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拆卸的鉆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頭裝置,尤其是一種木工使用的鉆頭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鉆頭在各行各業上使用非常廣泛,使用鉆頭的各種工具非常多,如電鉆、氣 鉆等。目前通常使用的鉆頭是一體的,它包括含有硬質合金的刃部以及與電鉆等工具相連 接的連接部。當鉆頭的刃部損壞報廢時,整個鉆頭都要報廢,造成較大的材料浪費。而且在 使用過程中,鉆頭的刃部會出現磨損,因此需要經常打磨以保證其鋒利,打磨的過程會使鉆 頭的長度不斷變短,從而不能適應某些需要鉆頭保持一定長度的使用場合,降低了鉆頭的 使用壽命。而且現有鉆頭與電鉆等工具的安裝和拆卸往往需要借助扳手等工具,使得拆裝 十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解決了上述難題,提供了一種刃部和連接部能夠 快速連接的鉆頭裝置,同時本實用新型的鉆頭裝置的刃部的長度還可以自由調節。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鉆頭座 和鉆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座包括柱狀夾持部和筒狀連接部,所述筒狀連接部內設置有 壓緊裝置,當所述鉆頭插入所述筒狀連接部的空腔時,所述壓緊裝置將所述鉆頭壓緊。優選的,所述筒狀連接部的內壁上設置至少一個坡形滑槽,所述坡形滑槽沿軸向 向所述筒狀連接部的開口處半徑變小,所述壓緊裝置包括一個從所述筒狀連接部開口端插 入的環形套筒,所述環形套筒的外周壁上設置有相應數量的可收容在所述坡形滑槽中的鋼 珠,以及一端抵靠在所述筒狀連接部筒底,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環形套筒上的彈簧。優選的,所述坡形滑槽至少有3個,沿所述筒狀連接部的內壁周向均勻設置。優選的,所述鉆頭的柱狀尾部包括一個軸向平面,所述筒狀連接部的周壁上設置 有弧形通槽,一個橫截面為一個弧面和一個平面構成的壓塊,當所述壓塊放置在所述弧形 通槽中,所述平面壓靠在所述鉆頭的軸向平面上。優選的,當所述壓塊放置在所述弧形通槽中時,所述壓塊的弧面與筒狀連接部的 外壁平齊,一個環形壓套可拆卸地套接在所述壓塊與所述筒狀連接部的連接處。優選的,所述鉆頭的柱狀尾部還設置有一個與所述鉆頭軸線平行的帶有螺紋的調 節孔,所述調節孔收容有一調節螺桿。優選的,所述鉆頭的柱狀尾部還設置有一個垂直并貫通所述調節孔的螺紋孔,所 述螺紋孔收容有可鎖緊所述螺桿的固定螺釘。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由于可以拆卸成鉆頭座和鉆頭兩個部分,當其中 一部分損壞時,另一部分還能繼續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鉆頭座和鉆頭之間可以快速 連接,大大方便了鉆頭的安裝或更換,使用時非常方便。而且,鉆頭的尾部設置有一根可調 節鉆頭長度的螺桿,能夠保證鉆頭消耗打磨情況下的繼續有效使用,具有使用靈活而且節約材料等諸多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的沿A-A線的剖面 圖;圖3是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的鉆頭的局部結構 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包括鉆頭座8和鉆頭10, 鉆頭座8包括柱狀夾持部12和筒狀連接部14。筒狀連接部14的內壁上沿周向均勻設置有 三個坡形滑槽26,坡形滑槽26的直徑沿軸向由內向筒狀連接部14的開口處逐漸變小。壓 緊裝置20包括一個環形套筒22,環形套筒22 —部分插入筒狀連接部14中,其底部通過彈 簧28抵靠在筒狀連接部14的筒底。環形套筒22的周壁對應于筒狀連接部14上坡形滑槽 26位置開設有貫穿的孔,一個鋼珠24收容在貫穿孔中,并能沿坡形滑槽26前后移動。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鉆頭座8在使用時,用手按壓環形套筒22,使其克服彈 簧28的彈力向筒狀連接部14內移動,同時帶動鋼珠24向坡形滑槽26的坡底移動,此時插 入鉆頭10,并放松環形套筒22,環形套筒22在彈簧28的彈力作用下向前移動,并帶動鋼珠 24向坡形滑槽26的坡頂移動,即可將鉆頭10壓緊固定。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鉆頭裝 置操作簡單,連接快速,在更換鉆頭時,可不取下鉆頭座,僅僅更換鉆頭,不需要使用工具既 快速又簡便。如圖2所示,為了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鉆頭座8和鉆頭10傳遞扭矩 的能力,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鉆頭座8的筒狀連接部14上開有一個弧形通槽(未圖示), 鉆頭10的圓柱狀尾部有一部分弧面被切割成平行與鉆頭軸線的平面30,在安裝時使得鉆 頭10的平面30和筒狀連接部14的弧形通槽相對。一個橫截面包括弧面和平面的壓塊32, 其平面部分穿過弧形通槽壓靠在鉆頭的平面30上;其外露的弧面與筒狀連接部14的外周 壁平齊,為了避免壓塊32脫離鉆頭座8,在其外面壓塊32和筒狀連接部14的連接處套接有 一個環形壓套34,將壓塊32擠壓在鉆頭10的平面30上,從而大大提高了傳遞給鉆頭的扭 矩。