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機緯線檢知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通過使緯線經由縫隙形成的光通過領域來檢知緯線的方法及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
作為水噴射式織機的緯線檢知裝置之一,有一種技術是,將投光器與受光器以隔著打筘時緯線所通過的線移動軌跡的形態、相對配置于探頭上,根據被投緯的緯線在打筘的同時通過投光器與受光器之間來檢知緯線(特公昭57-13653號公報、特開平6-12846號公報)。
這些背景技術都具有這樣的構造即、由投光器與受光器形成狹窄的縫隙,使水依靠其表面張力常時保持于該縫隙之間,由投光器發向受光器的光通過保持在縫隙之間的水。
然而,在上述背景技術中,盡管對應于可投緯的線種,存在適當的縫隙間隔,但縫隙間隔是固定的。因此,如果將上述背景技術應用于與投緯投梭相對應的線種可變更的多色投緯織機,就無法設定與可投緯的所有緯線相對應的縫隙間隔,在線檢出精度的可靠性方面產生問題。
例如,在有選擇地使用粗支及細支的緯線進行投緯時,就不得不對應于粗支的緯線設定縫隙間隔。這樣做,粗支的緯線投緯時什么問題都不會發生,然而細支的緯線投緯時,因保持著的水的抖動而產生的噪聲信號與緯線通過而產生的線信號之間的差別變得微小,從而無法可靠地進行緯線檢知。
緯線檢知一旦如上所述變得不可靠,便會發生盡管緯線存在、仍判斷緯線不存在的誤檢知,從而導致織機停止;或者盡管緯線不存在、仍判斷緯線存在的誤檢知,從而導致漏檢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即使所投緯的緯線的種類被改變,也能可靠地檢知緯線。
發明內容
與本發明有關的緯線檢知方法,它是一種通過使緯線通過由縫隙形成的光通過領域來檢知緯線的方法,包括根據被投緯的緯線確定前述縫隙的間隔的步驟。
縫隙間隔例如,可以使用表示用于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來確定。通過這種方法,縫隙間隔可對應于所投緯的緯線得到調整或者改變,所以當緯線通過光通過領域的時候,可以可靠地得到線信號,其結果是即使所投緯的緯線的種類被改變,也能可靠地檢知緯線。
前述確定步驟是在織機上預先配置具有前述縫隙的復數個頭,對應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前述縫隙具有與對應緯線相對應的間隔,在切換應投緯的緯線的時候,能夠選擇與被切換的緯線相對應的頭。
前述確定步驟也可代之以在織機上預先配置具有可以改變間隔的前述縫隙的頭,在切換應投緯的緯線的時候,根據被切換的緯線改變前述縫隙的間隔。
與本發明有關的緯線檢知裝置包括對應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具有與對應緯線相對應的間隔縫隙的復數個頭即、允許被投緯的緯線通過由前述縫隙形成的光通過領域的復數個頭;以及接受表示應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選擇與由該緯線選擇信號表示的緯線相對應的頭的選擇電路。
在那樣的緯線檢知裝置中,通過使用緯線選擇信號來選擇所定的頭的方法,縫隙間隔對應于應投緯的緯線被改變。因此,當緯線通過光通過領域的時候,能夠可靠地得到線信號,所以即使所投緯的緯線的種類被改變,也能夠可靠地檢知緯線。
前述復數個頭可以按照將與愈細的緯線對應的頭、置于離織端愈遠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投緯方向上。
與本發明有關的另一緯線檢知裝置包括配備有可改變間隔的縫隙的頭即、前述縫隙具有允許被投緯的緯線通過的光通過領域的頭;改變前述縫隙的間隔的調節器;以及接受表示應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應改變為與由接受的緯線選擇信號表示的緯線相對應的縫隙間隔的前述調節器的控制電路。
在另一緯線檢知裝置中,使用緯線選擇信號,縫隙間隔被調整或改變為對應于應投緯的緯線的值。因此,當緯線通過光通過領域的時候,能夠可靠地得到線信號,所以即使所投緯的緯線的種類被改變,也能夠可靠地檢知緯線。
前述頭包括應共同形成前述縫隙及前述光通過領域、并組合成可以沿相互靠近及相互分離的方向移動的一對部件,前述調節器可以與至少一方的前述部件連結。
