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橫向編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前后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寬度可以調整的針床的橫向編織機。
背景技術:
在橫向編織機中,至少前后一對的針床夾著齒口間隙、使各個頭部相互接近地設置。在各針床上多數的針和沉降片被并排設置。前后相對峙的針床的尖端部及沉降片之間形成的間隙(以下稱齒口間隙)的尺寸由編織機的隔距和針鉤尺寸決定,在一部分的橫向編織機中,該齒口尺寸是可以調整的。該尖端部或由鋼琴線形成,或由針床基板其自身形成。例如,在針床的兩端穿設了多個為了插入調整齒口尺寸用的定位銷的定位孔,根據安裝在針床上的針的針鉤尺寸(L、M、S),通過改變相對于穿設在本體臺座上的定位孔的、定位銷的位置,可以改變針床對本體臺座的安裝位置。由此,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的位置被改變,齒口間隙的尺寸可以增大或縮小,例如用7隔距的編織機可以得到6隔距或8隔距質地的針織品。
另外,有具有針床的回避裝置的橫向編織機,即在針織品的編織中,將針床從進行普通編織(針織或移圈)的進出位置成為向后面回避的狀態,在此期間進行所需要的編織操作,然后使回避狀態下的針床回到原來的進出位置。
作為這樣的編織機,有具有經線插入機構的橫向編織機。使用緯線編針織物期間,將前后針床設置在進出位置,使用被稱作花邊桿的插入經線用的供紗裝置進行針織物編織時,為了使位于花邊桿下部的針床在隨著花邊桿的搖動進行墊紗動作時,不干擾花邊桿而向下方回避。例如,特公昭51-42225號公報的圖1所示。
另外,作為其他的例子,在將被編織的邊紋等編織物從針床的針上向設置在針床下部的移圈桿上的移圈鉤針上移圈的、被稱作套圈編織機的編織機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從針床下方相對于齒口進退升降的移圈部件與針床的干擾,設置有針床的回避裝置。例如,特開昭46-973號公報的圖14、圖15所示。
但是,上述任何一個編織機都是通過將重量大的針床整體相對于齒口向進退方向移動,來改變齒口間隙的寬度,因此這種調整需要很大的功率。特公昭51-42225號及特開昭46-973號公報中,編織機具備很大的驅動裝置。根據安裝針床上的針鉤尺寸(L、M、S),改變相對于穿設于本體臺座的定位孔的定位銷的位置,需要進行手工操作,雖然不需要象上述那樣的特別驅動裝置,但是對于工作人員來說,該變更工作需要很大的勞力。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調整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寬度,不需要現有這樣的大功率的橫向編織機。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在針織物編織中可以調整齒口間隙寬度的橫向編織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中,橫向編織機將至少一對針床夾著齒口間隙相對設置,該針床具有進退自如地排列在形成于針床上的針槽上的多數的針、設置在各針間對于線圈形成起作用的沉降片、及針床尖端部,其中,相對于針床,在針的進退方向上移動自如地支撐著前述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雙方,同時設置操作裝置,可以對該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雙方進行進退操作,調整前后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寬度。
另外,操作裝置是同時一并對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雙方進行進退操作。
