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及其機械與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竹材高工效地生產竹絲束的方法及其核心機械與夾具。
背景技術:
以竹材為原料生產竹膠板有個從粗制到精制的過程,較早的是以竹材劈成的薄片為原料,一致縱向排列的厚型竹膠板,再是薄竹片縱橫交錯分層排列的竹膠板,再進一步是編成竹席后膠合的竹編膠合板,以及用較厚竹片腹背疊合做竹地板用的竹膠板等,上述竹膠板均以厚薄竹片為原料,制成的板材片痕明顯、紋理粗糙,不適于制作高檔家具、高級地板。以竹片為原料加工量大,工序多,原料利用率低,壓成的板材內應力大,易變形。近年,為節省竹材資源、減小加工量、降低內應力、生產出高檔竹膠板材,有將竹片改為竹絲束作原料的趨勢,CN1042810C公告了蔣道友先生的“竹材膠合板的生產方法”專利技術,將毛竹對剖開后軋成邊側平整片材,再在含堿溫水中浸泡1-2小時后,二次送入軋機軋壓,使竹片軟化、竹纖維疏松、分布均勻,即竹片成為竹絲束,經涂膠、組坯、熱壓成板。CN1133533C公告了安吉天豐木業有限公司的“竹材重組強化成型材的方法”專利技術,客觀地指出片材膠合成板的諸多缺點,改用竹片再經壓絲機壓成似絲非絲、似片非片的連片絲即類似于竹絲束的原料,再經浸膠、干燥、組坯、高壓、熱固化成密度為0.9-1.3g/cm3的優質竹膠板,制成的竹膠地板敞銷國內外。
用竹材加工成竹絲束再進一步生產竹制品,特別是竹膠板,是新近的流行趨勢,但截止目前,竹絲束的生產基本上采用竹子截段、劈片、壓軋成竹絲束幾道工序,脫離不了先成竹片再成絲束的成型窩臼,工效很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生產竹絲束工效低的不足,設計出一種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及其機械與夾具。
本發明的目的由如下措施來實現,它包括下列步驟(1)截段選4-5年齡毛竹截成段,段長300-2500mm;(2)縱裂將圓竹段軋壓趨于扁平,使竹段縱裂并壓碎竹內節;(3)端夾將軋壓后縱裂的竹段裝在擰扭機上,竹段兩端用夾具夾緊固定;(4)正反擰扭用正反轉電機或變速箱控制擰扭機正擰和反擰交替進行,竹纖維的正反扭轉角各為40°-75°;(5)剖開與展平連著絲板開困難的用圓鋸或刀砍剖開再展平,無連絲的直接展平,除去內節碎片。
如有需要展平后用雙面刨刨去竹青、竹黃并定厚。
本發明所用的核心機械即擰扭機為帶專用夾具的普通車床。
本發明所述的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所用的核心機械專用夾具,是由帶類瓣式的外夾體與一體式內襯芯兩部分組成,外夾體圍合成的內腔前半部呈圓臺體,后半部呈圓柱體,外夾體前半部內壁面上分布有縱向凸齒條;內襯芯的前半部呈圓錐體,后半部分呈圓柱體,內襯芯前半部表面分布有縱向凸齒條,外夾體內腔圓臺體斜度與內襯芯前半部圓錐體斜度相等或極相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極大地提高了竹絲束的生產工效,且拓展了普通車床或絞絲機的新用途。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專用夾具用以夾住欲加工成竹絲束的竹段兩端,它由帶類瓣式的外夾體與一體式的內襯芯兩部分組成,外夾體合圍成的內腔前半部分呈圓臺體,后半部分呈圓柱體,兩體的交界面為共一圓面,外夾體前半部內壁面上分布有外凸的縱向齒條;內襯芯的前半部呈圓錐體,后半部呈圓柱體,兩體的交界面為共一圓面,即自然過渡面,內襯芯前半部表面分布有縱向凸齒條,外夾體內腔圓臺體的斜度與內襯芯圓錐體斜度相等或極相近。內襯芯前半部的圓錐體端部尖形也可以改為扁咀形即楔形。上述前半部、后半部不能看作為嚴格意義上的區分,是大致分界。所述的齒條高度1-5mm,長度5-55mm,底部寬約5mm,呈上窄下寬的楔形齒條,用以增加對竹段端部的夾緊咬合力。外夾體夾住竹段兩端的外周,內襯芯緊緊插入竹段空心部,需依據竹段直徑不同,制成系列化夾具,選用硬度大的碳素鋼、鑄鋼、硬質合金鋼制作。
若選用普通車床轉用作擰扭機,則加工長度需≥2500mm的普通車床,因本發明加工竹段的最大長度為2500mm。車床車頭上的三爪卡盤上安裝本專用夾具的外夾體,車床尾座的頂針部位稍作改進安裝上本專用夾具的外夾體。固定車頭,使尾座可移動,每當扭轉角達40°-75℃時即換向轉。
