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機的控制織物輸出的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織機的控制織物輸出的方法及其裝置,能夠在織布上鮮明地表示出編織條件不同的織物組織結構的邊界。
背景技術:
以往的織機輸出裝置,例如圖10所示,檢測出經線張力T,與所設定的張力To進行比較,根據張力偏差ΔT=To-T,控制輸出馬達M的速度(特開平8-246299號公報)。
經線Y,從經紗梁B1(warp beam)被拉出(reelability)后,在張緊滾軸TR1(tension roller)與卷線滾軸(take-up roller)之間,通過綜框SF(heddle)被開口,而后編入未圖示的緯線,通過杼子R(reed)織成織布CL,并卷繞在卷軸B2上。另外,在張緊滾軸中附設可檢測經線張力T的張力傳感器LD(例如,load cell),在經紗梁B1中附設檢測卷徑d的卷徑傳感器DB。而且,經線轉軸B1,通過傳動機構與輸出馬達M相連接,該輸出馬達上連接有檢測旋轉次數N的旋轉傳感器E。
輸出控制裝置,由合成點1、補正演算裝置2、指令速度演算裝置3、合成點4、控制增幅器5逐級連接而成,構成輸出馬達的速度控制系統。換言之,合成點1,根據張力傳感器LD輸出的經線張力T和未圖示的設定器所輸出的設定張力To計算出張力偏差ΔT,并傳送至補正演算裝置2的切換回路2a。切換回路2a的輸出部分分別與包括比例要素,積分要素等的多個補正演算器2b、2b…相連接,該多個補正演算器2b、2b…的輸出,作為補正演算裝置2的輸出,一并與指令速度演算裝置相連接。另外,在切換回路2a中,還輸入了切換信號Sa。
指令速度演算裝置3的輸出,通過合成點4與控制增幅器5相連接,合成點4的減法端點中被輸入旋轉傳感器E所輸出的旋轉次數N。此外,指令速度演算裝置3中,除卷徑傳感器DB輸出的卷徑d之外,還輸入了編織條件所決定的經線消耗率w,以及織機的旋轉次數n。而且,輸入切換回路2a的切換信號Sa,是根據經線消耗率來設定的。
于是,補正演算裝置2,通過切換回路2a,根據依存于經線消耗率w的切換信號Sa來選擇補正演算器2b、2b…,即使織物組織結構的種類、緯線的種類、緯線密度等編織條件發生變化,根據張力偏差ΔT,使用最合適的比例增益(proportional gain)和積分增益(integralgain)也可以計算出速度補正量ΔN。而且,指令速度演算裝置3,可以根據經紗梁B1的卷徑d,織機的旋轉次數n,經線的消耗率w,傳動機構G的傳動比m計算出輸出馬達M的基本速度,并利用速度補正量ΔN補正基本速度,從而計算出用于輸出馬達M的指令速度N1。但是,各個補正演算器2b的積分要素,在編織條件發生變化而促使經線消耗率w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通過切換回路2a切換至其它補正演算器2b時,保存對應于各個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將下一次選擇期間的積分值與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相連接,從而將經線張力T抑制在最小范圍。
使用以往的技術時,補正演算裝置的積分要素,針對每種編織條件,都需無條件地將積分值與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相連接,當編織過程中編織條件被切換而發生變化時,編織交界(已織成織布的部分和以線狀獨立存在的部分的相交之處)的位置會有較長距離的移動,所以編織交界移動至各種編織條件的常規狀態位置的所需時間就會過長,從而產生織物組織結構的邊界不鮮明的問題。另外,編織交界的位置,具有在緯線密度增大時,向輸出側后退,在緯線密度減小時,向卷取側前進的傾向。并且針對每種編織條件,常規狀態的位置都發生變動。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以往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提供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有選擇地與上一次的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預先調整值(Preset)的其中之一相連接,在織布上能夠鮮明地表現出織物組織結構的邊界的織機的控制輸出的方法及其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結構特征是,根據經線的張力,利用包含積分要素的補正演算裝置來控制輸出馬達的速度時,在編織過程中當編織條件發生變化,則根據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新的編織條件的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重新設定的預先調整值的兩者之一相連接。
