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木工機械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
背景技術:
板材端面往往是較難看的,實木板端面因木材紋理為端向,無法刨光而顯得粗糙;刨花板、中纖板因端面密閉低于表面,使得端面顯得松散和粗糙。同時,由于端面暴露在空氣中,還使得板材易吸收水分而變形。因此,在制作家具時,為了美觀,也為了防潮,必須在板材端面壓貼一層封邊材料(俗稱封邊),封邊后,四周棱角鋒利如刀,所以該些棱角均需用 R銑刀銑削棱角,如此便可使得板材既美觀又手感光滑。然而,傳統之銑削棱角的工作大部分采用手工完成,手工修整棱角存在線條不直的缺點,做成家具后影響家具的美觀,并且手工修整棱角還存在效率低的問題,針對于此,有設計采用精修裝置對棱角進行修整,然而,目前的精修裝置采用一對多的方式進行修整(即一個精修裝置負責對至少兩個棱角進行修整),其結構及動作變換都較為復雜,并且故障率聞,同樣不利于效率的提聞。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能有效解決采用目前精修裝置或手工方式對板材的四棱角進行修整存在結構復雜、效率低等諸多不足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包括分別用于對板材的四棱角進行精修的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該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沿封邊機之傳輸帶的延伸方向并排設置,上述各精修組件均包括有支架、與支架樞接的軸轉機構以及安裝于該軸轉機構上的銑削機構,針對該軸轉機構設置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帶動軸轉機構轉動,該銑削機構隨軸轉機構移動。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精修組件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一軸轉機構、第一銑削機構和第一驅動機構;該第一軸轉機構的下端安裝于第一支架上,該第一銑削機構安裝于該第一軸轉機構的頂部,該第一驅動機構帶動第一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一銑削機構隨第一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精修組件包括有第二支架、第二軸轉機構、第二銑削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該第二銑削機構通過該第二軸轉機構懸吊于第二支架上,該第二驅動機構帶動第二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二銑削機構隨第二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針對該第二軸轉機構設置有用于阻擋第二軸轉機構過分向上轉動的限位件。[0010]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三精修組件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三軸轉機構、第三銑削機構和第三驅動機構;該第三軸轉機構的下端安裝于第三支架上,該第三銑削機構安裝于該第三軸轉機構的頂部,該第三驅動機構帶動第三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三銑削機構隨第三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四精修組件包括有第四支架、第四軸轉機構、第四銑削機構和第四驅動機構;該第四銑削機構通過該第四軸轉機構懸吊于第四支架上,該第四驅動機構帶動第四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四銑削機構隨第四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作為一種優選方案,針對該第四軸轉機構設置有用于阻擋第四軸轉機構過分向上轉動的限位件。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銑削機構包括有銑削刀以及驅動電機,該驅動電機帶動銑削刀轉動。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銑削機構還包括有一靠模輪,該靠模輪設置于銑削刀的側旁。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通過設置有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配合利用各精修組件的軸轉機構、銑削機構和驅動機構而分別對板材的四棱角進行精修,實現了一對一地對板材的棱角進行修整,結構及動作變換都非常的簡單,設備故障率低,調試及維護方便,既有利于保證板材修邊后的美觀度,又有利于進一步地提高修邊作業的效率。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I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組裝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初始狀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工作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工作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第三工作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第四工作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識說明101、板材102、傳輸帶10、第一精修組件11、第一支架12、第一軸轉機構13、第一銑削機構131、第一銑削刀132、第一驅動電機133、第一靠模輪14、第一驅動機構20、第二精修組件21、第二支架22、第二軸轉機構23、第二銑削機構231、第一銑削刀232、第二驅動電機[0033]233、第二靠模輪24、第二驅動機構25、限位件30、第三精修組件31、第三支架32、第三軸轉機構33、第三銑削機構331、第三銑削刀332、第三驅動電機333、第三靠模輪34、第三驅動機構40、第四精修組件41、第四支架42、第四軸轉機構43、第四銑削機構431、第四銑削刀432、第四驅動電機433、第四靠模輪44、第四驅動機構45、限位件。