制捻系數為480~60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是通過本發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的予處理和對原液著色腈綸紗線各生產加工工序的工藝條件改進,合理地解決了纖維粘纏機件、花卷成形不良、纖維條發毛、紗線毛羽增多等生產難題,有效地提高了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產質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原液著色腈綸纖維的物理化學性質其分子結構 密度1.16-1.18g/cm3,比重1.14-1.17g/cm3,回潮率2%,線密度1.67-3.33dtex,斷裂強度2.8-3.2CN/dtex,纖度1.5D-3D,長度38-64mm。
原液著色是將顏料混入聚丙烯腈切片中在200℃-280℃高溫條件下共混紡絲,使纖維具有各種顏色,因此具有優良的耐光性和耐氣候性,日曬色牢度在紡織纖維中是最好的,其勾結強度為干強度的30%-80%,濕態斷裂強度為干強度的80%-100%,干態延伸度為25-46%,初始模量為40-70g/D,約為羊毛的2倍,伸長回彈接近羊毛,具有較好的抗皺保形性、防霉、防蛀、易保管、耐酸、不溶于醇、醚、酯、酮及油類常用溶劑,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學性能。原液著色腈綸纖維原料可以從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工業公司腈綸廠購進。
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工藝流程如下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予處理→開清棉→并條→粗紗→細紗本發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的予處理如下一種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的予處理如下(1)先制備由柔軟劑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胺硝酸鹽)、滲透劑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吸濕潤滑劑(甘油)和水組成的油劑,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為柔軟劑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2~8%
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胺硝酸鹽)4~10%滲透劑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 10~20%吸濕潤滑劑(甘油) 3~8%水余量(2)將制備好的上述油劑以油劑∶水=1∶9和以對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重量為10~15%的給油量用噴霧器將油劑均勻噴灑在堆放在地上已散裝的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上,待堆放16小時充分滲透后,由人工抓扯成小塊進行小量稱重,使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以每次10kg的定量平鋪在輸棉簾上,并由輸棉簾喂入開清棉機械進行依次加工。這一予處理措施為以后各工序生產加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常規的工藝要求外,本發明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其改進的工藝條件為,開清棉工序的開棉機械的打手必須采用梳針打手,以防纖維損傷,在梳棉工序的梳棉機必須降低刺輥和錫林的速度和適當放大部件間的隔距,以減少纖維的損傷,刺輥速度為600~700轉/分,錫林速度為250~330轉/分,給棉板~刺輥隔距為0.25~0.30mm,刺輥~錫林隔距為0.17~0.23mm,錫林~蓋板隔距(由進口→出口)為0.30mm、0.20mm、0.20mm、0.20mm、0.25mm,錫林~道夫隔距為0.13~0.18mm;并條工序并條機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前區中心距為42mm,后區中心距為51mm,后區牽伸為1.7倍,總牽伸為8倍;粗紗工序粗紗機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前區中心距為52mm,后區中心距為30mm,后區牽伸為1.4倍,總牽伸為8~9倍,號數制捻系數為55,上述主要是為了改善務干;細紗工序細紗機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單紗號數制捻系數為300,股線號數制捻系數為480~600,目的是保證所紡制的紗線強力。
原液著色腈綸線的性能指標如下
單紗斷裂強度(CN/tex)21.8單紗強度變異系數(CV%)9.5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CV%)15.1百米重量變異系數(CV%)2.3采用捻向Z捻號數制捻系數310-330機織物性能指標如下織物干重量(g/m2)280-350斷裂強力(N)1600-2000日曬色牢度(級)6-7級機織物經防水、拒油整量性能指標如下防水性達到100%拒油性達到5-7級本發明所加工制成的紡織品,強力好、耐洗耐用、耐日曬色牢度優于其它紡織品1-2級,適用于軍用、民用、旅游及工礦等產業用紡織品。
權利要求
1.一種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的予處理如下(1)先制備由柔軟劑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胺硝酸鹽)、滲透劑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吸濕潤滑劑(甘油)和水組成的油劑,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為柔軟劑1207(十二醇聚氧乙烯醚)2~8%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二甲基羥乙基季胺硝酸鹽) 4~10%滲透劑TX-10(壬基酚聚氧乙烯乙醚) 10~20%吸濕潤滑劑(甘油)3~8%水 余量(2)將制備好的上述油劑以油劑∶水=1∶9和以對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重量為10~15%的給油量用噴霧器將油劑均勻噴灑在堆放在地上已散裝的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上,待堆放16小時充分滲透后,由人工抓扯成小塊進行小量稱重,使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原料以每次10kg的定量平鋪在輸棉簾上,并由輸棉簾喂入開清棉機械進行依次加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開清棉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采用梳針打手;梳棉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刺輥速度為600~700轉/分,錫林速度為250~330轉/分,給棉板~刺輥隔距為0.25~0.30mm,刺輥~錫林隔距為0.17~0.23mm錫林~蓋板隔距(由進口→出口)為0.30mm、0.20mm、0.20mm、0.20mm、0.25mm,錫林~道夫隔距為0.13~0.18mm;并條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前區中心距為42mm,后區中心距為51mm,后區牽伸為1.7倍,總牽伸為8倍;粗紗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前區中心距為52mm,后區中心距為30mm,后區牽伸為1.4倍,總牽伸為8~9倍,號數制捻系數為55;細紗工序的改進工藝條件為單紗號數制捻系數為300~380,股線號數制捻系數為480~60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紡織領域,它涉及一種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加工方法,本發明通過原液著色腈綸短纖維的預處理和各生產加工工序的工藝條件改進,合理地解決了纖維粘纏機件、花卷成形不良、纖維條發毛,紗線毛羽增多等生產難題,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原液著色腈綸紗線的產質量。本發明所加工制成的紡織品,強力好、耐洗耐用、耐日曬色牢度優于其它紡織品1-2級,適用于軍用、民用、旅游及工礦等產業用紡織品。
文檔編號D06M15/347GK1523161SQ03150919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12日
發明者倪志康 申請人:上海益盛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