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縱橫鋸邊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
背景技術:
目前,模板廣泛運用于建筑、家具等行業,并隨著這些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和規格檔次的提高,模板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于是就提出了“鋸邊機生產線”的技術和設備,比如,專利號為:ZL201120079306.2 “一種鋸邊機”。由于現有的技術,對模板在傳送工作臺的進入壓輥裝置的傳送過程中,常出現傳送不直角或板料旋轉,同時在縱橫方向自動加工過程中,對于自動交換方向的時候不順暢,特別是在加工完畢最后的收集,不是人工收集就是容器不整齊收集等都會造成不便搬運及下道工序整體打磨噴漆難度大的問題。雖然前面所述的專利“一種鋸邊機”解決了縱橫方向自動加工,但其設計存在不合理、不牢固,就是簡單的傳送工作臺,部件也很復雜。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品的質量,而且又要簡化機器設備,降低成本,成為本行業迫切研究的方向。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以上的缺點,和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清晰簡單、而且操作簡單、自動化效率高的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由輸料機組連接著橫向主機組,再連接輸料機組、轉向輸料機組、縱向主機組、輸料機組、自動整堆機組組成;所述的輸料機組由傳送工作臺,傳送工作臺上設有多組滾動軸,滾動軸連接著驅動裝置,傳送工作臺兩邊還設有擋板組成;所述的橫向主機組和縱向主機由中間設有鋸刀裝置、兩邊各設有兩對壓輥裝置,鋸刀裝置和壓輥裝置還連接著驅動裝置組成;所述的轉向輸料機組由傳送工作臺,傳送工作臺上設有多組滾動軸,在傳送工作臺的橫向左邊設有擋板,在傳送工作臺的縱向最上面設有擋邊及紅外線傳感器和垂直于橫向的推桿組成;所述的自動整堆機組由升降架,在升降架的外側四周有固定支柱組成。所述的設置于主機臺的壓輥裝置的每對壓輥組的上壓輥表面設有凸棱;所述的主機臺的首先接料的導向壓輥表面居中段設有凸棱為定位輥,其他順序的導壓向輥邊端表面設有凸棱為傳動輥;所述的定位輥組不連接驅動裝置與傳送工作臺上的推桿成三點定位,傳動棍組連接驅動裝置。所述的自動整堆機組的升降架為雙層升降架,在升降架的中間設有升降裝置;設置于升降架橫向邊設有兩根固定支柱,兩根支柱之間設有可拆卸的連桿,在升降架地面設有底板,底板縱向兩邊各有一根固定支柱;各固定支柱上端還設有滾輪組件減少了板邊與支柱的摩擦,所述的連接著自動整堆機組的輸料機組的傳送工作臺橫向尾部的上端設有氣缸裝置,氣缸裝置連接有推桿,氣缸裝置旁設有紅外線傳感器;所述的升降架橫側兩邊固定支柱與高于推桿的水平面設有紅外線傳感器和滾輪組件,其中一根支柱上還設有氣缸裝置安裝架,氣缸裝置連接有推桿,氣缸裝置安裝架還設有電控箱。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上述自動縱橫鋸邊機,結構清晰簡單、而且操作簡單、自動化效率高,能大量接收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傳送過來的模板,而且整齊便于搬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平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輸料機組連接自動整堆機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圖2,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由輸料機組I連接著橫向主機組2,再連接輸料機組1、轉向輸料機組3、縱向主機組4、輸料機組1、自動整堆機組5組成;所述的輸料機組I由傳送工作臺6,傳送工作臺6上設有多組滾動軸7,滾動軸7連接著驅動裝置8,傳送工作臺6兩邊還設有擋板9組成;所述的橫向主機組2和縱向主機組4中間設有鋸刀裝置10、兩邊各設有兩對壓輥裝置11和壓輥裝置11還連接著驅動裝置8組成;所述的轉向輸料機組3由傳送工作臺6,傳送工作臺6上設有多組滾動軸7,在傳送工作臺6的橫向左邊設有擋板9,擋板9上設有紅外線傳感器,在傳送工作臺6的縱向最上面設有擋邊9和垂直于橫向的推桿13組成;所述的自動整堆機組5由升降架14,在升降架14周圍有固定支柱組成15。所述的設置于主機臺的壓輥裝置11的每對壓輥16組的上壓輥表面設有凸棱17 ;所述的主機臺的首先接料的導向壓輥表面居中段設有凸棱17為定位輥18,其他順序的導壓向壓輥邊端表面設有凸棱17為傳動輥19 ;所述的定位輥18組不連接驅動裝置8,與傳送工作臺6上的推桿13成三點定位,傳動輥19組連接驅動裝置8。所述的自動整堆機組5的升降架14為雙層升降架,在升降架14的中間設有升降裝置20 ;設置于升降架14橫邊設有兩根固定支柱15,兩根支柱15之間設有可拆卸的連桿21,在升降架14地面設有底板22,底板22縱向兩邊各有一根固定支柱15 ;各固定支柱15上端還設有滾輪組件23減少了板邊與支柱15的摩擦;所述的連接著自動整堆機組5的輸料機組I的傳送工作臺6橫向尾部的上端設有氣缸裝置24,氣缸裝置24連接有推桿13,氣缸裝置24旁邊設有紅外線傳感器12 ;所述的升降架14橫側兩邊固定支柱15與高于推桿13的水平面設有紅外線傳感器12和滾輪組件23,其中一根支柱15上還設有氣缸裝置安裝架25,氣缸裝置24連接有推桿13,氣缸裝置安裝架25還設有電控箱26。