附圖簡單說明
圖1配備有與本發明有關的緯線檢知裝置的織機的主要部分的一個實例。
圖2概略地顯示圖1中的投緯對面側部分的平面圖。
圖3與本發明有關的緯線檢知裝置的電路的一個實例的方框圖。
圖4所示的緯線檢知裝置的電信號波形的一個例子。
圖5探頭的另一實例。
圖6使用了圖5所示探頭的緯線檢知裝置的電路的一個實例的方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及圖2,在有選擇地對復數根緯線12a、12b、12c進行投緯的水噴射式織機中,緯線檢知裝置10被用作為在投緯對面側檢出被投緯的緯線12b的裝置。
水噴射式織機配置有分別與可能投緯的緯線12a、12b及12c相對應的復數個投緯噴嘴14a、14b及14c,被選擇的緯線12b由來自與之對應的投緯噴嘴14b的壓力水射流帶動,向經線16的開口投緯,并由筘18在織布20的織口22處打筘。
被打筘的緯線12,其前端部(投緯對面側的端部)由復數根纏繞線24纏住,之后在適當的時刻,由配置于投緯對面側的織布端26與纏繞線24之間的割刀28,將前端部一并從織布20割離。
緯線檢知裝置10包括在割刀28與纏繞線24之間、沿投緯方向有間隔地配置的復數個檢知頭即探頭30a、30b、30c。探頭30a、30b、30c各自通過托架32共同固定于織機的支柱34上。支柱34由織機的機架支持。
探頭30a、30b及30c分別對應于緯線12a、12b及12c與投緯噴嘴14a、14b及14c的組合。具體地說,探頭30a、30b及30c分別與粗緯線12a、中等粗細的緯線12b及細緯線12c對應,同時,也分別與對應于這些緯線的投緯噴嘴14a、14b及14c相對應。
在圖中,形成同一組的緯線、投緯噴嘴及探頭,在代表它們的數字12、14及30后面附加同一個字母表示。另外,圖中畫出的是3組緯線、投緯噴嘴及探頭,但本發明也能夠應用于配備有3組以上的緯線、投緯噴嘴及探頭的織機。
距離織布20最近的托架32a支持遮蔽板35,防止從投緯噴嘴14a、14b、14c噴射出的壓力水沖擊探頭30a、30b、30c。
探頭30a、30b及30c是將從對應于粗支緯線(粗緯線)的探頭到對應于細支緯線(細緯線)的探頭,按照距離織布端26愈來愈遠的順序配置即、對應于愈細的緯線的探頭,離開織布端26愈遠。
另一方面,在投緯噴嘴14a、14b、14c的上游一側,對于緯線12a、12b、12c,分別設置有未圖示的緯線測長儲留裝置。如圖2所示,在正確投緯的時候,各緯線的一個投梭部分的長度應當是前端位于緯線飛動方向上的對應探頭與位于其下游側的探頭之間,換言之,前端雖然已到達了對應探頭的位置,但不應到達其下游側的探頭位置,按照該方式設定各測長裝置的測長長度。
探頭30a、30b及30c各自具有允許打筘時對應的緯線12a、12b或12c的前端部通過的縫隙36、以及接受通過了該縫隙36的緯線的空間38。探頭30a、30b及30c的縫隙間隔d1、d2及d3,分別具有與對應緯線12a、12b及12c粗細相對應的大小。因此,這些縫隙間隔具有d1>d2>d3的關系。
探頭30a、30b及30c各自又配置有將來自于未圖示的光源的光導向縫隙36的投光用光導向器40和接受來自光導向器40的光的受光用光導向器42。兩光導向器40及42例如由光纖等光傳輸材料構成,各光導向器的端部隔著縫隙36使投光面與受光面相對置。以此方式,在縫隙36之間形成感知用的光通過領域。
被投緯的緯線12a、12b或12c在打筘的同時,其前端部通過對應的探頭30a、30b或30c的縫隙36,切斷此時通過該縫隙36的光,換言之切斷光通過領域。這樣,通過縫隙36的光至少有一部分被遮斷,由此,后述的受光器的輸出信號就變化為意味著緯線存在的線信號。
圖3表示的是,如上所述的對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配置有復數個探頭30a~30n的多色投緯無杼織機的緯線檢知裝置10的電路的一個實例。
除了每個可能投緯的線種的探頭30a~30n之外,投緯檢知裝置10還包括分別對應于探頭30a~30n的復數個信號處理電路44a~44n。各信號處理電路44a~44n接受來自無觸點開關46的時間信號FT和來自緯線選擇信號發生器48的緯線選擇信號SY。
無觸點開關46是眾所周知的裝置,它通過檢出安裝于織機主軸50的卡爪52,產生與應記憶有無緯線的時間相對應的時間信號FT。時間信號FT除了供給信號處理電路44a~44n之外,還供給緯線選擇信號發生器48。圖4(A)是信號FT的波形的一個例子。
