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表面扣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具有穩定結構的、由底層針織體形成的表面扣件,該底層針織體的后表面無需使用熱塑樹脂而進行反面涂層。
一般來說,所謂反面涂層方法是眾所周知的,它通過將底層針織物的整個后表面涂以諸如聚酯基樹脂、聚氨酯基之類的樹脂而將一接合體緯紗固定到底層針織體上。結果,織入由經紗和緯紗織成的底層針織物的接合體緯紗被牢固地連接到底層織物上,由此可產生一牢固的表面扣件。這種方法在第11-244010號日本公開專利中已有公開。
第7-289312號日本公開專利公開了另一方法。按照該方法,如
圖11所示,表面扣件的底層針織體與一雙重針織結構一同編織,諸如聚酯樹脂、聚氨酯、聚酰胺、聚丙烯之類的樹脂浸透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或者,可將熔融樹脂涂于雙重針織體的后部底層針織體5’上,且通過一適當裝置的擠壓,熔融樹酯可浸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內以通過熱加固形成一較厚的底層針織體。
由于諸如聚酯樹脂、聚氨酯之類的樹脂作用于整個底層針織體的后表面,表面扣件底層針織體的后表面被硬化,由此上述受到反面涂層的表面扣件的表面質感很差。
另外,在圖11所示表面扣件中,經熔融的樹脂液浸入雙重針織結構的后部底層針織體5’,該雙重針織結構包括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施加一壓力,樹脂液浸入前部底層針織體4’。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一粗糙的編織密度而制成,然而樹脂充分滲透至前部底層針織體4’仍然很困難,因此,加工完成一具有極好表面質量的、在其中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牢固地結為一體的表面扣件變得困難。另外,由于必須采用使樹脂液滲透并受熱凝固的附加加工步驟,因而制造時間變長且必須實施附加的、麻煩的加工步驟。
本發明鑒于上述問題而產生。本發明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由雙重織物制成的表面扣件,該雙重織物通過使其相對面牢固地結合,并固定接合體的根部和軀干部,由此形成一具有極佳觸感并具有較傳統產品更易于生產的雙重針織結構的高質量的表面扣件。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可簡單地用于多種雙重織物的、可簡單地制造并由于具有雙重針織結構而具有極好的質量的表面扣件。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表面扣件,其中位于雙重織物內的熱熔性緯紗可維持在一穩定狀態,由此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被牢固地熔焊在一起,另外,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通過一纏繞緯紗被固結在一起,由此保證極佳的質量。
本發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質量極好的表面扣件,其中接合體緯紗位于雙重織物的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上或其中之一上,接合體的形成可植入并凸出表面扣件的表面,接合體的根部或軀干部被牢牢地固定。
為達到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主要方面,在一包括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的雙重織物中,用來形成表面扣件的環狀或鉤狀接合體的接合體緯紗被植入并凸出于針織面的表面。這樣,具有比包括底層針織體和接合體緯紗的經紗和緯紗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被插入編織,由此介入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之間。
通過使熱熔性緯紗受熱熔解,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通過其內表面熔焊成一體,而接合體被牢牢地固定。
雙重織物最好形成有一中空織物,熱熔性緯紗縱向安置,由此插入并介入中空織物中。
或者,雙重織物可形成一雙重縫合織物,其中,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被纏在一起,熱熔性緯紗可插入并介于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之間。
雙重織物的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最好通過縱向安置的纏繞緯紗結合在一起,而纏繞緯紗的布置可介入縱向編織于前后底層針織體上的接合體緯紗之間。
另外,用來連接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的纏繞緯紗最好使前部底層針織體在一預定間距上縱向連接于后部底層針織體。
再有,用來形成接合體的接合體緯紗被織入雙重織物的前部底層針織體,由此接合體被植入并凸出于其表面。
或者,用來形成接合體的接合體緯紗被織入雙重織物的后部底層針織體,由此接合體被植入以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的表面,而不是后部底層針織體的表面。
或者,用于形成接合體的接合體緯紗被織入雙重織物的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由此接合體被各自織入并向外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的表面。
圖1是表示用來將接合體緯紗織入前部底層針織體的布局的俯視圖;圖2是表示圖1中所示緯紗布局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圖;圖3是表示將一接合體緯紗織入后部底層針織體的布局的俯視圖;圖4是圖3中所示緯紗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圖;圖5是表示用來將一接合體緯紗織入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的緯紗布局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圖;圖6是表示用來將一接合體緯紗織入雙重織物的前部底層針織體的緯紗布局的俯視圖;圖7是表示如圖6中所示緯紗布局的水平截面的示意圖;圖8是表示用來將一接合體緯紗織入雙重織物的后部底層針織體的緯紗布局的俯視圖;圖9是如圖8中緯紗布局的水平截面示意圖;圖10是表示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通過纏繞緯紗而處于彼此相連狀態下的縱向截面圖;圖11是一公知的表面扣件的縱向截面圖。
隨后將結合參閱附圖對本發明的表面扣件的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本發明的表面扣件是如圖所示具有雙重針織結構、并包括各自由經紗和緯紗編織成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纖維1。用來形成表面扣件接合體6的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內。雙重織物1最好由導緯針織機編織而成。