據此,在針床的前端部設置的、在線圈形成時起作用的沉降片及與沉降片一起面對前后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針床尖端部,由于被一起可以進退運動地支撐在針床上,可以擴大、或縮小齒口間隙,因此可以根據需要,通過在針床上移動沉降片或針床尖端部的位置,得到所需要的齒口尺寸。
另外,在從針床前端到針床背面側形成的沉降槽中,將沉降片相對于齒口進退自如地支撐,針床尖端部由編織紗固定線材構成,該編織紗固定線材是在沉降片前邊緣附近的、針的進退軌跡下方、貫穿在朝著與針的進退方向正交方向穿設的貫穿孔中,通過操作裝置,對在沉降片的針床背面延伸部分上設置的被操作部進行進退操作,對沉降片及編織紗固定線材進行進退操作,調整針床間的齒口間隙尺寸。
另外,通過滑動部件進行各個沉降片的進退操作,該滑動部件設置了相對于全部的各個沉降片的被操作部可以同時結合的操作部,向針床橫向延伸。
另外,在前述沉降片上設置的被操作部是由從針床背面突出來的、控制進退用的針踵構成,在滑動部件上設置的鑲條槽上進行鑲條結合,使沉降片進行進退操作。
據此,固定在針床線圈上的尖端部由線材構成,將其貫穿插入設置在沉降片上的貫穿孔中支撐。并且,由于在向沉降片的針床背面延伸的后方部分上,設置有與對沉降片進行進退操作的操作裝置相結合的被操作部,所以該被操作部通過操作裝置進行進退運動時,不僅是沉降片,線材也同時進行進退、齒口間隙的寬度被調整。另外,由于在針床背面設置被操作部,通過操作裝置對此進行操作,與在針床上面側設置時相比較,容易確保設置空間。
另外,由于并設的所有的沉降片的各個被操作部與設置在滑動部件上的操作部相結合,該滑動部件設有相對于所有的各個沉降片的被操作部可以同時結合的操作部、向針床橫向延伸,因此通過對滑動部件進行進退操作,可以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
由于滑動部件的進退操作,沉降片的針踵在鑲條槽被鑲條結合、進退操作。
另外,前述針床是由針床本體部和針床前端部分開構成的,該針床前端部在該針床本體部的前方,相對于針床本體部向著針的進退方向移動自如地構成,在針床前端部上設置有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同時針床前端部通過操作裝置進行進退操作,調整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尺寸。
另外,針床前端部在針床本體部上被可以進退運動地支撐。
據此,形成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的針床的前端部分分別形成,在針床上被可以向著針的進退方向移動地支撐,并且針床前端部通過操作裝置被進退操作,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尺寸被調整。
另外,在前后的針床上分別設置有調整前述針床間的齒口間隙尺寸的機構。
據此,由于在前后針床上可以分別對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進行進退操作,可以使齒口間隙尺寸的調整幅度更大。并且由于可以使前后針床的進退量一致,不僅是象L、M、S鉤針尺寸的改變,可以根據例如編織原材料或者編織結構等編織條件,微妙地改變齒口間隙的尺寸、進行針織物的編織。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橫向編織機的針床部分概略的側視圖。
圖2是一方的針床的剖面圖。
圖3是圖2所示針床的最前部的擴大圖。
圖4是表示構成針床的主要零件圖。
圖5是針床前端的俯視圖。
圖6是從針床下方看針床前端側的圖。
圖7是表示從針床背面看對沉降片進行進退操作的沉降片操作裝置。
圖8的圖8a是表示圖7的線VIII-VIII的沉降片操作裝置和沉降片狀態的剖面圖,是省略了針床的圖,表示沉降片41處于進入狀態,圖8b是對應圖8a的圖,表示沉降片41處于后退時的狀態。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的橫向編織機針床的剖面圖。
圖10是表示使構成針床基板的本體部與前端部處于分離狀態的圖。