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鉆頭10在其后端設置有軸向的螺紋調節孔 11,一調節螺桿16插入在調節孔11中,調節螺桿16外端面上還設置有內六角孔17,以方便 使用板手等工具將調節螺桿16旋進旋出,從而來調節調節螺桿16外露在鉆頭10之外的長 度。鉆頭10的后端還在軸線垂直方向上設置有螺紋孔18,螺紋孔18正對調節孔11,并貫 穿調節孔11,另一個螺桿(未圖示)可以通過螺紋孔18擠壓調節螺桿16,將調節螺桿16 與鉆頭10固定,尤其防止調節螺桿16與鉆頭10在長期震動的工作環境中松動。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在使用時,首先,旋轉調節螺桿16,使其在調節孔 11內旋入或旋出,來調整其在外部分的高度,從而調節鉆頭10的整體長度到所需長度。其次向筒狀連接部14的筒底推壓環形套筒22,環形套筒22帶動鋼珠24向內移動,由于坡形 滑槽26向內的內徑變大,鋼珠24能向垂直鉆頭10的軸線方向上向外移動,使得鋼珠24在 環形套筒22內壁中露出的部分減少,此時可以將鉆頭10的后端通過環形套筒22插入到筒 狀連接部14內的空腔中,其調節螺桿16抵靠在筒狀連接部14的筒底。然后松開環形套筒 22,在彈簧28的彈力作用下,環形套筒22向外移動,帶動鋼珠24沿坡形滑槽26上升,由于 坡形滑槽26的內徑變小,鋼珠24在環形套筒22內壁中露出的部分逐漸增大,從而不斷擠 壓鉆頭10,并最終卡住鉆頭10,此時即使鉆頭10在外力作用下向外移動,也會同時帶動鋼 珠24向外移動,使其進一步擠壓鉆頭10,并最終阻止了鉆頭10向外繼續移動。最后將壓塊 32裝入筒狀連接部14的弧形通槽中,并在其外面壓塊32與筒狀連接部14的連接處套接 有一個環形壓套34,將壓塊32擠壓在鉆頭10的平面30上,阻止了鉆頭10與環形套筒22 的相對轉動,增大了傳遞的扭矩。當需要拆卸時,同樣向筒底推壓環形套筒22,使得鋼珠24 松動,減少其在環形套筒22內壁中露出的部分,鉆頭10受鋼珠24的擠壓力減少,即可方便 地拆裝更換鉆頭10。 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其中的一,兩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一種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鉆頭座和鉆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座包括柱狀夾持部和筒狀連接部,所述筒狀連接部內設置有壓緊裝置,當所述鉆頭插入所述筒狀連接部的空腔時,所述壓緊裝置將所述鉆頭壓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連接部的內壁上 設置至少一個坡形滑槽,所述坡形滑槽沿軸向向所述筒狀連接部的開口處半徑變小,所述 壓緊裝置包括一個從所述筒狀連接部開口端插入的環形套筒,所述環形套筒的外周壁上設 置有相應數量的可收容在所述坡形滑槽中的鋼珠,以及一端抵靠在所述筒狀連接部筒底, 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環形套筒上的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形滑槽至少有3個, 沿所述筒狀連接部的內壁周向均勻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的 柱狀尾部包括一個軸向平面,所述筒狀連接部的周壁上設置有弧形通槽,一個橫截面為一 個弧面和一個平面構成的壓塊,當所述壓塊放置在所述弧形通槽中,所述平面壓靠在所述 鉆頭的軸向平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壓塊放置在所述弧 形通槽中時,所述壓塊的弧面與筒狀連接部的外壁平齊,一個環形壓套可拆卸地套接在所 述壓塊與所述筒狀連接部的連接處。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的 柱狀尾部還設置有一個與所述鉆頭軸線平行的帶有螺紋的調節孔,所述調節孔收容有一調 節螺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的柱狀尾部還設 置有一個垂直并貫通所述調節孔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收容有可鎖緊所述螺桿的固定螺 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拆卸的鉆頭裝置,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鉆頭座和鉆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座包括柱狀夾持部和筒狀連接部,所述筒狀連接部內設置有壓緊裝置,當所述鉆頭插入所述筒狀連接部的空腔時,所述壓緊裝置將所述鉆頭壓緊。本實用新型的可拆卸的鉆頭裝置由于可以拆卸成鉆頭座和鉆頭兩個部分,當其中一部分損壞時,另一部分還能繼續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鉆頭座和鉆頭之間可以快速連接,大大方便了鉆頭的安裝或更換,使用時非常方便。而且,鉆頭的尾部設置有一根可調節鉆頭長度的螺桿,能夠保證鉆頭消耗打磨情況下的繼續有效使用,具有使用靈活而且節約材料等諸多優點。
文檔編號B27C3/00GK201645573SQ20092028247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8日
發明者萬谷哲朗, 小倉典夫 申請人:昆山兼房高科技刀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