雙重織物1可由一包括單獨位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紗2的中空織物以及重復逆轉于底層針織體4、5一端的普通緯紗3組成,或由一包括單獨位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紗2和緯紗3的經/緯雙重結構組成。
在這些圖中,為便于更好地理解,經紗和緯紗各自以相對的細線表示,而針織結構以粗線條表示。然而,事實上各經紗和緯紗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紗,而針織結構則因為考慮到作為表面扣件的功能而細致地形成,由此可完全發揮表面扣件的作用。
在如圖1和圖2所示表面扣件中,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合成樹脂的經紗2以及由相同合成樹脂構成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制成。用來形成表面扣件接合體6的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內。如果接合體6通過使用這種接合體緯紗7形成,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多絲狀合成樹脂被編織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內,然后對其進行修整和拂拭由此形成環狀接合體6。如想要形成鉤狀接合體6,所述單絲狀合成樹脂編織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將環的一側切除由此形成鉤狀接合體6。
就具體編織結構而言,無論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均由經過雙重投梭的經紗2和緯紗3編織于平面針織結構上。接合體緯紗7以環狀形式編織,由此在每經過若干投梭后橫向跨過單層經紗2,由此接合體6的環狀部分形成于表面上并凸出。同時,底層針織體4和5并不僅限于平面針織結構,它也可用于其他針織結構。
本發明表面扣件的特征是合成纖維的熱熔緯紗8具有一比經紗2的熔點更低的熔點,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被插入編織,由此如上所述介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特別地,如果熱熔性緯紗8相鄰于接合體緯紗7而編織,這有利于將接合體緯紗7固定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例如聚酰胺尼龍66纖維用于組成底層針織體4、5的經紗2和緯紗3以及接合體緯紗7,而尼龍6纖維用來構成熱熔性緯紗8。在編織完成后,熱熔性緯紗8通過加熱熔解從而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其內表面熔焊成一體,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接合體6的根部內表面,由此根部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熱熔性緯紗8可使用具有較低熔點的聚酰胺共聚物或聚酯共聚物構成的合成纖維。當各熱熔性緯紗8熔解從而熔焊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時,熔融樹脂不會過多地滲透到表面上,結果可制造出具有極佳的手感表面扣件。
由于熱熔性緯紗8的厚度可任意選擇,從熱熔解的角度看,較佳選擇的是厚度大于包括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紗2和緯紗3以及接合體緯紗7的厚度的合成纖維。
在圖3和圖4所示表面扣件中,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合成樹脂的經紗2以及由相同合成樹脂構成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平面針織結構中編織。然后,用來形成環狀接合體或鉤狀接合體6的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后部底層針織體內。接合體緯紗7由與經紗2和緯紗3相同構成的樹脂構成。這種接合體緯紗7在每經過若干投梭后橫向跨過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紗2。同時,接合體6在其環狀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的情況下形成。
在該表面扣件中,具有一比經紗2、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的合成纖維熔點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的熱熔性緯紗8被插入編織,由此如上所述介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例如,聚酰胺尼龍66纖維用于經紗2和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而尼龍6纖維則用于熱熔性纖維8。在編織結束后,熱熔性緯紗8受熱熔解從而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其內表面熔焊成一體,然后,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接合體6的根部和軀干部,并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結果可制造出具有極佳的手感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在圖5所示的表面扣件中,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合成樹脂的經紗2以及由與上述例子相同的合成樹脂構成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平面針織結構中編織。然后,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后部底層針織體4、5內,由此形成環狀接合體或鉤狀接合體6。接合體緯紗7由與經紗2和緯紗3相同的合成纖維構成。這種接合體緯紗7在每經過若干投梭次數時橫向地、交替地跨過各后部底層針織體5和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經紗2。結果,接合體6在其環狀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表面的情況下形成。