圖11是表示使為調整齒口間隙寬度的操作裝置的概略構成明確、而將針床簡略化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關于本發明的橫向編織機,以下根據附圖對合適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橫向編織機1是將并列設置著多個針和沉降片而構成的前后針床呈倒V字型地相對設置。圖1是表示橫向編織機的針床部分概略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后針床的剖面圖(省略了后述的操作裝置),圖3是圖2所示針床的最前部的擴大圖。圖4是表示構成針床的主要零件圖。本說明書中,將向前后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移動用進入、其相反的移動用后退表示。并且,對橫向編織機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面對齒口的部位用前、其相反的部位用后表示。
前針床5和后針床6被載置支撐在本體臺座3上。本實施例中,由于調整前后針床間的齒口間隙17尺寸的調整裝置只設置在后針床6一側,前針床5使用現有結構的針床,因此以下是對后針床6進行的說明。后針床6是在針床基板7的上面等間距地刻出的多個針板槽9、9上嵌入針板11,在鄰接的針板11、11之間形成針槽13,在該針槽13內,朝著齒口間隙17一側進退自如地支撐著針15。針板11是通過在針床基板7的凹部8上與各槽9正交而貫穿的金屬絲21,使在其前端側形成的凹部19在槽內定位的同時,對后端部進行鉚接等固定在針床基板7上。針槽13在前端上有鉤針16,收納著通過掛鉤18的轉動進行鉤針16開關的舌針15,也可以是通過導針片進行鉤針開關的復合針等的其他形式的針。針15通過壓板12被支撐在針槽13內,該壓板12是在針板11的上面被穿插在朝著與針槽13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槽14中。
針15是通過在其后部形成的凹部23上嵌合挺針片25前端的凸部27,與挺針片25成為一體。挺針片25控制進退用的針踵28、29從針床表面突出設置,通過與設置在三角座滑架31上的鑲條32結合,進行進退操作,針15相對于齒口間隙17進行進退動作。挺針片25形成有向針槽底部延伸的彈性支腿部33,使針踵28、29向針槽外突出的方向賦予彈力的狀態下,通過朝針床縱向穿插的金屬絲35被保持在針槽內。
沉降片槽37是在面對針床基板7的齒口間隙17的最前面,連通前述針板安裝用的槽9,并且與向針床基板下面后方延伸的針板槽的槽寬相同,以同樣的節距形成的,該沉降片槽37內收容有沉降片41。將針床基板7的前端部分削掉一部分,設置了與針15的進退方向正交形成的槽34,該槽內橫架金屬絲51,關于該金屬絲51以后進行說明。
沉降片41是由大致呈L字形狀的板部件形成的,在前邊緣上形成了在線圈形成時固定線圈的沉降弧的線圈形成緣43。在緊接著線圈形成緣43的后方形成了由于穿插通鋼琴線等固定編織紗用的金屬制線材的貫穿孔44。該貫穿孔44穿設在針的進退軌跡的正下方,鋼琴線53跨越排列設置著各沉降片41的貫穿孔44上。面對著鋼琴線53的齒口間隙的前面部分是針床尖端部,在線圈形成時,尖端部的邊緣上使織好的線圈從針上脫圈。該針床的尖端部俗稱“天齒”(Verge)。
在該沉降片41上形成有兩個貫穿孔44a、44b,適當地變換穿插鋼琴線的孔,可以微妙地調整織好的線圈的脫圈時間。在前述貫穿孔44的更后面,形成有為了將沉降片進退自如地支撐在針床基板上而設置的穿插前述金屬絲51的長孔45。
沉降片41的板部件的厚度,是前端部46形成得薄,在針床前端一側支撐針的側面的長孔形成部周邊47是與針板11相同厚度形成的。從長孔形成部周邊47到沉降片的L字形彎曲部48的部位42,形成了一個側面被削薄的薄壁狀,從L字形彎曲部48向后方延伸的后方部49與長孔形成部周邊47的厚度相同。在部位42形成的空間部是為了防止飛散的纖維塵等堆積在沉降片槽內,而向下方撣掉的空間。
在沉降片41的后方部49上作為被操作部形成有從針床基板7的下面向下突出的控制針踵50。為使沉降片41不會從針床基板7上脫落,在前方側有貫穿長孔45的金屬絲51,同時通過后方側針床基板7的下面、穿插在與沉降片槽37正交方向形成的槽55中的壓板57被支撐著。通過這些金屬絲51和壓板57,沉降片41在針床上相對于齒口17被進退自如地支撐著。