另外,可以設定閾值,并將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與所述閾值進行比較。上述閾值還可以設定多個,且針對每個閾值都分別設定預先調整值。
而且,在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中,可包括每種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也可包括對編織條件設定權重(weighting)的結果。
并且,可以使用緯線密度作為編織條件。
本發明的第二結構特征是,包括根據經線張力計算出速度補正量的補正演算裝置,通過上述補正演算裝置計算出的速度補正量,補正基本速度產生器產生的基本速度來計算輸出馬達的指令速度的指令速度演算裝置,其中所述補正演算裝置,包括積分要素,在編織過程中每當編織條件發生變化時,根據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新的編織條件的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重新設定的預先調整值的兩者之一相連接。
但是,此處所說的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是指該編織條件被選擇的時間段,非選擇期間是指該編織條件未被選擇的時間段。
若采用上述第一結構,在編織過程中當編織條件被切換而發生變化時,可以根據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態,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新的選擇條件的上一次的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預先設定的預先調整值的其中之一相連接。換言之,新的編織條件被選擇時,可以通過積分值與預先調整值的連接,根據預先調整值來控制輸出馬達的速度,并可對經線張力的變動不與考慮,而將編織交界迅速地移至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位置。另外,將積分值與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相連接,可以平穩地控制輸出馬達的速度,將經線張力的變動抑制在最小范圍。此外,其它選擇條件的選擇狀況是指,其它選擇條件的內容、各自的選擇期間的長度、順序,以及它們的組合。對于不同的編織條件,與其對應的編織交界的位置,和編織交界的移動難易程度都不相同。
通過將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與閾值進行比較,當非選擇期間小于閾值時,編織交界的位置被視為接近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位置,從而選擇積分值以抑制經線張力的變動。而當非選擇期間大于閾值時,編織交界的位置被視為遠離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位置,從而選擇預先調整值,可迅速地移動編織交界的位置。
設置多個閾值,并對每個閾值設定預先調整值時,可根據對應于各個閾值的預先調整值,階段性地切換編織交界的移動速度。
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中,因含有每種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所以可將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簡單地總和,或者將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加以修正并總和,從而計算出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另外,每種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可通過時間來測量,也可通過挑選數(pick number)來測量。
當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中包含針對編織條件設定權重的結果時,可有效地補償因分別對每種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設定權重并予以修正,而對各種編織條件下的不同的編織交界位置的移動難易程度所產生的影響。