在該表面扣件中,具有比經紗2和緯紗3以及接合體緯紗7的合成纖維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被用作熱熔性緯紗8并被插入編織,由此如上所述介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在編織完成后,熱熔性緯紗8受熱熔解從而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其內表面熔焊成一體,然后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它們的根部內表面,由此根部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結果可制造出具有如此一種結實結構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同時,當接合體緯紗7在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上編織時,被織入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接合體緯紗7的環狀部分可從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表面凸出由此形成接合體6,而被編織成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接合體緯紗7的環狀部分可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由此形成接合體6。熱熔性緯紗8的連接部分牢牢固定于接合體6的根部和軀干部,由此可制造出一在兩側均具有接合體6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在如圖6和圖7所示的表面扣件中,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合成樹脂的經紗2以及由相同合成樹脂構成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平面針織結構中編織。用來形成環狀接合體或鉤狀接合體6的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后部底層針織體內。至于接合體緯紗7的編織結構,如上述實施例所述,接合體緯紗7以在每經過若干投梭后橫向跨過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經紗2的形式編織。接合體6在其環狀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的情況下形成,同時,如上所述的由相同合成纖維制成的單條纏繞緯紗9縱向延伸、在接合體緯紗7的中部縱向安置。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緯紗3在纏繞緯紗9下方繞過,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纏繞緯紗9之上繞過,由此對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進行編織以使它們結合在一起。
編織時,由具有比各經紗2、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的合成纖維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制成的熱熔性緯紗8被插入并編織,由此介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例如,聚酰胺尼龍66纖維用于經紗2、緯紗3以及接合體緯紗7,尼龍6纖維用來構成熱熔性緯紗8。然后將熱熔性緯紗8插入并編織以沿縱向介入。在編織完成后,熱熔性緯紗8受熱熔解從而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其內表面熔焊成一體,然后,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合于接合體6的根部內表面,由此根部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在具有如此結構的表面扣件中,編織成雙重織物1的纏繞緯紗9將熱熔性緯紗8可靠地固定在位以防止其偏向左邊或右邊。結果,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以穩定的狀態被熔焊到一起,由此可制成一牢固的表面扣件。
在如圖8和圖9所示的表面扣件,如上面所述的實施例,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合成樹脂的經紗2以及由相同合成樹脂構成的經雙重投梭而成的緯紗3在平面針織結構中編織。然后,同樣的合成纖維用來制成接合體緯紗7,該接合體緯紗7用來形成環狀接合體或鉤狀接合體6,而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后部底層針織體5中。
接合體緯紗7以在每經過若干投梭后橫向地、交替地跨過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紗2而編織。接合體6在其環狀部分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的情況下形成,同時,由合成纖維的纏繞緯紗9置于接合體緯紗7的中部由此縱向延伸。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纏繞緯紗9下方繞過,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纏繞緯紗9之上繞過,由此對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進行編織以使它們結合在一起。
編織時,由具有比各經紗2、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的合成纖維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制成的熱熔性緯紗8被插入并編織,由此縱向地介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例如,聚酰胺尼龍66纖維用于經紗2、緯紗3以及接合體緯紗7,尼龍6纖維用來構成熱熔性緯紗8。在編織完成后,熱熔性緯紗8受熱熔解從而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其內表面熔焊成一體。
在該實施例中的表面扣件中,熱熔性緯紗8通過纏繞緯紗9被牢靠地固定在位。結果可獲得不會偏向左邊和右邊的熱熔性緯紗8以及雙重織物1的穩定熔焊。熔融部分8的一熔解部分粘合于接合體6的根部和軀干部,由此接合體6牢牢固定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結果可制造出具有極佳的手感的牢固的表面扣件。
最后,如圖10所示的表面扣件是一實施例的改進,其中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被結合在一起。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通過使用由聚酰胺、聚酯或聚丙烯構成的合成樹脂的經紗2以及由相同合成樹脂構成的經雙重投梭的緯紗3在平面針織結構中編織。以合成纖維形成的接合體緯紗7以環狀形式編織,由此經過若干投梭后橫向地、交替地跨過經紗之上。結果形成接合體6,由此其環狀部分從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凸出。
由具有比各經紗2、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的合成纖維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制成的熱熔性緯紗8被插入并編織,由此縱向地介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同時,纏繞緯紗9縱向地位于接合體緯紗7中間,纏繞緯紗9與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雙重投梭而成的緯紗3相交并纏繞。結果,可防止插入并置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的若干熱熔性緯紗8水平偏向,由此熱熔性緯紗8在穩定狀態下熔解。接合體6的根部牢牢地熔焊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此可制成一牢固的表面扣件。