圖5是針床前端側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從針床下方看針床前端的圖,沉降片41和鋼琴線53通過后述的操作裝置被同時進行進退操作,但是為了容易理解進退狀態,圖中分別表示了一半是齒口間隙縮小的狀態,另一半是齒口間隙擴大的狀態,并且是在拆下操作裝置狀態下的圖。
下面就進退操作沉降片41和鋼琴線53的操作裝置60進行說明。圖7是表示從下面看后針床6的圖。針床背面上,第1滑動桿61及第2滑動桿71通過安裝部件81、82、83、84被滑動自如地安裝在針床背面上,該第1滑動桿61是與并列設置的沉降槽37的行列正交、向針床橫向延伸、相對于齒口間隙17進退自如,該第2滑動桿71是在第1滑動桿61與針床6之間設置的、可以向左右方向移動。
在第1滑動桿61上,與針床背面相對峙的前方側,形成有橫向延伸的鑲條槽63,并列設置的沉降片41的各個控制針踵50向該鑲條槽63內突出。第1滑動桿61的上述鑲條槽63的后方側上,形成有收容第2滑動桿71的收容部65,在該收容部65上鑲條隨動桿66a、66b向著針床突起設置。
在第2滑動桿71上,接受前述第1滑動桿61的鑲條隨動桿66a、66b的、用于使上述第1滑動桿61相對于齒口進退操作的槽鑲條73a、73b在對應前述鑲條隨動桿66a、66b的位置上形成。在第2滑動桿71一方的端部上刻有齒條75,螺紋配合著被驅動電動機85的電動軸86進行軸支撐的小齒輪87。驅動電動機85通過沒有圖示的安裝部件被固定在本體臺座3的適當部位上。
通過驅動電動機85的正轉或反轉的驅動,第2滑動桿71向右或左方向移動,在槽鑲條73a、73b內,鑲條隨動桿66a、66b可以越過傾斜部67a、67b向上下的平坦部68、69移動,其結果是第1滑動桿61前進或后退。通過第1滑動桿61的進退運動,在鑲條槽63內的沉降片41的控制針踵50一起被進退運動,作用于線圈的沉降片的線圈固定緣43及鋼琴線53同時被進退運動。圖8的圖8a是表示圖7的線VIII-VIII中的沉降片操作裝置和沉降片狀態的剖面圖,是省略了針床的圖,表示沉降片41處于進入狀態,圖8b是對應圖8a的圖,表示沉降片41處于后退時的狀態。另外后針床作為可以擠壓(ラッキング)驅動的針床構成時,在估計其振幅的范圍內,通過形成與第1滑動桿61的沉降片41的控制針踵50結合的鑲條槽63,即使后針床是擠壓的狀態,也可以不受擠壓的影響,對沉降片41進行進退操作。
以下就本實施方式的橫向編織機1的后針床的動作進行說明。
該橫向編織機1中,使沉降片41和鋼琴線53進入的狀態下,通過針織或移圈等普通的編織進行針織物的編織。并且,沉降片41和鋼琴線53從上述進入位置后退時,圖7中沉降片驅動裝置60的驅動電動機85向右旋轉,通過齒條傳動小齒輪,第2滑動桿71被向右方向移動。據此,鑲條隨動桿66a、66b被從槽鑲條73a、73b內的上平坦部69a、69b向下平坦部68a、68b引導,使第1滑動桿61后退。其結果,由于沉降片41和鋼琴線53從齒口后退,齒口間隙17的寬度與普通編織時相比變大。
并且,將沉降片41和鋼琴線53保持在后退位置期間,進行所需要的編織動作。此時,進行的編織動作如前面所說明的根據編織機的種類而不同,如果選定套圈編織機的針床回避狀態,為了將在此期間編織的邊紋從針床的針向設置在針床下方的移圈桿上的移圈鉤針上移圈,移圈部件從針床的下方相對于齒口間隙進入,接受線圈后,進行移圈部件下降操作等所需要的編織動作后,由于驅動電動機85被向左方向驅動,使第2滑動桿71向右移動,據此使第1滑動桿61進入,針床間的齒口間隙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繼續進行針織物的編織。
這樣,不同于現有的橫向編織機那樣使針床整體進退運動,而只是相對于齒口使設置在齒口附近的至少是沉降片或針床尖塔部等構成針床一部分的構成要素移動,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因此可用比較小的驅動力,可使操作裝置小型化。本實施例中,進退操作后針床的沉降片和鋼琴線,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也可以使前針床與后針床是相同的結構,在各個針床上進行沉降片和鋼琴線的進退操作。另外,驅動電動機的電動機軸的旋轉量可以無級地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也可以微妙地調整。