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I至圖6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分別用于對板材101的四棱角進行精修的第一精修組件10、第二精修組件20、第三精修組件30和第四精修組件40,該第一精修組件10、第二精修組件20、第三精修組件30和第四精修組件40沿封邊機之傳輸帶102的延伸方向并排設置,上述各精修組件均包括有支架、與支架樞接的軸轉機構以及安裝于該軸轉機構上的銑削機構,針對該軸轉機構設置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帶動軸轉機構轉動,該統削機構隨軸轉機構移動。具體而說,其中,該第一精修組件10包括有第一支架11、第一軸轉機構12、第一銑削機構13和第一驅動機構14 ;該第一支架11安裝于封邊機的機架上,該第一軸轉機構12的下端安裝于第一支架11上,該第一銑削機構13安裝于該第一軸轉機構12的頂部,該第一銑削機構13包括有第一銑削刀131以及第一驅動電機132,該第一驅動電機132帶動第一統削刀131轉動,該第一統削機構13還包括有一第一靠模輪133,該第一靠模輪133設置于第一銑削刀131的側旁,該第一驅動機構14為氣壓式驅動缸體,但不局限于氣壓式驅動缸體,該第一驅動機構14帶動第一軸轉機構12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一銑削機構13隨第一軸轉機構12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使得第一銑削刀131對板材101的后側下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該第二精修組件20包括有第二支架21、第二軸轉機構22、第二銑削機構23和第二驅動機構24 ;該第二支架21安裝于封邊機的機架上,該第二銑削機構23通過該第二軸轉機構22懸吊于第二支架21上,該第二銑削機構23包括有第二銑削刀231以及第二驅動電機232,該第二驅動電機232帶動第二銑削刀231轉動,該第二銑削機構23還包括有一第二靠模輪233,該第二靠模輪233設置于第二銑削刀231的側旁,該第二驅動機構24為氣壓式驅動缸體,但不局限于氣壓式驅動缸體,該第二驅動機構24帶動第二軸轉機構22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二銑削機構23隨第二軸轉機構22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使得第二銑削刀231對板材101的后側上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針對該第二軸轉機構22設置有用于阻擋第二軸轉機構22過分向上轉動的限位件25,該限位件25固定于封邊機的機架上。該第三精修組件30包括有第三支架31、第三軸轉機構32、第三銑削機構33和第三驅動機構34 ;該第三支架31安裝于封邊機的機架上,該第三軸轉機構32的下端安裝于第三支架31上,該第三銑削機構33安裝于該第三軸轉機構32的頂部,該第三銑削機構33包括有第三銑削刀331以及第三驅動電機332,該第三驅動電機332帶動第三銑削刀331轉動,該第三銑削機構33還包括有一第三靠模輪333,該第三靠模輪333設置于第三銑削刀331的側旁,該第三驅動機構34為氣壓式驅動缸體,但不局限于氣壓式驅動缸體,該第三驅動機構34帶動第三軸轉機構32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三銑削機構33隨第三軸轉機構32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使得第三銑削刀331對板材101的前側下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該第四精修組件40包括有第四支架41、第四軸轉機構42、第四銑削機構43和第四驅動機構44 ;該第四支架41安裝于封邊機的機架上,該第四銑削機構43通過該第四軸轉機構42懸吊于第四支架41上,該第四銑削機構43包括有第四銑削刀431 以及第四驅動電機432,該第四驅動電機432帶動第四銑削刀431轉動,該第四銑削機構43還包括有一第四靠模輪433,該第四靠模輪433設置于第四銑削刀431的側旁,該第四驅動機構44為氣壓式驅動缸體,但不局限于氣壓式驅動缸體,該第四驅動機構44帶動第四軸轉機構42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四銑削機構43隨第四軸轉機構42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使得第四銑削刀431對板材101的前側上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針對該第四軸轉機構42設置有用于阻擋第四軸轉機構42過分向上轉動的限位件45,該限位件45固定于封邊機的機架上。詳述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如圖3所示,將板材101置于傳輸帶102上,當傳輸帶102帶動板材101經過第一精修組件10時,該第一驅動機構14帶動第一軸轉機構12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一統削機構13隨第一軸轉機構12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利用第一驅動電機132帶動第一銑削刀131轉動而對板材101的后側下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如圖4所示,當傳輸帶102帶動板材101經過第二精修組件20時,該第二驅動機構24帶動第二軸轉機構22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二銑削機構23隨第二軸轉機構22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