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轉籠凝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棉紡行業的凝棉器,特別是一種無轉籠凝棉器,用于開清棉流程中。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轉籠凝棉器,包括具有進棉口、出棉口和排塵口的箱體,箱體外側固定有帶電機的風機,風機的出風口與箱體的進棉口相通,箱體內設置有上網柱,且上網柱的進風口與風機的出風口相通,風機上設置有進棉口,上網柱中心具有空心柱,且空心柱側面具有與上網柱連通的進棉口,空心柱的底部連接有下網柱,且空心柱與下網柱連通,上網柱底部安裝有使上網柱和下網柱隔開的隔板;箱體上設置有與上網柱相通的上排風口和與下網柱相通的下排風口;下網柱內設置有導流板,且導流板固定在下網柱的進風口斜對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上網柱內的原料(純棉或化纖)從空心柱側面的進棉口進入下網柱,原料從下網柱內導流板順利落下,從出棉口進入下棉箱。由于網柱底部安裝有使上網柱和下網柱隔開的隔板,隔板使上網柱內成為高壓區,下網柱內成為低壓區,高壓區可以通過上排風口排除風量,低壓區可以通過下排風口排除風量,這樣就可保證與箱體相連的下棉箱內沒有風量,防止原料飄動和對原料堆產生壓力,不致使原料被壓實和從機內竄出,因而可以保持車間清潔,防止空氣污染。
如
圖1、2所示,一種無轉籠凝棉器,包括具有進棉口、出棉口和排塵口的箱體3,箱體3外側固定有帶電機1的風機2,風機2的出風口與箱體3的進棉口相通,箱體3內設置有上網柱4,且上網柱4的進風口與風機2的出風口相通,風機2上設置有進棉口8,上網柱4中心具有空心柱11,且空心柱11側面具有與上網柱4連通的進棉口,空心柱11的底部連接有下網柱9,且空心柱11與下網柱9連通,上網柱4底部安裝有使上網柱4和下網柱9隔開的隔板10;箱體3上設置有與上網柱4相通的上排風口12和與下網柱9相通的下排風口13;下網柱9內設置有導流板5,且導流板5固定在下網柱5的進風口斜對面。箱體3的出棉口連接有下棉箱7。
如
圖1、2所示,箱體3上、下部均設置有排塵管6,排塵管6和風機2位于箱體3的同一側,且上部的排塵管6與上排風口12相通,下部的排塵管6與下排風口13相通。采用這種結構可以上、下同時排塵,總的風量可以向上排出,也可向下排出,結構更合理。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原料(純棉或化纖)從風機2的進棉口8進入風機2,經風機2出風口進入上網柱4,再從空心柱11側面的進棉口進入空心柱11,然后從空心柱11進入下網柱9,下網柱9內的導流板5能有效防止原料沿下網柱9內側旋轉,使原料沿導流板5側壁順利落下,從箱體3的出棉口進入下棉箱7,成功地實現棉氣分離。上網柱4內的短絨、灰塵、雜質從上排風口12經排塵管6排出,下網柱9內的短絨、灰塵、雜質從下排風口13經排塵管6排出。
本實用新型采用3KW電機傳動,與傳統凝棉器采用4KW、5.5KW電機傳動相比,每小時分別節省1度電和2.5度電,降低了能耗,節約了電費。
權利要求1.一種無轉籠凝棉器,包括具有進棉口、出棉口和排塵口的箱體(3),箱體(3)外側固定有帶電機(1)的風機(2),風機(2)的出風口與箱體(3)的進棉口相通,箱體(3)內設置有上網柱(4),且上網柱(4)的進風口與風機(2)的出風口相通,風機(2)上設置有進棉口(8),其特征在于a、上網柱(4)中心具有空心柱(11),且空心柱(11)側面具有與上網柱(4)連通的進棉口,空心柱(11)的底部連接有下網柱(9),且空心柱(11)與下網柱(9)連通,上網柱(4)底部安裝有使上網柱(4)和下網柱(9)隔開的隔板(10);b、箱體(3)上設置有與上網柱(4)相通的上排風口(12)和與下網柱(9)相通的下排風口(13);c、下網柱(9)內設置有導流板(5),且導流板(5)固定在下網柱(5)的進風口斜對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轉籠凝棉器,其特征在于箱體(3)上、下部均設置有排塵管(6),排塵管(6)和風機(2)位于箱體(3)的同一側,且上部的排塵管(6)與上排風口(12)相通,下部的排塵管(6)與下排風口(13)相通。
專利摘要一種無轉籠凝棉器,包括具有進棉口、出棉口和排塵口的箱體(3),箱體(3)外側固定有帶電機(1)的風機(2),箱體(3)內設置有上網柱(4),上網柱(4)中心具有空心柱(11),且空心柱(11)側面具有與上網柱(4)連通的進棉口,空心柱(11)的底部連接有下網柱(9),且空心柱(11)與下網柱(9)連通,上網柱(4)底部安裝有使上網柱(4)和下網柱(9)隔開的隔板(10);箱體(3)上設置有與上網柱(4)相通的上排風口(12)和與下網柱(9)相通的下排風口(13);下網柱(9)內設置有導流板(5),且導流板(5)固定在下網柱(5)的進風口斜對面。本實用新型不僅能成功實現棉氣分離,而且可防止原料飄動,使原料不致被壓實和從機內竄出。
文檔編號D01G9/00GK2571778SQ0226386
公開日2003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19日
發明者凌吉順 申請人:李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