實施例2上述實施例的橫向編織機的針床,是使穿插著形成針床尖塔部的鋼琴線的各沉降片、在針床的前端被分別進退自如地支撐的構造,與此相對照,實施例2中的針床101,從圖9所示的剖面圖可以看出,針床基板103是本體部105與前端部107分開形成的。圖10是表示使構成針床基板103的本體部105與前端部107分離的狀態。
針床101的基板本體部105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有支撐部111,該支撐部111是被嵌入在基板前端部107的后端面上形成凹陷部113內、將基板前端部107支撐在基板本體部105上。在基板本體部105和基板前端部107的各自的上面,以同樣的節距被分別削出為了插入針板115的槽117、118,在被插入的針板115、115之間形成了針槽119。基板前端部107是在安裝著針板115的狀態下,被限制相對于基板本體部105向左右方向移動。針板115在基板前端部107相對于齒口進退運動時也起著引導的作用。
基板前端部107,其自身的尖端部分121作為與線圈結合的天齒,同時形成有為了安裝沉降片123的沉降片槽125。沉降片123是由整體是相同厚度的薄的板部件形成的,沉降片槽125比安裝針板用的槽117的槽寬要小。沉降片123具有基板前端部107的尖端部分121向后方延伸的支腿127和在基板下面延伸的彈性支腿128。沉降片123通過將在各個支腿127、128的前端上設置的結合部131、132分別固定在設置在基板前端部107上的固定部133、135上,被固定在基板前端部107上。天齒(尖端部)可以象前面的實施例那樣用鋼琴線形成,或者天齒與沉降片雙方與基板前端部削成一體也可以。基板前端部107的上面130是支撐針的滑動面。上述沒有說明的其他部分與第1實施例相同。
圖11是表示為調整齒口間隙寬度的操作裝置的大致構成,為了便于理解將針床簡略化表示的俯視圖。在基板前端部107的兩端上,為了使基板前端部107相對于基板本體部105進退運動、用于與操作裝置151連接的結合片133、134向橫向突出形成。在基板本體部105上沒有安裝針的兩端部137、138上面形成有槽139、141,該槽內收容著操作手柄143、144,通過安裝板147、148固定。在各操作手柄143、144的前端形成有嵌入部143a、144a,與基板前端部107的前述結合片133、134嵌合,設置在后端部的結合部143b、144b與后述的通過驅動電動機153的旋轉驅動、被進退操作的驅動手柄155上設置的嵌合槽157、158相嵌合。159是將驅動電動機153的旋轉驅動變換成往復運動的齒條,前端部被固定在驅動手柄155上。驅動手柄155的各個嵌合槽157、158是向橫向延伸形成的,即使針床在擠壓的狀態下,也可以對操作手柄進行進退操作,通過使基板前端部107對基板本體部105相對變位,使沉降片及天齒向齒口間隙進入或退出,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
上述中表示了從針床的上面進行驅動的例子,如前面的實施例那樣從針床背面側驅動等也可以,驅動裝置可以適當改變。用連桿機構或其他裝置代替齒條傳動小齒輪實施當然也可以。
以上所述構成的橫向編織機,由于可以根據需要,將在齒口間隙的附近、規定齒口間隙尺寸的沉降片和鋼琴線根據需要設置在任意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據例如針鉤尺寸的變更等編織條件,調整齒口的尺寸。另外適用具有經線插入裝置的橫向編織機的針床回避機構,作為回避花邊桿與針床相撞或使移圈部件從針床下方進入齒口形式的套圈編織機的針床回避裝置,也可以適用。
上述各實施例都是只移動設置在齒口間隙附近的部件,因此與現有的移動針床整體相比較,用更小的驅動力可以進行操作。特別是上述實施例1中,通過操作裝置被進退操作的部件只是由象沉降片和鋼琴線這樣小的、比較輕的部件構成的,因此具有可以用更小的驅動力達到目的的優點。
如圖1所示的針的控制挺針片,由于與三角座滑架的鑲條相結合、被控制進退,從側面看即使三角座滑架的鑲條與針床表面的凹凸部分呈相咬合的狀態,在使針床回避時,沒有象現有的針床回避機構那樣必須先將三角座滑架暫時回避到針床外解除咬合的問題,即使正在進行編織物的編織,也可以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