下面將本竹絲束高效生產步驟分述如下
(1)截段。選用4、5年齡、胸徑80-180mm毛竹截成300-2500mm長度的竹段。其它小徑竹、更大徑毛竹都可用,以前者優選。
(2)縱裂。用輥軋、碾壓、平壓法將圓竹段軋壓,使竹段縱裂、內節壓碎。
(3)端夾。將扁平縱裂竹段兩端裝在用普通車床轉用的擰扭機上,專用夾具的外夾體夾住竹段兩端外周,內襯芯緊塞竹段兩端空心部,固定。
(4)正反擰扭。用正反轉電機帶動或變速箱控制擰扭機正擰反擰交替進行,每當竹纖維扭轉角達40°-75℃即換向擰扭至各1-3次。
(5)剖開與展平。尚連有絲扳不開的,用圓鋸或砍刀剖開展平,縱裂徹底的用手工便能扳開展平,清除內節碎片,作為制作竹膠板的原料。
需要除去外層竹青與內層竹黃的用雙面刨刨去并定厚,再作為制作竹膠板的原料。
實施例1用4年齡毛竹胸徑80mm,截長80mm竹段,一一輥軋壓縱裂,用直徑與該竹段相配的本發明的專用夾具的內襯芯緊緊插入縱裂竹段兩端空心內,移至普通車床上,分別夾于車頭、尾座上的本發明專用夾具的外夾體上,尾座處于可往復順軌道移動狀態,開動車床,當車頭順時針扭轉使竹纖維正向扭轉角到65°時,再自動反時針轉+65°,再回復到順時針轉,如此各正反兩次擰扭即成竹絲束,與此同時,這正反轉換及轉動時,尾座因竹段擰扭變形長度伸縮使尾座往復移動。然后從夾具中卸下竹絲束,鋸開展平、清除壓碎的內節片,用雙面刨刨去竹青、竹黃并定厚,作為縱橫交錯鋪裝的層狀80mm×80mm的竹膠板的原料。
實施例2用5年齡胸徑180mm毛竹截段長為2500mm的竹段,碾壓扁平縱裂,用直徑與該竹段直徑配套的模具,在鎮江機床廠生產的S19英寸,482×3000普通車床中擰扭正反各三次,扭轉角75°,如實施例1一樣制得竹絲束,砍開展平、去竹青、竹黃,作為重組強化成型材的原料。
實施例3用5年齡胸徑100mm毛竹基部余材(Φ約120mm)或梢部余料(Φ約80mm),截成300mm竹段(為邊料利用),分別歸類用平壓機壓裂,各用直徑配套的夾具固定在普通車床的轉動與定置兩部件上,正反交替擰扭,移動部件順滑軌作往復移動,如實施例1同法制得竹絲束,用手扳開展平,清除內節碎片,不用雙面刨,不去掉竹青、竹黃,作為層狀竹膠板或其它復合板的芯層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驟(1)截段選4-5年齡毛竹截成段,段長300-2500mm;(2)縱裂將圓竹段軋壓趨于扁平,使竹段縱裂并壓碎竹節;(3)端夾將軋壓后縱裂竹段裝在擰扭機上,竹段兩端用專用夾具夾緊固定;(4)正反擰扭用正反轉電機或變速箱控制擰扭機正擰和反擰交規替進行,竹纖維的正反扭轉角各為40°-75°;(5)剖開與展平連著絲板開困難的用圓鋸剖開或刀砍開再展平,無連絲的直接展平,除去內節碎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其特征是展平后用雙面刨刨去竹青、竹黃并定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所用的核心機械,其特征是所說的擰扭機為帶專用夾具的普通車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所用的核心機械專用夾具,其特征是由外夾體與內襯芯兩部分組成,外夾體圍合成的內腔前半部呈圓臺體,后半部呈圓柱體,外夾體前半部內壁面上分布有縱向凸齒條;內襯芯的前半部呈圓錐體,后半部分呈圓柱體,內襯芯前半部表面分布有縱向凸齒條,外夾體內腔圓臺體斜度與內襯芯圓錐體斜度相等或極相近。
全文摘要
一種竹絲束高效生產方法,包括截段、縱裂、端夾、正反擰扭、剖開與展平等工序,將竹子截成300-2500mm竹段,經輥軋、碾壓、平壓使竹段縱裂碎節,用由外夾體與內襯芯組成的專用夾具固定竹段兩端,將普通車床轉用作竹段的擰扭機,竹纖維在正反扭轉角各為40-75°擰扭1-3次,再扳開或剖后扳開展平,清除內節碎片,便制得竹絲束,用以作生產竹膠板的原料,具有竹絲束的生產工效顯著提高和拓展普通車床車的應用領域的優點。
文檔編號B27L11/08GK101058204SQ20071006873
公開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2日
發明者錢俊 申請人:浙江林學院