緯線選擇信號發生器48是眾所周知的裝置,它基于未圖示的投梭信號(也可以探測時間信號FT取代),產生表示應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SY。緯線選擇信號SY除了供給各信號處理電路44a~44n之外,還供給投緯裝置、緯線測長儲留裝置等。
在各信號處理電路44a~44n中,來自受光用光導向器42的光由受光器54的受光元件接受,與受光量相對應的電信號輸出至放大器56。由放大器56放大的信號S1在比較器58中,與閾值設定器60設定的閾值相比較。受光量愈少,受光器54的輸出信號及放大器56的輸出信號S1的電平就愈低。圖4(B)是信號S1的波形的一個例子。
僅在放大器56的輸出信號S1的電平不到閾值設定器60設定的閾值的時候,比較器58將成為H電平的信號S2供給“與”電路62的一個輸入端子。時間信號FT通過開閉器64供給“與”電路62的另一個輸入端子。
開閉器64接受緯線選擇信號SY,僅在表示所接受的緯線選擇信號SY對應的緯線的時候被閉路,并將時間信號FT供給“與”電路62。因此,開閉器64作為選擇探頭的選擇電路而工作。
正在輸入時間信號FT時,只有在比較器58的輸出信號S2是H電平的時候,“與”電路62的輸出信號才變為H電平。“與”電路62的輸出信號被供給至觸發器66的輸入端子S。
觸發器66基于時間信號FT,在由脈沖發生器68產生的脈沖信號P1上升的時候復位。脈沖信號P1與時間信號FT同步上升。因此,觸發器66在時間信號FT上升時復位,隨后記憶比較器58的輸出信號S2。信號S2的波形的一個例子如圖4(C)所示。
邏輯信號發生器70例如由觸發器構成,觸發器66的Q輸出、脈沖發生器74發出的脈沖信號P4、以及脈沖發生器72發出的脈沖信號P2分別由輸入端子S、針舌端子D、以及復位端子R接受。也就是說,基于表示織機處于運轉狀態的運轉信號P2、當脈沖發生器72產生的脈沖信號P3上升的時候復位,基于時間信號FT、當脈沖發生器74產生的脈沖信號P4下降的時候,記憶觸發器66的Q輸出。圖4(C)及(D)分別是信號S3及S4的波形的一個例子。
另外,觸發器66在時間信號FT上升的時候復位之后,記憶比較器58的輸出信號S2。存儲于邏輯信號發生器70中的信號S4供給“或”電路76。“或”電路76接受所有的信號處理電路44a~44n的輸出信號,向織機的主控裝置輸出這些信號的或信號S5。
在各信號處理電路44a~44n中,觸發器66及邏輯信號發生器70在時間信號FT發生期間,如果對應的緯線通過探頭的縫隙,則由于受光量減少,觸發器66的Q輸出成為OFF(有線);如果對應的緯線未通過探頭的縫隙,則觸發器66的Q輸出維持在ON(沒有線)。邏輯信號發生器70接受觸發器66的Q輸出,在時間信號為OFF的時候,產生對應于有線或者沒有線的輸出。
因此,有線時的信號S1、S2、S3、S4在圖4中成為如左面所示的波形。與此相對,沒有線時的信號S1、S2、S3、S4在圖4中成為如右面所示的波形。沒有線時的“或”電路76的輸出信號作為使織機停止的織機停止信號,被供給至織機的主控裝置。
在緯線檢知裝置10中,由于對應于應投緯的緯線的信號處理電路的開閉器64被關閉,可選擇對應的信號處理電路、進而對應的探頭,因此,縫隙間隔可根據所投緯的緯線被設定。其結果是,當緯線通過對應的探頭的間隙時,線信號被可靠地捕捉到,因此即使是進行多色投緯即、基于投緯投梭切換了緯線的種類,也能夠選擇與之對應的頭,從而能夠可靠地檢知緯線。
在上述實例中,對每一可投緯的緯線都配置了信號處理電路,但是,例如也可以將各選擇電路即各開閉器64配置于對應的探頭與一個信號處理電路的受光器54之間,由復數根緯線甚至復數個探頭共通使用該信號處理電路。在這種場合下,也可以根據應投緯的緯線的種類有選擇地使用放大器56的增益和比較器58所使用的閾值等信號處理用的參數。
在上述實例中,使用了分別對應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的復數個探頭,也可以由復數個可投緯的緯線共通使用一個可改變縫隙間隔的探頭。
圖5表示這種探頭80的一個實例。組裝探頭80的一對頭部件82、84通過導軌86可上下相對移動,兩個頭部件82、84由回轉式調節器88調節其間隔、形成可變間隔的縫隙36和空間38。
導軌86由復數個螺絲(未圖示)從下面穿過頭部件82的孔90,擰入導軌86的螺孔92,固定于頭部件82上,而另一個頭部件84的T字形部分94則插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T字形導槽96中,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動。