若使用緯線密度作為編織條件,可配合緯線密度的變化,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預先調整值的其中之一恰當地連接在一起。同時,緯線密度,與緯線的線種,織物組織結構相關聯,可作為表示編織條件變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參數而予以使用。
采用上述第二結構時,包含積分要素的補正演算裝置,當編織過程中編織條件發生變化,根據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預先調整值的其中之一相連接,使編織交界迅速地移至對應于各編織條件的位置。
圖1是整體框圖;圖2是重要局部框圖(1);圖3是重要局部框圖(2);圖4是動作的線條說明圖;圖5是動作說明圖;圖6是表示其它實施形態的重要局部框圖(1);圖7是表示其它實施形態的重要局部框圖(2);圖8是表示其它實施形態的重要局部框圖(3);圖9是表示其它實施形態的重要局部框圖(4);圖10是表示以往實施形態的整體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織機的輸出控制裝置10,包括補正演算裝置12、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及基本速度發生器17(圖1)。同時補正演算裝置12、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與合成點11、14,及控制增幅器15相結合,形成輸出馬達M的速度控制系統。在圖1中,輸出馬達M、張力傳感器LD、卷徑傳感器DB、旋轉傳感器E,分別對應于圖10中相同符號的機器。另外,在補正演算裝置12中,附設有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
合成點11的加法端點和減法端點中,分別輸入了未圖示的設定器所設定的設定張力To,以及張力傳感器LD發出的經線張力To。補正演算裝置12的輸出,通過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的合成點13a,與除法器13b相連接,除法器13b的輸出部分,通過合成點14、控制增幅器15與輸出馬達M相連接。而且,在合成點14的減法端點,輸入了旋轉傳感器E所發出的輸出馬達M的旋轉次數N。
輸出控制裝置10中,設置了織物組織結構選擇回路21。在織物組織結構選擇回路21中,附設有圖案設定器22,通過主軸MS的掣子(dog)MS1,檢測主軸MS旋轉的傳感器SS所產生的選擇信號Sp被輸入其中。織物組織選擇回路21的輸出,作為緯線選擇信號Sy被輸入未圖示的緯線選擇裝置,同時作為緯線密度bi(例如i=1、2)被分別輸入信號變換回路23和基本速度發生器17。另外,信號變換回路23,將緯線密度bi變換成切換信號Sbi(i=1、2),輸入補正演算裝置12、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換言之,切換信號Sbi是以邏輯水準(logical level)來表示緯線密度bi。
織物組織結構選擇回路21,在編織過程中,每當輸入傳感器SS所產生的選擇信號Sp時,即根據圖案設定器22中所設定的織物組織結構的編織條件P,選擇緯線選擇信號Sy,緯線密度bi,并予以輸出。另外,編織條件P還包含各種挑選(pick)時所使用的緯線的種類和緯線密度bi。
基本速度發生器17,當輸入織物組織結構選擇回路21所選擇的緯線密度bi時,可根據織機的旋轉次數N計算出基本速度No,并傳送至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即,圖10的傳動機構G的傳動比為m時,基本速度No可根據計算式No=(mn)/(πbi)而予以計算。
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中,輸入了信號變換回路23所發出的切換信號Sbi,重新設定指令回路的輸出,作為重新設定信號Si(i=1、2)被輸入補正演算裝置12。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可由定時器16a1、比較器16b1、定時器16a2、及比較器16b2組合構成(圖2)。定時器16a1、16a2中,分別前置了變換器(inverter)16c1、16c2,并且切換信號Sb1、Sb2通過上述變換器16c1、16c2被分別輸入上述定時器16a1、16a2,而切換信號Sb2、Sb1則被直接輸入。另外,定時器16a1、16a2的輸出,分別與比較器16b1、16b2相連接,比較器16b1、16b2中還分別設定了閾值δ1、δ2。
此時,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針對產生緯線密度b1且切換信號Sb1處于高水準(highlevel)的情況,以及產生緯線密度b2且切換信號Sb2處于高水準的情況,分別啟動定時器16a2、16a1。即,定時器16a1,用于檢測相當于緯線密度b1的未選擇期間的緯線密度b1非選擇期間t1,比較器16b1在檢測出非選擇期間t1>δ1時,輸出重新設定信號S1。另一方面,定時器16a2,檢測緯線密度b2的非選擇期間t2,比較器16b2在檢測出非選擇期間t2>δ2時,輸出重新設定信號S2。