作為實施列,本實用新型的是這樣工作的:先是在右邊的人工工作臺27上放置需要加工的半成品模板,于橫向放置一片木模板于輸料機組I的傳送工作臺6上,驅動裝置8帶動滾動軸7向左送給,進入橫向主機組2的壓輥裝置11中,第一組壓輥16組咬合并送給模板進入鋸刀裝置10進行橫向切鋸,第二組壓輥16組咬合并送給模板進入輸料機組I的傳送工作臺6上,由驅動裝置8帶動滾動軸7繼續向左送給到達轉向輸料機組3碰到縱向邊擋板9并停止,擋板9上的紅外線傳感器12照到板料開始工作,由于在轉向輸料機組3的橫向上邊設有垂直于橫向的推桿13,且與縱向主機組4的橫向壓輥16平行,在推桿13的推給,模板進入縱向主機組4的壓輥裝置11,由于定位輥18居中的凸棱17先接觸到已在橫邊鋸好的模板邊緣達到先定位,確保需要切鋸的模板縱向兩邊不會因為薄厚不一先接觸導向壓輥而傳送不同步或模板邊不成直角而變廢。緊接著,模板在傳動輥19組繼續送給,進入鋸刀裝置10,進行縱向平行切鋸,后再由傳動輥19組送給其到輸料機組I的傳送工作臺6上,最后進入自動整堆機組5的升降架14上,由于底板22上的中間層的升降裝置20已將升降架14升至設置于輸料機組I橫向末端推桿13水平面,在上層升降架14對應的兩邊端各放置一根槽鋼28留于叉車位,從輸料機組I傳送工作臺6上傳送來那一片模板滑落至升降架14上,滑落時通過設置于氣缸裝置24旁的紅外線傳感器12,設置在支柱15上的推桿13在氣缸裝置24開始工作,在推桿13的推動下,并順著設置于兩根固定支柱15內側面的滾輪組件23,整齊模板,氣缸裝置24停止后,設置于支柱15上紅外線傳感器12開始工作,這時升降架14開始工作,中間層的升降裝置20將升降架14降下一段距離。如此重復,接收從輸料機組I傳送工作臺6上源源不斷傳送過來的模板,并自動整齊成堆。當升降架14降至到做最下面,模板整齊成堆最大,按下復位鍵(圖中沒標出),升降架14上升至于地面平,叉車便可從槽鋼28間縫叉走整齊的模板堆,再按下復位鍵(圖中沒標出)。升降架14便上升至推桿13的水平面。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設備,結構清晰簡單、而且操作簡單,同時結合縱向主機組的定位壓輥和自動整堆機組的紅外線感應器,進行對模板定位,自動整齊、整堆,便于搬運,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整個工序的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僅限于以上實例,凡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相同或等同的內容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之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其特征在于:由輸料機組連接著橫向主機組,再連接輸料機組、轉向輸料機組、縱向主機組、輸料機組、自動整堆機組組成; 所述的輸料機組由傳送工作臺,傳送工作臺上設有多組滾動軸,滾動軸連接著驅動裝置,傳送工作臺兩邊還設有擋板組成; 所述的橫向主機組和縱向主機,由其中間設有鋸刀裝置、兩邊各設有兩對壓輥裝置,鋸刀裝置和壓輥裝置還連接著驅動裝置組成; 所述的轉向輸料機組由傳送工作臺,傳送工作臺上設有多組滾動軸,在傳送工作臺的橫向左邊設有擋板,在傳送工作臺的縱向最上面設有擋邊及紅外線傳感器和垂直于橫向的推桿組成; 所述的自動整堆機組由升降架,在升降架外側四周設有固定支柱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設置于主機臺的壓輥裝置的每對壓輥組的上壓輥表面設有凸棱; 所述的主機臺的首先接料的導向壓輥表面居中段設有凸棱為定位輥,其他順序的導壓向輥邊端表面設有凸棱為傳動輥;所述的定位輥組不連接驅動裝置,傳動輥組連接驅動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整堆機組的升降架為雙層升降架,在升降架的中間設有升降裝置; 所述的設置于升降架橫向邊設有兩根固定支柱,兩根支柱之間設有可拆卸的連桿,在升降架地面設有底板,底板縱向邊各有一根固定支柱,各固定支柱上端還設有滾輪組; 所述的連接著自動整堆機組的輸料機組的傳送工作臺橫向尾部的上端設有氣缸裝置,氣缸裝置連接有推桿;氣缸裝置旁邊設有紅外線傳感器; 所述的升降架橫側兩邊固定支柱與高于推桿的水平面設有紅外線傳感器和滾輪組件,其中一根支柱上還設有氣缸裝置安裝架,氣缸裝置連接有推桿,氣缸裝置安裝架還設有電控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縱橫鋸邊機,由輸料機組連接著橫向主機組,再連接輸料機組、轉向輸料機組、縱向主機組、輸料機組、自動整堆機組組成,模板順序進入輸料機組、橫向主機組、輸料機組、轉向輸料機組、縱向主機組、輸料機組、自動整堆機組,整個生產線穩定,同時該設備結構清晰簡單、操作簡單,而且結合縱向主機組的定位壓輥和自動整堆機組的紅外線感應器,進行對模板定位,自動整齊、整堆,便于搬運,從而提高產品質量和整個工序的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27B5/04GK203062880SQ20132005413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蔡元偉 申請人:蔡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