在圖示的例中,調節器88是如伺服馬達那樣的可控制位置及可反轉的回轉式裝置。調節器88根據應投緯的緯線的種類控制回轉量。調節器88的回轉軸100穿過頭部件82的貫穿孔102,并且,前端部具有與頭部件84的螺孔104相螺合的螺紋部106。
各頭部件82及84,具有沿厚度方向貫穿的、向縫隙36開放的孔108。一邊的孔108用于插入投光用光導向器的端部,另一邊的孔108用于插入受光用光導向器的端部。因此,由兩光導向器在縫隙36形成了用于感知線的光通過領域。
在探頭80中,當調節器88正轉時,頭部件82、84向相互靠近(或者相互分開)的方向移動;當調節器88反轉時,頭部件82、84向相互分開(或者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動。以此方式,兩個頭部件82、84所形成的縫隙36的間隔可改變。
如果使用如上所述的探頭80,因為復數種緯線可以共通使用一個探頭,所以,即使可投緯的緯線種類多,也沒有必要擴大在織機上安裝探頭的區域,從而可以在現有的織機上進行配置。而且,沒有必要像圖2的裝置那樣根據線種改變緯線測長的長度,可以節約緯線的消費量。
另外,在縫隙間滯留有水的探頭的場合,形成縫隙的面的加工程度(面相)對線檢知性能有大的影響,面相粗的話,由織機振動產生的水信號(噪聲信號)變大。但是,探頭80的縫隙由分為兩個的頭部件82、84形成,所以縫隙面不僅可以高精度且容易地加工,而且其表面加工狀態及表面狀態(面相)可以容易地確認。
作為使兩個頭部件82、84沿相互靠近、相互分開的方向移動用的調節器,也可以使用如線性馬達那樣的直線移動式調節器,以取代回轉式調節器88。
圖6是使用了圖5所示探頭80的緯線檢知裝置110的一個實例。
緯線檢知裝置110除配置有圖4所示的一個信號處理電路44和與之相關聯的各種電路46、48、64、66、72、74之外,還配置有用來驅動調節器的設定器112及控制器114,以取代作為選擇電路的開閉器64。
在設定器112中,對應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利用表示應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SY,設定了復數個縫隙間隔。所設定的縫隙間隔由控制器114利用緯線選擇信號SY讀取。
控制器114利用緯線選擇信號SY,從設定器112讀取對應于由緯線選擇信號SY表示的緯線的縫隙間隔,根據讀取的縫隙間隔使調節器88正轉或反轉,從而使頭部件82、84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或者相互分開的方向移動,改變縫隙36的間隔。
信號處理電路44在受光器中,將受光用光導向器42的光變換為對應于受光量的電信號,并在放大器56中放大該電信號,在比較器58中將被放大的信號S1與閾值設定器60所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閾值設定器60也可以看作是預先設定了各線種的閾值、并將對應于緯線選擇信號的閾值輸出給比較器58的電路。
比較器58僅在信號S1處于閾值以下的時候,將成為H電平的信號S2供給“與”電路62的一個輸入端子。時間信號FT供給至“與”電路62的另一個輸入端子。“與”電路62基于信號S2和時間信號FT,在時間信號FT正在輸入的時候,華裔在比較器58的輸出信號成為H電平的時候,將成為H電平的信號輸出給觸發器66的設定輸入端子S。
當基于時間信號FT由脈沖發生器68產生的脈沖信號P1上升時,即時間信號FT上升時復位之后,觸發器66記憶比較器58的輸出信號S2。
當基于表示織機處于運轉狀態的運轉信號P2、由脈沖發生器72產生的脈沖信號P3上升時,邏輯信號發生器70復位;在基于時間信號FT、由脈沖發生器74產生的脈沖信號P4下降時,邏輯信號發生器70記憶觸發器66的Q輸出。
另外,觸發器66在時間信號FT上升時復位之后,記憶比較器58的輸出信號S2。邏輯信號發生器70所記憶的信號S4被輸出給織機的主控裝置。
信號處理電路44也是觸發器66及邏輯信號發生器70在時間信號FT發生期間,如果對應緯線通過探頭的縫隙,則因受光量減少,故觸發器66的Q輸出成為OFF(有線);如果對應緯線未通過探頭的縫隙,則觸發器66的Q輸出維持在ON(沒有線)。邏輯信號發生器70接受觸發器66的Q輸出,在時間信號為OFF的時候,產生對應于有線或者沒有線的輸出。