補正演算裝置12,由比例要素的補正演算器12p、積分要素的補正演算器12j(j=a、b)、及合成點12g組合而成(圖3)。補正演算器12p、12j中分別輸入了張力偏差ΔT,而補正演算器12p、12i的各個輸出,與合成點12g的加法端點相連接。另外,合成點12g的輸出,作為補正演算裝置12的輸出被抽取至外部。比例要素的補正演算器12p中,設定了比例增益Gp。
另一方面,積分要素的各個補正演算器12j,由乘法器12j1(j=a、b)、積分器12j2(j=a、b)級聯(concatenation)而成。各個乘法器12j1中,設定了積分增益Gj(j=a、b),各個積分器12j2中,設定了預先調整值αi(i=1、2)。而且各個積分器12j2中還輸入了切換信號Sbi、重新設定信號Si。
各個積分器12j2分別在切換信號Sbi處于邏輯水準(logical level)時進行積分,可根據乘法器12j1的輸出值Gj·ΔT,計算出積分值Nj(j=a、b)。另外,各積分器12j2,可分別在切換信號Sbi消失的時候,將積分值Nj予以記憶儲存。而且,各積分器12j2,分別在產生切換信號Sbi的時候,根據是否存在重新設定信號Si,與預先調整值α1和被儲存的積分值Nj的其中之一相連接并開始積分,而后輸出新的積分值Nj。但是,積分器12j2,在切換信號Sbi消失時,在保存此時的積分值Nj的同時停止積分操作,并停止積分值Nj的輸出。另外,預先調整值αi,為積分初期值,并根據經驗及實驗,被預先設定為包括αi=0在內的任意數值。
此時,合成點12g,可根據補正演算器12p輸出的補正量Np和補正演算器12j輸出的積分值Nj,并參照切換信號的有無,輸出速度補正量ΔN=Np+Na和ΔN=Np+Nb的其中之一。
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通過合成點13a計算出指令速度N1a=No+ΔN(圖1),通過除法器13b轉換成用于輸出馬達M的指令速度N1=N1a/d并予以輸出。此時,合成點14、控制增幅器15,可對輸出馬達M的旋轉進行控制,使輸出馬達M的旋轉次數N=N1。
所使用的輸出控制裝置10,在編織過程中編織條件P的變化為P1、P2、P1、P2…的情況下(圖4),按以下的內容進行工作。其中,緯線密度bi,根據編織條件P,以緯線密度b1、b2、b1、b2…進行變化,且緯線密度b1>b2。另外,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在緯線密度bi發生變化時,為了判定有無重新設定信號Si,僅在緯線密度bi變換后極短的延長時間Δt內維持重新設定信號Si。而且,基本速度發生器17,根據緯線密度bi的變化,適當地切換輸出適用于編織條件P=P1、P=P2的基本速度No。
在編織條件從P=P2變化為P=P1,緯線密度從b2變為b1的情況下,當新的編織條件P=P1的非選擇期間t1>δ1而產生重新設定信號S1時(圖4的A點),補正演算裝置12的補正演算器12a,根據張力偏差ΔT,與預先調整值α1相連接,計算出積分值Na。此時,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可以通過補正演算裝置12所輸出的速度補正量ΔN=Np+Na對基本速度No進行補正,并通過輸出小于編織條件為P=P1的固定狀態時的指令速度N1a=No+ΔN,將編織交界Y1的位置迅速地移至對應于編織條件為P=P1的固定狀態的位置(圖5的兩點劃線)。
而且,在新的編織條件P=P1的非選擇期間t1≤δ1,且未產生重新設定信號S1的情況下(圖4的C點),補正演算器12a,不使用預先調整值α1,而是與新的編織條件P=P1的上一次選擇期間的結束期所保存的最終積分值Na相連接,計算出新的積分值Na。因此,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無需對基本速度進行過大的補正,即可平穩地控制輸出馬達M的速度,將經線Y的張力變動抑制在最小范圍。
在編織條件從P=P1變化為P=P2,緯線密度從b1變為b2的情況下,當編織條件P=P2的非選擇期間t2>δ2而產生重新設定信號S2時(圖4的B點),補正演算裝置12的補正演算器12b,將積分值Nb與預先調整值α2連接,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通過輸出大于編織條件為P=P2的固定狀態時的指令速度N1a=No+ΔN=No+Np+Nb,將編織交界Y1的位置迅速地移至對應于編織條件P2的固定狀態的位置(圖5的實線)。另外,在未產生重新設定信號S2(圖4的D點)的情況下,補正演算器12b,將積分值Nb與新的編織條件P=P2的上一次選擇期間所保存的最終積分值Nb相連接,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將經線Y的張力變動抑制在最小范圍。