同時在一類雙重織物1中,其中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與纏繞緯紗9結合在一起,接合體6可設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上。
本發明的表面扣件具有上述結構,并可實現下列效果。
如本發明,這里提供一表面扣件,其中用來形成表面扣件一接合體6的接合體緯紗7編織于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上,由此接合體6被植入并凸出于針織面,具有低于經紗2、緯紗3和接合體緯紗7熔點的熱熔性緯紗8編織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并由熱熔解,由此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被熔焊成一體。結果,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均由熱熔性緯紗被牢牢地熔焊在一起,同時,熔融部分的一部分粘結于接合體6的根部和軀干部,由此接合體6牢牢固定于底層針織體。因為底層針織體的表面并不涂有樹脂,由此可制成一具有極好手感的、表面質量極好的表面扣件。另外,加厚的表面扣件可由非常簡單的方法制成。
雙重織物1可形成一中空織物,熱熔性緯紗8可縱向置于中空織物中。結果由于底層針織體具有這樣的中空織物,該表面扣件可用作一小寬度表面扣件或一單體表面扣件。
另外,雙重織物1由一相雙重縫合織物形成,熱熔性緯紗8位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結果,由于底層針織體具有相雙重縫合織物,由此可方便地生產出具有任意尺寸的寬的表面扣件。
再有,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縱向安置的纏繞緯紗9相互連結,纏繞緯紗9位于縱向編織的接合體緯紗7之間,或位于纏繞緯紗9一預定間距上使一底層針織體連結于另一底層針織體。結果,借助位于縱向編織于底層針織體上的各接合體緯紗7之間的纏繞緯紗9可防止熱熔性緯紗8的水平偏向,由此底層針織體4、5以穩定狀態熔焊在一起。結果可產生一具有極佳質量的表面扣件。
再有,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物4,由此接合體6被植入并突出于其表面。結果,可容易地產生一表面扣件,在該扣件中接合體6被植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
再有,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雙重織物1的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此接合體6被植入并由此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結果,接合體6的根部和軀干部被固定于一穩定狀態,由此產生一牢固的表面扣件。
另外,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在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此接合體6被分別植入以向外凸出于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表面。由于這個原因,可容易地產生一便于使用的表面扣件。另外,接合體可固定并形成一穩定狀態,由此可產生一牢固的表面扣件。如上所述,實施本發明所產生的效果是顯著的。
權利要求
1.一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用來形成所述表面扣件一接合體(6)的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雙重織物(1)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此所述接合體(6)被植入并凸出于針織面,具有低于經紗(2)、緯紗(3)和所述接合體緯紗(7)熔點的熱熔性緯紗(8)編織于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并由熱熔解,由此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被熔焊成一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重織物(1)由一中空織物形成,而熱熔性緯紗(8)縱向地位于所述中空織物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重織物(1)由一雙重縫合織物形成,而熱熔性緯紗(8)位于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重織物(1)的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縱向安置的纏繞緯紗(9)被連接在一起,所述纏繞緯紗(9)位于沿縱向編織的諸接合體緯紗(7)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用來連接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所述纏繞緯紗(9)使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在一預定間距上縱向連接于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所述雙重織物(1)的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由此接合體(6)被植入以凸出于其表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雙重織物(1)的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此接合體(6)被植入并凸出于的前部底層針織體(4)的表面。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表面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體緯紗(7)被織入所述雙重織物(1)的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由此接合體(6)被分別織入并向外凸出于所述前部底層針織體(4)和所述后部底層針織體(5)的表面。
全文摘要
一結構穩定的表面扣件,該表面扣件由雙重針織結構組成。其中,前部底層針織體和后部底層針織體通過雙重投梭而成的經紗和緯紗織于針織面上,由此接合體環狀部分凸出于平面。然后,具有比經紗、緯紗和接合體緯紗更低熔點的合成纖維制成的熱熔性緯紗被插入并編織,以介入底層針織體之間。通過使熱熔性緯紗受熱熔解,使底層針織體熔焊成一體,由于底層針織體無反面涂層結構,可保證表面扣件極佳的手感。
文檔編號D03D1/00GK1321801SQ0111726
公開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28日
發明者大川光久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