記憶于邏輯信號發生器70中的表示“沒有線”的信號,作為使織機停止的織機停止信號,被供給至織機的主控裝置。
在上述實例中,探頭上均配置了投光導向器40或受光導向器42,取而代之,也可以將投光器或受光器配置在探頭上或配置于其近旁的其它部件之上。
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例。例如,本發明不僅是探頭由織機的機架支撐的技術,也可以由筘支撐探頭、適用于與筘一起移動的技術。另外,本發明不限于水噴射式織機,也可以應用于如空氣噴射式織機那樣的其它無杼織機。因此,只要不脫離其意圖,本發明可以有種種變化。
符號的說明10,110 緯線檢知裝置12,12a~12c 緯線14a、14b、14c 投緯噴嘴16經線18筘20織布28割刀30a~30n,80 探頭36縫隙40,42光導向器64開閉器(選擇電路)68,72,74脈沖發生器82,84頭部件86導向器部件88調節器
權利要求
1.一種織機緯線檢知方法,通過使緯線經由縫隙形成的光通過領域來檢知緯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被投緯的緯線確定前述縫隙的間隔的步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緯線檢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前述確定步驟包括在織機上預先配置具有對應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具有與對應緯線相對應的間隔的前述縫隙的復數個頭,在切換應投緯的緯線的時候,選擇與被切換的緯線相對應的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緯線檢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確定步驟包括在織機上預先配置具有可改變間隔的前述縫隙的頭,在切換應投緯的緯線的時候,根據被切換的緯線改變前述縫隙的間隔。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緯線檢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將按照與愈細的緯線對應的頭置于離織端愈遠的位置的方式,前述復數個頭預先配置在投緯方向上。
5.一種織機緯線檢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對應于每一可投緯的緯線、具有與對應緯線相對應的間隔的縫隙的復數個頭即、允許被投緯的緯線通過由前述縫隙形成的光通過領域的復數個頭;以及接受表示應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選擇與由接受的緯線選擇信號表示的緯線相對應的頭的選擇電路。
6.一種織機緯線檢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備有可改變間隔的縫隙即、具有允許被投緯的緯線通過的光通過領域的頭;改變前述縫隙間隔的調節器;以及接受表示應投緯的緯線的緯線選擇信號、應改變為與由接受的緯線選擇信號表示的緯線相對應的縫隙間隔的前述調節器的控制電路。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緯線檢知裝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頭由應共同形成前述縫隙及前述光通過領域、組合成可以沿相互靠近及相互分離的方向移動的一對部件構成,同時,前述調節器至少與一方的前述部件連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通過使緯線經由縫隙形成的光通過領域來檢知緯線的方法,根據被投緯的緯線確定縫隙的間隔。即使所投緯的緯線的種類被改變,也能可靠地檢知緯線。
文檔編號D03D47/32GK1508312SQ02157459
公開日2004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16日
發明者本鄉真一 申請人:津田駒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