本發明還包括其它的實施方式。
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的比較器16b1中,可設定多個閾值δ1k(k=a、b…)(圖6),在對應于比較器16b1的補正演算裝置12的積分器12a2中,針對每個閾值δ1k都可設定預先調整值α1k(k=a、b…)。
比較器16b1的輸出,作為重新設定信號S1k(k=a、b…)被傳送至積分器12a2。即,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在緯線密度b1的非選擇期間t1>δ1a時,只輸出重新設定信號S1a,在非選擇期間t1>δ1b時,輸出重新設定信號S1b,在非選擇期間t1>δ1c時,輸出重新設定信號S1c。其中,δ1a<δ1b<δ1c。
另一方面,積分器12a2,在產生切換信號Sb1時,根據此時的重新設定信號S1k,選擇最合適的預先調整值α1k,并將積分值Na與預先調整值α1k相連接。另外,積分器12a2,在不存在任何重新設定信號S1k時,將積分值Na與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Na相連接。即積分器12a2,在新的編織條件被選擇時,可根據相應的非選擇期間t1的長度,分階段地切換編織交界Y1的移動速度。而且,在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的比較器16b2中,亦可設定多個閾值δ2k(k=a、b…),在對應于比較器16b2的積分器12b2中,針對每個閾值δ2k可設定預先調整值α1k(k=a、b…)。
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為了能夠對應3種緯線密度bi(i=1、2…)、可在用于各種緯線密度bi的比較器16bi(i=1、2…)的前一段,設置計算各種緯線密度bi的非選擇期間ti(i=1、2…)的輔助回路16g(圖7)。
用于緯線密度b1的輔助回路16g、由定時器16g1、16g2、乘法器16g3、16g4、合成點16g5組合而成。定時器16g1中,通過變換器16g6、16g6被輸入切換信號Sb1、Sb3,而切換信號Sb2被直接輸入。另外,定時器16g2中,通過變換器16g6、16g6被輸入切換信號Sb1、Sb2,而切換信號Sb3被直接輸入。定時器16g1、16g2的輸出,分別通過乘法器16g3、16g4與合成點16g5的加法端點相連接。乘法器16g3、16g4,分別設定了權重系數k1、k2。合成點16g5的輸出作為緯線密度b1的非選擇期間t1被輸入比較器16b1。
另外,用于緯線密度b2、b3的輔助回路16g、16g的結構,與用于緯線密度b1的輔助回路16g大致相同。其中,用于緯線密度b2的輔助回路16g的定時器16g1、16g2,通過變換器16g6、16g6被分別輸入切換信號Sb2、Sb3和切換信號Sb1、Sb2,而切換信號Sb1、切換信號Sb3則分別被直接輸入。用于緯線密度b3的輔助回路16g的定時器16g1、16g2中,通過變換器16g6、16g6被分別輸入切換信號Sb2、Sb3和切換信號Sb1、Sb3,而切換信號Sb1和切換信號Sb2分別被直接輸入。
此時,用于緯線密度b1的輔助回路16g的定時器16g1、16g2,分別測定緯線密度b2的選擇期間t1a、緯線密度b3的選擇期間t1b,乘法器16g3、16g4,分別計算出設定了權重的選擇期間k1·t1a、k2·t1b,而合成點16g5,將緯線密度b1的非選擇期間t1=k1·t1a+k2·t1b傳送至比較器16b1。同樣,用于緯線密度b2的輔助回路16g,對緯線密度b1、b3的各個選擇期間設定權重,將設定了權重的緯線密度b1、b3的選擇期間的總和作為緯線密度b2的非選擇期間t2傳送至比較器16b2,用于緯線密度b3的輔助回路16g,對緯線密度b1、b2的各個選擇期間設定權重,并作為緯線密度b3的非選擇期間t3予以輸出。
換言之,用于緯線密度b1的輔助回路16g,通過使用權重系數k1、k2,可以最恰當地修正對應于緯線密度b1的非選擇期間t1的其它緯線密度b2、b3的選擇期間t1a、t1b。對于用于緯線密度b2、b3的輔助回路16g、16g而言也存在相同的效果。
另外,各個輔助回路16g,可設置設定有多個權重系數ki(I=1、2…)的非選擇期間計算回路16g7來取代乘法器16g3、16g4和合成點16g5(圖8)。非選擇期間計算回路16g7,可根據對應于緯線密度b1的非選擇期間t1的其它緯線密度b2、b3的選擇期間t1a、t1b的產生順序或長度等,選擇最合適的權重系數ki,并計算出緯線密度的非選擇期間t1=ki(t1a+t1b)。
在圖7、圖8中,輔助回路16g、比較器16bi所設置的組數與所選擇的緯線密度bi的數目相同,由此計算出各個緯線密度bi的非選擇期間ti,并產生對應于ti的重新設定信號Si。另外,圖7中的比較器16bi,也可以模仿圖6,設定多個閾值δik。而且,圖2中的定時器16a1、16a2,可以使用對選擇信號Sp進行計數的計數器16d1、16d2來取代(圖9)。計數器16d1、16d2,可根據選擇數目來測量非選擇期間t1、t2。而圖7、圖8中的定時器16g1、16g2,也可同樣如此。