利用第二驅動電機232帶動第二銑削刀231轉動而對板材101的后側上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如圖5所示,當傳輸帶102帶動板材101經過第三精修組件30時,該第三驅動機構34帶動第三軸轉機構32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三銑削機構33隨第三軸轉機構32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利用第三驅動電機332帶動第三銑削刀331轉動而對板材101的前側下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如圖6所示,當傳輸帶102帶動板材101經過第四精修組件40時,該第四驅動機構44帶動第四軸轉機構42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四銑削機構43隨第四軸轉機構42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利用第四驅動電機432帶動第四銑削刀431轉動而對板材101的前側上方棱角進行精修作業。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通過設置有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配合利用各精修組件的軸轉機構、銑削機構和驅動機構而分別對板材的四棱角進行精修,實現了一對一地對板材的棱角進行修整,結構及動作變換都非常的簡單,設備故障率低,調試及維護方便,既有利于保證板材修邊后的美觀度,又有利于進一步地提高修邊作業的效率。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別用于對板材的四棱角進行精修的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該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沿封邊機之傳輸帶的延伸方向并排設置,上述各精修組件均包括有支架、與支架樞接的軸轉機構以及安裝于該軸轉機構上的銑削機構,針對該軸轉機構設置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帶動軸轉機構轉動,該統削機構隨軸轉機構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修組件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一軸轉機構、第一銑削機構和第一驅動機構;該第一軸轉機構的下端安裝于第一支架上,該第一銑削機構安裝于該第一軸轉機構的頂部,該第一驅動機構帶動第一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一銑削機構隨第一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精修組件包括有第二支架、第二軸轉機構、第二銑削機構和第二驅動機構;該第二銑削機構通過該第二軸轉機構懸吊于第二支架上,該第二驅動機構帶動第二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二銑削機構隨第二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針對該第二軸轉機構設置有用于阻擋第二軸轉機構過分向上轉動的限位件。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精修組件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三軸轉機構、第三銑削機構和第三驅動機構;該第三軸轉機構的下端安裝于第三支架上,該第三銑削機構安裝于該第三軸轉機構的頂部,該第三驅動機構帶動第三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轉動,該第三銑削機構隨第三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上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精修組件包括有第四支架、第四軸轉機構、第四銑削機構和第四驅動機構;該第四銑削機構通過該第四軸轉機構懸吊于第四支架上,該第四驅動機構帶動第四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轉動,該第四銑削機構隨第四軸轉機構由左向右斜向下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針對該第四軸轉機構設置有用于阻擋第四軸轉機構過分向上轉動的限位件。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削機構包括有銑削刀以及驅動電機,該驅動電機帶動銑削刀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銑削機構還包括有一靠模輪,該靠模輪設置于銑削刀的側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封邊機的四棱角跟蹤精修裝置,包括有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該第一精修組件、第二精修組件、第三精修組件和第四精修組件沿封邊機之傳輸帶的延伸方向并排設置,上述各精修組件均包括有支架、與支架樞接的軸轉機構以及安裝于該軸轉機構上的銑削機構,針對該軸轉機構設置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帶動軸轉機構轉動,該銑削機構隨軸轉機構移動;藉此,配合利用各精修組件的軸轉機構、銑削機構和驅動機構而分別對板材的四棱角進行精修,實現了一對一地對板材的棱角進行修整,結構及動作變換都非常的簡單,既有利于保證板材修邊后的美觀度,又有利于進一步地提高修邊作業的效率。
文檔編號B27C5/10GK202528288SQ20122013717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日
發明者賴正友, 鄧金貴 申請人:東莞市南興家具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