另外上述實施例中,針槽是在排列的針板之間形成的,也可以在針床基板上直接形成針槽。另外,雖然列舉了設置驅動電動機,即使在編織物的編織過程中也可以調整齒口間隙的尺寸的例子,但是例如在更換象L、M、S那樣針鉤的尺寸時,或者在變換圖案時,僅調整一次齒口間隙的尺寸即可的編織機的情況下,在不需要設置特殊的驅動裝置、通過手工操作就可以調整等不偏離本發明主要精神的范圍內,當然也是可以實施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橫向編織機,將至少一對的針床夾著齒口間隙相對設置,該針床具有進退自如地排列在形成于針床上的針槽上的多數的針、設置在各針間對于線圈形成起作用的沉降片、及針床尖端部,其特征在于,相對于針床,在針的進退方向上移動自如地支撐著前述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雙方,同時設置操作裝置,可以對該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雙方進行進退操作,調整前后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寬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操作裝置是同時一并對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雙方進行進退操作。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在從針床前端到針床背面側形成的沉降槽中,將沉降片相對于齒口進退自如地支撐,針床尖端部由編織紗固定線材構成,該編織紗固定線材是在沉降片前邊緣附近的、針的進退軌跡下方、貫穿在朝著與針的進退方向正交方向穿設的貫穿孔中,通過操作裝置,對在沉降片的針床背面延伸部分上設置的被操作部進行進退操作,對沉降片及編織紗固定線材進行進退操作,調整針床間的齒口間隙尺寸。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通過滑動部件進行各個沉降片的進退操作,該滑動部件設置了相對于全部的各個沉降片的被操作部可以同時結合的操作部,向針床橫向延伸。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沉降片上設置的被操作部是由從針床背面突出來的、控制進退用的針踵構成,在滑動部件上設置的鑲條槽上進行鑲條結合,使沉降片進行進退操作。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前述針床是由針床本體部和針床前端部分開構成的,該針床前端部在該針床本體部的前方,相對于針床本體部向著針的進退方向移動自如地構成,在針床前端部上設置有沉降片和針床尖端部,同時針床前端部通過操作裝置進行進退操作,調整針床間的齒口間隙的尺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針床前端部在針床本體部上被可以進退運動地支撐。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橫向編織機,其特征在于,在前后的針床上分別設置有用于調整前述針床間的齒口間隙尺寸的機構。
全文摘要
一種橫向編織機(1),將至少一對的針床夾著齒口間隙相對設置,該針床具有進退自如地排列在形成于針床(5、6)上的針槽(13)上的多數的針(15)、設置在各針(15、15)間對于線圈形成起作用的沉降片(41、123)、及針床尖端部(53、121),其中,相對于針床,在針的進退方向上移動自如地支撐著前述沉降片(41、123)和針床尖端部(53、121)雙方,同時通過操作裝置(60、151),可以對該沉降片(41、123)和針床尖端部(53、121)雙方進行進退操作,調整前后針床間(5、6)的齒口間隙的寬度。
文檔編號D04B15/36GK1478160SQ01820041
公開日2004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00年12月4日
發明者森田敏明, 生駒憲司, 司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