在以上的說明中,緯線密度bi可以用編織條件P本身來取代,也可以用表示編織條件P的其它參數,如織物組織結構、緯線的種類等來取代。另外,輸出控制裝置10中所包括的補正演算裝置12、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重新設定指令回路16、基本速度發生器17等結構部件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程序來得以實現。
如上所述,若使用上述第一結構,在編織過程中,當編織條件發生變化,可根據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將補正演算裝置的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新的編織條件的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重新設定的預先調整值的其中之一相連接,伴隨編織條件的變化可迅速地變動編織交界的位置,從而達到在織布上鮮明地表示出織物組織結構的邊界的優異效果。
而使用上述第二結構,包括積分要素的補正演算裝置和指令速度演算裝置被組合在一起,而且可以預先在積分要素中設定預先調整值,因而可以使上述第一結構能夠更易于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織機的控制織物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經線的張力,利用包含積分要素的補正演算裝置來控制輸出馬達的速度時,在編織過程中每當編織條件發生變化,則如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新的編織條件的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重新設定的預先調整值的兩者之一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設定閾值,并將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與所述閾值進行比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閾值可設定多個,且針對每個閾值分別設定預先調整值。
4.如權利要求1至3的其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中,包括每種編織條件的選擇期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中,包括對編織條件設定權重的結果。
6.如權利要求1至3的其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緯線密度作為編織條件。
7.一種織機的織布輸出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補正演算裝置,如經線張力計算出速度補正量;指令速度演算裝置,通過上述補正演算裝置所計算出的速度補正量,補正基本速度產生器產生的基本速度,從而計算出輸出馬達的指令速度;其中所述補正演算裝置,包括積分要素,在編織過程中每當編織條件發生變化,即如對應于新的編織條件的非選擇期間的其它編織條件的選擇狀況,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與新的編織條件的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重新設定的預先調整值的兩者之一相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織機的控制織物輸出的方法及裝置,其目的為在織物上鮮明地表示出織物組織結構的邊界。該織物輸出控制裝置包括,具備積分要素的修正演算裝置12,以及指令速度演算裝置13。當編織條件P一發生變化,所述修正演算裝置12即在上一次選擇期間的最終積分值和重新設定的預先調整值(Preset)的兩者之間,有選擇地挑選出其中之一,并與積分要素的積分值相連接,以盡快地移動編織交界(已織成織布的部分和以線狀獨立存在的部分的相交之處)的位置。
文檔編號D03D49/04GK1428471SQ02157440
公開日2003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26日
發明者山田茂生, 山崎守一, 松山豐 申請人:津田駒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